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权威!教育部课标组专家详解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内含视频)——2018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培训会摘录(一)...



在第十五届中学骨干英语教师新课程教学高级研修班的现场,高洪德程晓堂等专家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详细解读,精彩的答疑赢得了阵阵掌声。


对话课标一  现场图

从右向左依次为:李静、伍家文、程晓堂、高洪德、姚瑞兰、周燕



现场主持人为:


李静

辽宁省英语教研员


现场嘉宾分别为:


程晓堂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外语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


高洪德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外语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山东省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姚瑞兰

福建省英语教研员


周燕

贵州省英语教研员


伍家文

重庆市英语教研员




事不宜迟

快跟随翼课君

看看专家们如何解读课标


1


核心素养在英语学科中如何体现



本次课改主要围绕着核心素养,而国家又进一步提出了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我的理解里,四个核心素养中,语言能力最能够体现英语学科的特点,但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这些其他学科也需要。所以我的疑惑是,核心素养在英语学科中到底是怎么样体现的?

伍家文老师提问



高洪德

其实,在课标研制期我们讨论过这个问题。核心素养是公民必须具备的素养,应该不分学科,怎么能讲到“每个学科”呢?这看似是个逻辑问题。对此,澳大利亚的课标这样解决:在每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前面设置一部分来描述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所有学科去培养,余下大部分的课程标准则是每个学科自己的内容。而我们中国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这个概念目前还不好翻译,但它的意思是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那些主要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共有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理论上,这四个方面可能发生在各个学科。


显然,这里的语言能力指的是英语语言能力而非语文能力。而文化意识与英语学科的关系也比较密切,通过英语学习,学生可以树立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而我们讲的学习能力,是英语学习能力而非一般意义的学习能力。虽然英语学习能力与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有共性,比如说自己规划、管理、调整学习,但是学英语也有一些特殊的策略这肯定是跟英语学科相关的。


对于思维品质,在课标解读里有这么一个说法:思维品质人人都有,但存在个体差异,同时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非常密切。学习不同的语言会促进不同思维方式的发展。而英语学科所说的思维品质主要是指通过英语的学习与使用促进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这些思维品质与英语学习和使用有关联性。即虽然最后形成的思维品质可能与其他学科形成的没有太大差异,但学习的方式不同。


我们学习外语,就能够从不同角度认识世界。我们学习英文中的任何一个单词都会形成新的概念、新的思维,这就是比较典型的与英语有关系的思维。


还有,英文中有些表达方式,汉语并没有。我们不说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优劣,但至少两种方式存在区别,所以通过学英语会形成一些其他的思维方式。


而批判性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等在英语学科是这样体现的。比如对于英语课文,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评判和讨论,借此培养识别能力。而这种识别能力和哲学、历史等其他科目培养的识别能力可能存在不同点。


所以对于伍老师的问题,我的回答是通过英语学科的学习及使用,促进学生在某些方面素养的提升。



2


词汇量变化后老师如何教



在词汇量方面,新课标中水平二要求的是3000词加200个词,跟原课标的3500词相比,看上去降低了要求,但这200个词并没有列入课标范围之内。老师们会有疑问:这200个词怎么去教?是否对学习要求更高?

姚瑞兰老师提问





高洪德

此次词汇表调整,一方面是根据国家提倡减轻课业负担的要求原来必修课程的十个学分也降为了六个学分,同时这个变化也是这次修订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参照指标。


另一方面,中国的老师一直抱怨:词汇难记、语法规则难学,但过多的这种结构性知识,会压缩在真实语境下学习的空间因此新课标中增加了语篇及语用知识,让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在真实语境中,去理解、表达、解决问题。


关于姚老师问到的200个词汇,是因为各地的高中英语教学存在差异,因此留有空间,让老师在教学中能够及时调整,以此增加教学的可操作性。但并非让老师无限度去想象、拓展。因为在高考中,假如出现了词汇表当中没有列的词汇,应该会加注。


程晓堂

目前的高考试题中存在超纲词,而平时练习用到的语篇中超纲词更多。从高考命题角度来说,命题人一般不会出太超纲的词汇,过多影响学生的理解。



3


新课标中词汇技巧怎样融入日常教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强调词汇的衔接与连贯,尤其强调词汇链,而词汇链下又强调在语篇中围绕主题的词汇的重现,以及一些近义、同义、重复、省略、上意、下意等词汇学习策略。我想问程教授,基于语料库下的词汇学习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词汇学习该怎样有效结合,即怎样让一线教师将词汇教学的技能策略渗透在日常教学中。

