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杂谈--高句丽不是高丽

要想把有关高句丽和高丽之间很多模糊、争议、甚至扯皮的问题搞清楚,必须搞清楚以下名词的意思。

名词解释:高句骊、高句丽、高氏高丽、高丽、王氏高丽

只要搞清楚以上单词的真正意思,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我们就先从高句骊开始吧!

西汉初期、在中国辽东地区的深山幽谷中生活着一个名叫高句骊的少数民族,高句骊东临沃沮,朝鲜半岛,北与夫余接壤,西边则是西汉政府的辽东郡,大致活动范围应该在今辽宁省东部和吉林省南部一带。

至于高句骊民族的起源,史学界也颇有争议,比较传统的说法认为高句骊起源于中国东北的古代少数民族濊貊,但也有学者认为既然高句骊王族来自于夫余,所以高句骊民族也应该起源于夫余族,最后一种说法更有意思,认为高句骊民族是原商朝人在亡国后迁移至东北地区后所演变为的少数民族。

不管高句骊是起源于濊貊、夫余或是商人,可以肯定他们是我国东北地区古少数民族之一。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在辽东地区设置玄菟、乐浪、临屯、真番四郡进行管理,还处于部落时期的高句骊民族成为了西汉政府的临时员工,他们居住在玄菟郡高句骊县一带,负责他们自己内部的户口管理、征税徭役等工作。

公元前37年,来自夫余部落的高句骊人朱蒙在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附近)建立了高句骊人自己的王国,并命名为高句骊国,不久后又迁都到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市区内)

虽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但在强大的西汉政府面前,高句骊国根本就是不堪一击,朱蒙在获得了西汉政府的同意后,主动表示非常愿意臣服于西汉政府,继续听从玄菟郡的管理。

但朱蒙同志天生具备强大的扩张野心,虽然不敢招惹强大的西汉政府,但对其它周边的弱小邻居就没那么客气了。

朱蒙首先驱逐了北边的肃慎人,又征服了沸流水边的沸流国,再发兵攻克荇人国、北沃沮等部落,逐渐奠定了高句骊国的基础,并正式以高姓作为高句骊国的国姓。

在高句骊国建国的初期,整个王国随时处在被强大邻居西汉政府吞灭的风险之中,历任高句骊国王都是在谨小慎微的缓慢扩张中度日如年。

不过他们的运气还不错,从汉武帝往后的历任西汉皇帝都默认了高句骊政权的存在,并且愿意和高句骊和平相处,直到西汉灭亡的那一天。

篡夺西汉政权的王莽同志对待高句骊的态度就不那么友好了,他为了征讨另一个强大的北方邻居匈奴,强行在高句骊国内征召壮丁。

结果引发了高句骊的全面反抗,高句骊人纷纷逃亡塞外,躲避王莽,甚至一度杀死了王莽手下的辽西大尹田谭

王莽同志愤怒了,派大将严尤率兵军讨伐高句骊国,严尤设计诱敌深入、大获全胜,并活捉了高句骊候

王莽为了惩戒高句骊人,甚至不承认高句骊王的称号,污辱性地将高句骊王改称为“下高句骊候”,从此以后,整个高句骊国变成了群龙无首的一盘散沙,散兵游勇到处骚扰辽东地区。

直到公元32年,刘秀光复了汉室江山后,高句骊再次派遣使者到东汉政府朝贡,刘秀重新册封了高句骊王,高句骊国再次恢复了国号。

后来,高句骊出了一位名叫宫的猛人国王,传说这位宫先生开目勇视,国人敬之,等到宫成人继承王位后,这位仁兄便开始不肯安分守己,整天想着扩张势力,而且他扩张势力的对象还不是别人,居然是强大的东汉政府。

于是,宫先生便联合周边的一些其它部落不时出兵骚扰辽东四郡。

不过,以高句骊的实力想要在东汉政府身上占得便宜,确实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很快宫先生便被打得落花流水。

