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广东军事要塞
军事要塞

  深圳市大鹏所城

  深圳市大鹏所城位于深圳东部,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深圳今又名“鹏城”即源于此。它在我国明清两代抗击倭寇和英殖民侵略的斗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鹏所城历史悠久,最初在明代为抗倭寇所建,到清代被“三代五将”的赖氏一家相中,聚集了不少将军府第。更鲜为人知的就是鸦片战争的第一枪也是所城驻军在香港九龙打响。古城楼东西南北四个城门,走南门进向右转就是赖恩爵将军第。将门之风,展露无遗,保存最为完好,门前有威武的石狮镇守,屋檐门帘也是雕花绣梁,厅堂房屋也极多。

  1995年,大鹏所城被确定为“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25日,大鹏所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肇庆古城墙

  肇庆古城墙建于宋皇佑年中(1053年)。址经过953年千凤风雨雨,但古城墙位置与周长始终未变。像肇庆古城这样主体和城周基本完整的宋代砖城墙,是广东仅有,全国少见的。 

  史载广西壮族首领侬智高反宋,兵锋直逼端州,端州太守丁宝晨因无城墙防守,弃城逃跑,被朝廷撤职。狄青平定侬智高后(1053年),肇庆始筑土成墙。宋政和三年(1113)郡守郑敦义将土城扩大,筑为砖城,开四门:东日“宋崇”,西日“镇南”,,南日“端溪”,北日“朝天”。宋城建成之后,经历250多年,到明洪武元年(1368年)才作首次修葺。明成化元年(1465年)至清同治十一年的407年间,先后修葺了20次,其中成化十六年(1480年)知府李璲在披云楼护城濠的近濠处增建了楼下砖城堵,加大了部分城墙的厚度。并且刻了四门的石匾额,改东门为“庆云”,西门为“景星”,南门为“南薰”,北门仍为“朝天”。崇祯十四年(1641年)肇庆府总督张镜心主持,对古城作了更大规模的修葺,把城墙增高了3尺5寸,使城墙之高度增至2丈5尺5寸。同时,改建了四门的月城,增筑了城门马路。清代,城墙多次在战火中损毁。为加强城池的防卫,清顺治八年(1651年)总兵许尔显、知府张之璧在城上增建炮台6座、窝铺148间、水城炮台2所,拆除离城4尺以内的房屋,增置修葺楼堞。此后直至民国初年,城池保持完好。 

  1915年,乙卯洪灾,城垣抵御了洪灾,使城内仍安然无恙。但城垣因此受到损害。1916年,肇阳罗镇守使李耀汉即拨款修葺城墙,浚治东门外的濠道。从1924年至1926年,将城墙上的城门楼、雉角楼、文昌阁、月城炮台,城墙除披云楼段外全部拆低了约7市尺,并填塞城门,修成斜坡以利交通。 

  现古城墙周长2801.2米,高6至10米,城墙外围有28个突出的城垛,既保留有整段宋砖砌筑的城墙,同时也保留了元、明、清、民国时期砖砌的城墙,是历次维修的见证。解放后,人民政府依法保护和分期维修城墙,逐步整治周边环境,使其雄姿再现。它是历史文化名城肇庆最具标志性的建筑,198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潮州府城墙遗址

  古府城墙于宋代已成规模,至和初年再筑土城,绍兴年间又以石砌、绍定、端平年间先后大规模增修筑建,形成了外廓内城并绕以城濠的完备格局。由于朝代的更迭,战火的破坏,元末明初已是破烂不堪。明洪武(1379年),指挥俞良辅重辟城西南,增筑石墙,全面修建府城墙。修建后的府城,城墙高二丈五尺,基阔二丈二尺,城面一丈五尺,周围一千七百六十三丈。环城开上水、竹木,广济、下水、安定、南、北等七门。于城门外构筑月城作为屏障,并于城上造敌楼四十四座,窝铺六十七座,雉煤二千九百三十二个,十分雄伟壮观。随着历史的变迁,府城的南、西、北三面城墙均因城市建设的需要而拆除,现仅存东面临韩江的古城墙,北起金山南至南门,全长2132米,保存城门四座,即上水门、竹木门、广济门、下水门,并建有城楼。

  尤以广济门城楼最为壮丽。广济门是七门之中最为壮观的一座,楼置于高大台基上,台正中辟一高3.62米,宽3.99米的拱门。楼为三层重檐歇山顶,面宽五间,穿斗式梁架结构。城楼面临韩江,直对湘子桥,楼上旧有对联:“万峰当户立,一水接天来”。暮春三月,登楼眺望,韩江水涨,江面开阔,长桥卧波,烟波浩渺,笔峰如画,行船如梭,别有一番景致,故潮州内八景有“东楼观潮”之胜。 

