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加坡小贩管理的启示

  出国行走,大抵有两个心愿:一是能尝到当地独具特色的美食,二是花费能够尽可能做到物有所值。新加坡的小贩中心不但让这两个愿望尽数实现,其中透露出来的城市管理经验也让人受益匪浅。譬如,新加坡对从事食品类经营的流动摊贩,已经全部引入到小贩中心进行集中经营与管理,如今的小贩中心成为新加坡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景”,甚至被列为“每一个人有生之年必须到访的一千个地方之一”。

  新加坡“小贩中心”的发展沿革

  在20世纪60年代,在新加坡随意设摊的小商小贩给新加坡的城市管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一样,新加坡的街头摊贩中,出售食品的摊贩所占比例最高。1971年起,新加坡政府通过向街头摊贩发放牌照、建立小贩中心和巴刹(即集贸市场)、规划特色商业街(牛车水、小印度),以优惠的津贴接收街边小贩,逐步引小贩入市场的方法,使流动食品摊贩纳入政府集中、有序、规范的统一管理之中,有效解决了街头小贩的乱设摊等问题,还因此形成了新加坡独特的饮食文化。2001年2月,新加坡国家环境署开始实施针对小贩中心的升级改造计划,旨在改善小贩中心的用餐和购物环境,提高摊位的租金,并使业绩较差的小摊贩退出市场。

  一般小贩中心建于组屋(公营房屋)或交通交汇处附近,随着社区商业模式的发展,为居民提供生活配套服务的社区商业中心“邻里中心”逐渐兴起,政府也将小贩中心作为新镇邻里中心的组成部分,在市区则以中期用途或地块再开发设计要求之一的形式存在。
 
  在新加坡的新镇规划中,小贩中心通常是邻里中心、镇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邻里中心是根据物业的规模、类型以及居住人口需求配备相应的商业配套设施,由开发商或物业方进行集中经营与管理,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小贩中心和邻里商业步行街、社区小广场一起构成了重要的社交空间。

  新加坡小贩管理经验

  新加坡政府对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在先,依法治城,形成了一套以严苛的法律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管理体系。

  (一)科学定位,塑造特色城市。

  “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认为:“每个不同的城市应该有不同的特色,尊重不同城市身份的规划才是合理的规划。”新加坡也坚持做到了这点,始终立足国情“以建设花园城市”为理念,着力打造“卓越的居住、工作与休闲城市”。长久以来,小贩中心也被定位为本地色彩浓厚、“非常新加坡”的一道城市风景线。七八十年代,新加坡旅游局和电视等媒体把小贩中心推介给全世界,后来得到各地不少旅游作家的推崇,甚至把新加坡小贩中心列入必须亲临其境的“世界一千大”景观之一。多次社会调查显示,经济实惠而又有多元多样选择的小贩食品,已形成了新加坡人独有的“出外用餐”文化,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合理规划,打造品质格局。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经验历来被世界各国称道,其城市概念性发展规划为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导,也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如新加坡的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共分5级,除中央商务区外,根据与市中心的距离分别规划了区域中心、小型中心、边缘中心,及分布在各住宅区内的邻里中心。各级商业中心都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对网点的选址、布局规模具体到卖何类商品均有细则规定。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政府将小贩中心的功能整合在新镇和市中心区再开发项目中,在建设组屋和商业设施时,都同步规划建设邻里中心、小贩中心,从规划角度保证了土地资源的分配。新加坡将小贩中心作为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像医院、学校等一样进入政府的规划,统一布局与选址,平均5.6平方公里布置一个小贩中心,服务半径在1.3公里左右。新加坡推行的新模式邻里中心与组屋的比例、内部的必备功能、商店组合、商品档次都有周密规划。目前,基本上是为1000-1200套住户配套建设邻区商店,为6000-80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邻里中心,其主要商店组合为:普通日常商品商店、诊疗所、餐馆和小贩中心。典型的邻里中心包含:35个商店,2个食阁,1个超级市场,1个菜市场,1-2台自动提款机。

  (三)完善法制,依法严苛治市。

  新加坡有较完善的法规体系(法令和条例组成),仅城市管理方面的立法达400多种,使每项工作都有法可依。其中针对小贩中心监管的法律就有环境水源部制定的《公共环境卫生(食品卫生)条例》,由新加坡国家环境局负责执行,并且制定了《公共卫生条例》,创新了“犯规记分制”管理办法,为每个小贩都发放了《食品卫生手册》。

  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所有的街头摊贩都必须持牌设摊的国家,除了对经营食品类的小贩集中引入小贩中心经营外,还颁发流动小贩牌照,分为工匠、报纸、冰冻甜点、流动车以及其他类别共五种。新加坡政府对流动摊贩实行有序、有限制的开放政策,限制流动摊贩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经营,并且要符合一定的卫生健康标准。把市区划分为“绝对禁止区域”、“相对禁止区域”和“疏导区域”几类,分别采取严管、控制和规范等管理策略,根据路段管理标准来控制流动摊贩。