周燕老师提问





程晓堂

本次课标并没有专门强调基于语料库的词汇学,而是强调基于语篇和语境词汇的学习。所以姚老师的问题是在新课标强调语篇、语镜,强调语言运用的情况下,词汇教学怎么做。


关于词汇问题,本次高中课标提出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词汇的意义用法,还要理解语篇作者在生产语篇过程中有意选择词汇语法的意图,包括词汇背后反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隐喻义等。


所以更需要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去认识词汇在语篇中的作用。在功能语言学中,词汇和语法合称语法词汇,因此在表达意义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选择语法结构和词汇。对此,老师们需要进一步学习。



4


教师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



一线外语教师目前面临这样的尴尬情形:新教材、新课标、旧教材、旧高考。针对这种尴尬情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

伍家文老师提问





程晓堂

因为目前处于过渡期,所以这方面的确乱了一些。我的建议是:老师们要在研究新课标之后再探索如何教学因为新教材在2019年肯定会用。关于新高考,肯定至少是三年之后的事情,经过对新课标的研究和新教材的使用,问题并不大。即使考试的改动不大,基于课堂教学的改进与学生水平的提高,对待考试也不难。


高洪德

在理想状态下,现有的教材也可以根据新课标思想,比如说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应用整合性的课程内容及活动观来实施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材版本多样,不同老师也针对自己学生的需求对教材做了不同的注解及改动。因此,不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需要老师进行创造性地整合及使用,只要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培养,任何的高考都不在话下。



5


如何结合语篇分析的理念和实践



新课标的理念是以系统功能学来引领语篇分析,那么基于语篇分析的教学设计,应该涵盖哪些维度;哪些属于低阶思维,哪些是高阶思维;哪些是属于宏观语篇,哪些又属于微观语篇?即如何结合语篇分析的理念和实践?

周燕老师提问





高洪德

关于语篇分析,最主要的还是新课标提倡的几个学习的基本思路,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设计一系列与语言、思维、文化、策略等相关的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个语篇存在于一个单元当中,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探讨单元和语篇所要表达的作者态度,所要弘扬的价值观等意图。即先理解主题意义,再查看语篇作者的选词依据、语言风格等。以说明文为例,我们可以仿照科学研究的思路,在了解主题意义之后分析语篇特点,再针对语篇特点去设计活动。


程晓堂

本次高中课标中,语篇概念非常突出。针对周燕老师的问题:在课标未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设计的情形下,语篇教学从哪些维度来设计?我简单告诉大家三个关键词。这三个关键词借鉴了澳大利亚高中课标的三个概念,即基于语篇的教学,从三个角度来设计:理解语篇,对语篇作出反应,创造语篇


第一,理解语篇。在过去的阅读及语篇教学中,我们主要关注理解语篇,即关注理解语篇大意、结构、细节等。但在新课标中,关于理解语篇有更高的要求,比如理解语篇作者选词的目的、语篇反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继续探究


第二,对语篇作出反应。这是将来的重点发展方向,每位师生在读完语篇之后,都要针对内容作出反应,比如认同度等。


第三,创造语篇。创造内容既包括口头也包括书面。比如在学习影片后,把自己的思想感悟说出来或写出来,就是创造语篇。



6


高中课标的修订基于什么理论


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基于什么样的理论?是否包含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语用学理论、语料库语言学理论、二语习得理论、社会语言学理论等。

周燕老师提问





程晓堂

周老师反复强调的这些课程标准理论基础都有本次修订小组不仅有很多语言学家、一线教研员等,还有一些不同学术背景的老师,这些老师其实代表了不同的理论。当然,我们不敢说,我们体现得那么充分、系统。



7


针对“三旧一新”,专家有什么建议



我的问题是关于考试评价的。今年将有八个省进入综合高考,而我们福建省是其中之一,我们在纠结到底是“三新一旧”还是“三旧一新”,或是“两新两旧”?最后得到了一个消息:好像是“三旧一新”。就是教材没有出来,但是我们还是要贯彻新的课标理念。


在这种情况下,高考是新的,又是全国卷,所以想问一下专家,对我们这些要进入综合高考的省份,对老师们的教学有什么建议?


因为将来的“一新”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我们可能要学习浙江、上海或者其他省份那些测试评价的题型,比如读写结合,学生平时做得比较少,但是学生的高阶能力跟思维能力,又在新高考当中体现得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专家有什么好的建议使老师快速跟上“三旧一新”的要求?