  古城墙是古城最醒目的标志,它写着古城的历史:有太平盛世的康乐日子;有兵荒马乱,风烟滚滚的战祸年代;有守城将上浴血奋战的悲歌;有乡亲父老流离颠簸,妻离子散的苦泪。古城墙是一本记载古城文化的大书。潮州的古城墙是全国古城墙保存得最完整、最长久之一。

  南头古城垣

  古城垣包括南城门和北城墙

  南头古城垣是南头古城南城门和北城墙两处古建筑遗址的合称。早在1985年,南头古城南城门和北城墙都已经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至2000年11月,在市文管办的推荐下,南山区开始向广东省申报南头古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专家的考察和评审,最终确定南头古城现存的南城门和北城墙两处遗址合称为南头古城垣。

  古城垣是“深圳历史之根”

  南头古城位于南山九街村,东晋时在此建“东官郡城”,明初为“东莞守御千户所城”,明清为“新安县城”,是一处历兼行政中心及军事防御职能的古城址。其中,南城门遗址则是明洪武27年(1394年)所建的“东莞所城”,至今仍然保留当时“宁南”门的城门洞及部分城墙。正是因为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南城门遗址享有“深圳历史之根”的誉名,并一直受到各级政府和文物专家的关注和保护。 

  梅关

  岭南第一关”——梅关,设在梅岭上,被列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梅关,古称秦关,又称横浦关,宋时立关于梅岭上,并刻有“梅关”二字,遂称梅关。梅关,坐落在南雄县城约30公里梅岭顶部,两峰夹峙,虎踞梅岭,如同一道城门将广东、江西隔开。梅关的隘口合岭路,为唐朝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丞相张九龄主持开建,路基宽约5米。宋时,人们以砖砌路面,立关于岭上,署有“梅关”二字,遂得名。关楼南北两面门楣嵌有石刻匾额,北门额书“南粤雄关”,南门额则是“岭南第一关”。梅关是历史上南来北往的重要驿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唐开元四年(716年),时任左拾遗内供奉的张九龄因为与当时的宰相姚崇意见不合,由长安称病南归,返故里孝养其母。南归时张九龄途经大庾岭,见古道年久失修,险峻难行。而唐代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南北商品流通日益频繁,“以载则曾不容轨,以运则负之以背”的古道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要求已不相适应了。于是张九龄向唐玄宗献状请开“大庾岭新路”,改善南北交通,以充分利用岭南的“齿革羽毛之殷,鱼盐蜃蛤之利”,达到“上足以备府库之用,下足以赡江淮之求”的目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唐玄宗的赞赏,遂下诏命张九龄主持开凿之举。张九龄奉诏后行动很快,“农闲动工,不须一季”便开凿了一条长约20余丈、宽3丈,可两马车并行的大山路,使梅关古道成为“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的大道。
 
  据记载,张九龄开凿大庾岭新路后,历代多有修葺,我们现在行走的古道是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南雄知府郑述征集民工,用鹅卵石、花岗片石铺砌而成的。当时郑述铺砌岭道九十余里,并在道旁补植松、梅。

  在古代,岭梅怒放之时,许多诗人墨客便前来踏雪寻梅,留下了许多咏梅佳句。文豪苏东坡就留下千古诗篇:“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梅关古道向南北两边蜿蜒延伸,北接江西章水,南连广东浈江。张九龄开凿梅关古道,实际上将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连接在一起。历史上不少中原仕宦、望族经此道迁入岭南,灿烂的中原文化也由此道传入南粤。今天珠江三角洲的居民,其先祖大多是经梅关古道南迁的。

  古哨大所城

  古哨大所城古称大城所、大埕所。明、清海防军事重地,在饶平县所城镇小金山南侧。

  明洪武初年,朝廷于全国沿海设卫所防御倭寇,因卫所设于大埕,后简称所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由百户侯顾实创建,呈方形,条石砌筑,城垣高二丈七尺,周 围六百四十三丈,四周挖护城池,池加城之数五十三丈。分东西南北四城门,城门上筑重楼,城垣四角各设敌台。全城面积2600亩,昔时城内有三街六巷,街道宽一丈五尺,用石板铺筑。清康熙三年(1664年)迁拆,七年展复,康熙八年重建。据《潮州府志》载:“所城称大城所,设正千户二员,副千户三员,百户十员,镇抚一百,旗军一千二百二十三员;各种军器五千四百五十七件。” 目前,四城门尚存,东西城垣尤为完整,是潮汕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堡。1981年被列为饶平县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浚县的这些“前世”故事,你知道吗?
【肇庆】古城墙
中国古城墙大全(上)
【干货】汉中城垣简史
我国还有多少古城墙?古城墙的保存现状又如何呢?这里有答案
荆州市导游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