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略文库 | 丰田的国际化与转型困境:对中国车企的欧洲策略启示

从“廉价”到“信赖”:

丰田在美国的形象转变启迪

在汽车行业的历史中,丰田汽车是如何通过其独特的管理理念将品牌形象从廉价车型逐渐提升到高质量、受信任的全球品牌的?

在许多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总有一些企业在国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成功“出海”并在全球市场取得出色的业绩。其中,日韩的汽车品牌尤为明显。丰田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例子。起初,丰田在美国市场主打的是低价汽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品牌也曾面临质量问题的挑战,受到了大量的批评。

然而,丰田并没有选择回避。他们不仅在美国本土进行了长期深入的运营和广告宣传,而且积极改进产品质量,逐渐获得了消费者的信任。更为关键的是,丰田引入了日本独特的管理理念,这使得它不仅仅是一个提供便宜汽车的品牌,更是一个具有先进管理思维和制造理念的企业。

特别是在与供应商的合作方面,丰田展现了其“丰田模式”或所谓的“日本模式”。与常规的供应商合作模式不同,丰田与其供应商建立了深度的长期合作关系。当供应商面临问题时,丰田并不选择替换,而是会派遣专家团队协助其解决问题,确保质量的稳定和提升。这种产业生态的高度协同,结合丰田对车辆的高度复杂性的了解,使得其汽车质量得以持续保持在高水平。

这种对合作伙伴深度锁定、协同合作的方式,不仅与日本的传统文化相契合,更为丰田带来了长远的竞争优势。

新旧供应链交织:

日本车企的转型难题与中国的新机遇

在科技迅猛进步的当下,如何在技术体系升级与维护原有供应链之间找到平衡,已经成为各大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

日本丰田模式曾是行业标杆,与供应商紧密合作,一同为汽车行业的繁荣助力。然而,进入电动汽车时代后,日本车企的转型之路却显得相当坎坷。尽管最初的电动车是由日本推出,但因为与传统汽车供应链的深度共生关系,日本车企在电动车转型上面临了重大困境。若选择全面投入电动汽车,那么大部分传统供应链需要被抛弃,而这对于丰田、本田等日本汽车巨头来说,无异于自断生路。

相较于日本,中国在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新的供应链的构建不受传统束缚,转型过程更为流畅。而日本的汽车供应链则是其支柱产业,转型代价过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许多日本车企在电动车转型上选择了更为保守、缓慢的策略。

再以三星为例,这家企业在科技变革中表现尤为突出。除了苹果之外,三星几乎独占手机行业的鳌头。它不仅成功地整合了全球资源,还从世界顶级学府招揽了顶尖人才,三星现在负责全球科技前沿跟踪的副总裁是美国MIT媒体实验室毕业的一个印度博士,全球所有前沿的科技动态能够第一时间把握,所以它的产品科技性永远是不缺的。

成功的企业必须具备两大基石:第一,国际化的经营管理理念,能够吸引和整合全球人才。第二,持续的技术升级能力,从而形成真正的竞争力。

中国汽车在全球化进程中也面临挑战。中国汽车出海的供应链问题,客观来讲整车出海是一定会受到文化和政治挑战的,中国整车出海(燃油车)的机遇是在第三世界,全世界来看是“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但电车对基建要求往往比油车大,只能走“城市影响农村”的路线。

在新技术浪潮下的中国车企

出海存在新机会

在新技术浪潮之下,中国车企出海面临新的机遇。核心优势在于输出东亚的低成本、高质量、可靠和规模化产品。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双重的场景——有挑战也有机遇。电动车全球市场存在巨大需求缺口,如果我们的供应链能全球化,那么将助力中国企业,在供应链上崭露头角。

在过去,当日韩汽车进入欧美市场,它们都是传统燃油车,没有引入创新技术,所以只能从低端市场切入。但现在电动车带来了一次技术革命。电动车与燃油车的技术差异很大,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新的机会。如果我们能够准确传达电动车的技术优势,使人们认识到中国在这方面的产业生态竞争力是超越单一企业如特斯拉的,那么中国企业在高端市场建立品牌将大有可为。

以前,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了解仅限于青岛啤酒。但现在,品牌如小米、华为已广为人知。这得益于新科技的浪潮。对于电动车,我们要让国际消费者看到,除了特斯拉,中国还有很多优秀的电动车品牌,它们不仅价格亲民,而且技术和质量也与国际高端品牌相匹敌。

不过,进入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时,我们可能会遭遇贸易壁垒。解决方法是在当地建立工厂。丰田和特斯拉都是这么做的。但这就意味着我们可能无法完全将低成本供应链带到国外,从而失去部分成本优势。因此,最佳的策略是在当地进行产品定义和生产,而将产品开发的部分放在中国,确保资源配置的高效和灵活。

中国汽车企业的欧洲策略:

直接入市还是专门研发?

欧洲市场的消费者喜好表现得相当鲜明,而对于汽车的喜好也有其明确的地域性差异。

在北欧地区,如瑞典和挪威,消费者对大型车的偏爱与中国消费者相似。但中部欧洲,如德国和荷兰,情况有所不同。这些地方的车型偏好更为多样化,不仅有大型和中型车,小型车如Smart mini的数量也相对较多。而在南部欧洲,尤其是意大利,一款如中国的MG4这样的车型都会被视为大车。

中国的汽车企业在进军欧洲市场时,很多都选择直接推送其在国内的现有产品,而不是专门为欧洲市场进行设计和研发。这种策略存在一定问题,因为之前大多数中国车的设计尺寸偏大,导致其在欧洲市场的销售范围受到限制。

更进一步地,很多国内车企只考虑了中国市场,没有将欧洲、美国或日本的法规纳入考虑范围内。发达国家的汽车法规通常都较为严格,并具有自己的特色。这种法规实际上起到了一种软性的贸易保护作用。如果真正按照欧洲的标准来生产汽车,成本可能会大大提高,从而影响其在欧洲的价格竞争力。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中国汽车企业必须具备前瞻的视野和决策智慧。欧洲市场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不仅满足各种消费者喜好,还要遵循当地的严格法规。丰田在美国的成功转型启示我们,品牌形象的构建不仅基于产品质量,还与企业文化、合作伙伴关系以及长期承诺息息相关。而日本车企在电动汽车转型的困境,为中国提供了捷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成功的出海,不仅仅是销售产品,更是一次文化、技术和品牌的全球输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汽车企业必须坚持技术创新,加强全球化运营,与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建立深厚的信任与联系。

关于作者 |  许战海战略文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过去几个月,欧洲全面加速电动化转型。日本丰田也加大了电动车的投入。新能源车的路线之争看起来已经尘埃落定了。至少,新能源化的大方向应该是共识了。
丰田再度开炮,电动车将摧毁日本经济?
日系车史上最大危机来袭|“电解”日系车
日本车企面临诺基亚式失败?
忠言逆耳or危言耸听?丰田章男说转型纯电动会摧毁日本经济
为什么丰田还在抵触全面电动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