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灸适宜病证之低血压

[概述]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的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伴有头晕、头痛、疲劳、面色苍白、消化不良;甚至四肢发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直立性眩晕、昏厥、需长期卧床等严重症状。

由于血压长期处于低于正常状态使人体血液循环缓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组织细胞所需氧气和营养的供应大大下降,大脑和心脏的血氧供应不足,二氧化碳及各种代谢废物的排泄受阻从而诱发或加重脑梗塞、心肌缺血、心情压抑、忧郁、老年性痴呆等疾患。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对此类病证归入“眩晕”;“心悸”;“虚劳”等篇目中。病因病机或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思虑过度致气血不足、气虚阳弱、气血鼓动无力,上不能荣脑、下不达四末见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甚则昏厥;或气血供应不足使心力虚弱、脉道空虚必有心慌气短,脉细弱无力;或因思虑过度、情志失调、肝气郁结、血气不畅,或劳倦内伤、血气亏损以致肾气虚弱、髓海空虚、肾阳不足、元神不振出现头昏眼花、耳鸣眩晕、怠倦喜卧;或因过度劳累紧张,或思虑劳心、久坐久卧,或大病久病之后体虚、心脾两亏,水谷无以生化为精血,气虚则心脉运行乏力;或外感淫邪使气机不畅,或恣食生冷厚味,或过用苦寒形成水湿停聚;或酷夏灼伤正气、气阴随汗而泄,加之调摄不当而成本病。 

 [针灸方法]

取气海穴、膈俞穴、足三里穴。先令患者取舒适仰卧体位将气海穴、足三里穴处充分暴露,医者右手如持笔写字状拿灸用艾条使艾条与局部皮肤成45度角,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皮肤的距离约1寸左右),以患者觉局部温热、医者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施温和灸15分钟;然后患者改为舒适俯卧位将膈俞穴处暴露如前法施温和灸15分钟。

[穴方简释]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云:“气海者生气之海也。治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悉皆灸之。”说明气海穴具有强壮和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及防卫功能的作用,对先天体质虚弱、后天劳损太过者有很大的保健作用。足三里穴五行属土,为土中土穴,可统治一切与脾胃有关之疾,还具有保健强体之功。古人云:“三里有白术之强,桂附之热,参茸之功,硝黄之性。”血会膈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补血养血,活血化瘀的功能。在这三个穴位处用性温,味芳香,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络、回垂绝之阳,“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本草纲目》)的艾叶(条)温和灸之,可以健运脾胃,培土化源,益气助阳,培元补虚,扶正固本,活血通络,使血压逐步恢复至正常范围。  

 又一方:

 [针灸方法]

取素髎穴。患者取舒适仰卧位,常规消毒后一次性针灸针针尖向上斜刺素髎穴0.3寸。施以缓慢小幅度捻转提插手法,当患者觉鼻酸、流眼泪时再继续施手法约1分钟,留针30分钟后起针,无菌干棉球按压片刻再常规消毒,每日一次,连续5次休息两天。

[穴方简释]

中医认为督脉主一身之阳气,为肾之根本 。素髎为督脉之穴 ,有回阳苏厥之功 ,常用于昏迷 、休克之急救。据现代实验证明 ,素髎具有升压作用,可用于低血压的治疗和休克的急救⑴。针刺素髎穴的传入神经,将冲动传至中枢(主要是脑干网状结构) , 然后通过植物神经 ,尤其是交感神经的兴奋 ,反射地引起某些脏器的小血管收缩 ,外周阻力增加 ,心脏收缩功能加强从而使血压上升⑵。

 [选穴定位]

气海穴(qì hǎi xué):气,为人体呼吸出入之息,指人身的元气与各种气病。海,广大深远之意。穴居脐下1.5寸,为先天元气之海。出处:《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肓之原,出于脖腴。《脉经》:尺脉微,厥逆,小腹中拘急,有寒气。……针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仰卧取穴。别名:脖胦(《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季胦(《针灸学》南京),丹田(《脉经》),下肓(《针灸甲乙经》),肓之原(《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下气海(《针灸学》南京)。

