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优秀的企业,都是一边免费,一边赚大钱
userphoto

2022.05.17 湖北

关注

特别鸣谢:本音频由YH友情录制~
文/王冠亚
第83篇推文,全文3501字,阅读时长约10分钟

1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大家使用最高频的手机App是什么?

我想,如果微信排第二,应该没有谁还能排第一了。微信俨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囊括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巨大生态圈:

工作沟通、朋友聊天要用微信;

网站购物、在线支付要用微信;

出行打车、社交娱乐要用微信......

就连我现在写文章,也要发布在公众号上,这也是微信生态链的重要一环。微信的崛起,让腾讯帝国拿到了通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第一张站台票。就在今天,腾讯收盘价突破440港元/股,总市值达到惊人的4.18万亿港元,跻身世界市值最高的十大公司之列。

虽然我们天天都会用到腾讯公司的产品,但付过费吗?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恐怕从来都没有。

这个现象,与传统的商业逻辑是相悖的。传统商业经济的核心,就是低买高卖。商家以高于成本价的价格出售商品或服务给客户,中间的差额就是利润。

而腾讯的产品,从个人电脑时代的QQ,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大多数人几乎从来没有为它付出过哪怕一分钱。这种基于免费的商业模式,正在互联网时代掀起一场颠覆性革命。对此,美国《连线》杂志总编克里斯·安德森是这样描述的:

“互联网把微处理器、网络带宽和存储融合在一起。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这三者的成本都在以惊人的速度降低。互联网不仅整合三者,而且以极低的成本接触到了数以亿计的海量用户。”

克里斯·安德森最后断言:当一种互联网软件以趋零的生产成本和同样趋近于零的流通成本抵达海量用户时,它的价格也可以趋近为零。

换句话说,互联网时代决定产品价格的,依然是成本,这和工业时代并没有什么两样。所不同的是,互联网软件的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可以趋近为零。

这里的成本,主要指的是边际成本。我在《这三种成本,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这篇文章里也提到过:基于互联网运营的商业模式,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以图书市场为例,商家如果搞促销活动,纸质书可以打五折六折卖给你,但是不可能送给你。因为图书的印刷(生产成本)和邮寄(流通成本)都是要产生费用的。每多送出一本书,商家就要多亏一些钱。

但是如果是电子书呢?它的生产环节早已经完成了,却可以无限复制,流通的成本几乎为零。送1000本电子书,和送100本电子书相比,对商家的成本几乎没有影响。正如克里斯·安德森所言:

“每个数字化的产业最终都将成为免费的。”

从供给端看,数字化的产品特征,让商家拥有了免费的可能性。从需求端看,广大人民群众对价格极其敏感。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助理教授霍桑纳格所说的:

“以零的价格产生的需求,将远远多倍于低价产生的需求。”

当海量的免费供给和需求紧紧碰撞在一起时,也就塑造了互联网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

2

免费的商业模式,如何实现盈利呢?这是每一个互联网企业都必须考虑的问题。毕竟,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为股东创造价值,是每个企业的天职。

第一种模式是依靠广告收入。用学术性的言语讲,叫第三方补贴。用通俗的话说,是羊毛出在猪身上。

我们在新浪上看新闻,就会接收到网页推送的第三方广告;

我们在百度上搜索信息,百度会根据竞价给相关企业排名;

我们在优酷上看电影,就得先看15-60秒不等时长的广告......

现在的很多公众号,也是这种做法。比如咪蒙,她的公众号没有开赞赏,反而有时会给粉丝发红包,为什么?因为她的用户群足够大,一条广告都可以报价50万。这是一种皆大欢喜、三方共赢的局面——粉丝不付费,商家花钱做宣传,而咪蒙可以赚个盆满钵满。

以广告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公众号,本质是一个多边联结的平台——这头是海量用户,那头是广大商家。

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纸媒会陷入衰落。关于这个话题,我曾在《楚天金报休刊的背后,是一个时代的浮华与苍凉》这篇文章里写过一些原因。它深层次的逻辑,其实很简单:

当读者能以更便捷的方式,更低廉的价格(甚至免费),获取到更高质量的资讯时,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订阅报刊杂志呢?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一点:并不是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适合广告模式。

以奇虎360为例,早期的360杀毒软件主界面曾经投放了几条文字链,当时每年可以为360带来8000万元的收入。但是在后来的实践中,周鸿祎立下一个原则:

