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舟山一梦无绝期,透骨腥鲜六百年
 
       习惯性囚于都市丛林的人们,不是有钱没时间,就是有时间没钱。每日应酬不断,却鲜能与“自己的魂灵相处”,反复上演着“压力如泰山,微笑似鸿毛”的人生嬉戏。
        所谓国际顶级海岛,或张狂、或旖旎、或世外桃源般不食人间烟火……与它们相较,舟山无疑是位个性鲜明的人物,不单历史、文化的香火别有一番脉络传承,凡夫俗子们耍玩游乐起来,也自是惊喜连连——它的可读让人惊讶:早在五千年前,这里就有了进行海洋渔捕的原始航海活动。一个沈家门,从唐宋以来的海上丝路中转港、到明朝廷水寨、到清朝开禁后的恢复及扩张、到如今辐射7省1市,成为世界三大渔港之一,几乎可以延伸阅读出一部中国海洋贸易史;它的可玩让人艳羡:中国境内最大的群岛,星罗棋布1390个形状不一的岛屿,分布海域面积22000平方公里。面对海天佛国普陀山、沙雕胜地朱家尖、金庸笔下桃花岛、东海极地东极岛、海钓乐园白沙岛等等鲜活的面孔,“跳岛游”无疑是这里最本色的旅行方式;它的可爱让人不舍:岛民用再热情不过的言语讲述着此间的前世今生,原始的渔村风貌创造着意外又独特的旅行感受,渔家乐老板亲手烧制出最鲜美的海味,普济寺的僧人们,则对世间的错综繁复笑而不语、却又了然于心。
        原来舟山之于你我,可简单,可繁复,亦可大不同。
 
 
 
【桅樯林立、鱼山虾海,差一点成就“海上帝国”】
 
       单就城市规模而言,沈家门很小。它位于舟山本岛东南,一派滨海自得的渔港范儿。可这么小的地方,不仅是舟山的核心,更辐射到7省1市,稳坐中国最大的渔港不说,还与秘鲁的卡亚俄港、挪威的卑尔根港并称为世界三大渔都。
       舟山的人类居住与开发史话,可以上溯至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原始村民们在海边堆积的99座土墩上创造出神秘灿烂的“海岛河姆渡文化”;《史记》载:秦朝徐福在东南沿海蓬莱、方丈、瀛洲三岛上寻长生不老的仙药,其中的“蓬莱仙岛”即为舟山境内的岱山岛;春秋时,舟山得“海中洲”的美称;至唐代始置县,命名为“翁山”;宋元之前,这里是“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港,是我国古代对外开放港口——明州港通往高丽、日本等国的必经航道,这条航道早在唐代初期就已形成。至北宋,沈家门已成为渔民及海内外船舶最佳避风港,也是来往使节祭山祭海的海疆要地。唐宋以来,凡经过沈家门的海内外船队,都要“遵旧制”,在这里进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港内曾百舸争流、贡艘浮云,有史为证:“明景泰四年(1453),以日本允澎为正使的遣明使船9艘,载1000余人,停泊莲花洋,由沈家门地方派出彩船百艘,环绕使船欢迎,赠给酒水、食粮等物,进入沈家门港后,又有官员乘中国画舫50艘,吹角打鼓迎接,然后由巡检司官员作向导,经由定海进入宁波。”
 

