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将心注入》:星巴克之父舒尔茨创业时,曾形容自己是"低贱的夹着尾巴的狗”

2021年第29本


文/装装子 

我对咖啡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

以前会喝卡布奇洛,后来睡眠不好,就不再碰。

对我的生活来说,咖啡可有可无。

我不太懂,为什么有的人,对咖啡的喜爱,会有种信仰感。

比如,2016年时,我采访了一个负债十几亿的破产女老板,她靠做连锁咖啡厅起家,对咖啡有着宗教般的热爱,喝咖啡已是她每天的生活仪式。

烘培、研磨、过滤、冲煮……她制作咖啡时,精心对待每一道工序,动作神态都很具观赏性,像对待一门艺术。

对了,她的外号就叫“咖啡皇后”。

读了《将心注入》,我开始懂得,为什么有人会特别喜欢喝咖啡。




咖啡在这些热衷群体看来,其实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还是一种生活,一种文化。

特别是读到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去意大利参加家具用品展时,他对意大利的风土人情与咖啡之间的描述,不禁让人心驰神往,想要立马去意大利街头喝一杯浓缩咖啡。

意大利人太善于发现与创造美了,哪怕是菜市场里的商贩,都会很艺术地摆放菜品: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一排排完美地闪着亮光,那是一幅绚丽夺目的图景。

在意大利人眼中,没有一件事是平庸乏味的。他们对生活充满热情,浪漫情怀随处可见。

咖啡于他们而言是一种生活的馈赠与享受。

咖啡已深入到这个国度的文化,它的醇香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美妙氛围,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亲近、美好。

从意大利回来之后,舒尔茨的咖啡帝国梦才有了雏形。




舒尔茨是穷苦出身,父亲是蓝领工人,没有固定工作,妈妈是家庭主妇,一家人住在政府提供的廉价公寓里。

书的开篇便讲到家庭的艰难处境:做卡车司机的父亲摔断了腿,需要住院好几个月,而他的劳力是家里唯一的收入,这让捉襟见肘的日子更举步维艰,只能四处借钱过活。

对于这样的家境,舒尔茨似乎有些不满。他工作后最初几年,都会避免谈到自己的出身。

因为,一方面他不想撒谎,另一方面他又不想让人知道自己出身于“贫民窟”。

他甚至是看不起父亲的。

父亲得癌症后,他去探望,心里却这样看待父亲:“干了一辈子毫无想法的苦力活儿,从没给家人带来过好日子”。

乎暗示父亲这辈子毫无作为,而今生命就这样走到了尽头。他既可怜父亲,又有些瞧不起父亲。

一开始,我不太能理解舒尔茨对父亲的恨意。

因为,即使这个父亲没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但他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很努力地去担起家庭责任了,应该要理解父亲的具体难处——可能因为学历低,认知有限,他并不知道如何去赚更多的钱。

后来看到其他文章说,舒尔茨对父亲的恨,最重要的原因是父亲从小对舒尔茨进行的是“棍棒教育”,这让父与子之间缺乏亲密和情感沟通。不过,在本书中,并没有描写这些内容。

在这本书的描述中,舒尔茨更敬重母亲一些,说她虽然没什么文化,却是个聪明人,做事有条理,知道鼓励孩子去成就一番事业。




好在,贫穷的出身,也让舒尔茨从小就懂得,凡事只能靠自己。

舒尔茨高中时认识到,穷人最成功的路径是体育。于是,他开始苦练橄榄球,而功课不到必要时,根本不做。

幸运的是,他的橄榄球打得很好,成了学校的名人。毕业时,因为这项技能,他被北密歇根大学录取,并为他提供了全额奖学金。

他的大学专业是传播学,主修公共讲演和人际沟通课程。为生计着想,他还选修了商务。

从这些决定中,可以看出,舒尔茨很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样的人生。而他最简单的初衷就是,不要再像父母那样过毫无体面又捉襟见肘的生活。

