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影记】沂南竹泉村(下)

【原创影记】鲁中访古村17 / 走进临沂03:沂南竹泉村(下)

  沂南县铜井镇竹泉村是一个有着四百年多年历史的古村,明朝末年河南巡抚高名衡的堂兄弟高名寔迁居于此,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村落,村中也以高姓居多。

  优美的自然环境、竹乡泉韵的灵秀之气,使竹泉古村成为中国北方难得一见的桃花源式的村落。高氏族人明末兵部右侍郎高名衡、明末青州衡王府仪宾高炯都曾在此修墅居住,享受天趣。竹泉村的竹林、泉水、古村落的自然形态和各种民俗项目的展示保护成为当下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2014年由农业部、住建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授予沂南竹泉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的荣誉称号。 2016年11月,竹泉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竹泉村背倚玉皇山,中有石龙山,左有凤凰岭,右有香山河,前有千顷良田。因村中有一清泉,村名遂叫“泉上庄”。大约在300年前(有具体说为清朝雍正初年村中有人在安徽六安做官,非常喜欢当地的竹子,就带回了村里栽种,没想到竹子在这里顺利生长并繁衍出了一大片竹林。古村泉依山出,竹因泉生,村民绕泉而居,清朝乾隆年间村子改名为“竹泉村”。

  清朝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酷爱写竹画竹。高氏族人传说,郑板桥曾经两次来过竹泉村。他第一次来竹泉村是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当时乾隆皇帝来山东巡视,郑板桥作为书画史,参与了筹备,布置天子登泰山诸事。途经竹泉村时,因为公务在身没有驻留。第二次是在乾隆十八年(1753年),郑板桥辞官回扬州老家时又路过,在竹泉村住了几日,并应高氏族人之请,题写了“竹泉村”三字。

  进入景区大门的“竹泉村”牌坊,上面即是郑板桥的字迹,显然它不会是原迹了:

  因为地处山区,竹泉古村的房子也很有山乡特点。山间多石,村民建房就地取材,房子多用石块砌成,看起来古朴传统,而又特别坚固。虽然游客现在见到的不一定是竹泉村老百姓世代居住的房舍,年代或许不是很久的,但依然保持这山乡特色:石院墙、石房子、石凳子、石桌子、石槽子,让游客留足了对北方山村的印记:

  看到这些石磨、石碾,仿佛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时代。

  而可能是为了让游人加深对它们的印象,现在的竹泉村景区里还专设了一条磨盘幽径——在一片竹林之间,脚下一条磨盘小路把你引向竹林深处。据说这是景区开发时专门到附近各个村子收集来的磨盘,也算是对沂蒙乡村文化的保留:

  据高氏族谱记载,迁居泉上庄(竹泉村前身)的高氏始祖名叫高名寔,是明末河南巡抚高名衡的堂兄弟。而高名衡本人,也曾在竹泉村建墅居住。

  高名衡,由进士入仕,初做如皐知县,又转兴化知县,由此晋升御史,巡按河南。据说,明崇祯年间,李自成围攻开封府,恰逢巡抚李凤仙时在河北,高名衡便以巡按身份率领开封府军民抗击李自成,因此晋升为兵部右侍郎。高名衡回乡省亲时,曾在泉上庄建房舍、植红梅暂避红尘,也曾在竹林内仿效王羲之曲水流觞、宴饮好友。高名衡晋升为兵部右侍郎后,看到大明王朝官场腐败,气息奄奄,便告病还乡,来到了泉上庄的舍墅,侍竹弄梅,以求颐养天年。崇祯十五年冬,清兵攻打沂水县城,高名衡与沂水城军民一同抗击清兵。城破,与妻张氏自杀殉国。因为高名衡抗击清兵,高家不少与大明王朝有关的人物,纷纷隐名遁入他乡,如其中将军高斗就隐居到郯城,与家乡断绝了联系。时至当代高家续谱时,他的后人才又找回原籍,续上了宗亲。清朝乾隆四十一年,大清王朝著录并分三等五档旌表明朝殉节臣民,其中以“忠节”諡号旌表者共一百二十二人,高名衡在其内。

  目前竹泉村景区里这座仿明清宅院“梅驿”,就是在高名衡茅舍旧址上新建的一组休闲居住庭院厅堂。这组院落建筑内,有亭、有阁、有轩、有榭,万绿丛中,梅树点缀;厅堂花门,环境幽雅。来到这里,不禁想到——“今世有缘梅做伴,他生无悔竹为邻。”

  竹子作为岁寒四友之一,代表着远离俗世尘嚣,象征着高洁品质,所以被文人墨客所喜爱,一直有隐士的隐喻。

  在现在竹泉村景区一片茂密的毛竹林中,有一处集贤亭,亭前立有七个铜像,或站而读书,或坐而弹琴,或席地喝酒,形态名异,栩栩如生,他们就是魏晋间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刘伶、王戎,世称竹林七贤。有此称谓,皆因他们是当时文化领域内非常有影响力的文学团体,他们的文学创作常常是抒发当时对政治的不满和自身对自由的追求。

  没有查询到“竹林七贤”与竹泉村有何关联。实际上,据专家考证“竹林七贤”常聚地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更有人表示他们生活的地方本无竹林,世谓竹林七贤乃是形容其远离世尘之清高气节。也许,是因为七贤中年龄最小、最庸俗的一位——王戎是琅邪(今山东临沂)人,才会有目前竹泉村之“集贤”?

