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一个“性别认同焦虑”的患者,用亲身经历告诉你“性别认同”的重要性。

探索自己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奇奇怪怪的问题,就比如吧,前一阵看脱口秀大会,呼兰的一个段子,说周奇墨当时挑战他,说呼兰你要是男人你就给我站起来,然后他真的站了,后来收到了网友分析他的留言:说他这是对自己男性身份的不认可!

哈哈,说者无意,我听完有点上心,又激起了我自己性别认同的疑问。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多年,时不时就要涌上心头撺掇一下我起伏不定的心情,让我不得不时常的怀疑自己:是呀!我貌似就是也不怎么认同自己的女性身份!

为啥这么说呢,这要追溯到我上学的时候,再小一点我还多少穿个裙子,扎个小辫的,可是自从上了小学、初中,我就好像完全跟女这个性别没什么太大的关联了,在穿衣打扮上,也是中性风,记得初中的时候还被班主任老师点名,让男同学照着我的发型理,我也能理解他当时是把我当了榜样,但是也不知道为啥,我愣是把这件事记到了现在,而且记得异常清晰;

还有就是初中的时候我们语文课上老师时不时的会放一些“催泪”的模范榜样片,焦裕禄啊,董存瑞啊之类的感人至深的那种,就那些电影还没演多久,我就能清晰的听到班里女同学开始被感动哭的声音,然后声音此起彼伏、越来越大,让我心里也很难受,但是很奇怪通常这种时候我的注意力会被带跑,我也挺感动的啊,为什么我就哭不出来,我也难受啊、也很想哭,但就是怎么也不行,每当这个时候,心里会有一些复杂的情绪,是我没感情吗,还是我心冷,为什么人家都那么容易动情,为啥我就不行呢,我还是不是个女生?!

……

这种疑问一直伴随我到现在,而且后来我发现我也可以自然而然的把喜欢的异性朋友通通变成“哥们儿”,上学的时候是,上班的时候是,至于我老公怎么成为我孩子她爸的,只能说是缘分加巧合、不熟加努力,距离产生美了,哈哈……

至于原因,我也分析过自己很多次,社会潜意识的力量自然不可忽视,让我异常的不认同女性的身份,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必然在那里跑不掉,看到之后会有一些松动;但是自我的觉察更加重要,那么今天主要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性别认同焦虑的一点新发现。

在此之前还是要声明,性别认同不是怀疑自己是男是女,而是对自己现实的性别因为不认同而产生的一些焦虑,我一直是有一些焦虑的,感觉自己可能缺少女性的一些传统的特点,或者不认可,有时候会影响我的某些人际关系,不仔细体会真的不容易发现......不过还好,我有书,正好碰到相关的测试,抓紧测试了一下,确认了自己还是女性化更多,哈哈哈,不信你们看(下图),这个250分虽然不是太好听,但足够证明自己还是女性气质偏多的,而这本身也绝无好坏之分。也算给自己焦虑的前几十年画上一个明确的符号,这个符号具体是什么也不那么重要了!

心理学也有过研究和分析,女性在养育孩子之后会再次趋向认同母亲、母性的部分。这绝不代表一成不变,毕竟“男女同化”的双性化有可能会更利于幸福和生存的需要。

很多杰出人物是集两性优点于一身的——周国平。显然,我暂时是困难了……

性别认同这件事,只要自己能接受,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是不用刻意去发现和观察的,除非你跟我一样,有这样的疑问和困惑。但是我们还是看到很多很多的孩子、甚者成人一生都在困惑,说不出哪里不得劲,就是过得不那么舒坦,那么为了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是可以摸索一下的,所以下面是给正在养育孩子的父母们的一点引导孩子顺利性别认同、预防焦虑,更幸福的一些知识点:

关于性别认同,一个孩子在三岁左右,就已经进入了性别认同敏感期,观察一个孩子,他们会开始模仿同性成年人的行为,探索自己的身体,穿衣打扮也会根据自己的性别选择,这为他们进入青春期建立自我同一性以及处理好两性关系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作为父母,不要干扰孩子对身体的探索,有针对性的帮孩子选择合适的玩具、游戏和衣服等。

因为我们对性别的刻板印象,造就了很多形容男女有别的普遍的期待,比如:男儿有泪不轻弹啊,坚强勇敢是他们的代名词,男人应该胸怀大志,站在世界的中心,女人应该温柔贤淑,照顾好家庭,相夫教子,常常还被看作是依附于男性而存在的……

受到家庭、学校、同伴以及社会一些因素的影响,青少年会一方面认同和服从这些刻板印象的影响,同时基于人的本性,他们也同样会追求自己的个性,他们有时会表现出中性的风格。

性别认同是自我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性别感到满意,才会认同并渴望拥有自身的性别特征。研究表明,从小对自身性别满意的孩子,会获得更高的自尊感;对自身性别不满意的孩子,自我价值感也比较低,人际关系和幸福感都会受到影响。

在我们的文化中,尽管提倡男女平等,但重男轻女依然存在,这样的家长养的孩子自然也会很容易给孩子造成一些性别认同焦虑的问题,严重的都去通过各种方式改变自己的性别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越来越独立,男性也逐渐开始理解“哭吧哭吧不是罪”了,心理学有一个词叫“男女同化”,在发展心理学中,这种“男女同化”大多出现在老年期,因为复杂的经历,男性会更加理解女性,多了一些体贴和温柔,而女性同样拥有一些男性化气质,会多一些独立和果敢,即同时具备男性和女性气质的双性化取向,也在不断地年轻化,双性化会具备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更强的自尊感。

最后,分享给作为父母,我们怎么引导和帮助孩子性别认同:

一、   男孩,孩子从3岁左右就有了性别意识,所以父母可以通过日常规范对孩子进行最初的性别印象进行引导,比如通过穿衣打扮、玩具、游戏等等;再就是父亲的参与,男孩缺少男性榜样,会容易模仿身边女性的行为,而缺乏男性化性格特点,如果母亲过分敏感细腻、而且有掌控欲,他们会敏感的捕捉到这些,甚至有一些会“娘娘腔”,这会影响他们后续的性别认同和人际关系以及个性的发展;

二、女孩,首先,家长接纳女孩的性别至关重要,让她感觉到自身的女性身份是受到别人尊重和认可的,接纳其女性身份,同时对孩子的性别表示赞赏,会让她们感到接纳和喜悦,孩子也会对自身的性别感到满意和认可;同时在她们4-5岁的时候,加强“性心理”教育,不让别人随意看或者抚摸你的身体,多注意卫生,不穿太紧的衣服,坐相端正等;最后,发挥榜样的作用,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跟孩子一起成长。

在我看来,性别认同是“身心合一”的一部分,所以它很重要,青春期的自我认同和成年之后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的建立,意义非凡。

今天的分享部分参考了严虎老师的书《家长心理学入门》,需要的自己去搜哦。

今天就分享这么多,我们下周五,不见不散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面对跨性别者的孩子,父母做到这两点缓解内心焦虑
爸爸这样做,让我们的男孩长成男子汉
我不想患得患失,却又控制不住自己 | 女性为何比男性更容易焦虑?
孩子性变态的治疗措施
植物神经紊乱性别因素
缺少父爱的孩子性格上会有什么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