他的大学过得并不潇洒,因为还得四处打零工赚取生活费,为此还去卖过血。

毕业后一年,他回到纽约,进入施乐公司,成了一名销售员。

因为总是想赢,他干得很不错!而这份工作很好地磨练了他的营销能力(营销力基本已成成功人士的必备技能。)

第二份工作是在柏士德公司做副总裁和总经理,年薪7.5万美元。

自此,他彻底摆脱了贫穷,还清了大学贷款,买了公寓,过上了还算理想的生活。




直到1981年,他去西雅图,遇见了星巴克,爱上了最纯正的咖啡,人生被彻底颠覆。

他说自己被迷住了。他感受到了内心的召唤,强烈地想要加入星巴克。

为此,他和星巴克的老板之一杰瑞建立了友谊,经常跟对方说自己对星巴克未来的美好畅想。

问题是,星巴克的三个老板,都觉得他对星巴克热情过头,非常谨慎地拒绝了他的加入。

也是,如果你建立了一家公司,有个人天天来告诉你,他有多喜欢你公司,如果他加入进来,会如何帮你发展壮大,这可能也会让你觉得他图谋不轨吧。

直到一年后,杰瑞才被舒尔茨的真诚打动,决定不顾另两个合伙人的反对聘用他。

去星巴克,却意味着舒尔茨必须放弃高薪,放弃繁华的纽约,去一个小城镇——西雅图,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征程。

但舒尔茨却乐此不彼,他太爱星巴克了,薪资降低也无所谓,他更看重的是老板给他的一小部分股份。

去星巴克之后,他很快掌握了这个公司的方方面面,一直想要把它做大做强。

但星巴克的三个老板都比较保守和老派,他们担心扩张太快或做大,会让星巴克失去传统正宗咖啡的本色,无法守住初心,也将失去最铁杆的顾客——真正爱咖啡的人。

所以,当舒尔茨去了意大利,回来想要把星巴克做成意大利咖啡吧的复制版时,遭到了三个老板的强烈反对。

即使后来老板们妥协,让舒尔茨在新店有了试验区,并且试验非常成功,老板们仍然不想改变星巴克零售的本质,不想把星巴克做成餐饮店。

最终,舒尔茨只得与星巴克分道扬镳。




诡异的是,星巴克老板们看出舒尔茨非要做意大利咖啡吧复制店的决心后,在他离职时,爽快地给他投资了15万美元。

这让舒尔茨也很震惊。可能觉得,既然都愿意投资,为什么不让他在星巴克做呢?

舒尔茨的创业非常不易,自募资金比他想象地艰难太多。

在筹集资金的那几年,他形容“那真是一段非常低贱的日子”。他和242个人谈过话,其中有217个人跟他说“不”。

每天出门找钱,他都难免沮丧、泄气,但不得不硬着头皮去敲门,面对各色人的冷嘲热讽。

他说,每次去敲别人的门时,总觉得自己要被人踹开并被打一顿。

那几年,他觉得自己都算不上一条夹着尾巴的狗,而只是一条“低贱的夹着尾巴的狗”。

因为遭遇了太多拒绝和粗鲁的嘴脸,那个时候的他还对自己发誓:如果他今后能成功,一定会对那些找上门来的创业者表达敬意,而不是粗鲁打发——哪怕他们的创意不那么现实。

太多人说他的计划不值得投资了,还说他离开星巴克是愚蠢的行为,劝他去再去找一份工作……这些指责令舒尔茨伤心,但丝毫没有打击他的决心。

不管现状如何艰难,他从未质疑过自己的商业创意,坚信自己会成功。

后来,那些早期冒险给他投资的人,都坦诚地表示,他们投资的不是他的商业创意,而是他这个人——他们没在其他任何人身上见过他那种自信。

投资的核心是看人,人不行,创意再好也会黄。

经历了四轮艰难的自募资金后,舒尔茨开始从风险基金中融资。




一开始,舒尔茨的咖啡公司叫“天天”,为什么后来又成了“星巴克”呢?