  竹泉村中,最具历史意义的可能就是驸马府和竹泉了。
  说起竹泉村的驸马府,还真有些故事。其实,“驸马府”之说有点不确切,正确的称号是“仪宾府”——当地老百姓所说的这里的“皇姑”或“公主”,实际上是明朝青州衡王府王爷的女儿,应该称作“郡主”;而习惯称呼的驸马实际上是王爷的女婿,明朝叫做“仪宾”,清朝叫做“郡马”。

  据现在所知资料记载,明朝青州衡王有三个仪宾:一个是山东昌乐县朱翰村的高氏仪宾,另一个是青州市井塘村的吴姓仪宾,还有一个就是沂南县竹泉村的高姓仪宾。农村老百姓分不清公主和郡主,也分不清驸马和仪宾,竹泉村上祖祖辈辈将这里的衡王女与女婿称作“皇姑”和“驸马”,仪宾府”也就叫做“驸马府”了。

  如今见到的“驸马府”是在其旧址上新建的,前院是一个四合院,后院是借竹林入景的半敞开院子。据高氏族人说,当年的仪宾为乡间别墅取名为“静庐”,大门两边的对联是:“梦里说梦,笔端几度桃源梦; 天内有天,泉上一壶竹洞天。”有向往“桃花源”式理想社会之意。这次笔者造访,似乎没见到大门上“驸马府”的匾牌,只见“静庐”之标。而两侧也成了“竹泉村乡村记忆博物馆”等(下图一),不见几年前的“驸马府”的样子了(下图二):

  说到竹泉村最大的故事,便是与清朝乾隆皇帝扯上了联系。

  “驸马府”门前有一清泉,号“竹泉,泉水清澈,一年四季水流不断。这是竹泉村子里最重要的一个景点,村子因此泉而得名。

  传说乾隆十六年四月,弘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路过沂州府(今临沂市),住在临沂城西现在叫作“皇营村”的地方。沂州知府深知圣上喜欢游历山水,更喜品水论茶,就派出得力干将四处收集沂州境内优质泉水供皇帝品茶。当皇帝品到竹泉水时大加赞赏,细细询问产地,知府便一一告知。第二天,弘历皇帝一身文士打扮来到竹泉村这个地方。未见清泉,先被竹林隐茅舍的静谧环境所吸引。当他知道村后的大山叫玉皇山、大山西边的小山叫产子山、村中的石岭叫龙山、清泉叫龙泉时,心中微微一震,心想:“皇帝为上天之子,玉皇产子就是真龙天子,难道这里也有龙脉?” 他便不动神色的对旁边村民说:“泉名'龙泉’太俗气,村名'泉上庄’太土气。翠竹成林,清泉涌轮,村民绕泉而居,泉名莫若'竹泉’二字有味,村名还是'竹泉村’最雅。”说吧,索笔墨纸张写了“竹泉”二字,略加思索又口吟一联:“花竹有和气,风泉无俗情。”

  游览了世外桃源般的泉上庄,乾隆皇帝异常高兴。沂州知府趁机奏请皇帝为沂州府“五贤祠”题写匾额。乾隆皇帝高兴的题写了“千秋五贤”四个字,余兴未尽,又写了“题琅琊五贤祠”诗:“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皋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对诸葛亮、王祥、王览、颜真卿、颜皋卿各有评价地褒扬了一番。

  泉上庄的老百姓知道是皇帝私访时,恭敬地将题字刻碑竖在了泉子边,村名于是改为“竹泉村”。皇帝走过的这条路(泉池对着的东西方向的路),老百姓恭敬地叫做“皇爷路”。为了记着这段故事,景区建设时在这里新建了“宸翰亭”,意思是皇帝写字的地方,并用乾隆皇帝的字体摹刻了这块刻石:

  因为这些故事传说,自然、幽静的竹泉村成为人文悠久、情味独特的一片天地,它就是现实中的“桃花源”。为了营造这种桃源仙境般的福地洞天,竹泉村在景区建设时,特意安装了专门的设备,将山泉水经过高压系统进行了雾化,一来起到了降温的作用,二来使游客一种置身仙境的感觉:


  目前,已是国家AAAA景区的竹泉村,的确是适合夏季避暑旅游的好去处;如果你还未尝造访,那就去亲身体验感悟一下这个古老而富有传奇的鲁中古村吧。

特别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沂南竹泉村中文导游词
山东最美的古村之一,家家户户生活在竹林中,如世外桃源
【冬游齐鲁】世外桃源,竹林山村
竹泉古村赋
“齐鲁大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8)一一中国最美十大乡村“竹泉村”(下)
四百载桃源入画难寻,在青石板上流淌着的竹泉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