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原中国最早传统鱼羹是怎么做的(王明军)


      清代美食家袁枚批评杭州西湖五柳居的醋溜鱼不如以前:“而今则酱臭鱼败矣。甚矣!”在评价五柳居的名菜“宋嫂鱼羹”说“徒存虚名。”前者批评的是质量问题,调味品酱有异味,而鱼也不新鲜;后者说“宋嫂鱼羹”徒存虚名,怎么个虚名,袁枚没有具体说,想必五柳居当时的“宋嫂鱼羹”已与传统烹制面目全非。


      清代杭州西湖五柳居烹饪的“宋嫂鱼羹”既然已经走样,那么,我们今天在杭州品尝的“宋嫂鱼羹”都是“徒存虚名”的延续。菜肴的发展和演化,与其它事物的进化也有着同样简单实用的共性。鱼羹在南宋时期的酒肆肴馔里称“肚儿羹”、“肚子羹”、“肚羹”,现代人看后绝对不会联想到是鱼羹,一般都会揣摩为猪、牛、羊的肚子做成的汤羹。但是,由于各类家畜食材的特性,在中国食文化的历史上,从来没有用肚子做汤羹的记载。南宋司膳内人的《玉食批》,是御膳“肚子羹”的最早记载。《东京梦华录》也记载了皇帝过生日大宴百官的菜谱中有“肚子羹”。但偶尔也有叫“鱼肚儿羹”。总之,宋代的鱼羹叫法比较杂,但鱼羹为什么称“肚羹”呢?这和鱼羹的具体做法有很大的关系。元代倪瓒所著《林云堂饮食制度集》,为我们揭开了鱼羹制作的谜底。

      鲫鱼肚儿羹:用生鲫鱼小者,破肚去肠。切腹腴两片子,以葱、椒、盐、酒浥之。腹后相连如蝴蝶状。用头、背等肉熬汁,捞出肉。以腹腴用筲箕或笊篱盛之,入汁肉焯过。候温,镊出骨,花椒或胡椒、酱水调和。前汁捉清如水,入菜,或笋同供。

      清代袁枚对五柳居 “宋嫂鱼羹”所发 “徒存虚名”的遗憾,终于有了答案。鱼羹称“肚”关键在鱼的肚子上“切腹腴两片子”还要“腹后相连如蝴蝶状!”另外,为什么高宗皇帝称赞宋嫂的鱼羹做得好,这很大层度上取决于选用食材的不同。北宋用的是鲤鱼,而南宋迁都临安后,改用南方的鲫鱼做,所以鲫鱼的鲜、嫩、滑、细腻优势就突显出来了。

      不论用什么鱼做羹,古代做法相对精致,耗时较多,为此,作为生意红火的五柳居来讲,只能改变传统做法,加快出菜速度,于是被袁枚评价为“徒存虚名”。

      每一款名馔都有一段演化故事。

      回味过去,也不失为温故知新,在研究中国食文化中,寻找新的灵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奶白的鲫鱼汤 就是这么简单
酱焖鲫鱼的做法
“民间食圣”的菜单
米饭杀手之肉质鲜嫩的酱焖鲫鱼
(转载)酱焖鲫鱼
这道酱焖鲫鱼是出自厨师之手,不学都可惜了,每家都会用到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