但宫先生有个优点,既然知道目前没能实力和东汉政府对抗,那就先投降吧,于是宫先生又厚着脸皮向东汉政府道歉、认错,要求继续听从玄菟郡的管理。

公元114年,可能觉得东汉政府实力已经衰弱,宫先生又神经错乱,撕毁协议,联合濊貊等部落继续攻打玄菟郡,结果再次大败而逃,连濊貊部主帅也被东汉军队杀死。

其后数十年间,宫先生和他的继承者们同东汉政府的中小规模战斗始终未曾间断后,双方基本上都是打打停停、谈谈和和,直到三国时代的到来。

三国时代的高句骊国王似乎消停了许多,专心臣服于曹魏政权,甚至一度还将东吴孙权派遣的使者斩首送给曹魏政权。

高句丽地图

可惜好景不长,高句骊所处的辽东地区终于出现了一个令人畏惧的超级强大邻居——鲜卑慕容氏。

鲜卑慕容乘着中原西晋政权的衰亡之际,崛起于辽东地区,要想在辽东地区站稳脚根,慕容氏必须要和高句骊展开争夺辽东地区的霸权。

公元342年,前燕皇帝慕容率领大军讨伐高句骊,高句骊王高钊根本无法抵抗强大的慕容氏军队,最后的结果是国都丸都城被攻破,数以千计的珍宝、男女五万余口被慕容掠夺而走,高句骊几乎面临着灭国之灾。

不过,高句骊历任国王都有着脸皮厚,耍嘴皮的优点,高钊同志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并永远臣服于前燕国。

不久后,一向对高句骊态度很不友善的前燕慕容氏被苻坚的前秦所代替,高句骊国深怕再次遭受中原政权的攻击和蹂躏,决定不再向中原辽东地区扩张势力,而把国家领土的主要扩张方向改为朝鲜半岛!

从北魏到隋朝时期是高句骊国的鼎盛时期,高句骊国为了躲避中原王朝政府的打击,将国都从丸都城迁移到了朝鲜半岛北部的平壤城,并将国土势力范围从辽宁东部、吉林南部扩张到了朝鲜半岛北部,并因此同朝鲜半岛南部的两个小国新罗和百济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高句骊最为强盛的时期应该是在隋朝初年,此时的高句骊国已经俨然变成了东北地区的头号老大。

其国土范围东至日本海,西至隋朝燕郡,南至朝鲜半岛汉江流域,北至松花江流域,其国土面积东西长三千一百里,南北宽二千里,就连女真族和渤海人的祖先黑水靺鞨和栗末靺鞨两大部落都曾臣服于高句骊。

但强盛和衰落永远是一对息息相关的好兄弟,由衰入强难,而由强变衰易,强盛的背后往往就是极速的衰落。

当时的高句骊国王高元同志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决定再次向中原王朝发起挑衅,他联合靺鞨部落,率领万余骑兵向隋朝的辽西郡发起进攻。

高元同志的这种自杀性攻击行为激怒了隋文帝杨坚同志,杨坚同志命令隋朝水陆大军齐头并进,准备大举讨伐高句骊。

但结果却非常的滑稽,当隋朝的大军刚刚进军到辽水一带,还未进入高句骊国境内时,高元同志立即做出了极度惊人的反应:

一是心情变得惶惶恐恐、不可终日。

二是遣使上表谢罪,并很可笑的自称“辽东粪土臣元”。

既然高元都已经作贱到把自个儿当成粪便了,那么一向大度的杨坚同志也就顺便把高元当个粪便给排放了,于是隋朝和高句骊各自罢兵,继续和平共处。

但杨坚的继任者杨广同志可就没有他父亲那么宽宏大量了。

鉴于高句骊一向喜欢耍无赖、捣浆糊,杨广决定好好教育一下高元同志,因此邀请高元同志到长安进贡面圣。

但令杨广万万没想到的是高元同志居然抗旨不遵,拒绝杨广的邀请,所以杨广真的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隋大业七年(公元611),杨广发起全性的征兵运动,准备大举进攻高句骊,彻底消灭高句骊。

高句骊的灾难似乎就在眼前,但好运居然站在了高元这边,由于深知无法和强大的隋朝军队进行正面对抗,高元命令所有高句骊军队全面转入战略防御,全面固守几个重要城池。

结果表明高元同志的这一招非常奏效,辽东地区气候异常、地形复杂,非常不利于大规模的军团作战,隋朝军队在高句骊军队的龟缩防守战术面前,居然显得毫无办法,再加上后勤补给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最后居然狼狈不堪的撤军而归。

杨广同志自然无法接受被小国高句骊击败的耻辱,大业九年(公元613),杨广御驾亲征,敕诸军以便宜从事,诸将分道攻城。

只要中原王朝动真格了,那么高句骊就会变成纸老虎,高句骊军队在隋朝军队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岌岌可危,大有亡国之危险。

