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考研|现代文学散文发展框架脉络(1)


五四时期,散文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尤其周作人的散文理论,更加提高了散文的地位,使得散文和其他文体一样获得自由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实现了从古代向现代形态的转变。五四时期,散文创作数量大,文体品种多,风格多样,名家众多,形成可散文发展的空前盛况。


(1)散文发达的具体表现

①《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在“五四”时期,以新文化倡导者为主,用随感形式对现实做出敏锐的反应,充分体现“五四”的青春精神并以写杂文为主的文学创作群体,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鲁迅等等,他们的杂文现实性强、论战色彩浓厚,其中尤以鲁迅杂文最具代表性,且都各自保持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在《新青年》上开辟“随感录”专栏,专门发表杂文,作者们大多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对于新文化、新文学的发展起到良好助推作用。


②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周作人是《新青年》《语丝》一派的主要作者,其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大家地位确是无可动摇的。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并形成了一整套的散文理论,其中心是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倡抒发个人情性的“言志”的小品文。

周作人的散文有“浮躁凌厉”与“冲淡平和”两体。前者多收入《谈虎集》《谈龙集》中,思想意义与社会作用更加积极;但真正显示周作人创作个性,而且实际影响更大的,却是后者。

周作人的散文多作闲谈体,所追求的是自然而隽永,是富有艺术意味的闲谈。对周作人的属于“冲淡平和”- .类的散文,人们常用“闲适”来概括。其蕴涵的内容一方 面是淡而深的寂寞之苦,另一方面又有一种淡淡的喜悦,也就是周作人所说的“凡人的悲哀”。

周作人散文的选材极平凡琐碎,但一经过他的笔墨点染,就透露出某种人生滋味,有特别的情趣。写于20年代的《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等,很能代表周作人“言志”小品的风格,也都是现代散文的名篇。

周作人的小品常将口语、文言和欧化语杂糅调和,产生一种涩味与简单味,很耐人咀嚼。他的闲话体散文有些类似明人小品,又有外国随笔那种坦诚自然的笔调,有时还有日本俳句的笔墨情味,周作人显然都有所借鉴,又融入自己的性情加以创造,形成平和冲淡、舒徐自如的叙谈风格。

俞平伯的散文多收在《杂拌儿》《燕知草》等集中,其中,如《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等,在20年代曾受到一部分读者的喜爱。这些作品多构成一种朦胧、空灵的意境,透露出玄妙的哲理与感伤的思绪,是远离现实的。

钟敬文在他的第一本散文集《荔枝小品》的题记里曾承认“我的文章,很与周作人先生的相象”。他善于写咏物小品,如《荔枝》《茶》《黄叶小谈》;也写出许多情思清朗的游记,如《钱塘江的夜潮》《太湖游记》。他有与周作人相仿的平远清隽的美学追求,以及把当前的景物与往事回忆、读书心得拉杂扯谈的写法。

废名,即冯文炳,几乎他的每部集子都由周作人来作序。其作品专写农村乡镇宁静生活里的人事,对小人物寄同情,初时尚注重社会意义,代表作是《竹林的故事》。后来追求朦胧的散文意境,但语言修饰得愈发生涩古怪,鲁迅批评他“有意低徊,顾影自怜”。


③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

冰心

 “冰心体”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冰心“心中要说的话”,简言之是“爱的哲学”,即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

冰心的语言没有旧文学的汁水,而别具一种清新的韵味。这种散文的词汇句式既保留了某些文言文的典雅、凝练,又适当地“欧化”,使句子更能灵活、婉转、流动,有自然跳荡的韵律感。

朱自清

朱自清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名篇的散文家。他擅长写一种漂亮精致的抒情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儿女》等,从中都能感到他的诚挚和正直。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绿》《荷塘月色》是他写景抒情的名篇。他的散文结构缜密,脉络清晰,婉转曲折的思绪中保持一种温柔敦厚的气氛。

丰子恺

代表作有散文结集《缘缘堂随笔》。他的特殊之处是以某种源自佛理的眼光观察生活,于俗相中发现事理,能将琐细的事物叙说得娓娓动听,落笔平易朴实,有赤子之心,并有心地光明、一无沾染的品格风貌。


④创造社作家散文

郁达夫

郁达夫写散文大都在畅述自己的生活遭遇,直接抒发感伤情怀,不拘形式的倾诉使人感动。代表作《归航》记述作者离日返国时的复杂心情,但是自哀自怜过甚,是消极的一面。

郭沫若

郭沫若的作品无一不具诗情,他的散文与小说实在很难严格地区分,具有浓厚的社会政治色彩。代表作《月蚀》《卖书》,都是通过个人贫困的遭际,向社会发出悲愤呼叫。


⑤语丝派散文

“语丝”派以1924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鲁迅和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主要成就在于短小犀利的杂感,其批评的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被称为“语丝文体”,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但其也有不少抒情小品的佳作,如孙伏园的《伏园游记》,孙福熙的《山野掇拾》《归航》,川岛的《月夜》等。

林语堂

他是仅次于鲁迅、周作人的《语丝》撰稿人,又是最热心提倡幽默小品的散文家之一。在“语丝”时期,他介绍过许多西方幽默理论,主张以幽默的艺术去揭示生活矛盾,针砭社会文明病。他的散文集《剪拂集》就多以嘲讽之笔,进行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讥刺的盔甲中每每包裹着幽默。他的散文创作更大的影响是在30年代创办《论语》之时。


⑥现代评论派散文

“现代评论”派多是欧美留学归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政治倾向与鲁迅和部分“语丝”派成员相对立,这也影响到散文创作的思想取向。“现代评论”派最重要的散文作家有徐志摩、陈西滢、吴稚晖等。

徐志摩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诗圣”。他的散文多属冥想型的小品,即使记述事物,也常抓住刹那的灵感,让感情之流自由地奔放。《北戴河海滨的幻想》《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浓得化不开”》都是他有名的篇章。

陈西滢

陈西滢是《现代评论》上的“闲话家”,创作颇多,后集成《西滢闲话》。他是站在“五卅”运动之外、学生与民众运动之上,以貌似公允的态度评说时事,表明一种贵族化的立场,散文也不乏佳篇,行文流畅,表现出西方文学修养。


(2)散文发达的成因

①文体自由,易于掌握,作家较多

②适应思想启蒙的需要,利于社会批评、文化批评

③打破迷信,向传统文学示威

④适合民族文学审美心理


散文作为现当代文学文体中的一员,在五四时期取得巨大的成就,这既是它本身优势的所在,也是适应社会的要求,它丰富了现当代文学的宝库,更加促进了文学、文体的更进一步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现代散文史(第一编)
周作人散文小品的语言艺术
黄开发:纯文学观念与现当代散文的体类概念系统
余斌:梁启超何以不配?
文艺批评 · 新书选读 | 谢有顺:散文中的心事
屡次遭到作者鲁迅“横眉冷对”,编辑林语堂为何还执着约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