姚瑞兰老师提问





高洪德

如果用全国卷,还是用旧教材贯彻新的课程,那是不好的一个征兆。我个人的感觉是,多少年来英语学科考试采用大量的选择题,比较封闭,相对来说缺乏高阶思维测试。而这种开放性任务过少的试题种类泛滥,影响着整个的外语教学行为。


程晓堂

姚老师担忧包含例如读写结合、读后续写概要这种题型的“新考试”。针对姚老师的担忧,可以结合前天我在上海做的一个讲座:读后续写和概念写作这两种题型对学生的影响。


在已经用过这两种题型的省份,老师们高度关注,开展了概要写作教学训练,读后续写训练。我仔细看了这些老师的论文,有些老师说在读后续写、概要写作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读不懂、想不通、不会写的问题。


另外一个老师认为学生的表达能力差、思维量不够、思维能力差。在我看来,如果这些问题真的存在,应该这样解决。读不懂就多读,即加强阅读。想不通就培养思维能力。写不好就多开展写作训练。其实,这些方法与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都没有直接关系。


因此无论高考怎么改,无论新教材用不用,只要学生打好基本功,什么题都会答。 



对于姚老师的问题,其实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经过第二批教育试点改革的北京市的教研员陈新忠老师,他们当时就是“三新一旧”的问题,然后经过2017年到2018年一年的实践,他们有什么样的想法做法?请陈老师来回答这个问题。

主持人李静老师提示



陈新忠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
北京市英语教研员



陈新忠

首先我特别赞同程老师刚才的解释。对于在场的老师来说,用新教材或旧教材,您的教学方法会不会有变化?如果旧教材用旧方法,新教材用新方法,这种办法真的好吗?这是我们所有老师要先想的一件事。


第一,关于教学的问题。老师们要明白:理念先行。在今天的分享中大家可以明白,教学是老师能够控制的,所以这是我们着重要做的。同时,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大家可能会想,旧教材中的很多东西已经有了一些新的理念、新的培养方法,因为缺乏素材,我们没有办法操作。但是我们有信息技术、多种媒介及素材可以加进来,如果老师觉得有些教材内容不合适或者内容较老、存在理念差异,就可以利用以上素材辅助教学。在有些旧教材中,会让大家畅想十年后的生活情境,而这些畅想在教材出版五六年后就已经实现了。


所以从现有的材料出发,我们可以追溯十年前的观点,聚焦目前的观点,展望未来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有深度思考的材料不多,我们不妨就好好利用这样的材料。


第二,关于考试的问题。就北京“三新一旧”的现状,我也有些无奈。2017年我们刚刚遇到这种情况时,也无所适从。我们在看考试是否就考那点知识,但是情况其实已经发生变化了。


今年高考之后我特意请带高三的老师回过头来把今年的高考卷子再做一遍,并且让老师在做的过程中着重关注一下他讲过的内容有哪些。但其实一套卷子中没有多少是老师讲过的。


刚才程老师也谈到了,现在的高三课程都跟着题型走,导致很多学生掌握了技能的口诀,但是做题照样错,因为学生没有读过多少书,没有掌握足够多的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要看题目背后的东西是什么。比如“7选5”,很多老师认为这类题是在考逻辑能力,而therefore、 however等词体现逻辑,所以在整节课都用这类标志词来上课,但其中在这类题当中,内容逻辑可能比答题诀窍更有效。


因此学生必须理解题目到底考什么,针对这个情况,老师要关注平时的教学,一点一点培养学生。



8


新课标出现后,教师培养及评价有何变化



作为一个有十几年教龄的老师来说,我备课的时候都要思考很多,更何况是年轻的教师,肯定更加困难。所以我想问,在新课标出现以后,国家对于教师的培养、国家对于教师及学生的评价,有什么样的一个新的改变或者一个新的做法?

现场老师提问





程晓堂

这位老师想得很周全。其实,通过前几次试点,我们发现国家级的培训都没做到您所说的。所以这个问题,我也无法回答。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本次课标是基于语篇的教学思想的体现,所以我希望每一位高中老师要去学一门语篇分析课,或者叫语篇语言学。这是国外教师培训的一门必修课,而中国老师比较欠缺,但这对课堂教学尤其是语言教学十分必要。


大家可以搜两本书:Teaching Language as DiscourseDiscourse Analysis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看看这种书再来看课标,就能理解得更好。


高洪德

老师们可以学习先行,课标中有一部分专门针对老师专业发展的说明。


除此之外,老师可能需要从当下思考:日常教学中如何融入核心素养和核心观。例如在日常课程中,为什么导入环节Warming up 那么长?还有阅读课,学生真正阅读的时间没有三五分钟,大量的时间都是老师讲授的,这样的课算不上阅读课。


