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木教
我的家乡在边远山区,西岩山下。古名[木窖](意指山深谷幽,森林茂密的地方)。遭吴钩剿后改[沐教](沐浴教化的意思,语带侮辱性。今以[木教]为名。(寓意林木茂盛,灵气教化)。
*[木教]由上木教、下木教及周边几个乡村组成。
*木教黄氏由福建汀州迁入大埔。入埔年期为1274年。
*公元1300年前后,黄氏太一郎公由湖寮入乡开基。距今有700余年历史。今已26代。
*木教李氏均为福建上杭火德公后裔。木教淡坑李氏开基祖:永琛公,由四联咸水村(今名贤水)迁入。
*木教洋坑刘氏由新丰新洋坑迁入。今已22世。
*中村刘氏由高陂迁入。
*三溪大路下、新屋下刘氏由中村迁入。
*三溪宫背刘氏由饒平石井迁入。
*木教淡坑新屋下黄氏开基祖:玉仙公(木教十三世)由下木老屋坪迁入。
*木教淡坑石墩背黄氏开基祖:岩泉公(木教八世)由无敌坑迁入。
下木教景色
下木教有围仔里、丁洪山下、老屋坪、楼下、中屋、上半田、淡
坑、大国下、水钵子、旱建仔、竹筒坑、马鞍山、新赤叶、老赤叶、上
梅仔坑、下梅仔坑等自然村。有黄、陈、李等姓。昔有德新学校、九华
斋,今有下木小学、各自然村均有学校(七十年代曾办中学)。有药材
铺、杂货铺、卫生站、供销社、信用社。
上木教景色
   上木教有白水磜、上角、下水路、书斋下、塘下、凹头、溪背、中
心、中角、大路坪、郑岭、洋坑、中村、无敌坑等自然村。有陈、黄、
魏、刘、邬、郑、高、曾、邹等姓。昔曾有范、林、罗、蒋、马、许等
姓。范氏居魏屋称[范屋子]、林姓居大路项[林屋田]、罗姓居沙隆里、
蒋姓居下屋称[蒋屋]、许姓居寨岭下(郑岭对面)专营新娘轿及民用
轿,(当年番客多,多以轿代步)。曾有公下“育英公学校”、潭子头
之“培英斋”、圳下小学、白水磜小学、洋坑小学。今有黄安佑学校。
有药材铺、杂货铺、卫生站、供销社、信用社。
下木教历史纪要
黄氏大宗祠-蕃远堂位于下木教老屋坪,乃太一郎公所建。于1861年换天盖、梁、桷、红梁,1931年大修,1993年由旅美寿源宗亲捐资再修。每年正月初二例行做丁仪式(详见:蕃远堂做丁旧俗),正月十六祭春。
邹公塔
*邹公塔位于下木教水口。邹公是吴鈎部下一位部将,见吴钩兇残杀害我乡亲人,以火光为号,放一条生路让乡民逃生。为了报答邹公大恩大德特立此塔纪念。
*公元1664年吴钩剿木教。(详见吴钩剿木教 )
*下木长发堂为木教黄氏九世石溪公所建,约公元1600年建成。1730年长发堂改建为“长发楼”。
*黄、陈二姓合建英华墟,英华墟比枫朗更早开墟。
*五、六十年代,长发楼黄氏裕吾公派下木教廿世荣才公是位外江
戏(即汉剧)教戏师父。创戏班,培养养女黄桂珠成为著名汉剧名旦。
黄桂珠主演“昭君出塞”、“百里奚认妻”等剧,名噪一时,誉满海内
外。后期更任广东汉剧团、汉剧院及多方政府部门要职。
*黄氏光迁公:号光正。(1918-2007)围子里出生,才高八斗,为
官廉洁,热心公益,热爱乡亲,德高望重、善诗词,书法秀劲,风格独
特。其中一留世遗作:
家乡纪怀
山环水抱草青青,遍地繁花难记名;
常见鱼虾游涧底,频来翠鸟立沙汀;
清新大气轻舒臆,碧绿澄潭静照人;
鹞岭石阶通玉阙,羊坪狮象守门庭,
西岩峭壁千秋画,磜孔飞流万古琴;
若教层林今尚在,人间仙境此中寻。
上木教历史纪要
*魏氏二世任龙川县县长,三世由龙川入乡。
*古建筑-安贞楼(圍楼)位于上木教中心段乃魏氏祖先所建。
*大路坪邬氏入乡之初居塘背上角,並建邬氏宗祠。上磜角有田寮遗址。后迁居大路坪。大夫第正厅留有珍贵画屏传世。
大夫第
上幅左  中幅中  下幅右
*无敌坑昔有一出书笼十八担之流传。
*无敌坑昔有黄啦夯杀死西岩山海啦王之流传,又是吳钩剿木教时抗贼大英雄。(详见吳钩剿木教一文)。
*古建筑-德安楼(四角楼)位于塘背。乃黄氏十七世达玉公于清同
治年间所建。楼高二层,石砖到顶,全楼共八厅卅二间。