360永远不靠弹窗广告获取收入。

在周鸿祎看来,360作为一款安全软件,是要为用户解决问题的。既然你的定位是保镖,是卫士,那如果你天天发小传单,人设很快就坍塌了。

腾讯QQ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早期的QQ,曾经在窗口上做过一些文字链的广告,但是效果非常不理想。你想想,QQ的聊天页面就巴掌大一点,外链的文字比小五号字体还小,谁又会点进去看呢?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国著名风险投资机构IDG很早就抛弃了腾讯。IDG原本是最早投资腾讯的机构,却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其所持股份悉数抛售。换句话说,IDG用门户网站时代的广告思维,否定了腾讯的价值。

那么,腾讯又是如何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呢?在这个时刻被颠覆的商业社会,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3

在“广告”模式没有走通的情况下,腾讯开始“试水”QQ会员,结果半年内只发展了区区3000个会员;腾讯又尝试面向企业收费,但在商用市场上依然碌碌无为。

腾讯使出了“剑走偏锋”的一招:控制发放通过网络注册的QQ号码,鼓励用户通过拨打168声讯台或发送手机短信注册,实际上相当于变相收费。

这一举措,显然是与互联网的免费原则背道而驰。在一篇网上广为流传的帖子《腾讯QQ,你做得太绝了!》里,网友愤怒地写道:

“假如还有第二家可以与QQ对抗的在线即时通信软件,腾讯推出这种用户不欢迎的注册方式代表着自杀。”

在互联网时代,用户至上是不二的商业法则。与趋势对抗,与用户对抗,当然是死路一条。在紧急关头,腾讯逐渐摸索出了一种新的盈利途径。这就是免费的第二种商业模式——增值服务收费。

以QQ游戏为例,假如你要玩欢乐斗地主,系统会赠送你四次1000个欢乐豆。打完了,有的人会选择退出游戏。而有的人呢,赌瘾比较大,想接着继续玩。那怎么办呢?充1元钱的Q币就可以买10000个欢乐豆。

看起来,1元钱只是一个非常小的数目。但是每天在QQ上活跃的用户数以亿计,哪怕只有1%的用户付费,每个用户只付1元钱,也可以给腾讯带来上百万元的收入。

腾讯几乎在它的所有产品线上,都采用了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的模式:

QQ秀,QQ空间,QQ游戏等产品,所有的用户都可以免费使用。但如果你要在虚拟世界中取得特权,就必须花钱去买红钻,蓝钻,粉钻,黄钻......

直白点讲,所谓增值服务,就是让屌丝级的用户“高富帅化”。比如你玩QQ游戏,免费玩也行。但是充了会员以后,看到不爽的人,你可以踢掉他。

在增值服务模式下,大多数免费用户,和少数付费客户,是相互依存的。假设没有1万名免费用户进来玩,也就无法吸引少数的付费客户。假设没有少数的付费客户,平台也无法为1万名免费用户提供服务。

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我在讲免费的时候,使用的是“用户”;在讲付费的时候,使用的是“客户”。互联网企业的生存发展,既依赖于海量的免费用户群体,又取决于少数的付费客户群体。

第三种模式是钓鱼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商家以一个免费或者很便宜的初始价格吸引客户,并引诱客户使其进入重复购买的状态。

前面讲到的两种模式——基于广告的第三方付费和基于差异化的增值服务收费,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免费的对象都是数字化产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软件。

那么问题来了:

硬件有没有可能免费?

传统商业模式下,当然没有可能。硬件哪怕再便宜,边际成本也无法趋近于零。但在互联网时代,硬件免费也成为一种可能。

罗振宇在2017年跨年演讲中提到了雷军的“小米线下体验店”,他们要给客户营造一种“闭着眼睛都能买”的消费体验。也就是说,每个产品基本上是不赚钱的。以无限接近成本价的价格卖给客户,这种“零利润”的销售方式,正是朝着“硬件免费”方向演化的有力证据。

那么,小米靠什么赚钱呢?假设一部小米手机的成本是2000元,而让用户在两年的时间内,通过这部手机购买电子书、游戏等商品,所花费的开销远远大于2000元,那么就可以考虑免费。

在传统商业模式下,买卖商品意味着双方交易的结束。而在免费的钓鱼模式下,买卖商品仅仅意味着商家和用户关系的开始。硬件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商品,而是连接商家和用户的一个通道,一座桥梁。

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都是一边免费,一边赚大钱。通过免费积累起来的海量用户,互联网企业不断地构筑起一个巨大的生态圈,将我们每个人裹挟其中。正如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所说的一样:

“谷歌不是一家真正的企业,它只是一个纸牌屋。”

王冠亚,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公众号

上期文章:

再没有哪部电视剧,会成为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随手转发正能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信正在扼杀腾讯的未来?
媒介360
WIN10的“操作系统分发商”,为什么是这四家?
平台公司的失败与伟大:消灭你,与你无关
互联网产品盈利模式整理
腾讯不再相信买量,游戏圈的买量神话要结束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