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善光 | 巍巍井冈山
userphoto

2023.07.21 山东

关注
作者摄

湘赣交界处,罗霄山脉中段,有一大片最有代表性的山地亚热带绿阔叶林区,这便是井冈山。当年毛泽东同志带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这里,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1928年4月朱毛会师井冈山,中国革命的一炬火种从此燃起,遂成燎原之势。

井冈山如今是江西省吉安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面积并不大。秦朝时这里是九江郡庐陵县的属地。唐朝显宗时,改为江南西道吉州府属地。明清以来,隶属江西行省吉安府永新、龙泉两县分治。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以及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文天祥等人就出生在吉安,可以说吉安是一个文化厚重、人杰地灵的地方。

今年暑期,我去井冈山接受红色教育。从吉安出发,驱车前往井冈山。在蜿蜒的山间公路上,车左右盘旋,沿途漫山遍野几乎都是青翠的毛竹和斑竹。轻轻飘拂的竹叶似在夹道欢迎我们的到来。路边青翠的竹林间偶而闪出一面鲜红旗帜形状的宣传牌,八个大字熠熠生辉:“红军故乡,革命摇篮。”

此时我脑海里蹦出了一个疑问,井冈山成为革命摇篮的根本所在?早在192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说:“巩固此根据地的方法:第一,修筑完备的工事;第二,储备充足的粮食;第三,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把这三件事切实做好,是边界党应该努力的。”当我们随着导游的引导来到了黄洋界,我便找到了第一个答案。

1928年8月发生在井冈山的黄洋界保卫战是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黄洋界海拔1343米,为井冈山上五大哨口之一,地势险要。有三条狭窄崎岖、盘山而上的山间小路在此连结:一条北经茅坪村,与永新县相连;一条西连大陇村,可抵湖南炎陵县;另一条则南接大小五井,直达茨坪。为阻击从不同方向来进犯的敌军,红军在黄洋界三条小路的连接点上,建立了三个防御工事。三个防御工事互为犄角,相互呼应,组成哨口。哨口前沿各设五道防线:竹钉阵、壕沟、竹篱笆围栏、滚木擂石、射击掩体。

悬崖峭壁之上,至今还可看见当年红军打击敌人用过的檑木滚石等物。在悬崖峭壁旁一块山石上架设着一门迫击炮,在阵阵萧瑟的山风中,仿佛依旧在诉说着当年战斗的激烈。毛泽东当年的一首《西江月 井冈山》,形象地刻画出当年红军官兵激烈鏖战的场景: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难怪,当年国民党反动派以数倍于红军兵力来围剿红军,竟将山上为数并不很多的红军奈何不得。

从黄洋界下来,我们参观了位于小井的红四军医院旧址,我便有了第三个答案。红四军医院当年又叫红光医院,是一栋两层黑色的木楼,里面陈设十分简陋。因医药奇缺,医务人员自己上山采集草药,并用竹片、木板制作一些简单的医疗器具。我详细地观看过当年红军采集的药材,主要是黄连、海金砂、钩藤、散血丹等,用于治疗痢疾、跌打损伤、化脓炎症等。没有任何西药和现成的医疗器械,都是红军自己采集药材和动手制作器械,可见当年红军生存环境的艰苦。井冈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全球同纬度保存最完整的次原生森林。独特的高山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各种植物和药材的生长,这为红军采集药材提供了便利,这也是红军之幸。

我看过小井红四军医院旧址简介。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驻宁冈茅坪时,还没有红军医院,因战斗十分频繁和物质生活异常艰苦,伤病员不断增多,不得不住到群众家里。为改善医疗条件,红军官兵和革命群众自愿捐款,自己动手建造了红光医院。兵民团结是胜利之本,巩固和发展好根据地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从井冈山的历次革命实践中也能说明。

