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王从河清村孟津渡口渡河东征

        据史籍记载:周武王周武王姬发(?―约公元前1043年),姬姓,名发(西周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wǔ]王),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岐周(今陕西岐山)人,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

        约前1056年,文王崩逝,姬发继位,号为武王。武王继位后,继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国家,周国日益强盛。约前1046年,武王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进攻商纣,行在朝歌,讨伐暴君纣王统治下的商朝,是为牧野之战。殷商大败,纣王自焚于鹿台,殷商灭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

       克殷三年后(约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驾崩,葬于周陵,为后世尊崇为古代明君。

        “武王伐纣”的记载:

        武王伐殷,乘舟济河,兵车出,坏船于河中。太公曰:“太子为父报仇,今死无生。”所过津梁,皆悉烧之。

        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于是武王左操黄钺,右秉白旄,瞋目而撝之,曰:“余任天下,谁敢害吾意者!”于是风济而波罢。

        武王伐纣之文翻译是:武王伐纣,坐了船渡过黄河。兵车刚用船搬运过河,太公马上命人把船在河里全部毁坏。说:“这回出兵,是太子去为他父亲报仇,大家只有去和敌人拼死奋战,不可存侥幸生还之心!”所过的渡口和桥梁,也都叫人全部烧掉。

        武王伐纣,在孟津(渡口)渡河,忽然,大波之神阳侯掀起了一个个巨大浪涛,迎着船头打来,狂暴的风刮得天昏地暗,连人和马都看不见了。这时,武王坐在船头,左手拿了一把黄金色的大板斧,右手拿了一只悬挂白色牦牛尾巴的指挥竿,瞪大眼睛,把指挥竿向前指着说道:“我既然担当了天下的重任,谁敢来违逆我的意志!”武王说完这话,顷刻间,风也停了,大波也止息了,于是军队安然渡过孟津。                                                                      史书上对武王伐纣多有记载。

        “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成王即位,周公之属傅相焉,乃营成周洛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

周书 《泰誓》上第一

       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王曰:“嗟!我友邦冢君越我御事庶士,明听誓。武王伐纣。

        “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尚书·泰誓序》)。

        “既戊午,师逾孟津”(《尚书·武成》)。

       “十一年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 《史记·周本纪》                                                               旧孟津”是地理学界公认的黄河中下游分界点,黄河在孟津流经最后一段峡谷小浪底峡谷进入华北平原,古往今来地理典籍和教科书对此均有明确记载。

         《尚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在《史记》之前先秦著作《尚书.禹贡》有三段描述为孟津。而《史记》写作盟津。孟津与盟津不是一个地方,一个为渡河之孟津,一个为会盟之地改称的盟津。推测,周武王率五万大军从孟津乘船渡河,向东到盟津(会盟以后改的地方,应该在今孟津东北部和孟州之间)

       《史记·殷本纪》::“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                 “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齐栗,信哉!予无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毕立赏罚,以定其功。”遂兴师。师尚父号曰:“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後至者斩。”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

        此盟津为司马迁记述时当时的地方,不知原来是啥名字,改为盟津。但地理方位不差。后来盟津与孟津同时存在于三国曹操父子的诗中,以及唐代大量的盟津与孟津诗,可知两者完全不同。

        孟津县原来叫平阴县、河阴县、河阴郡、唐代为大基县、柏崖县、河清县,县城一直设在今孟津区河清村。河清县968年从河清村迁移到白坡镇,在1140年从白坡镇迁移到老城村附近的渡口,改称孟津县。以后又因洪水冲毁县城多次搬迁。在明嘉靖年间迁到圣贤庄(老城村)。

        综上所述,旧孟津在河清村,后孟津县在老城村。武王从河清渡口渡河乘船下行到孟津东北部与孟州之间,集结诸侯会盟。开始伐纣王。

唐代诗人胡曾有《咏史诗·孟津》诗:

       秋风飒飒孟津头,立马沙边看水流。

       见说武王东渡日,戎衣曾此叱阳侯 。          翻译:在飒飒秋风中,我来到孟津渡口(今河清村),立马在黄河岸边的河滩上,看大河滔滔向东奔流。过去记载武王东渡的时候,身穿战袍在此斥责波涛之神!

       悠悠历史孟津渡,是河清村的光荣,不可以不记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试谈武王伐纣的几个问题
“盟津”不是“孟津”
武王伐纣渡河地点的争议:师渡孟津还是师渡汜水
孟津扣马--会盟台
以一颗崇敬的心去拜读孟津 以一颗感恩的心去热爱孟津
孟津观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