       然而,明太祖朱元璋开国之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寸板不许下海”,并在20年内强行将舟山居民迁徙入内陆,舟山渔业受阻。然而舟山人自宋元以来,便靠海而生,海禁堵绝了生计,一些海商为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武装起来,对抗官军的追捕,并参与到有着巨额利润的纠番与诱倭私市贸易中。明代嘉靖几十年间,舟山海商往来于东西二洋,称雄于东南沿海,先后出现过许栋、王直、徐海等名噪一时的巨商大贾。他们的大规模私市贸易,猛烈冲击着海禁政策,在中国民间海外贸易史上理应有着重要的一席之位。连恩格斯也曾指出,“舟山海商不失时机地于明代中叶步入民间海贸商人的行列,这对于当时中外经济交流的发展,无疑有着进步意义。”但在正史中,舟山海商武装对抗明军,又因有一部分日本人参与而被长期认为是“倭寇”。贼、寇之论从明朝直至当代,一直是舟山海商头上的“紧箍圈”!可历史比演义更充满戏剧性,尽管沈家门自两晋时期已与外界通航通商,而其正式命名,却是由明朝廷抗倭而来。明初至清初长达二百多年东南沿海抗倭战争,沈家门地处海防最前线。据明《国朝典籍》载,为防御倭寇,“永乐七年(1409年)朝廷建立沈家门水寨,驻水师防守”,沈家门成为了一座标准的朝廷军港。
       战时出海巡弋,安时捕鱼捉鲜。一转眼600多年白驹过隙,留下如今沈家门的繁华盛世,与恒古不变的波浪。

 
 

       如今,跟外人絮叨这段久远历史的舟山人,大多是清朝海禁结束后陆续从大陆迁来的移民后代,与舟山的原住民已无任何血缘关系。但饶有趣味的是,每每话至末尾,舟山人会清淡一抹,“不提过去!现在的沈家门,清康熙朝开禁后逐渐恢复,三百年后,不又是一个桅樯林立、鱼山虾海的大渔港?!我们的捕捞船队已经开到了北太平洋、西南大西洋、非洲、东南亚,全球海域都有我们的队伍。”

       如果早开放三百年,中国没准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海上帝国”!

 
 

       隐藏在老城区的缪家塘路是民初木楼式的百步街,周边商铺经营各类古玩、字画、丝绸等工艺品,呈现出“街是一个馆、馆是一条街”之独特风貌。在坐落其中的普陀博物馆里,常年上映着以沈家门渔港为主题的“渔都风情展”,其中陈列展品470多件,详实地介绍了渔民生产、生活习俗,及渔都沈家门的形成、发展等史话。藏品皆从民间征集而来,大都是渔家特色极浓的稀罕物件儿,不仅值得一看,更可谓快速通读舟山前世今生的“活动教科书”。

 
 早期的竹制鱼篓,老一辈舟山人的最爱。
 
响当当的“绿眉毛”船,舟山人在茫茫东海上的醒目标志。
 
 
渔家人的日常生活,艰苦却安逸。
 
 巨型海螺堪称本地的“硬货”
 
尽管长在海边,舟山人的服饰却与中原无异。
 
 
 从彩色的渔画和铜像中,可以一窥沈家门前世之浮光掠影。
 
 
 

 

  剃头、卖水、船匠、卖馄饨、打铁、卖白斩、搬运、卖唱……这些早已消逝的行当,百年前却曾鲜活地活跃于码头和街坊,成为那一代舟山人最熟悉的回忆。
 
长崎制造的【荷兰木屐】让展览一下子亮了,海上外交史源远流长,日出之国的友邦,空奶挤哇!
 
 
 
 
【凌晨四点,渔码头直击当地“海货交易”】
 
        沈家门一带的老城区,入了夜,便开始别有一番滋味:喧闹的夜市洋洋洒洒地占据着几条街区,小贩们叫卖着各色各样的生活用品;路边摊清一色的人满为患,滋滋作响的煤气炉上满是白滚滚的蒸汽,海鲜烧烤的刺鼻鲜美飘荡在湿润的空气中,不时与过客的鼻息擦肩而过,勾起胃肠间无数条蠢动的馋虫。
       大概是得了海岛地缘的关系,堪称mini的舟山,人力三轮车异常发达。走着逛着,街边拐角动不动便倏地冲出一辆车来,铃声大作,车轮滚滚,还没等看清乘客的面目,车夫便在一阵吆喝中行踪全无。于我而言,那些虚虚实实的光影,却不啻为快门之外最好的瞬间。
 
 
 
 
 
 
 