可惜,历史和杨广、高句骊都开了个玩笑,准备一举消灭高句骊的杨广却接到了国内杨玄感叛乱的坏消息,无奈之中的无奈,杨广只得被迫撤军,因此高句骊国再次躲过一劫。

而高句骊乘机对慌乱撤退的隋朝军队展开追击,再次大获全胜。

尽管杨玄感的叛乱很快被镇压,尽管杨广迫切希望消灭高句骊,但历史已经不再给予杨广任何机会。

大业十年(公元614),当杨广发动第三次针对高句骊的战争时,隋朝已经天下大乱,河北、山东、江淮等地群雄并起,纷纷举起反抗隋朝的大旗,杨广连自个儿的国家都无法控制,更不要谈去对付高句骊。

所以杨广第三次讨伐高句骊的战争以虎头蛇尾的形式草草结束,当然杨广本人已经没有机会对付高句骊了,因为不久后,他的脑袋也被自己部下搬走,隋朝结束了短暂的生命,历史进入唐朝时代。

不过对于高句骊来说,中原王朝谁执政都一样,如果中原王朝足够强大,那就老老实实称臣,如果中原王朝不够强大,那就乘火打劫,捞点好处,这是高句骊国历任国王的共同特点,似乎也是高句骊国的一贯国策。

唐高祖和唐太宗执政时期,高句骊和唐朝的关系非常和睦,此时的高句骊国王是高元的弟弟高建武,高建武似乎比较忌惮唐朝强大的军队实力,对唐朝真心实意的臣服,只要唐朝有什么要求,高建武基本上是言听计从、毫无异议。

应该说,高建武时期是高句骊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国家势力极度强盛(曾经三次击败过隋朝军队),国外关系也非常和谐(和唐朝及周边邻居关系良好)。

但正是在这种看似强盛和谐的外表下,高句骊国内却隐藏着极度的危机和隐患,而正是这种危机和隐患最终断送了高句骊的国家命运!

和谐的光辉照耀笼罩下的高句骊国王高建武同志开始主动居安思危了,因为他发现目前朝堂之中似乎有一些朝廷重臣心怀不轨之意,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高句骊国的大对卢(相当丞相之职)渊盖苏文同志。

渊氏家庭起源于早期高句骊五部中的顺奴部,渊盖苏文的父亲渊太祚也曾经担任过高句骊国的东部大人、大对卢,整个家族在高句骊国是权势遮天、声名显赫。

因此,高建武联合一批朝中大臣准备设计铲除盖苏文,以免盖苏文同志先发制人,但很不幸的是盖苏文同志提前得知了高建武的计划,那么盖苏文必须“被先发制人”了。

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盖苏文别出心裁的搞了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并邀请高建武和众多文武百官前来观摩,当然这次观摩会很明显就是鸿门会,盖苏文乘机发动政变,杀死高建武,并拥立高建武侄子高藏为新的高句骊国王。

而盖苏文则自封为“大莫离支”,相当于是中原王朝兵部尚书兼中书令的职务,国家的最高军政执行长官,实际控制了整个高句骊的军政大权。

当然高藏同志也很荣幸地成为了高句骊国历史上第一位傀儡皇帝。

原本像这种隔壁邻居家的政权更迭,作为中原王朝的老大唐朝原本可以作视不管,只要你盖苏文继续愿意臣服唐朝,大家还是可以继续和平共处的。

李世民是这样考虑的,盖苏文原本也是这样考虑的。

但盖苏文注定也是个不肯安分守已的哥们,扩张领土的野心在他的心中不停地燃烧,既使大唐不能惊动,那么向南方发展,欺负一下南方的百济和新罗吧。

百济和新罗是朝鲜半岛南部两个古老的国家,自从高句骊入主朝鲜半岛以来,这三个国家之间的纷争其实从没间断过。

百济国王在这场战争中率先进行变通,主动和高句骊以和亲的方式结盟,将矛头共同对准了新罗国。

以新罗小国的国力,要想同时对付高句骊和百济,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为已经被大唐册封的附属国,新罗自然要向自己的主人唐朝求救。

对于这种邻居间小国之间的纷争,唐太宗李世民也已经习以为常,最多就是派遣使者到高句骊进行一下调停,警告高句骊不得欺负新罗。

正常情况下,高句骊是不敢忤逆李世民的意愿的,但这次问题突然搞大了,高句骊的实际掌门人盖苏文同志居然非常傲慢地拒绝了唐朝的调停,继续进攻新罗。

李世民同志愤怒了,他实在无法理解盖苏文的疯狂举动,难道盖苏文同志真的已经发疯了吗?