膈俞穴(gé shù xué):膈,指横膈膜,又,格拒也。此穴内应横膈膜,而为之俞,可以开通胸膈之关格及格拒否塞诸病之处也,故以为名。出处:《黄帝内经灵枢·背腧》:膈俞在七焦(椎)之间。位于脊柱区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

足三里穴(zú sān lǐ xué):足,指人及动物行走的器官,由跗、足蹠、趾三部组成,俗称为脚。三,数名。里,邑、居,集会通达之意。三里,指长度及人身上中下三部之里。以其与外膝眼的距离长度及通乎三焦之里而言。出处:《黄帝内经素问·针解》:所谓三里者,下膝三寸也。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别名:下陵(《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三里(《黄帝内经素问·针解》),鬼邪(《备急千金要方》),下三里(《针灸集成》)。

素髎穴(sù liáo xué):素为白色,髎,为骨隙之狭小者。《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西方白色,入通于肺”,杨上善曰:“白,肺色也。”圣而不王名曰素王,为孔子的尊称。本穴在鼻尖正中缝隙中,鼻尖,俗称准头,以其中立不倚,而为面王中正之标准。凡物体之素于其位者,必中正乃佳。地小而位高,有素王之义,故又称面王、面正。出处:《针灸甲乙经》:素髎,一名面王,在鼻柱上端,督脉气所发。位于面部,当鼻尖正中央处。别名:面王(《针灸甲乙经》),面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鼻准(《奇效良方》),准头(《医宗金鉴》),面玉(《外台秘要》),面士(《杨敬斋针灸全书》)。

  [延伸阅读]

足三阴原穴作为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是人体经络与脏腑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是人体气血、经络之气会集之所,与人体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关系,并通过三焦之气与肾间动气相贯通,故能够较好地调整脏腑功能,从而对血压有良性调节作用,这也是足三阴原穴双向调控血压的特异性作用。现代研究⑶⑷认为穴位区与非穴位区产生的特异性差别可能跟穴位形态结构的差异有关,认为穴位区周围的肌肉和皮肤组织分别有大量的神经纤维分布,穴位神经末梢激发皮肤肌肉复合体,从而引起针刺效应。有研究⑸认为,沿着经络线的分布,穴位组织可能较非穴位组织有更密集分布的神经末梢、感受器、血管及淋巴细胞,穴位组织血管配布的规律性、穴位周围的血管袢分布及毛细血管的数量同非穴位区相比也有显著差异。综合前面的研究以及实验结果,可得出足三阴原穴与非穴相比具有双向调控血压的特异性作用,这是经穴特异性的一种表现。

参考文献

[1]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64-365.

[2]潘凤军,王萍乐,刘臻.针刺素髎穴治疗产后低血压1例[J].中国针灸,2002,22(增刊):130-131.

[3]Li AH , Zhang JM, Xie YK.Human acupuncture points mapped in rats are associated with excitable muscle skin-nerve complexes with enriched nerve endings[J].Brain Res, 2004,1012(1-2):154-159.

[4]高俊虹,王玉敏,崔晶晶,等.穴位不同组织结构决定和影响经穴-内脏效应特异性的科学基础[J].中国针灸, 2010,30(4):293-295.

[5]冯明磊,王舒.浅谈针灸治疗高血压机理的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7):71.

2022年10月23日星期日

特别声明:

一、中医学认为个体有差异,四时有区别。上述所提供的诸方作为一种治疗补充手段,希望对您能有一定的帮助。如有需要请在针灸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以上内容以笔者学习针灸、临床实践及多年撰写并在《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家庭中医药杂志》等媒体公开发表的针灸文章为基础,参考文献编写而成。旨在普及针灸知识,让更多的人学习针灸、了解针灸,能正确面对和使用针灸,提高针灸临床疗效。

三、以上内容归作者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所有!尊重作者劳动成果,分享、复制、转载请注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体的奇经八脉也是药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十二)
高树中教授的针灸心得+针灸之髓 博客
针所不及,灸之所宜!中医专家带您深入了解艾灸的好处
师生穴位侃读录(五)
火疗的起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