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三鼎甲,古代中国科举制度中,殿试中进士第一、二、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的合称,又称三甲。一鼎有三足,一甲共三名,故称三鼎甲。

 

 

状元

 

什么是状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以来,从中经历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绪31(1905)废除,历经1000多年。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封建社会的文人都把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千古名言不知激励多少莘莘学子卧薪尝胆、悬梁刺股、死钻八股、勇跳龙门。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因其为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亦别称殿元。又因居鼎之首,亦别称鼎元。但古时的状元也不是全部是殿试第一名。唐郑谷及第后,作《宿平康里》诗好是五更残酒醒,耳边闻唤状元声。但是郑谷当年是第八名,而不是第一。五代时南汉《十国春秋》云刘龑(Yan)定例,作状元者,必先受宫刑。故罗履先《南汉宫词》曰: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

 

    状元的历史

状元就是类似今天高普考的榜首。目前在史籍中留有名号的状元约有七百多人左右,他们都是在苦读之后,才一举天下知,成为当时科考上的佼佼者。因历朝历代多以文艺及哲理为取才的标准,虽然这些状元中不乏政治家、史学家,但仍以文学家为多。其中较为人知的有,唐代的贺知章、王维、柳公权,宋代的张孝祥、文天祥,明代的胡广、杨慎,清代的翁同龢、张謇等。中状元称为大魁天下,是读书人的最高荣誉,但大多数的状元,因为个人的因素或当时环境的牵制,使其一生不能大伸手脚,有所作为,而终至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状元起初称为状头,原来在唐朝参加考试的士子,经由各州贡送到京城,在应试前需递送投状,即类似今日考试报时填写资料的情形一样。考试结束之后,将最高的成绩放在最前面,就叫做状头。居首者因曰状头,亦曰状元。
明清两代,殿试一二三名,确定其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状元的地位日益特殊,新进状元照例受六品的翰林院修撰。翰林素有储相之名,因为这个职位较接近皇帝,升迁的机会比同榜者快。
   
在清朝的殿试主要以应考者的书法来定优劣,清朝政府原本只是要求试卷形式上的整齐,以利阅卷者评阅考卷。到了康熙年间,中年时的康熙对书法产生爱好之心,于是天下的士子在上行下效的风气下,纷纷勤练书法。而这个风潮对于状元的择取也有莫大的影响力,在康熙三十年,殿试拟吴昺为状元,可是康熙喜欢第二名的戴有祺的书法字,于是戴有祺便成为钦点的状元了。
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的刘春霖。

 

 

 

榜眼

 

【词语】:榜眼
【注音】:bǎng/bàng yǎn
【释义】:科举时代的一种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

 榜眼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

 其名始于北宋初。初时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俱称为榜眼;意思是第二、三名分立状元左右,如其两眼。至北宋末年,只以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则称探花。榜眼这名称跟状元、探花一样,其实都是社会上习惯使用。在正式发放的金榜之上,只会称进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宋王禹偁 《送第三人朱严先辈从事和州》诗:货船东下历阳湖 ,榜眼科名释褐初。《明史?选举志二》:﹝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清赵翼 《陔馀丛考?状元榜眼探花》:北宋时第三人亦呼为榜眼。葢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人皆谓之榜眼,其后以第三人为探花,遂专以第二人为榜眼耳。

现在,第一叫做冠军二叫亚军三为季军

 

 

 

探花

 

【历史】

探花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三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合称三鼎甲

探花一名在唐代的科举经已出现。当时中进士者会园游庆祝,称探花宴。以进士中的年少貌美者为探花使,到各名园采摘鲜花,迎接状元。北宋开始,进士必须经过皇帝殿试,并且定立进士一甲只有三人。初时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俱称为榜眼;意思是第二、三名分立状元左右,如其两眼。至北宋末年,只以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则称探花。

探花这名称跟状元、榜眼一样,其实都是社会上习惯使用。在正式发放的金榜之上,只会称进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
唐无榜眼,却有探花郎。唐代新进士榜公布后,他们在曲江有盛大宴游活动,以最年少者为探花郎;原意只是戏称,与登第名次无关。宋代初期,以第一甲第二、第三名进士为榜眼。因为填进士榜时,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到了南宋后期,第三名进士改称为探花,于是榜眼成为第二名的专名。因此说,状元、榜眼、探花作为三鼎甲的三个专称,合成于南宋。
太祖以后,学校与荐举变得有名无实,科举考试却日益受重视。
明代的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阶段。学校生员(秀才)每三年一次到省城参加会考,教做乡试,录取的人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举人和国子监的监生在隔年春天到礼部应考,称为会试,录取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同年再由天子亲自在殿上出题测验进士,称为殿试或廷试,把会试录取的进士分为三等:一甲三人,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二、三甲若干人,第一名都叫传胪。
所谓「三元及第」就是指一连考了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第一名
进士一词始于隋炀帝之设进士科进士第一名称状元,又称魁甲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试制度,即在吏部考试后,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级的考试,决定录取的名单和名次。所有及第的人于是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琼林苑,故称琼林宴。殿试第一名称榜首,第二、三名称榜眼,一、二、三名都可称状元。南宋以后,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宋哲宗时,将进士分为经义、诗赋两科,分别举行考试,经义进士以经义定取舍,诗赋进士以诗赋定去留。宋代的常科考试分为州府试、礼部试、殿试三级。州府试称解试,礼部试称省试,殿试带有复杂的性质。宋代在正科之外,还设立恩科。连续考十五场不中的,皇帝用特恩的办法,赐予本科出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举考试“进士”指的是什么?榜眼之后的第四名怎么称呼?
谈诗论典说探花
状元、榜眼、探花是怎么来的
“状元”“榜眼”“探花”名称探源
古代科举
为什么科举考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则叫榜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