*达玉公生於清嘉庆年间,壮年乘大眼鸡船往越南谋生,乃邑人往
越先锋。西贡創[润德堂]药店,經营多年颇有积蓄,年老携眷回乡,捐
三世大夫建大夫第四角楼。
大眼鸡木船
*清末,上木各姓青年多数武术高强,精通十八般武艺,名震遐迩。旋步太平天国之后尘号称“太沐王国”。曼公称王、淡公拜相、军师是
冰公(冰公是黄氏十八世锡冰公,即书斋下黄耀明之高祖)。
*大路坪邬氏福笋公是清末木教头号大亨,拥有良田八十石。后被子所败。
*下水路黄氏荣凤公,旅居越南新安,创[存寿堂],老年旋里颐养天年,热心公益,整桥修路,为民初买受邬氏孔仁公良田八十石之富翁。荣凤公之子莱生公,子以父富,组识外江戏班(即汉剧),戏班名字“荣天彩”。莱生公出行以轿代步,前护后拥,人皆称其为戏老爹。
*民初大路坪有鄔氏炳荣公,追随国父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並参与惠州起义。
*圳下上木小学为下屋铭洲公所建。解放前为埔东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办公的地方,周圍贴满标语口号,朝朝升斧头鐮刀红旗,日日门前吹喇叭训练兵馬。解放后(五十年代)是上木小学校址。八十年代業权归还铭洲公后裔所有。
*[培英斋](潭子头石桥侧)初本私塾。五、六十年代正堂是村政府办公的地方。内设有一部有线手摇电话与外界联系;右横屋厅为供銷合作社(1956年曾雷電殛斃一人伤二位);右口头间是信用合作社。
*百瑞磜小学原名[百瑞农民業餘小学],昔日书声朗朗,今已荆棘丛生。
黄安佑学校
*安佑学校乃旅泰乡亲黄安佑先生独资兴建。始建于1991年,1992年6月落成。
*黄安佑先生历任泰京多家银行、商行董事长;大埔公会会长;宗亲总会副会长。长袖善舞,功成名就,信誉昭著,热心公益,捐巨资为双溪、上木建学校、筑公路,仁风义举,深得乡人尊敬,1997年荣获大埔县荣誉市民称号。
古建筑-四角楼[德安楼]
德安楼位于大埔县上木村塘背。乃黄氏十七世达玉公于清同治年间所建,楼高二层,外墙石砖、青砖到顶。共八厅卅二间二天井。
达玉公生于清嘉庆年间,壮年乘大眼鸡木船往越南谋生,乃邑人往越先锋,西贡创[润德堂]药房。年老携眷回乡,捐三世大夫建大夫第(四角楼)。2009年被大埔县人民政府列为(特色民居)受重点保护。
古建筑-圆楼[安贞楼]
安贞楼座落上木中心段,为魏氏太公所建。楼高二层,一大门一天井一水井。2009年被大埔县人民政府列为(特色民居)受重点保护。
荣祖居
荣祖居座落上木塘背,始建于1956年,1972年完工,2011年重修。双堂二横屋。
门联;荣享升平新世界  祖居欢乐庆华堂
蜂盛庐
蜂盛庐位于上木塘背。建于1957年。双堂二横屋。
门联;蜂群若雾千山艳  盛友如云万事兴
永安居
座落上木塘背上角。双堂二横屋
门联:永固思俭德  安思习仁风
逢源居
逢源居位于上木下水路。双堂二横屋。
门联:逢闼高山开便见  源流活水溯常来
大夫第
大夫第位于上木大路坪。双堂二横屋。
西岩山位于广东省大埔县枫朗镇。路线:驱车由枫朗>大埔角>隔背>车停岗头,再步行登山。
上木教远眺西岩山(上)
2010年10月5日,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我等一行十四位队员由上木教
出发,登上西岩顶峰。
向西竺寺进发(上)
西竺寺在半山腰,庙内牆壁及天顶全由光滑巨石自然生成。几若天造地設,非常奇特。
继续攀登,羊肠小道,步履艰难。
广览群山,山奇石怪,美不勝收。
仙人桥
七星石
天穿迎关爷
上木教山雄水壮,人杰地灵,自是神灵立庙之地,百姓安居之处。不知出自何年何时?就地所传几百年前乡人已依西岩山之势、帽子石山之峻,起造关帝圣君庙宇。几百年来,乡里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百姓安康。乡人无不感神威浩瀚!
