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性不可以强合

2022年5月29日李向东老师讲于弘德义塾


性不可以强合

人之至亲,莫过于父子兄弟。而父子兄弟有不和者,父子或因于责善,兄弟或因于争财。有不因责善、争财而不和者,世人见其不和,或就其中分别是非而莫名其由。盖人之性,或宽缓,或褊急,或刚暴,或柔懦,或严重,或轻薄,或持检,或放纵,或喜闲静,或喜纷拏,或所见者小,或所见者大,所禀自是不同。父必欲子之强合于己,子之性未必然;兄必欲弟之性合于己,弟之性未必然。其性不可得而合,则其言行亦不可得而合。此父子兄弟不和之根源也。况凡临事之际,一以为是,一以为非,一以为当先,一以为当后,一以为宜急,一以为宜缓,其不齐如此。若互欲同于己,必致于争论,争论不胜,至于再三,至于十数,则不和之情自兹而启,或至于终身失欢。若悉悟此理,为父兄者通情于子弟,而不责子弟之同于己;为子弟者,仰承于父兄,而不望父兄惟己之听,则处事之际,必相和协,无乖争之患。孔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此圣人教人和家之要术也,宜孰思之。

文为世范  行为士则(代序)

我们今天开始讲《袁氏世范》。

孟子曾经说过一句话,叫“读书,要知人论世”——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不可以,而且还要论世。

所以在讲《袁氏世范》之前,我们要知道这个书是谁写的?他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背景下写的?也就是知人论世。


《袁氏世范》的作者叫袁采。

实际上,袁采这个人在历史上名气不是太大。如果没有《袁氏世范》,袁采在历史上可能就给湮没了。

袁采是南宋人,进士出身。

一听到“进士出身”,我们脑子里要有一个观念,这个人是个文化人。古代考进士,是没有多少人能考得上的,比现在考大学比例低多了,都是“人尖儿”才能考上。

袁采后来做过监登闻鼓院。这个官听着不知道啥意思,什么叫“监登闻院”?古代老百姓去告状,要击鼓鸣冤。那个鼓叫什么鼓?就叫登闻鼓。所以,袁采是管登闻鼓院的。用现在的话说,是那个年代信访局的局长。

大家想一想,如果当信访局的局长,会见过多少人?形形色色、各种各样告状的人,形形色色的事儿,都见过。也正因为这一点,他才能写出这样的书。

当然,他不只是当这个官,还做过三任县令。一任是乐清县,在温州那一片;再一个是政和县,在福建北边;还有一个是婺源。婺源现在属江西,在古代一直属于古徽州。这几个地方其实离得都不太远。所以袁采当县令的那一带,都是宋朝,特别是南宋,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方。

袁彩给我们留下的个人经历就是这些,再多的我们就不知道了,再有就是《袁氏世范》这本书。袁采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书?跟他生活的社会背景有非常大的关系。

日本人(学者)提出了一种理论:中国古代社会跟我们现在的社会开始接近是什么时候?日本人说,是宋朝。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中国古代跟近现代有一个分界,也就是唐宋之间有一个转折,唐朝以前属于古代社会,从宋朝开始越来越接近于我们现在的社会。

这个理论,虽然有人批评,但是大体上不错。中国社会最根本的转变就是在唐宋之间。也就是,从宋朝开始,中国开始变成了一个平民社会。在唐朝,包括唐朝以前,是贵族社会。

这一点,我们从唐朝的长安城跟后来北宋的汴梁(也就是开封)、南宋的临安(也就是杭州)一比较,就能看出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西安旅游?那里有一个大明宫(公园),很大的一片地方。大明宫西侧?东侧?我印象是西侧,也可能我记反了,有一个唐代长安城的模型,(旁边)修了个台子,可以从台子上俯视那个模型。(模型)应该是在大明宫东边,不是西边。从台子上看长安城的那个模型,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里面都是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那叫坊,坊里制嘛!一个格子,就是一个坊,一共有108个坊。这些坊有墙隔开,都有门连接。人们就在里面生活,买东西、市场也设在里面。


唐代的长安城有两市——东市、西市。我们现在到超市、小卖部叫买东西。“买东西”这个词怎么来的?就是讲唐长安城的东市、西市。东市,卖的是从关内进去的货物。西市,卖的是从西域过来的货物。到这两个市场购物,就叫买东西。

当然,这些市场,还有人们住的坊,都是封起来的,而且晚上要宵禁。晚上几点之后,坊门就都关了。如果大街上再发现人,就要当成坏人抓起来。所以,唐代的长安城是一个封闭的社会。

到了宋朝,我们去看刚才提到的汴梁、临安——有一个《清明上河图》,画的就是汴梁,很多人可能在手机上,或者去故宫看过。大家看完之后,会发现它跟唐代的长安城是不一样的,它是开放的,店铺、市场都是临街开的。我们现在到一个小县城,或者石家庄城郊的村里有集(市),我们到集上走一走,就会发现那跟《清明上河图》上是一样的。

