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疫情影响医疗格局,“互联网+”助力分级诊疗

“小医院看不好,大医院不好看”大概是许多人就医时的真实心声。一方面反映了社区门诊、小型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有待加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医院医疗资源优质但十分紧张的现状。

1、三甲医院人满为患 基层医院门可罗雀

很多人不管大病小病,只要能去大医院的,决不去小医院。

他们心里无一例外地想着:三甲医院有保障,医生医术更好,设备更先进,不管什么病,只要看起来不简单,就先去大医院看看吧,不差这几十的专家挂号费。这就导致了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号难求。

而基层医院受限于自身服务能力以及患者相对较低的信任度,导致门可罗雀,很多床位、医生资源就这样白白闲置。有人形容,专家看小病好似“大炮打蚊子”。尽管如此,也压不住人们飞向大医院的的心思,更拦不住他们奔向三甲的双腿。

三甲医院这几个字就是信任的基石。以至于,不为病人熟知的医生一旦离开大医院,其光环也就暗淡了,除了少数名医,很难真正自带客流。

2、医改的重中之重——分级诊疗模式

为了改善医疗现状,国家每年都在想办法推进医改政策,而说到医改,就不得不提分级诊疗。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

“分级诊疗”制度作为医疗改革领域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它希望通过分级诊疗做到四件事情:

❶降低我们庞大的医疗支出;

❷建立正确的就医观念;

❸提高医疗效率;

❹在就医的时候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领导说过,分级诊疗形成之时就是医改成功之日。

可见,分级诊疗在医改中的分量之重。如今已经到了2020年,但从基层的数据来看,分级诊疗的政策并未取得实效,病人仍在持续涌入上级医院。三级医院在医疗机构中的门诊量和住院量的占比上持续上升。

分级诊疗落地难,难在哪?

1、基层首诊难

固有的医疗观念,非强制性的基层首诊制、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较弱,使得病人更愿意去大医院看病。

2、分级诊疗下的信息化建设不足

相关信息的有效整合不足、分级诊疗管理规范尚不明确、针对患者的信息服务相对较少,使得转诊难。其中,首诊困难的实质原因还是有待加强的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至于患者的信息服务则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来实现。不过,“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也还在逐步成长,它与分级诊疗政策的实行同样处在求索状态,有待进一步建设和完善。

3“互联网+”助力分级诊疗 满足多样化诊疗需求

2020年,疫情这只“黑天鹅”,使得互联网医院迎来“爆发元年”,挂牌互联网医院爆发式增长。自2018年起,有关互联网医院的政策利好已频现。

2020年,国家卫健委先后发布了多条支持互联网诊疗的政策,明确提出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并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国家卫健委也开始将“互联网+”的手段引入医联体当中。此前禁锢互联网医院盈利重要原因之一“医保体系无法打通”,已然消失,互联网医院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医疗”的成长的同时,桎梏分级诊疗落实的“医疗方面信息化网络平台比较滞后”的难题将会逐步改善。

未来,电子病历将患者的信息串联成线,呈现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做到更好的将患者分流到对应的医疗机构,破除了转诊难的困局,最终助力分级诊疗,满足患者多样化诊疗需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8年BP商业计划书 基于互联网技术助力医联体分级诊疗建设
微医CEO廖杰远:全科中心打通线上线下闭环,承上启下助力分级诊疗
解读 | 医保支付如何助推分级诊疗落地?
“互联网 医疗健康”助力银川线上战疫 为225万市民健康保驾护航
“推进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 助力分级诊疗”研讨会在京举行
[医院管理工具与实践交流会]趣医分级诊疗平台助推分级诊疗模式落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