每天入庙上香信众难计其数,香火鼎盛。凡华侨、外出人士出发前例必先到庙中诚心上香祈求出门平安吉利,事业有成。无不应验。
昔日庙前是一条埔饶交通要道,每逢埔饶墟日,行人客商络绎不绝,每至庙中必点烛焚香,礼拜祈佑路途平安,满载而归。每求必应,至各乡各里信众日见日多前来崇祀。
每年新春天穿日(农历正月廿日),上木教有迎关爷习俗。此习俗相沿几数百年,由昔日的灯笼火猫打道,发展到现在电灯照明,今更以光彩夺目明耀艳丽的烟花火箭代替了顿头子铳。仪式一年比一年隆重,信众越来越多,热闹情景无法形容。
迎关爷仪式由正月十九日正式拉开序幕,关爷端坐大花轿出宫回娘家。一路上锣鼓喧天,炮铳震地,前呼后拥,向洋坑关爷娘家进发。关爷回到娘家开心极了,流出了热泪。孝感动天,因此每年此时此刻必下雨水。(年年如此,极为应验)
(图)-关爷回娘家。
当晚关爷与众同乐,看外江戏(昔日)、抽木头子戏、电影等。年年节目丰富多彩,人人欢天喜地庆丰年。一派繁荣景象。
天穿日,文化广场热闹非凡,男女老幼尽情打扮,喜气洋洋迎接盛大节日来临。上午关爷到无敌坑、中村及洋坑各家各户接受娘家信众参拜。回到广场后,又见另一番的热闹场面。这边厢,鸣锣击鼓,炮声隆隆,顽童忙于寻找未爆纸炮,喜形如色。那边厢,广场摆满香案,五牲祭品,高香大烛,浓茶陈酒,斋素果品,盛供如山。明灯光亮,烟火飘香请来关帝圣君上座。官民肃穆晋祭,顶礼膜拜,恭祝关帝大老爷义勇昭千古,威灵及万年。保佑风调雨顺,年年顺景,百姓安康。
出巡了!关帝老爷出巡了!欢呼声响亮悦耳,全乡雀跃。高幡横幅缤纷,旗帜鲜明飘扬,龙伞高灯辘辘转。大花轿内关帝老爷端坐中间,周仑、关平二老爷分坐左右两旁。旗鼓先行,大轿紧随,威风凛凛、浩浩荡荡往郑岭方向前进、村民早有准备,摆好斋素果品恭迎关帝老爷驾临,顷刻鞭炮齐鸣,行礼祭拜。礼毕,巡游队伍往中心中角溪背、大路坪、上塘下、过凹头、书斋下、往上角、至下水路。沿途各站,站站人山人海,熙来攘往,争上头柱香,争扛关爷轿,祈求男添百福、女纳千祥、盛世太平、国泰民安。
巡游队伍到郑岭头时,已夜幕低垂,明灯初亮,家家户户,彩灯高挂,多姿多彩的礼花彩焰划破长空,绽放艳丽色彩。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响彻云霄,另有一番景象。瞬间,上木教如同山城夜市,信众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各站的祭拜活动亦同时进入高潮。
(巡游队伍到了书斋下)
夜了,在一片欢呼声,一派盛节气象中,关帝老爷从下水路由信众簇拥下回宫归庙。
一年一度的天穿迎关爷节日,气派之隆重、信众之虔诚,足见关帝老爷神威显赫,为民造福义勇精神已深入人心。此一传统习俗得以历久弥新,全赖社会各界人士、父老乡亲鼎力相助。海外侨胞、外出乡贤、各乡各里的亲朋戚友及善男信女的慷慨捐资。通过弘扬关爷文化,男女老幼共庆欢娱,实在难得,更可以凝聚群力,共建祥和社会。
史略
木教隶属大埔县。大埔于东晋至唐代属义招、万川和海阳等县。至明朝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海阳县分出八个都,(吾邑清远、恋州是其中二都)另置饶平县治,我埔由饶平管治。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始从饶平辖下清、恋二都析出另设县治,恋州茶山有大埔村故称大埔县,属潮州府。县城设在茶阳,1961年由茶阳迁湖寮。
