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既恐高又怕踏空?这个回撤低收益靓的猛人可能适合你
从4月初以来,大A走出一轮不错的反弹,猛一点的像新能源反弹超60%,弱一些的消费也反弹了30%多,很多小伙伴看着眼馋,但又感到有些纠结:

就怕自己空仓的时候猛涨,等一买进去就崩。

踏空和恐高,总有一款不安的心情适合年轻的我们。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妍姐这几天给大家推荐一些回撤低,但收益又相对不错的基金经理。

这些基金经理的产品在熊市里跌得比大盘少很多,但在牛市里又比大盘涨得猛很多。可以说是缓解这种踏空和恐高矛盾的理想选择。

他们分别是交银施罗德的何帅、中欧基金的王健、大成基金的韩创。今天的文章里先和大家介绍一下交银施罗德的何帅。

熊市善防守,牛市能进攻

何帅从2015年7月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经历了多轮牛熊考验。名下几只产品年化回报都超20%,最大回撤不到27%,远低于同期沪深300指数34%的最大回撤幅度。

除了看数据表象,还要看这些数据背后到底哪些是“运气”,哪些是实力。

比如有的基金经理刚上任就赶上了牛市,大盘也没有出现回撤,收益和回撤数据自然也非常漂亮,但这样的数据很难说到底是运气还是实力。

而何帅的业绩数据很难说有运气成分,因为他管理的多个产品刚成立就赶上了熊市。

比如他管理的交银持续成长主题,成立于2018年1月12日,也就是2018熊市开端时;另一只产品交银阿尔法核心C,成立于2021年年底这一轮暴跌之前。

但目前这两只产品的表现并不差,以交银持续成长为例,在2018年当年仅微跌3.49%,到2019年业绩爆发,连续3年的年度业绩超20%。

不仅在熊市里回撤控制得好,跌幅远小于大盘,而且在牛市里进攻能力也很强,涨幅也远超出大盘。
择时能力强,2018年熊市依然正收益

不管牛市熊市,都能大幅跑赢大盘。妍姐认为这背后大概可以概括为两点:1、宏观层面的择时;2、个股层面追求性价比。

先看宏观层面,交银持续成长在去年做了两次择时,其中4季度把股票仓位从87.29%降到了76.90%,不仅躲过了1季度暴跌,也为暴跌中抄底提供了弹药。

更经典的是交银优势行业,何帅从2015年3季度开始接手,到2017年年底时,把股票仓位从77.5%大幅下调到53.75%,直接砍了20多个百分点。

妍姐把这次降低股票仓位的时间在沪深300指数走势图上标了出来,可以说这次择时非常成功:

但在躲过暴跌之后,何帅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在暴跌中捡筹码,做逆向投资。

比如交银优势行业,何帅在2018年陆续加仓,年底时仓位接近75%。整个2018年,沪深300指数暴跌25.31%,但交银优势行业仍然是正收益,为0.32%。

同样,在今年1季度的暴跌中,何帅加仓了房地产、新能源和医疗等板块里一些龙头,到1季度末时,股票仓位升至92.11%的历史最高水平。

这两次逆市加仓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交银优势行业在2019年净值爆发,大涨43.90%,同期沪深指数涨幅仅为36.07%;同样,交银持续成长2季度净值上涨了14.93%,是沪深300指数6.21%的两倍。

对于这些择时上的操作,何帅并没有进行过多的解释。但妍姐认为,这可能和他对待个股估值、安全边际的追求关系密切,也就是第二点要说的个股性价比的追求。

既要好公司,也要好价格

在选股方面,何帅经历了从成长风格到价值风格,又回归成长风格的转变过程。但不管风格如何转变,投资思路始终保留了对价格和安全边际的关注。

从开始判断一个股票是否值得买时,就要看价格是否合理。

他经常说“长坡、厚雪、价格”,意思是说,即便是好公司,也要看价格是否合理,如果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增长前景,也没有了α,就不值得买。

妍姐觉得,这种思路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到了熊市里优势就反映出来了。

因为在牛市的时候,整个市场都在上涨,β收益占据主导。但到了熊市里,β收益没有了,只有那些价格合理、真正存在α的个股才能带来超额收益。

在这种思路主导下,何帅也会做一些逆势投资:在下跌过程中捡便宜筹码。

在去年年报里,何帅写道,新能源车和医疗服务行业经过4季度回调后,估值水平已经进入“2-3年可投资的区域”,但因为价格优势不明显,所以只是少量参与:

