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喜欢和人打交道的小孩和喜欢与人交往的老妈
userphoto

2022.05.17 上海

关注

哎,这标题实在太长。但是没啥办法。这说得就是在人际交往貌似反差很大的小孩和我。 

小孩换个地方打零工,但是他刚刚被录入的工种需要与人交流,这点他不喜欢,一直念叨还是前面一份工作比较好,待在后厨,忙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不需要与人交流。

我就开始纳闷了:这娃好像一点儿也没继承我的衣钵——与人交流我从来不怵,反而有无穷的新鲜感和兴奋劲儿。想着自己那时初生牛犊不怕虎地一个个地跑新客户,颇觉着自己的形象有点骁勇。

别看我表面的骁勇,这样的热得快型后续是会乏力的。为啥呢?这世间万物都得遵循能量守恒嘛!

打过羽毛球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持续需要耐力的运动,一开始若是发力过狠,那么很快就会后续乏力了。想当初我在球场上的求胜心切、想要一下子把对手打趴下的干劲,很快就被随之而来的乏力搅得昏头昏脑地败下阵来,以致于让我对这项运动心生恐惧,至今还后怕得不行。

待人接物,其实也是这个理儿。前期发力太狠,后续一定缺乏动力。所以类似我这样快热型的人,初始与人交往可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持久性不足,再要与人建立深厚的交情,力量便不足了。碍于这样的模式,我的人际交往往往会被限制在一定的程度上,继续深入的后劲不足。

小孩的模式,看来与我是不同的。

第一天入职下来,我问小孩,与人打交道感觉如何?他回,还行。听之,我颇觉释然。虽然他不似我这般地快热,但在应对人际关系上,也不会如他想象地那般被动。他与人磨合需要时日,而他的慢热也能换来更持久更深入的人际互动。

回想他一路走来,总能在不同的学校里处上几个玩得长久的同学,一路伴随。比如他现在常常挂在口中的处得来的同伴,是一个胖胖的、随和的、童心较重的孩子,还常常带着玩具上学。这个让我心下也觉着非常好玩,生出“小孩毕竟是小孩”的感慨来。而他打工的前一个场所,还每每会在假期热切地招呼他回去述职,而我竟然还没有这样的待遇呢。

想到这里,我这个慢慢学着淡定的老妈,也便没了担心。

当带着积极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会发现一切都是在成长和变化中的。很难说哪个模式就一定好,哪个模式就一定不好。

比如我的未见面即熟络型以及小孩的未见面即踯躅型,未必就能判定会对我们的人际交往产生好或坏的影响。

我们与不同的人交往、磨合的过程中不断改变和适应、不断磨砺自己的棱棱角角,然后那些能够与我们契合的人便留在我们身边、而其他的人则擦肩而过、继续寻觅能与之互动的长久的关系。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本身就很吸引人。

当我们带着对原生家庭重要他人的认同进入这个社会,无论我们意识中是否清晰,我们都会自然地去模仿我们的重要他人的待人接物的模式。

也就是说,小孩有了我这样热得快型的老妈作为他人际互动的榜样,他的潜意识里已经完全认同了这样的模式。

所以无论他对于人际交往踯躅与否,我都能信心满满——他一定不是那个不愿意与人交往的人,只是他的节奏慢一些、关系也相应地会更持久一些。

而我这个热得快型的,也在学着放慢速度,让自己耐心些、慢慢热起来——不为赢得我之前看重的旁人口中外向型或是极具亲和力的评价,而是接受并展现本来的自己,自然、本真,好叫自己的人际关系能更深入和持久。

综上所述,不喜欢和人打交道的小孩和喜欢与人交往的老妈,不分好坏,实属伯仲之间。若是用动态和发展的眼光来看,还会渐渐趋同。


本文配图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际关系四种模式
熊玲:“不敢得罪”也是一种得罪
不良人际交往的三种模式
12条人际交往潜规则,只有吃过亏的人才知道!
克服8种不良心理 人际交往更加顺利
大学生【你真的知道破解人际交往的魔咒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