  学习新加坡管理经验的几点思考

  与新加坡成熟社区商业模式相比较,我国社区商业还处于萌芽阶段,街头小贩缺乏统一规划,业态档次普遍较低。不过,随着概念的明晰,新加坡的“邻里中心”、“小贩中心”等商业模式和理念开始被不断提出和引入中国。1997年,苏州成立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2007年,“优时”连锁社区商业服务品牌亮相南京;2009年,一种被称为优购邻里中心的社区商业模式在合肥落地;2011年,“小贩中心”也相继落地扬州、南京等地。如苏州工业园区推进的14个“邻里中心”项目定位了12项必备功能:银行、超市、邮政、餐饮店、洗衣房、美容美发店、药店、文化用品店、维修点、社区活动中心、净菜场、卫生所,是较为成功的案例之一。

  从全国各地实践来看,在吃透当地情况的基础上,“邻里中心”“小贩中心”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常常成效明显,而搞千篇一律、一刀切的地方,往往事与愿违。可见,只有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才能让新的理念和模式在本地落地开花。现针对我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强化城市理念塑造。

  一是丰富“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的内涵和外延。当前,三亚作为全国首个“双修”“双城”试点城市,应该在精确发展定位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的内涵,找到城市建设发展与经济发展、社区管理的契合点,打好整治交通环境、旅游市场、涉海旅游、市容市貌以及打击违法建筑等“五大战役”,从不同的侧面,诠释 “精品城市”的定义,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宜居的城市乐园。通过建设特色商业圈,打造与国际旅游精品城市相匹配的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立体消费旅游综合体”,根据我市实际,把娱乐项目(如:水上乐园、海洋馆等)及餐饮、购物等功能融合在一起,引进国内外知名商业品牌,打造一站式度假模式的购物中心、酒店(如亚特兰蒂斯酒店)、商业圈(如奥特莱斯、大东海商业圈),建立三亚的特色品牌,提供国际水平的旅游产品,打造3.0版旅游产业。既能吸引大批游客过来消费,又能便利本地居民生活和为他们创造就业岗位。

  三亚的小贩管理和城市商业发展理念应融合“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的城市定位和“美丽三亚,浪漫天涯”的文化形象以及保护生态为前提的旅游发展等内容,既要为游客打造流连忘返的美丽三亚,又要为本地居民创造热心参与建设的宜业宜居环境,这样才能进入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是树立亲商理念,打造万众创业乐园。由政府创造环境,市场创造财富,只有当政府成功地提供了一个适应工商业发展的环境,并使企业取得比其他地区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时,政府的作用才能得到体现。在当前商事制度改革的浪潮中,我市应搭上行政审批制度的“便车”,进一步简化审批条件,采取便民措施,积极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放宽住所登记条件,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和国内外知名企业落地三亚,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期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

  (二)强化城市科学规划。

  一是突出战略性、长期性和连续性。我们在借鉴新加坡城市规划理念时,要充分考虑我市特点,将先进的规划理念和当地具体实际、个性特色有机融合起来,将市区划分为“绝对禁止区”(小商贩不能随意经营的区域)或“相对禁止区”(小贩可定时、定点经营),政府主导建设“小贩街区”,引导小摊小贩入室经营。如在交通拥挤和商业核心路段设置“绝对禁止区”,杜绝乱摆乱放等问题。

  对旧城区和新城区实行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做商业规划和布点。在旧城区,可以对老街进行升级改造,引导所有临街商铺入市经营,精心实施,注重细节打造,对铺面招牌装饰进行统一规划,力求“一处铺装,一处景观,一街一品,一路一品”;在新开发城区,根据城区人口密度、分布、民俗习惯等特点进行合理规划,一楼作为邻区商店,低于市场价租给小摊小贩进行分类经营,吸引小摊小贩入室经营,真正实现划行归市,既解决了小区周边乱摆乱放的问题,又方便了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建立集约化、规范化的新型社区商业模式,改变传统社区“小而散”的形态,打破传统沿街为主的底商模式,将商铺集中在社区内,这样既能解决沿街商铺和小区居民的矛盾,又为小区内外的居民提供了便利。如在小区集中区域,禁止搞临街铺面,而是在小区内根据小区的人口密度建设一些主要经营生活必需品为主的“社区商店”(社区商店经营主要分为普通日用品商店和餐厅两大类)。

  各级政府对辖区内的各类市场进行分类规划,强化商业布点,如将水果市场、海鲜排档、旅游购物点等特色商业纳入城市规划,即要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需求,又要注重发挥其特色吸引游客。以水果市场为例,政府可以按照行业特色统一规划,鼓励从事水果市场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果、无公害水果,实行规模经营,鼓励和扶持建设有地域特色的水果销售中心、水果连锁超市、特色水果广场(如三亚回民水果诚信广场);建设购物餐饮风情小吃一条街(如在回民区打造有伊斯兰特色的风情街区)、大型特色购物中心(如三亚的免税购物中心和新疆的大巴扎)、步行商业街(百花谷)等;促进有疍家文化特色的海鲜排档(如红沙鱼排、腾海渔村)等特色海鲜排档的建设。推动我市特色经营行业集约化、品牌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消费环境,实现城市形象的快速提升。

