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客家俗谚说解:走马灯

梅州五华竹马舞广场、舞台表演情景

 

走马灯

 

语意:指小孩东奔西走,没有片刻停留。

 

农业社会时代,以今天赣南石城县为代表的客家灯彩,是客家人新年期间的主要娱乐方式。寓花灯与地方曲艺于一体的客家灯彩,是客家民间艺术的瑰宝。其最普遍者有茶蓝灯、竹马灯、船灯、车灯、鲤鱼灯以及龙灯。

竹马灯巡回乡村之间的表演俗称“走马灯”、“”跑竹马、“竹马舞”等。马灯道具用竹蔑扎成马形,分马头、马尾前后两截,蒙以细纱布或薄纸,再彩绘成马的形状,系在表演者的腰身前后。马腹下用布围住,以遮住表演者的腿脚。马身内点燃灯火,有些地方还在马颈上系铃,跑动时发出清脆悦耳的音响。马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游行队伍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一群人系着竹马,左手抓着马头绳,右手持马鞭,双腿仿马步,合着打击乐音响,作骑马状行走。一类作为一种歌舞形式在广场、围屋、祠堂等表演,形成“马灯会”。后者主要有宁都的《竹马灯》、长汀的《踩马舞》、安远的《马灯》、兴宁的《马灯舞》、五华的《竹马舞》等。

竹马灯的表演者多由乡村各家的男女青少年担当,表演者打扮成戏剧将士、书生、小姐模样,或汉装、或时装,如今多穿着运动服、运动鞋,但头饰仍戴上古装冠、帽,女性则梳古代女子头髻。竹马灯的表演用锣鼓、吹打、弦乐伴奏,行进以锣鼓节奏掌握行进速度、花样队形,圈场表演则唱汉剧、潮剧片断、折子,也有唱流行山歌、民歌、小调和当代通俗歌曲等。

五华竹马舞大多化妆为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或地方戏曲中的角色,生、旦、净、末、丑五行当一一齐全。正衣骑红马,青衣骑黄马,小生骑绿马,花旦骑白马,小丑骑黑马。竹马舞表演道具除竹马外,还有舆车、幌伞、鲤鱼灯、鸡灯等。音乐曲谱为热烈奔放的民间小调,配以元宵观灯为主要内容的歌词。如“正月里来是新年,弦箫鼓乐闹连连,普天欢庆元宵节,家家结彩又张灯”(新年调);“龙灯凤灯高三层,层层镶有七盏灯,金龙金狮玉麒麟,百鸟朝凤舞翩跹”(观灯调)。演出场面宏大,角色众多,诙谐风趣。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竹马郎穿袍骑竹马,竹马娘摇扇坐舆车,丑婆手执罗帕张口笑,丑公弯腰手推车,侍女打幌伞,俏妹头顶六畜灯,俊男吹,全体演员载歌载舞表演中不断变换队形,精彩场面令人过目难忘。

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马灯队每天走家串户,不分白天黑夜地进行表演。一来上门赐福,二来喜庆新年。马灯队一会儿张家,一会儿李家,一会儿又是王家,穿梭来穿梭去,真正的马不停蹄。故而,马灯表演便称之为“走马灯”了。

至于天真烂漫、生性好玩的孩童,则多半难以在自己家里呆得住。一伙同伴到处玩耍,追追打打,甚至胡闹,大人们自然消停不了,于是便责骂自家的孩童:“成日走马灯,清早到夜都飞马打石,神仙都受唔了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陆金美:元宵节跑马灯(散文)
【影人分享】百年马灯舞翩跹 岁月悠悠乡愁长
稻农 | 马 灯​ (怀物叙事)
每日一话桑梓情(212)20@365
走马灯的简介及制作方法
欢天喜地过大年:舞龙耍狮走马灯 唐志平 何俊良/文 唐志平 贺文胜/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