大埔县又隶属梅州市,梅州初设兴梅专署,1952年为粤东行署,1956年改属汕头专署,1965年复设梅县专署,后改为梅县地区行政公署,1988年转梅州市。
木教历经行政称谓:
清远都,黄兰社,沐教乡。
1938年:大埔县,双和沐联乡。
1943年:大埔县,侯云区,下沐乡。
1945年:大埔县,石云区,枫和乡。
1958年:大埔县,枫朗公社,下沐管理区,上、下沐营。
1958年:大埔县,枫朗公社上沐大队、下沐大队。
1968年:大埔县,双溪公社上木大队、下木大队。
90年代:大埔县,双溪镇,上木乡、下木乡。
2005年:大埔县,枫朗镇,上沐乡、下沐乡。
木教居民与大埔县内居民一样,皆中原移民,全属客家,民风淳厚,勤劳勇敢。务农为主,兼饲养牲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勤耕苦作,力求自给。男人农闲时亦会出门砌石(叫结石)、装修、建筑等帮补家计,女性则在家担负割柴,烧火,农务,菜园及照顾老人及小孩等事务,生活单调,思想单纯。
农家人除耕牛外必备农具、家具:犁耙鹿轴、脚头粪箕、斧头镰刀、攀房风车、舂丘砻碓、拨勺尿桶。
农民靠一年廿四节气耕种、收成。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产品:主产稻谷、番藷、花生、水果、茶叶及木材。
乡亲重视教育,文风益盛,读诗书,识礼仪,素有[文化之乡]美誉,因此代出文人雅士、名贤仕进、商业巨子,均博学多才,望重誉隆,盛名远播。
迁徙:清朝道光年间到五十年代初期,木教人口急增,人多地少,兼逢国弱战乱,生活困苦,故乡亲纷纷离乡别井,远涉重洋谋求生计,为今木教80%家庭有亲人侨居海外(特别是越南)。千禧年之前,中国实行经济改革,允许人口流动,几年时间,大部份亲人又往广州、深圳及全国各地置业定居。
今日木教:乡亲勤劳节俭以及侨居海外、移居外地亲人均热爱自己的家乡,为后代、为公益不遗余力,今日木教洋房林立,交通方便,家家欢乐,人人温饱。
气候
木教气候温和,雨露均匀,盛夏不酷热,深冬不严寒,间有霜冻,下雪罕覩。
昔日衣着实而不华,传统颜色蓝、黑、白。妇女在耕田之余,经常要以苎麻、棉花织布自给。男人穿长袖衫、[大裆裤](裤阔,裤裆不开口,穿时裤头连迭三层,再用裤带稳系)。继之是“唐装”“抽头裤”“中山装”时下多恤衫衬“西装”及形形式式时装。女人昔穿“大衿衫”(色蓝,中间不开缝,由领口斜向右边开缝,用布钮紧扣),之后衫配裤或衫配裙随意,时下均穿各式各样时装。礼服:传统男人礼服为长衫马挂,女子则为衫裙。今男着西装,女有穿旗袍者。
乡民食得简单且有创意,一日三餐但求肚饱,主食番藷、粥、饭。副食则有蔬菜、瓜豆、豆腐、肉、蛋类。辛苦一年,省吃俭用,养猪、鸡、鸭、鱼为的是逢年过节人来客往食得比较丰足些。过年除有酒有肉外,糍粑、甜粄、发粄更少不了,端午节家家有粽、豆子羹。穷家人亦有以豆子粥、苋菜粥、粟羹、粟粄、番藷钱、番藷丝(番藷切片晒干叫番藷钱,擦丝晒干为番藷丝)充饥。农闲或雨天,三五知己亦会擦老鼠粄、打面、抖藷粉羹、炆各式各样菜饭或肉饭享用(俗语叫[打斗四]或叫[打斗八]。随着生活日见改善,此食俗已少见)。虽然物产不丰,却讲究厨艺,[研菜]、[萝别](即咸菜及萝卜)一样烹出美馔佳肴。
