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愿你从“教育孩子”下手,而后对自己“开刀”!

“心理学让生活更幸福”。这几乎是每一个喜欢心理学的人都知道的一句话。而且亲身体验告诉你,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天大的事实”!只是路途跌宕起伏...

 

不是特别想提自己学了点心理学,而且兴趣挺大的,是想低调的......但是每次有点收获就止不住外露的性格让我最终也没能藏住,低调对我来说确实很难,我也挣扎过我能不能为我的有点“声张”埋单,后来我想了想,反正我也没有啥,我还有啥可怕的呢?!

于是,再有一些人陆续知道我在心理学的求学之路上的时候,有很多朋友就会问很多问题了,这让我高兴之余,也有些担心,因为心理学的范畴实在太广了,而我有很大很大的局限,我会担心误导了别人。而事实上,心理学是从哲学分离出来的一门学科,它真的是涉及领域很广,各种流派也纷繁复杂,所以后来我又接受了自己的局限,反正我又不是一个人!

我更喜欢精神分析、认知行为这两个方向的学习,精神分析也是一门育儿学,对做家长和个人成长来说都是非常值得了解的。等你们呦,哈哈...同时我也是一名绘画心理分析师。

所以,在有一些朋友知道了我在学习心理学并且还是绘画心理分析师的时候,他们会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特别是我的一些同学,会发一张或者几张画过来,说:“你帮我看看我们家孩子有没有什么问题?!” 或者:“我画张画你看看我是不是有病?”好一点的会带着一堆问题来问,但更多的是觉得好玩来试探一下的!当然了,来问自己家孩子是不是有病的家长更多……

也有的会直接问:你学心理学啊?那我们家孩子总是拖拉不写作业怎么办啊?

我家孩子早上总赖床怎么办啊?

我家孩子总哭怎么办啊?

我家孩子坐不住,老师总找我咋办啊?

我家孩子不太爱跟我说话、好像藏了很多秘密怎么办啊,怎么能让他跟我说啊?

是不是我想什么你都能猜到啊?

……

这些问题一方面让我觉得,看来我的“声张”也是有力度的,另一方面,我觉得心理学的普及真是任重道远啊,所以有时候就更忍不住的要分享一些我的老师们的知识课程,他们讲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普及认知、价值观以及自身的人格魅力,我们这个时代经济虽繁荣,但同样需要富足的精神世界却显得有点“孤单”,少有人问津,这方面更多的是“自以为是”!

有时候我会想,孩子的到来,对我们应该是有推动作用的,而不应该是拖了后腿,推动着我们必须要跟上他们的节奏,因为教育孩子而开始学习和自我成长的动力远比自己成长的动力要足,因为很多家长是以孩子为中心的,要问他们为什么那么拼命赚钱,大部分人会告诉你为了孩子,学习心理学、育儿知识也一样,因孩子而来学习的家长比比皆是,那是因为没有孩子的时候,只是工作,真的不会那么那么累,但是如果你的工作变成了养孩子,那有时候会有难度,特别是对于亲自带孩子的年轻父母来说,很多时候是一次创伤的累积,原因很简单:我们原本也只是个孩子而已。一个身体长大了的孩子。但这也是次机会,一次让自己也长大的机会,而且此时你还有个很好的伙伴、玩伴——你的孩子。

所以,上边那些问题,我没办法给谁一个标准答案有时候也看得出来,他们也并没有真的想要改变什么,可能只是想吐槽一下,或寻个安慰、或想要个方案“改造”一下孩子,毕竟不用亲自动手是要简单很多的嘛。

如果非要说,也不都是家长的问题,因为孩子本身,一出生都是有自己不同的气质类型的,我们可以去发现每个孩子不同的气质类型,找到相应的教养方式,会相对容易一些,但也绝不是一劳永逸的,不过很不幸,这一步也是需要家长来做的,没有哪个孩子一出生就把自己研究好了,他们的学习模式很局限,那就是靠模仿。

还有另一个办法,就是家长的问题,这个办法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这需要家长自我成长,而且是需要终身的,因为你会发现,问题会接二连三,根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即便你去找了心理医生,甚至去了精神科,也没人会保你一生平安不被困扰,哈哈哈……所以:

重申一下这个不幸的消息:没有什么办法是一劳永逸的!我们需要与时俱进。想要自己更幸福,是需要有反省和觉察能力的,也需要了解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需要终身成长的。

就我个人而言,当初我是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开始学习心理学的,后来发现我可能搞错了,很多问题根本不是孩子的问题,她的前期都是在受我们的影响,在学习和模仿我们,虽然不是百分百,也差不多,家庭环境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发现这个“可怕”的问题后,我把焦点放在了自己身上,这不要紧,一次次打击和瓶颈,路途曲折也坎坷,幸好有大家一路相伴,让我坚持到了现在,要说收获,对我自己来说,痛并快乐着,并且越来越可以接受真实的自己,那个真实的自己不是变成什么什么样了,而是我可以接受我那个样子。比如,前两天还有小伙伴问我:你会对孩子发脾气吗?!

