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维津 | 关于井的记忆
上了岁数的人,只要提起井来,总会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怀旧的情愫。在贫寒的年代,谁没见过井?谁没用过井?
在孩童的记忆里,老家的屋后就有一口井,屋后是村里的一条宽阔的大街,大街的一角是一盘石碾。井口离地面大约高出半米,别小看了这半米,每年汛期,屋后经常发河水,河水是从村子东北方向的田野流过来的,并不深,涓涓潺潺,很少淹没过井口。倒是村西下崖那口井,夏天水一大,地面上的水常常流进井里,挑水的人常常从井里挑出一些白条子等鱼儿。而屋后的那口水井,却不记得有鱼儿在里面。
水井用时间长了,周围用水的户就会商议进行淘井——把井水全部弄出来。那时又没有抽水机,淘井全靠人力,一桶一桶的从井中打出水倒掉。
记得有一年冬天,住在井北侧一位姓何的人跳进了水井,多亏发现的及时,赶忙救了上来,保住了一条命。
据说他跳井的原因是,他是一位东北客,经不住几个“赌徒”的诱惑,也参与赌博,结果把辛辛苦苦在东北创的钱全输进去了,一时想不开,就跳井寻了短见。为了保证井水的干净,父亲和周围的邻居,便接着把井淘了一次。
大约我9岁那年,父母把老屋拆掉,在井南侧地势相对高一些、大约30米远的地方新盖了房子,一直住到现在。
据父亲说,现在房子所在的地方,是过去生产队的一个菜园,菜园里也有一口水井,位置就在现在房子的院内。但在盖房子的时候,水井早已废弃。为了方便吃水,大约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几乎家家户户在家里挖压水井,父母找到原来的菜园井,找了几个帮工,没费多大事,就建好了压水井。
有了压水井,吃水就方便多了。然而吃了没有多少年,压水井里的水就变成了懒水,很难喝。为了喝点好喝的,父亲常常到家前——现在的土地庙子西侧的菜园里挑水。每逢周末我从城里回到老家,都要抄起钩担,钩上两个铁皮水桶到这个菜园井里挑水。
我有时想,父老乡亲什么时候能够吃上县城的自来水就好了,但又一想,这怎么可能呢?自来水连县城里的居民都保证不了,经常要停水,怎么会把水管通到乡下呢?
然而,没有几年,老家就吃上了自开水,最初吃的是满堂玉水库的,现在吃的自来水和县城居民吃的是一样的。
当时我就想,全县群众一定都吃上了自来水了吧?然而事实却不一定是这样的,至少在2016年还有吃不上自来水的村民。
2017年,我从6月28日的山东法制报上读到五莲县检察院一位叫玄晓霞的才女写的文章:《一口“解渴”井,拉紧检民心》,说的是五莲县潮河镇西花崖村在县检察院的帮助下吃上自来水的事。
文中这样写到——
下午4:00,63 岁的邢贞池忙完农活走进家,老伴递来了一瓢新井水,他“咕咚”一口,一阵清冽甘甜涌上心头。“多亏了检察院!几十年了,祖祖辈辈为了喝口水遭了多少罪啊,这回可能享福了!”
潮河镇西花崖村共有 567 位村民,家家过着“依依墟里烟”“柴门闻犬吠”的原生态生活。村庄傍山而建,有20 多户村民住在海拔较高的岭上。年轻劳动力都已外出打工,每年差不多都要缺水三个多月,成了老人们最难熬的日子。
“俺村井枯没水,水囤渗水存不住,只能到附近深点的水塘、水沟,或者邻村找水,要是来得晚了,水被用来浇地,那一天就得渴着了,所以好多老人早晨四五点就得从岭上下来'抢’水,甚至买水。”村民说,仅下岭上岭这一往返,就得500 米。老人没力气,所谓的“挑水”,至多就提小半桶,用作一天的水量。
“水太金贵了,洗衣做饭能省则省,用过的水都不舍得倒掉,人都顾不上了,更别说牲口和庄稼了。”回忆起往年的情景,村民们无奈地摇头。
文章结尾这样写道——
适逢6 月,农田中的绿意浸染着整个山村,汩汩清水喷涌着,浸润了长期干涸的土地和百姓的心,夏日的小山村,终于开颜一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欢迎来稿!欢迎关注!来稿请随发作者简介及照片。微信 cwj2229 信箱 wltvchen@163.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厢那些正在慢慢消失的“摇井”,你是否还记得?
水井(散文)
流淌记忆的河流
挑 水
临沂 大槐树 翻土矿
钱水贤·让古井重放光彩 一一诸暨古井重在修缮和保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