果不其然,今年1季度,新能源和医疗行业又出现一轮暴跌。如果只是意识到了性价比的提高,但缺乏对“价格”的敏感性,那么产品净值可能在1季度的暴跌中大幅回撤。

但市场瞬息万变,经过暴跌后,可能在何帅看来已经达到了期待的价格,于是也做了一些“逆向投资”:加仓宁德时代、药明康德、保利发展等核心资产。

对这次加仓,何帅的解释是:

如果从生意模式、行业空间、竞争壁垒出发关注长期的投资机会,那么短期景气度下行往往带来价格优势,进而创造长期的超额收益。

除了从景气度出发外,更多的是从公司本身的质地出发,对公司的财报做定量分析,找看得懂、确定性高、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20%的公司。

这种对价格的敏感性,不仅体现在价格下跌过程中,同样表现在上涨的过程中。

他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对于预期3年回报的公司,如果短期内有了50%的涨幅,也会马上减仓,因为已经达到了他的预期水平。

这种做法也难免会错过一些大涨,比如某个股票在翻了一倍后卖掉了,但卖掉后又涨了1倍。虽然赚得少了一些,但承担的风险也低了很多。

超额收益下降,能否打破规模魔咒?

和所有的基金经理一样,何帅也有受到市场质疑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能否应对这些年管理规模的激增:从2015年时的4亿元升至现在的150亿左右。

妍姐统计了下何帅名下全部基金的年度平均收益,然后减去沪深300指数或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收益,来代表超额收益,再把几个数据放在了一张图里:

他的管理规模在2018-2020年增长比较快,这3年里,在管产品的平均收益一直能跑赢大盘,这表现为相对沪深300指数的超额收益基本稳定在20%上下。

但相对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来说,超额收益在规模增长快的年份下降比较明显。尤其是在规模激增的2020牛市里,一度跑输了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

看上去,何帅似乎是没能躲过“规模魔咒”:在规模小时,能通过小盘股或是灵活调仓来获取高收益,但规模大后,只能在大盘股中寻找机会,灵活性受到限制。

那么事实如何呢?

从前10大重仓股来看,何帅在2015年开始担任基金经理时主要以小盘股为主,而且从中挖掘出了像长春高新、通策医疗等这样的翻了多倍的牛股。

到2020年规模激增后,前10大重仓股里的市值在500亿以上的大盘股超过了一半以上。到今年1季度,已经达80%:

但妍姐觉得,看基金经理能否适应规模增长应该从两个角度出发:绝对收益,以及是否跑赢大盘。说白了,是不是每年都能赚钱,以及赚的钱是不是比大盘涨得多。

从这两个角度看,在规模翻倍之后,何帅的表现还算是及格的。

至于针对偏股混合型基金超额收益下降,妍姐觉得问题不是出在规模增加,而是和何帅的绝对收益策略有关:

绝对收益策略以控制回撤为第一目标,在这个基础上追求一定的超额收益。但盈亏同源,在熊市里回撤低,到了牛市涨幅自然也会相对落后一些。

你不能既要求他回撤控制得比别人低,但涨得又比别人好。

何帅担任基金经理将近7年,历经多轮牛熊转换,最大回撤不到26%,和年初很多明星基金经理动辄40%,甚至50%的回撤相比,是非常可贵的。

总结:在妍姐看来,何帅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随着市场风格变化不断去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投资体系,在公开报告中多次提到“反思”一词。

在2015年刚担任基金经理时,A股成长风格优势明显,这段时期何帅整体也偏成长。但在2016到2019年间,价值风格占优,何帅又开始转向对价值投资进行深入研究。

但经历了2020年成长风格的回归后,何帅又开始从成长风格中寻找机会。这也让他的产品在今年1季度通过重仓新能源获得了不错的回报。

作为自下而上选股的基金经理,对风格的把握不是何帅的强项他做的更多是跟随,而不是预判。但在微观方面,他对价格敏感性和对公司质地的把握弥补了这些劣势。

至于何帅的基金要不要买,妍姐觉得,要看你的具体需求。

如果你在大涨之后感到恐高,害怕价格回调后被套,但又想在反弹时获得一个相对大盘更好的收益,那么像何帅就是很好的选择。

如果你做好了长期投资的准备,能够接受比较大的波动,而且希望在牛市时收益最大化,那么妍姐也会在后面给大家推荐其他更合适的基金经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股票投资的24堂必修课精华版之第11-18课
五步轻松挑选可转债基金
熊市当头,给你牛市没来的十个理由!
捂之道
指数型基金可以长期持有吗?
年复合收益率25%的一个投资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