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辨识清华简《楚居》前四简极珍贵史实

清华简《楚居》第一简至第四简“至酓狂亦居京宗”,记载的是楚人在夏代甚至更早时期的辉煌历史,是《楚居》精粹。记载的地名与黄帝、颛顼所居之地高度重复,彰显楚人确为颛顼嫡传后裔,同时为破解五帝历史留下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如此宝贵史实,却为见盘庚之子”所误,使清华学人以为《楚居》年代只在商末和周代,严重低估《楚居》考证五帝史的作用。

清华简《楚居》前四简:“季连初降于隈山,抵于穴穷,前出于乔山。宅凥爰波,逆上汌水,见盘庚之子,处于方山。女曰妣佳,秉兹率相,……季连闻其有聘,从及之盘,爰生伯、远仲。毓徜徉,先处于京宗。穴酓迟徙于京宗,爰得妣湛,逆流哉水,氒状聂耳,乃妻之。……至酓狂亦居京宗.

“季连初降于隈山”:《史记·楚世家》:“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六曰季连。”《西次一经》:“曰騩山,是錞于西海。”《西次三经》又记载騩山“神耆童居之。季连祖父是帝喾之臣,据此季连应生在舜禹时代,最完也是在夏初。神耆童即季连曾祖老童,隈山即騩山。錞通蹲,即騩山蹲立在西海边上。西海是黄帝都穷桑、和可观黄帝之宫昆仑丘所在:

《拾遗记·少昊》:“穷桑者,西海之滨。《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张衡《思玄赋》“超轩辕於西海兮李善注“黄帝葬于西海《帝王世纪》黄帝、少昊、颛顼都“穷桑在鲁北”。《大戴礼记·帝系篇》:“颛顼产老童。”《左传·定公四年》:“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可见季连隈山在帝都穷桑,且在鲁北。《左传》密集记载鲁国阳谷、阳州,即《淮南子·地形训》“阳谷扶桑”、“扶木在阳州”、小九州“正东阳州”,即今平阴县东阿镇西邻古阳谷遗址。据此推断冀州即穷桑黄帝之宫在其西6公里多、东平县斑鸠店镇东西龙山村。

“抵于穴穷”:清华简《楚居》的穴字是上穴下土,更像个空字。空穷为空桑境内的穷山。《海外西经》:“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海外南经》:“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地形训》:“有神二人连臂,为帝候夜,在其西南方。”《春秋纬命历序》:“兴于穷山轩辕之丘。”为帝候夜在西南方,就是东西龙山村黄帝之宫西南5公里斑鸠店镇北所依X形琴山,四小山汇聚一起即四蛇相绕”、二神连四臂;其西偏南不到两公里是黄帝出生寿丘,即斑鸠店镇黄名山,黄帝名之山也即轩辕丘。季连在先祖黄帝轩辕丘附近居住,彰显季连为黄帝嫡传后裔。

“前出于乔山”:《思玄赋》“超轩辕于西海兮,跨汪氏之龙鱼。”李善注:“黄帝葬西海桥山,神未东归也。”《云笈七签·轩辕本纪》载黄帝其母西乔氏女,名附宝”上博简《容成氏》记载上古有“乔结氏”。季连“前出于乔山”,张衡讲超轩辕于西海兮,黄帝都于西海穷桑,证明李善注黄帝葬西海乔山属实。黄帝母西乔氏或就是乔结氏部族,居住地点即乔山,黄帝葬于此合乎情理。乔山考证为今斑鸠店镇柏松山村所在百墓山,在考证为轩辕丘的黄名山北偏西700米。“前出乔山”之前,应是指出乔山向西再无丘陵,这里有个村庄就叫做前山村。向西就走出泰山山脉,也走出黄帝故乡。

“宅处爰波,逆上汌水”:《展禽论祀爰居》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二日。”或因海鸟爰居暂居水面而称爰波,鲁东门《帝王世纪》寿丘在鲁东门之北的鲁东门考证为河南省台前县吴坝镇徐堌堆村,此地东北5公里就是黄名山也即寿丘,季连出寿丘北乔山西6公里即徐堌堆村鲁城,爰居鲁东门之外距离就更近,应就在鲁城和乔山之间。

“逆上汌水,见盘庚之子,处于方山:《说文解字》逆:出关东迎。逆在此应解释出东门,上为北,应是季连出东门再向北迎亲路线,此处东北不到9公里是今东阿县刘集镇苫山村。苫是苫盖用的方形草苫子,此山远看为方形。大荒西经》:“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树,名曰柜格之松,日月所入也。”此地处于龙山村黄帝之宫西偏北约5公里,符合帝都看日月落苫山向北偏西40公里是聊古庙颛顼墓,季连先祖之地“京宗”南方6公里是已考证的黄帝葬乔山,与“前出于乔山”。可惜今苫山已经被采石挖成零星山根中一片水域,再过若干年或许无人能描述苫山的形状。