木教旧时特产--禾花鲤(又名禾过鲤),六十年代以前,每家每户都在水稻田中养鲤鱼,农历三月放苖,六月边收割边捉鱼,大户可获百斤,小户亦有几拾尾,鲤鱼肉滑味鲜,骨软不腥,可蒸可煎,著名香苏鱼醋汤,可口醒胃,食过翻寻味。吃剩可晒干(叫鲤干),为佐酒上料,配味极品,随着耕作方式转变,禾花鲤一物已湮没,殊为可惜。
自食、待客离不开烟、茶、酒。酒多自酿,有糯米酒,白酒。茶、烟多自种自给。
饮用水:昔日食用水靠溪水、井水,三冬六月农事繁忙,收工时,已精疲力竭,还要肩挑大量食用水,确苦不堪言,今家家户户用自来水。
日求三餐,夜求一宿。住屋不但是全家活动、宴客、储存粮食以及休憩的场所,而且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地方,因此特别注重传统的建筑观念--舒适、坚固。同时居民又笃信风水的传统习俗,因此盖房子又非常讲究方位、风水。
择地:首先乡民会选择一块地,(如果此地非自己所有,会千方百计谋求)。然后根据地形、位置、方位设计绘出建房子之图纸(谓出屋图)。其屋式计有:[双堂两横](木教地盘小不适合建三堂屋,如果双堂两横屋后面仍有余地可续建围屋)、[独脚门楼]、[下山虎]、[四角楼]、[围楼]、[锁头屋]、[洋楼]等等。其中以四角楼、围楼最坚固,洋楼、双堂两横加外围之房子最美观。
动工:主人会请风水先生择一良辰吉日,吉时一到便会祭拜诸神,即行动工。建筑期间要请风水先生进行[安门]、[放水]、[上红梁]、[上栋梁]、[钉合桷]等仪式。
大功告成:房子建好后(谓出水),一般家庭便即行入住,家境富者会大举装修,务求堂皇富丽,功成之日便会择日大事庆祝,“乔迁之喜”(谓徙新屋)好热闹,锣鼓喧天,炮铳震地,贺联高挂,高朋满座,美酒佳肴,应有尽有。那边厢(厨房)手起刀落,切、斩、剁,忙不开交焖、煎、炒。这边厢大快朵颐,舅公作揖话食酒,小子祝酒叫干杯。干杯!干杯!此起彼落,说不尽荣耀,道不尽开心。
双堂两横屋式:双堂指上堂及下堂(叫正身),上堂中间为主厅(又叫上厅)。左、右有房(叫正间),下堂中间亦一厅(叫下厅),左、右有房(叫下厅间)。两条走廊连接上、下堂,上下堂之间有一天井,天井四周有檐边,大门设在下厅,并筑一门楼。横屋在双堂两边,一般四间一厅,上堂檐边有横门及过套通往横屋,每排横屋有二个天井,前后两个门通往户外。大门外有门坪(叫禾埕),房子后面有花台,四周有沟巷。屋顶盖砖瓦,屋栋务求华丽雄壮(有封杯、鲤鱼含花、龙飞凤舞等式)。
鲤鱼含花
厨房:主食禄,备受注重,因此每户都会请地理先生开庚定位及择吉日良辰作灶,并供奉灶君爷。大锅大灶,烧柴好用。
如厕:至今出门人回到家里最不习惯的首属如厕。自古流来农民种植农作物、蔬菜都靠集积之粪便作肥料,因此每家每户必在户外建一个深数尺,五—六平方大,上盖梁桷瓦,非常简陋之厕所(叫粪缸或屎缸)。如厕时蚊又多,又怕屎水弄污屁股,往往手冇闲脚冇歇,令人却步。每户睡房门扇角例放一尿桶,作小解之用,又不雅且不卫生,随着文明文化的传入,种植作物改用化肥,有能力者已逐步改用化粪池。
照明:八十年代以前,照明靠煤油灯,做大戏用汽灯,行夜路古时多用灯笼、[火猫]及[珍子火](用篱芭竹子锤扁浸透点火作照明用)。今多用手电筒,照明用电灯。上、下村均有水电厂。
交通
八十年代前,赴墟、运粮、运货靠肩挑步行,羊肠山道,崎岖曲折,寸步难行。上村过饶平(茂芝)步行二步路(二十市里),途经伯公座岗(365级,级级均匀)。上村出枫朗二步路,途经洋梅岽岗,饭吹岗。下村出枫朗亦二步路,途经鹞子岩岗。今可驱车由大埔县城经双溪直达上村,原有交通要道已荆棘丛生,不复行矣!