“红军打仗为工农,铲除一切寄生虫;铁锤砸烂旧世界,镰刀割断穷苦藤。”这首井冈山歌谣就生动说明了红军为谁打仗,为什么打仗的问题。正因如此,当毛泽东率领的工农红军到达井冈山不久,袁文才和王佐的绿林武装就情愿归属。正因为红军纪律严明,人民群众才衷心拥护红军。毛泽东当年制定的“三项纪律,六项注意”正是基于红军与群众中出现的问题,才不断加以改正。其中的“六项注意”:上门板、捆草铺、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看起来都是小事,而正因为是小事才见一支军队的本质。“红军纪律真严明,行动听命令;爱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遇事问群众,买卖讲公平;群众的利益,不损半毫分。”这首井冈山歌谣正是红军忠实执行革命纪律的生动体现。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我还看见了不少井冈山歌谣,生动再现了当年的历史情景:“红旗飘飘五角星,共产党来哩有田分;打倒土豪和劣绅,劳苦大众乐盈盈。”“当兵不要当白军,白军给人致背心;当兵要当红军,哥当红军妹光荣。”这些歌谣从不同侧面反映出红军之所以能够胜利,中国革命之所以星火燎原的根本原因。

在茨坪的毛泽东同志旧居,我特别关注了毛泽东、朱德等当年在井冈山的生活环境和条件。红军生活异常艰苦,从军长到伙夫每天都只有五分钱的伙食费,很多时候吃的是粗糙的红米饭和南瓜汤,有时常常还要靠野菜充饥。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指挥了井冈山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井冈山的斗争》,并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将革命的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席卷了整个中国大地。这使我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官兵平等、兵民平等。

红星,红旗,火炬,号角,红军群雕,在井冈山处处都有革命战争年代血与火的印记,流传着不少的红色故事。当年井冈山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为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红军从油粮富足的宁冈县搬运粮食上山。朱军长身先士卒,一天往返一百多里,挑粮上山,带头挑得满满的。看着朱军长日夜为革命操劳,挑得那么多,那么重,战士们有些心疼,有人悄悄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以为这样就可以使他休息几天。没想到,朱军长连夜又作了一根扁担,而且更粗,更牢实,挑得粮食更多。人们从朱军长身上看到了共产党的干部不搞特殊,一心为了革命。从此,朱德扁担的故事传开了,井冈山军民为纪念朱德艰苦奋斗的动人事迹,专门作了一首歌谣:朱德挑粮上坳,军粮绝对可靠。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英勇无畏的气节,也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碰到敌人莫害怕,勇敢拼杀不让他;断头只当风吹帽,负伤如挂大红花。”“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忽听得山下人马乱纷纷。举目抬头来观看,原来是蒋贼发来的兵。一来是,农民斗争少经验,二来是,二十八团离开了永新。你即得宁冈茅坪多侥幸,为何又来侵占我的五井?你既来就该把山进,为何山下扎大营?你莫左思右想心不定,我这里内无埋伏外无救兵,你来、来、来!我准备着南瓜红米,红米南瓜,犒赏你的众三军。你来、来、来!请你到井冈山上谈谈革命。”这场“空山记”在井冈山革命斗争史上意义非凡,集中体现了红军的智慧和胆识。井冈山的斗争,奠定了中国人民大革命胜利的基础。

初中时我学过的袁鹰的《井冈翠竹》,其中一段文字这样写道:“毛委员和朱军长下山去了,红军下山去了,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人民一样,坚贞不屈。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是的,井冈翠竹,革命的翠竹。革命军人的气质和意志何不如这井冈山翠竹?风雨无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方圆五百里井冈,群峰耸立,竹林青翠,云海磅礴,高耸在天际。一道峥嵘的岁月,雕刻进古往今来的记忆。历史不会忘记——红军故乡,革命摇篮,永远的井冈山!

作者简介:孙善光,山东省五莲县人,大学学历,中共党员,高级教师,日照市优秀教师,日照市党史学会第二届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数篇,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及平台发表文学稿件200余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井冈山的红色之旅
井冈朝圣
【旅游足迹】江西之旅--井冈山黄洋界哨口
深切的缅怀 无尽的追思——井冈山参观学习记
井冈山时期的那些人那些事之革命遗迹
(新诗)巍巍井冈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