老大发火了,后果很严重,连一向强大无比的突厥都被搞定了,难道我们大唐还怕一个小小的高句骊吗?

李世民对盖苏文的无理举动做出了他的回应。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十一月,李世民派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中原劲卒四万,战船五百艘,自莱州汎海趋平壤英国公李勣(原名徐茂公)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礼部尚书江夏王道宗为副总管率步骑六万趋辽东两军合势,进攻高句骊。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二月,唐朝大军从洛阳出发,初期的战斗对李世民来说非常顺利,但在攻打安市城的过程中,唐朝军队遭到了高句骊军队的顽强抵抗,至九月中旬都未能攻破安市城。

李世民似乎遭遇到了三十多年前杨广所碰到了同样问题,后勤不足、粮草不济,为了避免犯和杨广同样的错误,李世民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主动班师回朝。

虽然第一次进攻高句骊很不成功,但并不代表李世民会放过盖苏文,为了彻底解决高句骊的问题,李世民决定使用偏师长期搔扰高句骊,逐渐削弱高句骊的国力,等高句骊国势衰退的时候,寻找时机消灭高句骊。

应该说,李世民的这个战略方针还是非常正确的。

在中国的历史上,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一向英勇善战、桀骜不驯,历来都是中原王朝比较头疼的难题,真正能够彻底解决这些少数民族问题的猛人还真不多,当然李世民同志应该算是猛人中的一位。

从公元645年到公元660年,唐朝曾经五次派偏师搔扰高句骊和百济,每次基本上都是大胜而归,成功的以极小的代价削弱了高句骊和百济的实力。

高句骊和百济毕竟是小国,论综合实力根本无法同强大的唐朝相对抗,打消耗战只能是自取灭亡。

因此唐朝的战机很快出现了,公元660年,唐朝军队抓住机会,率先消灭了高句骊的盟国百济,高句骊失去盟友后,独木难支,决定高句骊国最后命运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尽管一代名君唐太宗李世民已于公元650年去世,但他的继承者唐高宗李治决定将消灭高句骊的任务进行到底。

公元661年,李治命令三十五路大军水陆并进,对高句骊发动了更为猛烈的攻势,唐朝名将苏定方屡战屡胜,率军围攻高句骊国都平壤城。

似乎胜利在望,但上天再次和唐朝军队开了个玩笑,由于平壤城坚固耐久,易守难攻,唐朝军队久攻不下之际再次面临后勤补给不足和天气严寒的问题,所以唐朝军队不得不二次撤军,接受无功而返的结局。

不过,李治在消灭高句骊的问题上却毫不气馁,非常耐心的等待更佳的时机。

公元666年,高句骊的实际掌门人盖苏文病逝,整个高句骊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盖苏文的长子男生继承了高句骊的“莫离支”职位,但男生的两个弟弟男建和男产不服男生的管理,兄弟三人各树朋党,相互攻击,结局是男生被逐出平壤城,逃往国内城,向唐朝求救,而男建和男产控制了高句骊的军政大权。

最佳时机终于到来,此时不灭高句骊、更待何时?

李治和唐朝的一批开国名将们早已摩拳擦掌,等待消灭高句骊的机会。

公元666年十一月,李治命令英国公李绩为主帅,一代名将薛仁贵为主将,率领诸路兵马对高句骊国发起了最后的攻击。

已经内外交困的高句骊国终于走到了国家命运的终点,根本无法再抵抗强大的唐朝军队。

公元667年二月,李绩率军渡过辽水,一路高歌猛进,连战连捷,最终于当年十一月攻破平壤城,俘获男建和男产,建国七百多年的高句骊国终于灭亡了!