通讯
八十年代以前,上、下村各有一部手摇有线电话,分别设在大队部(村政府办公地方)。因传话需时,颇为不便。每天有邮递员派送信件,邮递员每天早上由枫朗出发,步行经洋梅岽到上、下木、四联,再由双溪返回枫朗。天天出发,风雨不改,工资低(每月约三十元),无怨言,的确劳苦功高。今多数家庭已安装程控电话,大部份乡亲有手提电话,讯息互通快捷,大大改变了农村落后及闭塞的面貌。
娱乐
昔日乡民酷爱对歌,青年男女或上山捡柴或在大草埔放牛,或出墟入市的途中都喜欢唱山歌表达爱意,抒发恋情,歌声嘹亮,情意缠绵,幽默谐趣。同时有外江戏(即汉剧)供欣赏,后有电影。 60---80年代各村有俱乐部、宣传队到各村落演现代剧,及合奏民间音乐。今大部份家庭有电视、CD、VCD、DVD机。一般娱乐已不假外求。
婚嫁习俗
木教村民之祖先始自中原,因此婚姻礼节、习俗亦深受古文化影响。为维系群体利益及扩大家族力量,其婚姻传统观念就是[传宗接代],故有重男轻女的社会意念并且引申出许许多多繁文缛节。此一观念虽然根深蒂固,但比其它民系,我村男女之间的关系及地位又显得比较开明、平等。婚姻决定权在于父母及靠媒人(叫门人婆)撮合(此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选择婚姻对象务求门当户对,当男方家长选中某女子后便会托媒人前往说合,如女方无异议,男方家长即择日买些豆腐干,猪肉之类礼物嘱儿子前往女方求亲(叫[看妹子])。如果男女双方均满意,男方会另择吉日要求女方到男方与家人会面(叫查家门)。
过聘:一切顺利,男方便要送聘礼到女家称[摘定],女方接受聘礼后即表示婚约成立,并奉年庚。此后双方即筹备结婚事宜。男家会将男女双方之时辰八字交给算命先生择结婚之良辰吉日,然后以礼送到女家(叫送日子)。
出嫁:妇嫁谓(于归)。[做新娘]是女子一生之中最开心最完美的时候,自然要精心打扮,凤冠霞帔,珠光宝气,涂脂抹粉,艳丽婀娜。出嫁了,难离难舍,又抑不住心头喜悦,难免会滴几滴尴尬泪。古礼新娘应由兄或弟背着出大门,然后上花轿,随行嫁妆担担畅畅,一路上打打帝帝(吹笛的声音),浩浩荡荡,扬长而去。
迎娶:男婚谓完娶又云讨老婆。良辰一到,便有新郎踢轿门、新娘入门、拜上代及林林总总交拜礼俗。主理礼仪者叫斜姊伯姆,手持葵扇,扭腰翘股,长声了调,非常搞笑。
设宴:为隆重其事,一般家庭都会设宴请客,与其它喜庆一样,亲戚朋友,乡邻知己纷纷到贺,山珍海味,鸡鱼酒肉,美食当前,不醉无归。不过有时亦有些亲戚因过份执着礼节,闹得不欢而散,主要表现在挂对联及就座方面,事关一间屋之中只有正厅左边栋梁对下,方为挂喜联唯一主位;乡间自古以来均沿用[八仙桌],因此也只有正厅前排左席,上横左位,方为大位,(指双数席,品字席、梅花席不在此例),此位又是上门亲、高官等必争之位,主家稍一不慎,或执事者家礼欠光,安排欠妥,往往酒至半酣,不满者便离席,抢着[茶萝些格]一求走之,搞到主家又跪又拜,不知所措。喜事不喜,非常扫兴,此举不智,冇涵养又伤情感,不可为。
搞新娘:入夜,鸣锣击鼓,龙狮共舞,炮声震地,乡亲父老,男女老幼,兴致勃勃,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做麦个?[打茶炮]也!婚家,挑灯夜宴,于众同乐,晚宴见素不见荤,只以花生、米埕、糕饼等佐酒。醉翁之意不在酒,大家志在戏弄新娘公、新娘,越搞越颠,紧搞紧狂……直至夜深,方曲终人散。众多喜宴中唯此宴最开心,无拘束。
洞房花烛夜:新娘间华丽堂皇,绫罗绸缎,琳琅满目,龙凤褥帐,极尽豪奢;花烛含笑,美酒交杯,鸡臂糖春,双双享用。春宵一刻值千金,一声“娘子”云游去了!