  二是适当为发展“留白”。随着城市居民大量向郊区迁移,这类专门为郊区新建居住区居民服务的社区商业开始迅猛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火热,社区商业也迅速实现了发展和转型。为了防备相邻城市片区长远发展或新增功能的需要,我市在以后的规划中,可学习“新加坡经验”,考虑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城市规划中 “留白”空间,对新开发的社区等地段,做好社区商业规划,预留商铺等服务设施,防止乱搭乱建,保持规划的前瞻性。

  三是积极规划建设“夜市(夜宵)街区”。学习新加坡,对流动摊贩限时限地点经营的措施,针对三亚南方旅游城市夜生活丰富和游客注重夜间休闲消费等特征,选择“疏导区域”规划建设具有三亚特色的“夜市(夜宵)街区”,不仅可以解决群众就业,方便市民生活,也为繁荣旅游休闲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重点打造三类夜市(夜宵)街区,一是特色型夜市,打造风味美食一条街、酒吧一条街、热带水果等特色夜市;二是创业型夜市,开辟外来务工人员、大学生创业者、下岗职工、残疾人为主体的小商品一条街、小吃夜市一条街、便民点等创业型夜市;三是集特色和创业型为一体的综合性夜市。如论证在大东海商业圈打造集美食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夜市,在红沙打造疍家海鲜美食夜市等。

  (三)建章立制,依法从严治市。

  在满足人的合理需求的同时,用制度、法律、法规管人管事,让市民养成良好的遵规守法习惯。如在规划先行的基础上,对旧城区、新社区商业(包含商贩管理)的规划、建设、土地划拨、管理等方面出台规章制度,并在一些小区进行试点,待时机成熟,再上升为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巩固小贩管理体制。同时,在小贩管理体制构建上,突出综合执法部门的组织协调机制,并建立食药部门食品考评监督机制和环保评估及卫生环境考评机制,可以组织成立“小贩管理委员会”,在拟定政策、综合协调有关监督及管理方面发挥作用。在城市管理方面,要使各项工作皆有法可依。比如在三亚湾、三亚河、临春河“一湾两河”及大东海、亚龙湾和海棠湾附近开展经营的小贩等市场主体,要通过严格的环保评估才能入市经营,日常管理中以严格的卫生考评对其进行管理。

  (四)强化市场信用管理,加大科技监管力度。

  随着我市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依托信息化建设的科技监管方式必不可少:

  一是充分利用数字城管系统平台,加强市场科技化监管。借鉴新加坡划区入市的管理经验,根据我市实际,针对小商贩的管理,在市区内“绝对禁止区域” “相对禁止区域”和“小贩疏导区域”设置监控点,通过数字化城市监控系统视频资源融合项目融合到市监控一级平台,并将各区小贩管理纳入到数字城管网格化监管任务中,网格监督员与各市场监管部门共享监管信息,同时各部门可根据远程监控实际情况分时、分区进行有目的监管。数字城管系统可以节约公共资源,提高监管效能。

  二是拓宽信息化监管手段覆盖面。抓住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契机,强化市场监管信用体系建设。将海鲜排档、水果市场、旅游购物店、景区景点及旅行社等的违法违规等失信行为、行政处罚信息等通过市场主体公示平台向社会公示,并实现监管信息在食药、旅游、地税、公安等相关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提高失信成本,强化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约束,促进诚实守信、合法经营,从而引导全市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诚信兴商立业,传递诚信正能量,推动三亚旅游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点评:

  新加坡很善于通过管理和整治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河流被污染了,狠狠心治理,让河流成为观光景点;绿地少,狠狠心,建出很多公园,不但绿树成荫,还成为孩子们科普基地;小摊贩脏乱差,经过整治,打造成市场,又成为吃货必到之地……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弄明白这些,那么在困难面前我们就有了自信。弱势也许会成为特色。

  从作者的介绍看,新加坡管理流动摊贩的成就成为国际样板,而这些是通过堵疏结合的管理来实现的。但“堵+疏”的配方也要讲究比例、方式和度。真正的智慧在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现实中也有很多不成功的例子,给了场地,把小贩们请进市场,过了几天却因为生意萧条,市场遭受冷落和弃用。同样的堵疏结合,却不成功。问题在哪?

  在对各种管理问题的处理环节上,新加坡似乎最重视前期的规划。规划的形成很慢,而一旦制定,实施起来会很快,同时严格遵守规划。而在规划这一环节,听取专家、利益相关者、居民等各方面的意见占据着重要位置。就堵疏结合管理流动摊贩这一问题来说,如果能做到像新加坡一样,在规划之初,把疏导的市场建在哪,如何收费,如何管理进行充分的调研与评估,听取民意,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估计管理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三亚日报 郭艳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疏导流动摊贩
深圳没有夜市
新加坡饮食文化一“景”:小贩中心
世界最贵城市的美味,在摊贩手里
家里几乎不开伙的新加坡人,靠什么续命?
新加坡一百多年的路边摊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