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过不好这一生”因为这个?

--这是一篇学习笔记--

“懂得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很可能不是因为时运不济,

而是
不会学习

为什么是不会学习的锅?

很多人都混淆了学习和记忆,

学习≠记忆

我们“知道”很多道理,其实都只是“记住了”,

而不是“学会了”这些道理。

记忆只是一个机械的储存过程,

学习是从问题与答案中寻找规律,重塑大脑连接(问题与答案的连接)。

我们听到的很多“道理”,其实就是别人总结出来的“规律”,

我们听到这些“规律”,虽然能理解话语,但其实并没有真的“学到”。

因为这些“规律”还没真正和自己切身体验连接起来,自己也无法在生活中调用这些规律为自己所用,这就是“没学会”,仅仅“记住了”而已。

就如我们学开车的时候,即使听过教练说了很多遍倒车入库,侧位停车
和斜坡起步的方法,但只是记住这些方法,而没有去练习和用好这些方法,还是会挂科目二。

练习和使用的过程就是摸索开车“规律”的过程。

我们常常会走进这些误区

“以为将知识告诉了某人,对方就可以学会”

“以为听懂了就表示自己学会了”

我们无法仅凭记忆学会知识,

因为记忆无法帮我们重塑大脑中问题与答案的连接。

没有连接,我们在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也还是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这里的问题和答案指的是一类问题与一类答案,他们的关系是可以被总结出来的。

这一类问题与答案的“关系”称为“知识”或“规律”。

我们常常说的“举一反三”和“一通百通”,

其实就是学会了一类问题的“知识”或“规律”,在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时候都能按照“知识”操作,得出相应答案。

用数学的语言来说,

规律”就是一条“函数”,

问题”和“答案”都是“变量”。

在“函数”中,输入“问题”,

就会得出相应的“答案”。

那我们怎么学习?

(怎么从问题与答案中寻找规律?)

我们看到的很多“道理”,其实只是对“道理”的描述,这个描述可以千变万化。

孔子说“中庸”
老子说“无为”

佛陀说“空性”

虽然三个人说的都不一样,但描述的其实是一个“道”。

知识的描述只是对学习起到指引的作用。

最终的学习一定要通过例子理清问题和答案的关系。

具体的例子解释抽象的知识,让大脑能建立具体的连接。

华罗庚的“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的学习方法,

是指先尽可能地搜集大量的例子帮助体会问题与答案之间的关系。

其实机器学习也是按照这个原理去学习。

大量信息输入(例子)→算法处理信息(学习)→总结规律(知识)

曾经打败韩国围棋高手的AI系统AlphaGo,它学习围棋的方式就是联网对战和自己与自己对下,通过正常人类永远无法积累的棋局总结出算法打败人类围棋高手。

当我们真正学会的时候,例子就会压缩成知识(规律),用一条信息包含所有相关例子。

就像加法

1+1=2是例子

X+Y=Z是知识(规律)

关于学习,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举一反三造句例子
学习观02:学习步骤
我为什么劝你读博?
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
理解记忆法的本质及使用技巧
“现相”:怎样选取有效的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