       最诱人的,还远不止此。
       每天凌晨2点到5点,出海捕鱼拖虾的大渔运船群,纷纷驶拢码头下货。而数百家经营水产批发的商户,则抢头彩般蜂拥而至,争相去淘最上品的海鲜,然后赶在天亮前转手给零售商。四点不到,我终于从床上挣扎着起来,睡意惺忪地拦一辆出租,在小雨漓漓中赶往码头。未料刚一露头,便被码头上的吆喝声震到了九霄云外。这是一个最“市肆骈列、海物错杂、贩客麇至”的沈家门,比白日任何时候更鲜活热闹:橘黄色的灯光把黑夜照个透亮,溅落的雨水和港口的潮水裹挟着极浓的鱼腥味,浸透了1200多米的渔港岸线。男人们不着雨衣,踩着塑胶靴、两手端起巨沉的黄色集装箱在交易区上蹿下跳,哐啷一下砸在老式磅称上,溅起一片泥浆;女人们背着贴身挎包,拿着计算器大声讨价还价。尽管嘈杂的环境几乎隔阻了对方的声音,但票子却点得又快又清楚;遇上些稀缺罕见的名贵海产,几十位买主抡起胳膊往里挤,那仗势像是在冲锋,甚至有人雇名三轮车夫,连车带人一起撞到最里面……
 
 
 
 
  
 
 
 
 
 
     
       水产交易大厅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舟山,只要不耍懒,就不会饿肚子。”——小小的舟山人就能把一个不起眼的鱼虾冷冻仓库做成国际水产交易市场,这大概可以解释浙江人为何能将打火机、松紧带、拉链、纽扣等利润极小的东西经营成极致的“小商品帝国”了!
  
 
 
 
 
 
 
【桌罗朱甲、柜列锦鳞,夜排档挥霍“海派豪情”】
 
       “透骨腥鲜”是舟山人形容海货的一句口头禅,意思是鱼虾贝类太新鲜了!这四个字一旦跟沈家门联系起来,简直再形象不过。
       作为舟山群岛的镇岛神锚, 沈家门不仅是行政中心,更是抚慰舟山人日常脾胃的一剂绝世良药。从唐宋以来的海上丝路中转港、到明朝廷水寨、到清朝开禁后的恢复及扩张,沈家门关于“吃喝”的历史恐怕远不止600年光阴;从桌罗朱甲、柜列锦鳞的气势,到长达数百米的滨港排挡,它所轮回演绎的世俗生活秀,细致缠绵又酣畅淋漓。不管是一览其“前世”,还是纵享其“今生”,不在沈家门大名鼎鼎的“夜排档”狠狠浸泡一番,关于整个舟山的旅行记忆便实在算不上“透骨腥鲜”。
       回想 09年4月,我从北京飞到杭州的萧山,再乘车到宁波搭渡轮,最终一路辗转地到了沈家门。顾不上疲惫,当晚便随着当地著名吃货杀向夜排档,只为啖一口最本色的海鲜味儿。纵然国内的夜排挡见识良多,但真正比得过沈家门这般气势的,确真是凤毛麟角——前不见首、后不见尾,八十多号排档铺,一家连一家沿着渔港大堤一长溜儿排开,一边是车水马龙的滨港路,一边是渔港里成排的桅灯渔船,两相辉映、相得益彰!如同当地人形容的那番:“舟山人吃海鲜,在饭店里吃,是起点;在露天铺里吃,是正点;在渔船上吃,是极点。沈家门夜排档,既露天又靠船,正是舟山吃海鲜的不二准绳。”
 
 
 
  
 
 
       体验团里慕名而来的吃货们,皆是玩遍世界的大牛,可真到了传说中的坊间,也全都就地撒了野,拍照的拍照、逗虾的逗虾,自顾自玩得不亦乐乎。这也难怪,今晚不知有多少虾兵蟹将要葬身于我等口齿唇间。有道是观音菩萨的主场,还是先道一口善哉善哉,汝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拥有全国最大、最好的渔场,舟山海鲜自然敢理直气壮地自称“全国最鲜”,超过500多种各类食材,足够吃满整整一年!餐桌上明晃晃地只见海鲜不见饭,端上的全是琳琳琅琅的生猛鲜货,热气蒸腾,色味盎然。起初,我还能辨出个模样和名字,诸如带鱼、黑鲷、沙鳗、佛手、泥螺、虎头鱼等;等吃嗨了之后,大海螺、芝麻螺、香螺、马蹄螺、辣螺、拳螺等等,就一概不分,只管下肚了。
 