这些具体问题需要好好研究,因为要求挺高的。我们设计的这些活动、任务,应该有评价标准。因为最后我们要做这个项目,所以要对生活中的问题加以探索,然后做一个设计方案来解决它。那么这个项目的标准是什么样的?我们要判断、评价它,就要先设计一个标准。


因此不光要设计目标,还要设计目标的评价标准,这个要求的确挺高,我们要根据课标中的有关要求,不断探索。这些全靠自己,全靠大家。



9


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

践行整体学习观



关于高老师讲的整体学习观,在之前的教学中,更多的老师都是进行孤立的知识教学,比如说词汇课、语法课。还有一部分是孤立的技能教学,比如听力课、阅读课、写作课。当然,还有刚才那位老师提到的一些针对考试题型的课。很多教师的困惑在于:在六要素整体学习观的这种理念下,之前的这种课会跟此产生矛盾,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课堂上践行六要素整体学习观。

现场老师提问





程晓堂

我个人一直觉得中学英语课不要分词汇课、语法课、听力课、阅读课等,直接叫英语课就行。因为老师不可能40分钟、45分钟只教词汇、只讲语法。


所以我们主张把这些东西综合起来,尤其是这一次课标提出的课程内容六要素,这六个要素不是并列的,而是有一个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彼此蕴含的问题,比如说词汇是在语篇中,语篇是在语境中,而语篇还有主题意义及文章结构,这都是一体的。


因此我个人强烈建议老师们以后不要把中学英语分得那么细、那么清楚。


我更不主张老师针对题型开展教学,比如说“7选5”教学,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如果不解释别人都不知道。我前天在上海发言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Teaching to the task,过去是Teaching to the test,即应试教育,现在是Teaching to the task,中文我把它叫做因题施教,而不是因材施教。有什么题就怎么教,这种做法我不太主张,而且根据我收集的证据,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也不太好。



10


短文续写是否考查学生开放思维



我今天有一个非常小而具体的问题,针对刚才所讲的短文续写。对于这个题目,我的理解是鼓励学生多阅读。这个题目,应该是一个开放型的题目,是不是不应该有统一的答案和非常固定的评分标准?尽管它给了一些固定的词汇,或者说给了第一句和基本思路。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个题目是不是我们英语学习或者是考核过程当中对学生开放思维的考查?我想请专家们能够帮我解答一下。

现场老师提问





高洪德

我很同意这个老师的看法。读后续写确实是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多元思维。我们经常说的Peritical Thinking,从这个题目可以得到很好的表现及培养。


我的感觉是:它带给我们的启发是综合性的技能和综合性的要求。而这更加印证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把某一个单向的技能、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和目标。因为技能需要综合发展、教学和培养。


另外,这样的题目不是靠着单一形式训练,来形成、来培养的,而是靠类似的一些教学活动来推进的。比如说我们读了一篇文章之后,也可以进行情节改写、环节续写以及环节评价等开放性任务。


拿读《简爱》这本书来说,在那个时代下,女主人公怎么能够获得幸福、获得家庭?那是不可能的。对此学生可以表示质疑。而类似的这种活动,我们的思维也不用局限到读后续写这一类题上。


最后我想说,这个题要答好,绝对不是靠天天进行这种训练模式来完成的,比如盯段首句、跟限定词。而是要打开思维,要让学生自己去写。


然,掌握一些基本的思路是可以的。比如说有些逻辑衔接点像2017年浙江考试中出现的续写:当车到来的时候,还有两个修车人在后边,他们是不是应该出手相助?我们需要注意这些逻辑结构、逻辑衔接点。这就是我想到的解决方案。




怎么样

通过课标“十解”

各位老师是不是对高中课标有了

更清晰的认识



欲了解 对话课标一 视频直播全程

请点击下方链接跳转(复制至浏览器跳转)

http://live.vhall.com/370223061 或扫描二维码查看



视频直播界面如下图

👇👇👇



当然

如果各位老师还有疑问

请持续关注翼课网

下期我们将会推出

“对话课标二”



包括

课程标准的评价

活动观在课堂的实施

等等讲解


下期嘉宾预告


程晓堂

陈新忠

镇祝桂


吴晓威

于钢

温爱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难度分析 / 分数线预测】2020考研英语二到底难不难?
【转载】换位思考,学会“命题者思维”(英语周报专栏1) 葛文山
导学案模式下英语词汇教学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葛文山在九江讲座的20个主要观点
【传递教育在济南】阅读课上的分层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