见盘庚之子”,绝不是商朝第十九位帝王盘庚之子!《楚世家》记载帝喾任命季连祖父吴回为祝融,帝喾经帝挚、尧、舜、禹才到夏朝,季连之时应在夏朝之前、最晚夏朝初期,两者相差三十多代。《海内经》:“少昊生般,般是始为弓矢。”古文字盘与般相通,后面“从及之盘”应就是到了盘的封地,而盘庚所居并不称“盘”,而是奄与殷,所以只能是少昊生般之子。

“女曰妣佳,秉兹率相.……季连闻其有聘,从及之盘,爰生伯、远仲。毓徜徉”:妣佳有美丽端庄相貌。“季连闻其有聘”,是妣佳聘男方到她家应聘居住,所以季连从妣佳住在盘,即《海内经》“少昊生般”的般部族。在此季连生了伯、远仲“毓徜徉”本意是生育,应指在此繁衍生息较长时间

“先处于京宗”:《说文解字》京:人所为絕高丘也。宗:尊祖庙也。先处于京宗,是讲季连祖先颛顼后历代先祖供奉在京宗。可断定京宗即今聊城市外环路西北角申李村东颛顼墓所在聊古庙,当地人称这里就是颛顼帝的家庙。《海外北经》:博父国在聂耳东,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大荒北经》:“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子,食谷。”《后汉书·郡国志》:“聊城,有夷仪聚。有聂城。”《帝王世纪》《皇览·冢墓地》都记载颛顼冢在东郡顿邱城门外。《汉书·地理志》:“聊城、顿丘,莽曰顺丘”;《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更精确到实地。聂耳明显即古聂国、聂城、聊摄今聊城,古博州博父国在聂耳聊城东,更添铁证。

“爰得妣湛,逆流哉水,状聂耳,乃妻之”:《说文解字》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说文解字》木本。从氏”《说文解字注》木下曰本。本亦曰氒”,应为氏族的本源;状:字旁爿甲骨文与片同,是薄而扁的木片,写上字就成为委任状、奖状等凭据。穴酓在祭祀先祖颛顼的京宗,择佳偶妣湛,出东关涉水迎亲,在祖地聂耳由本族长老证婚在案,然后妻之。短短15字记载如此完美娶亲过程,可见楚人文字功夫之精纯厚重。《海外北经》记载聂耳之国县居海水中”,佐证涉水迎娶的环境。这也彰显穴酓的贵族身份,一般人娶亲用不着如此隆重的仪式。

“至酓绎与屈紃,使鄀嗌卜徙于夷屯。徙于夷屯,为楩室,室既成,无以内之,乃窃鄀人之犝以祭”:此时应是成汤灭夏桀时期,楚人与夏王室同为颛顼嫡传后裔。《大戴礼记·少闲篇》:“成汤卒受天命,……故乃放移夏桀,散亡其佐。”上博楚简《容成氏》:“于是乎天下之兵大起,于是乎亡宗、戮族、残群焉备。”由楚史记载战乱严重可知,楚先祖受同为颛顼后人的夏朝之累,最起码是被散亡其佐”一类,从此开始了漫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

“夷屯”明显就是楚丘,即今山东省曹县东北梁堌堆景山遗址。夷屯应为被迁徙的楚人自己命名:其时多数侯国已经将夷字矮化为东夷,但在楚人心中夷仍是许慎所解释的“仁寿不死之国”,具有大而吉祥涵义,取名“夷屯”昭示楚人不忘夷地之辉煌。楚人社会地位急转直下。在居京宗和聂耳之前,楚人过的是皇室贵胄生活,所到之处都是王室显赫之地。迁夷屯后就连祭祀之物都没有,无奈窃邻人牛犊来祭祀辉煌的祖先。这与相传商代楚丘曾为楚人宗庙相符。

楚丘曹县梁堌堆遗址在京宗聊古庙南偏西186公里,符合楚人在今聊城一带逐渐南迁的路线。《大戴礼·少间篇》成汤:“故乃放移夏桀,散亡其佐。乃迁姒姓于杞。”此地距内黄亳也140多公里,西90多公里是杞县,此杞县虽然未必是成汤“乃迁姒姓于杞”,也可证实楚人初迁楚丘符合迁徙大致位置。

楚人曾为皇室贵胄,虽远离故土,却坚持传承颛顼文明约两千年,这些传承未被篡改,所以更加真实可靠。《楚居》是人类历史跨越时间最长的文献,满含楚人对故乡两千年魂牵梦萦的眷恋情深,值得华夏儿女崇敬。同时,为后世留下与《山海经》、《淮南子》互证的极为珍稀的源头信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祝融没有分南北、没有分炎黄两系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四十九)
湖北的盘龙城遗址是楚国的首都吗?出土竹简《楚居》给我们线索
秦、楚是黄帝之后吗?以秦、楚之祖为线索,走进古史及文化造假
楚人世系2000年:尧舜夏时居豫东,商代居关中,周时迁江汉
《激烈争夺的背后,谁是黄帝的血缘后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