关于发脾气,我有一点自己的体会,开始我跟这位小伙伴一样,会发完脾气又开始觉得对不起这个对不起那个,当然现在也偶尔会,但是频率直线下降,原因在哪里呢?

首先是认识发脾气是我们情绪反应出来的一种行为,而情绪无所谓好坏,是人都会有,关键在于我们命名情绪后,比如发脾气这个行为背后大部分表现是愤怒,而愤怒的背后有包括孤独、抗拒、恐惧、焦虑、困惑、受挫、受伤、悲伤、孤单、愧疚、羞耻、嫉妒、愤愤不平、无助、压力过大、屈辱、尴尬、抑郁等18种情绪。我们成年人需要做的是去识别我们是属于哪种,然后顺着这根线一层层的找回去,比如可能是在单位被同事孤立了你回来冲孩子一顿吼,可能是你今天因为谁说了你一句什么话让你很受伤你回来吼一顿,又或者你工作太多了在担心做不好被领导说回来吼一顿......很多很多可能压在你心底,当然这是浅显的,继续往前,可以“挖”出更多,这是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你做的事,你只需要看到孩子很无辜,是你自己没有处理你的愤怒,把它带回来,因为孩子弱小反抗力差,而从容易的地方下手、欺负弱小是人的本性!这件事就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

其次,已经发出去的脾气怎么办?!任其发展我认为是一个成年人不该对孩子做的事,因为孩子会跟着你学,久而久之会多出一个棘手的问题,叫逃避!认识到已经伤害到无辜,及时的善后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妥,要及时的跟孩子道歉,那你可能会说,他当时确实有事做的我没满意,那你可以说这件事情我可能会觉得会给人带来麻烦、造成什么影响,跟他讲清楚,但一定要为自己的不良情绪埋单,要说自己那样大发脾气也是不妥当的,告诉孩子不是他不好,然后一起分享解决办法。

方法都是需要不断练习的,久而久之,我们会发现频率会直线下降,心里不再怕自己会发脾气的时候,就会越来越柔软。

承认自己是人不是神,从全能自恋的位置往下走,真的很艰难,毕竟我堂堂一个狮子座,“面子”对我来说也挺重要的嘛,可以说是非常重要……我一直也觉得自己反应都是慢很多很多拍的,所以就麻烦,而且有很多无助和矛盾的时候,记得最无助的一次是发现自己很多问题却难以改变的时候,当时都差点决定放弃不学了,觉得折腾半天没有意义,我还学这个干嘛……每当到了这样的“节点”,总会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实在没有,我就自己找点,毕竟世界这么大,总有好玩的,(#^.^#)促使我不得不继续,不继续就感觉自己活不下去,有点上瘾的既视感,过去之后就会有新的突破。

喜欢严虎老师说的那句贴心的话:专注下来学习,当有一天机会来的时候,你会这个东西,能用上,这多么好的一件事情。一直激励着我,虽然我对自己要求确实没有那么严格,懒散拖拉的毛病也一直尾随着我,但也乐在其中,也乐于将所学用到我的生活中来。

我们习惯性的用着以前的固定的思维方式看待和处理问题,探索一下自己会发现原来我们的思维方式是那么局限,我们还有无限种可能可以去发现、去尝试,而这也不仅仅是学习带来的,更多的是从人与人的交流中去体验和发现而来,每个人的身上天生会散发着不同的魅力,有的坚强乐观、有的有韧性、有的带着淡淡的忧伤却写满故事、有的风趣幽默、有的简单痛快……总之,会发现很多有趣的意想不到的品质。

孩子们也一样,当我们开始发现自己,而不仅仅关注孩子,我们会发现孩子们也会慢慢的去关注他们自己,去体会他们自己的感受,当我们开始同频的时候,有很多事情是可以沟通和交流的,我们可以互相体验对方的感受,也可以试着去理解更多人,即使暂时我们还做不了太多,尽力而为就足够了。

父母的自我成长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当我们能平静的接纳自己的一切的时候,孩子的内心必然一天天坚固起来,只是我们内在的那个孩子的成长也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来不断地改善的,此刻,对老祖宗那句话有了更充分的认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大家共勉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控制自己不对孩子发火的法宝
优秀家长怎样教育孩子
教育禁忌用语:父母不该说的一句话---住嘴!
经常对孩子发脾气有什么危害 怎样教育孩子比较好
我又对孩子发火了,怎么办?
幼儿园家长会后的育儿反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