高句骊灭亡后,其国土在辽东、吉林的部分归唐朝所有,其领土在朝鲜半岛北部的部分归新罗国所有,而新罗则成为了这场旷日持久战争的最终胜利者,成为朝鲜半岛新的统治者。

而原高句骊国民们的最终去向则比较复杂,大致有三种去向。

第一种去向:向西流入唐朝,和汉族人融合,著名的唐朝中期的一代名将高仙芝便是高句骊人的后代。

第二种去向:向北流入契丹和靺鞨人居住区,当然最终也融合了中原大家庭。

第三种去向:向南进入新罗国的地盘,和新罗国居民混居,最终成为新罗国的居民。

而很多史学家们往往将高句骊也称之为高句丽,或简称句丽、句骊。

目前为止名词解释:高句骊、高句丽,相信已经解释的非常清楚了

那么接下来该解释高丽、高氏高丽、王氏高丽的含义了。

高句骊灭亡后,唐朝也曾经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置都督府、州、县等行政机构,并派当地官员担任行政长官,而大将薛仁贵则率兵总督全局。

但朝鲜半岛历来是多事之地,当地居民大都不肯听从唐朝政府的管理,所以唐朝政府在朝鲜半岛的管理无法顺利实施。

后来唐朝政府被迫将原高句骊的部分领土划给新罗进行管理,最终的分界线是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北的领土归唐朝所有,大同江以南领土归新罗国所有,新罗基本上统一了朝鲜半岛。

公元676年至公元780年是新罗国的强盛时期,新罗历任国王模仿唐朝完善了各项政治制度和官僚制度,国家实力得到了飞速发展。

但随着主人唐朝的衰落,新罗国也走向了没落。

公元900年,尚州土豪甄萱发动叛乱,在原百济地区建立后百济国。

公元904年,新罗王族弓裔则在新罗北部江原道建立泰封国。

朝鲜半岛再次陷入了三国鼎立的混战局面。

乱世出英雄,随着一个人的出现,朝鲜半岛的混战局面终于得到了终结。

此人名叫王建,出生于开城的一个富商家族,王建的父亲王隆专门在朝鲜半岛西海岸从事贸易和商业活动,王氏家族在当时的新罗国具备了一定的势力。

但王建本人却对经商没什么兴趣,身逢乱世的王建已经不满足于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胸怀大志、智勇双全的王建最终跟随父亲投奔了弓裔的泰封国,成为了弓裔的得力部将。

投靠弓裔仅仅是王建实现自己伟大理想的第一步,很快王建便联合一些对弓裔心怀不满的部将发动政变,推翻了弓裔的统治,成为了泰封国新的国王。

但王建似乎对“泰封”这个国家名称并不是很满意,决定更改国名,可能是对两百多年前的高句骊国比较崇拜的缘故,王建决定将自己的国家正式改名为“高丽国”。

公元935年,高丽国消灭后百济,公元936年,高丽国吞并新罗,王建同志正式成为朝鲜半岛的新主人!

好了,历史名词解释基本结束,现在基本上可以对和高句骊、高丽相关的名词进行彻底、明白、清晰的解释了!

在西汉时期,朱蒙同志在辽东、吉林一带所建立的国家称之为高句骊或高句丽,高句骊建国六百多年后被唐朝所灭。

而在五代十国时期,王建在朝鲜半岛所建立的国家称之为高丽。

高句骊和高丽其实完全是两个毫不相关的国家,除了国家名称相似及部分领土重合外(朝鲜半岛北部的区域),其它方面似乎没有任何关联,但争议的话题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唐朝以前的史学家们头脑都比较清醒,在各个朝代的史书中都比较正确地把高句骊称之为高句骊(似乎是废话)。

但唐朝以后的史学家们就开始混淆视听了,可能是被王建所建立的高丽国的国名所迷惑,后晋的刘、北宋的薛居正,元朝的脱脱、就连大名鼎鼎的欧阳修同志,在编写史书时,居然不约而同的把高句骊称之为高丽,而把王建所建立的高丽称之为朱蒙高句骊国的延续。

争议由此开始,而后人们大都深受欧阳修等人的影响(包括我本人),把高句骊国也顺其自然地简化成了高丽,而且为了和王建的高丽国有所区别,高句骊则演变成了高氏高丽,真正的高丽国则被称之为王氏高丽。

争议一直持续到了现在,比如我们东边的邻居、半岛南端的那个国家就非常热衷于这种混淆视听的争议,千方百计地想把高句丽说成是他们的祖先。

但历史的真相永远不容质疑!

高丽地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第一部(先祖10)从高句丽到高丽
我国最早出国作战的船队—唐朝水师援助新罗
公元663年中日白江口海战:一场让日本敬畏了九百年的重大胜利
兰台说史·唐在朝鲜领土为何被小国新罗夺走
元末明初,朝鲜的高丽曾派兵想要收复辽东地区,为何结果反被灭?
初唐时期的东北亚战场:名将云集,堪称天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