就是说,从唐到宋,中国经历了一个从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的转变。从宋朝开始,我们这个社会基本上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只不过我们现在用的东西先进了!有电灯了,有手机了,有飞机了,有火车了,我讲课有录音笔了,但是总体上的生活模式还是能找出原来的模样。唐朝以前就不一样了,我们是不认识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两个社会里产生的文化也不太一样。宋朝的社会里产生了《袁氏世范》,唐朝的社会产生的是颜之推的《氏家训》。在家训这一类书里,最有名的是《颜氏家训》,其次就是《袁氏世范》。

有人说,还有《朱子家训》。其实,现在好多人说的《朱子家训》实际上是《朱子治家格言》。这些我们印的这本书里都有。大家看一看,无论是《朱子家训》,还是《朱子治家格言》,都很短。像这么长的、描述家庭日常生活的家训书是非常少的。

其实,把《颜氏家训》跟《袁氏世范》放在一起比一比,我们就能看出,这两个社会是有明显区别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颜氏家训》里说的是什么?大都跟个人修养有关系。比如:它讲经学、讲艺术、讲音乐、讲音韵学,还有世代传承的一些东西。孔老夫子那个年代有所谓“六艺”——礼、乐、射、御、书、术,《颜氏家训》里讲的是类似的东西。

我们知道,唐朝考中进士以后,跟后代不一样,不是马上就能做官,吏部还有一个考试,还要考样东西,叫“身、言、书、判”。“身”是什么?就是一个人的仪表、举止怎么样。“言”是什么?就是言谈,说话怎么样,有没有礼貌。“书”是什么?就是写字,字写得漂亮不漂亮。“判”,就是写文章有没有文采,逻辑性怎么样。

实际上,《颜氏家训》跟唐朝的这个“身、言、书、判”是一个类型的东西,都是贵族的。

现在好多人说,要让孩子接受贵族教育。怎么接受?去弹钢琴、学舞蹈。其实,这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贵族的培养,不是学学钢琴、学学舞蹈就能做到的,它有一套成系统的培养、训练。贵族,没有三代是出不了的。为什么?就像我讲课时经常说的,它需要一种氛围,只有这种氛围里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有那种气质,不仅仅是说会弹钢琴、会跳舞,就成贵族了。

我们去看《颜氏家训》,它讲的都是贵族生活里的那套东西,甚至吃的、穿的、用的也包括在里面了。“三世知饮食”,讲的就是贵族家庭!

我们再看《袁氏世范》在讲什么内容?

它分三卷:第一卷是睦亲,第二卷是处己,第三卷叫治家。里面主要讲什么?就是家庭生活里父子、兄弟、夫妻、妯娌等等之间关系怎么处,怎么跟外面的人打交道,整个家族怎么能发扬光大。

它讲的这些内容,和刚才说的《颜氏家训》明显不是一回事。也就是,平民社会里才产生了这样的东西。从这里,我们也就了解了宋朝社会跟唐朝社会的区别,知道宋朝社会已经开始向我们现在的社会转变。

这两种类型的东西,哪一个对我们最有益处?或者说,哪一个最适合我们的社会?说得更直白一些,我为什么要选择把《袁氏世范》推荐给大家,而不是去选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颜氏家训》可是这一类书里排第一的!但是它跟我们的生活离得太远,它讲个人修养,是在一定基础之上的,我们现在没有那个基础。我们这个社会现在最最需要的是什么?是《袁氏世范》。

当然,我还要解释一下,我们编的这本书(《朱子家训、袁氏世范》)是经过筛选的。具体说,第三卷我们没有选,给砍掉了。为什么?因为它讲的那些东西跟我们现在的社会离得太远了,比如:它说一个家族怎么兴旺发达,怎么发家致富,要公平交易,不能假冒伪劣,怎么不受骗上当等等,宋朝这种事跟现在完全不一样。另外,现在大家庭没有了,里面很多讲妯娌之间关系怎么处的,也就没多大意义了;那时候有婢女、老妈子、家丁,外面有三姑六婆,这些现在都没有了,这方面的内容也就给去掉了。

总起来说,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就感觉太好了,是对治我们现在社会里一些问题的一剂良药,所以特别想把它介绍给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家训简史(值得收藏)
2022第二届“包公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全部入展作品高清图(4)
《袁氏世范》不失为“《颜氏家训》之亚”
说起家训,大家自然会想起中国古代有名的《颜氏家训》、《朱子家训》
每日分享:家训家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家训”、“家诫”、“家书”、“家范”等家规内容丰富多彩,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从《颜氏家训》到《朱子家训》,从《温公家范》到《袁氏世
与《颜氏家训》比肩的《袁氏世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