昔日婚嫁都依照古制:议婚、过定、送日子及迎亲等礼节。富有家庭铺张扬厉,光耀门庭,却苦了穷苦人家,喜忧参半,煞费苦心。由于风气高尚,多能婚姻美满,鱼水和谐,白发齐眉。
随着城乡人口的流通,外来文化的传入,许多婚嫁古礼已不复存,取而代之的便是男女平等,自由恋爱,婚姻自主,一旦恋爱成熟,便注册结婚。
破旧立新,婚姻礼俗的改变体现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新潮流、新时尚广被接纳,热恋青年,大方放纵,扣头揽颈,柔情蜜意,再不是昔日那种含情脉脉,羞人答答,欲言又止,半推半就的时代,不过又觉得似乎缺少了一些些情趣。
丧葬祭祀习俗
乡间,诸多礼俗中丧葬习俗是唯一最古老,最多禁忌,而最严肃至今历久不替的礼俗。人生最苦事生离与死别,一世相依,一旦永别,悲从心生,呼天抢地,是为性也。
鉴于丧葬例如:病人危笃[打出厅下]、报丧、小殓、大殓、成服奠祭、题谥、出殡、做七及脱孝除灵等礼俗至今因袭不变,不再赘述。
乡人认为追怀报本,必须为先人觅一安适地方下葬,而且认为一个人之成功失败,家族子孙的兴衰,吉凶祸福均与祖坟的风水有密切关系。因此笃信风水,寻龙点穴遗俗,极为盛行,堪舆先生应运而生。
一般人认为出山葬只是暂时的,因此葬后数年便会起迁,由检骨司揭坟启棺,将先人骸骨按顺序装入金罂。富有家庭又会另择吉穴复葬,穷苦人家便将金罂寄存一泥庵之中。每年清明节,便会前往挂纸焚香,叩拜祈祷。
祭墓:宗亲尊祖敬宗,因祠序宗,因墓会族,每逢春秋两季,拜扫祖先坟墓之礼节颇为隆重,尤以清明节,如祭众祖,人丁众多,宰牲列俎,糍粄羹饭,斋素果品,极之丰厚,仪式庄严肃穆,祖坟远者,祭毕就食冢旁,热闹非常。其中又以秀溪公房祭石溪公及秀江公房祭麟生公、妣之墓(大坪里、圳下)最为壮观。童谣:“打打帝上大坪里,帝帝打落圳下”(吹笛的队伍)热闹情景可想而知。
年夜有[点灯]旧俗,每年入年假到出年假这数天之傍晚,每家每户孝子贤孙会分头出发,到先人坟前燃点腊烛或油灯,放几只散炮,一时之间,满山遍野灯火通明,如同山城夜市,很美丽。
祭春:木教黄氏大宗祠---蕃远堂,座落下村老屋坪,坐艮山坤向兼丑未分金,斗宿八度(即坐东北向西岩高峰),属明师黄金眉设计法做,形如蜂巢,全祠双堂共廿二间,内置二天井,其中内天井小而深,终年有水谓[蜂蜜],门楼横匾:[黄氏大宗祠]。门联:蕃昌百代  远绍千秋。祠外门坪三层,叫[老屋坪]。周围有店铺。每年新正十六蕃远堂总祠例行祭春仪式,远则南洋各洲、全国都邑,近则九村坑子里、富领,上下三村,凡太一郎公派下裔孙群集老屋坪举行祭礼。炮铳震山岳,鼓乐助狮威,五牲祭品,玉液岩茶,斋素果品,龙香凤烛,美金港纸,赛盘头斗排场,又讲究,又畅样,香案明灯光亮,厅堂烟火飘香,请来列祖列宗入座,虽不见祖先尊容美颜,但知上代谈笑风生,面对案前美食,赞赏有加,不信?请看下下[圣杯]。礼毕共聚,嘘寒问暖,互敬共勉,情谊亲切,和睦团结,一时情兴,合照留念,意义深长。正是:
蕃庶贤裔遍天下
远扬宗风漫世间
木教蕃远堂做丁旧俗
(资料来源:黄氏新家谱)
蕃远堂派下,每年正月初二,有做丁之例,相沿已数百年矣!每年族内有添新丁者,必须在新正初二备办丁筵,(在祠前老屋坪)两张八仙桌相连,席之丰俭无规定,视家庭环境及体面,鸡鸭猪腿须出骨,以大块为冠军,山珍海味,高迭四五层,越高越排场,那天祠内举出人员,登记丁子簿,抽签定号,凡赴席人须纳贰亳(民国十几年时)抽定一号,惟不预知何一席,抽签完毕大家伺候祠门两边,以所抽号数相同为共席,办丁席人(叫丁头)集齐抽号,丁头得号,即鱼贯走出,手持红旗标明号数,大呼:“第x席xx之席”,抽中该席号的一组人,即快步跟丁头到其席位,跳上凳或企或蹲,即狼吞虎曣毫无拘束,若年老跟丁头不上,找不到席,不论逢那一席,说声添丁即可大快朵颐,同时预先用香引系炮一串,约十余分钟炮响,食丁席人即纷纷跳下,大声高呼蜂拥走进祠内,叫做蜜蜂归巢,那时声震山岳,皆大欢喜。(按:祠堂是蜂形)。
是晚办丁筵人,又在家设宴款待外戚及宗亲,丰裕之家,若新得长孙或长男,尽量铺张光耀门风,若家境欠佳,得一新丁喜忧参半,不做丁体面有关,做丁须一笔钱,煞费踌躇。此俗饶平县属各地盛行,所以有[得阿细卖阿大]的俗语,因饶平各族规定,有新丁一定要做丁,若不做丁即要出卖,惟沐教有通融可拖欠,等环境许可时补做,或二三名一同做,比较方便一点。
民国廿年修大祠后,众议一折衷办法,就是有能力办丁筵者,即照旧设席,惟规定席馔样数,不办丁筵者可纳进丁银贰元,入丁子部,将此款当众放生得息,一年期(即至明年新正初二)母利清完,连同新收之款又放出,储备一笔款留作公用,亦善法也。
做丁设筵,不特糜费不赀,且要劳师动众,每年做丁总动员全族男妇老幼,尤其是远地宗亲,要跋涉往返数十里,食品用具搬来运去,确是麻烦,惟是日全族老幼,聚集一堂共叙宗谊,得一日之欢乐,实是难得。
忆昔童年时,新正初一到天川,祭祖做会,迎神作福,看打狮,分柑子,赛盘头,听打帝,老屋坪日日饮宴,夜夜笙歌,锣鼓喧天,铳炮震地,真是闹热快乐,此情此景,今不复有矣!