星巴克因收购了“毕特咖啡与茶”,搞得资金周转困难,经营分散,利润下滑,三个老派的老板只得卖掉星巴克,专心做“毕特咖啡与茶”。

因为这三个老板当初做星巴克,其对标就是“毕特咖啡与茶”。于是,他们选择放弃星巴克。

1987年,舒尔茨收购了星巴克,将自己的公司以“星巴克”命名。

舒尔茨收购星巴克,是因他在那里工作了三四年,了解那里的工厂、店铺,也了解那里的员工、顾客,更了解那里的咖啡豆品质和烘培技术,能为自己的咖啡帝国添砖加瓦,做好品质保障。





在不断融资扩充店面霸占市场的高压运作中,星巴克于1992年上市,初始投资人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回顾星巴克的整个发展历程,我觉得主要是不停“找钱”

举债扩张,占领市场,完成对投资人承诺的扩店目标和盈利增长。

真的是“有钱者事竟成”。

 中途也一度觉得,舒尔茨已失去梦想,沦为金钱的奴隶。

特别是公司上市以后,从书中能看出,舒尔茨很在意股票的涨跌。

但是当然,星巴克能成功运作到今天,光靠砸钱也不行,它所承载的创始人的梦想和激情,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即使今天在看到关于星巴克咖啡梦想的故事时,读者仍然是可以被打动的。

我读这本书时,就很渴望手里有一杯星巴克的咖啡。




在创业初期,舒尔茨也非常在意“人”。

为每个员工购买医疗保险,以及用伙伴制度、期权,让每个员工都可成为企业合伙人,算是舒尔茨在企业界的首创,也算很“业界良心”了。

舒尔茨之所以为员工购买保险,是因他父亲曾干了一辈子蓝领差事,为各种公司做了贡献,却在丧失劳力后,晚年生活毫无保障。

他是怜悯父亲的,所以不想让这样的悲剧再发生在自己员工的身上。

为此,他也很注重公司与员工的关系是否紧密,员工是否信任公司,甚至可以不依赖工会,解散工会组织。

对待基层员工如此,对待管理层,舒尔茨更明智和谦逊:“我想让他们知道,我聘用他们,是因为他们比我聪明,现在就去证明这一点。”

因为他的睿智,星巴克的创意层出不穷,不管是店面设计、对外合作、新的饮品开发等等,星巴克都不拘一格,是一家非常能适应变化和做出合适改变的公司。

所以,星巴克最终也无限偏离了它只做小众市场的正宗咖啡饮品的初衷,而变成了大众花式咖啡饮品。

从高端小众走到普罗大众,以消费者为核心,关于咖啡的正宗与品质另说,但星巴克作为一门全球化生意,赢得很稳。

舒尔茨逆袭了穷小子的出身,成了大名鼎鼎的亿万富翁。

从舒尔茨身上,我看到成功人士的特质是:有梦想、有创业热情、坚持不懈、承压能力强、能屈能伸、勇于改变、决策力强、擅长与专业人士合作。




ps:

昨天去西西弗喝了一杯玛奇朵,没想到晚上失眠了,连一分钟也没睡着。其实我已有三四年都不碰咖啡了,要不是这本书让我觉得喝咖啡是如此高级和有品位,我才不会去喝咖啡呢。

本来书中让我想象的咖啡味道是:苦,却醇香迷人、令人陶醉。But,我盼了好几天喝到嘴的玛奇朵,口感却是如此廉价的工业感苦甜,失望、扫兴不说,还害我失眠……

不过我仍然有点不死心,或许我应该去星巴克喝一杯?

有点后悔的是,10年前跟团去欧洲十国游,路过意大利米兰时,光顾去看帅哥了,也没去当地的咖啡吧品尝一杯咖啡!

看来,喝咖啡这个事儿,不喝个三五年,是品不出感觉来的,咱还是别装了

   




作者简介装装子,爱看书爱写作。越看书越见浅薄。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把咖啡磨成了金子:星巴克的故事
创业之初他见了242位投资人,被217人拒绝,如今公司市值近千亿美金
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
把咖啡磨成了金子(2)
案例:贫民窟出身,从靠卖血换钱到如今身家百亿,他是如何缔造全球最大咖啡帝国?
从无名小店到世界连锁,星巴克做对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