 
 
 
 
 
 
 
 
 

 

        舟山人吃海鲜,只讲究一个鲜。多数只在清水里轻轻一焯,像刚从海里捞出来,甚至连海水都还来不及沥干。吃进嘴里,微咸的海水味道滑溜儿入心,渗进一骨子鲜美。味精鸡精靠边站,也不用蘸任何调料,只怕破坏那份鲜水汁儿。最过瘾的是吃到最后,各类贝壳、海螺壳、虾皮、蟹壳张牙舞爪地摊在桌台上,越堆越多,越堆越高,那种无与伦比的成就感,犹如把整片东海都吞进胃里去,怎一个畅快了得。

  
 
 
 
 
 
 
 
 
 
      有道是海鲜生猛,为了防止“上吐下泻”的杯具,当地人习惯先得来点杨梅酒开道。杨梅酒乃舟山人的法宝,一有祛湿御寒、止吐止泻之功效,二有“扮猪吃老虎”的后劲。喝着酸甜可口,实则很容易上头。接待我们一行,主场迎客的沙师兄,就是仗着这酒儿的毛力,几番激烈的觥筹交错之后,瞬间秒杀了自认为酒量OK的我。这种深深的挫败感如影随形,以至于后来几天,我都只敢小口抿、慢慢下,装出一副品鉴法国葡萄酒的谨慎嘴脸来。其实,在沈家门夜排档,待喝得有点飘时,得先目不转睛地观一旁火头灶上的油烟缭绕,再加上排档歌手来一曲舟山情歌,已下肚的海鲜,才能真算入了胃。
 
 
       有夜排档的地方就有江湖!十多年前,沈家门夜排档还没这等规模,排档摊主和卖海鲜的隔街而设,还要靠渔用对讲机联络,而那时各类江湖人马走车灯式地串场子,卖唱的、卖花的、擦鞋的、算命的、讨钱的,一拨接一拨。虽然秩序混乱,却也别有一番畅快劲儿。如今的夜排档经过规整,从乱糟糟的棚户改作了统一的橘红色篷布,又鸟枪换炮般升级成了国际顶尖设计师笔下的海滨建筑群,摇身而变为城市新名片。虽说少了点匪气,但从不缺歌舞升平的民间传奇。这不,你拉你的旧二胡,我吹我的萨克斯。
 
 
       按说,隔海便是佛国普陀,舟山人的生活多少应带有点禅意。然而,他们却能背靠着庄严殊胜的观音道场,从六根清净的佛门兜转一圈后,立马回归到大肆饕餮的人间烟火中,过着最世俗不过的日子。其实,舟山人的骨子里是最懂得佛家门道的,本地人对于细水长流的生活自有一套俗世的理念,他们至今仍在新船下海前举行盛大的祭海仪式,会在每艘船的舱内悬挂从普陀求来的杏黄色佛祖令旗、供奉菩萨或船神,会在捕到鱼皇(鱼群的头领)时坚决放生,会在吃鱼时不翻鱼身、吃米饭时不上插筷子……却从不因此给自个儿生活套上无数清规戒律,小门小户,该忙活生计,该把酒寻欢,自然而然,才自在不过。 
 
 
      神侃嗨聊间,周围酒友皆被灌得灰飞烟灭。我喝得头重脚轻,不得不被人搀扶着兜出夜排档。一转身,眼前的光景似曾相识,可我的心,却还停留在刚才顺溜儿剥出的那只完整的斑节对虾上。如果说佛家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当下”,那么属于我的当下,无疑是在这个月色撩人的夜里,跟一帮好友大口喝酒、再大口吞温这尾斑节对虾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江浙之行(30)
中国最大天然渔港的海鲜夜排档
【浙江·舟山】从生猛海鲜到佛国素斋
上海周边六大海味渔村
青龙卧镇沈家门
舟山沈家门夜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