沐教乡之难(吴钩剿沐教)
大清康熙三年(1664),闽平和县大溪里人蔡满,素暴横以军功授[惠州协镇中军]。
将之任,有诏安县秀缎乡,富人之子邱满官,至大溪市贩货时,蔡满率猛干擒捉,遣人向伊父索讨千金为赎。此时沐教乡恶少黄而日、而萃等,适以他事往秀缎,闻知邱满官之父重悬赏格“有人能保吾子于厄者,愿谢百金”。又侦知蔡满起程日期,水路必由赤石买舟顺流而下,乃奔回原乡,率众不逞之徒二十余人,各执刀械至双溪口要之。
蔡满主仆八人马一匹,果然乘二小舟而来,诸恶等蜂拥出水中,打破小舟,将蔡满主仆、马尽捆至乡中问:“邱满官何在”?答曰:“携至平和县城为伊亲以银二百两赎回,送返伊父矣”。诸恶少大失所望,悔之不及。
然而蔡满其为命官,势同生虎,易于私擒,难于私放,乡中老成讽令将八人送官,诸恶少许诺,遂捆送行,行未半里,蔡满高声曰:“吾今得生矣”。诸恶闻之密计曰:“彼生则吾死,势不两全”。深林无人之处,竟将主仆杀死,内有一仆绝大力者,见事急大呼一声,绳索尽断,跳下数十丈深坑,荆苈之中,恶少追之不及,乃得脱身,归报遇害情由。
蔡满妻哭痛剪发,驰诉饶平总兵,吴六奇(即吴钩),以闻奉文檄知县禹昌允,立拿黄而日等凶犯,营兵拥至,通乡至各乡男女见势大惊,尽聚古楼之中,哭泣股战,不知所为,诸恶少自知罪不可逭,聚众负隅,抗提不出,官兵无计可施,知楼中柴草堆积,乘机射火箭入楼中,顿成火海,凶犯焚死无有子遗,祸延合楼男女千余人矣!吴钩下令续剿,邹公(吴钩部下部将)见吴钩凶残杀害乡人,特以火光为号放条生路,乡人方得逃生。此难历史上称[沐教乡之难]。
注:
(一):吴钩即吴六奇。丰顺人,因其鼻如钩,故被称为吴钩。
(二):木教遭剿后,尸横遍野,无人清理。之后骷髅遍布池塘草丛,直至百侯杨漱弓(木教黄氏女婿,康熙三十五年丙子科举人,授湖广常宁县知事)出资买山收葬。一百七十余具合葬下村瓜圆岽,称孤坟地。复置田若干亩,付清水寺僧人收租祀之,勒石寺内以垂永远。
(三):抗敌英雄黄啦夯:啦夯公乃木教无敌坑人,精通十八般武艺,有万夫莫敌之勇,善用大官刀(刀重大称50斤[20両称]60年代文化大革命除四旧时被毁)。吳钩剿木教时,啦夯公独戰贼兵,杀敌无数,刀柄沾满贼血,落鱼塘中清洗血跡时遭暗箭所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葛姓村庄分布统计(共3363个)
邱汉章║《编撰<申报录>有咏》外五首(诗)
??梅州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出炉,看有没有你的乡愁
丰顺县陈氏发展概况
画家笔下的客家家园,勾起了我浓浓的相思【客都原创】
梅州大埔县简介概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