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乾隆六下江南,并非风花雪月,事关国家大事

乾隆六下江南,并非游山玩水吃喝玩乐,而是有着复杂深刻的政治用心。包括对对江南士人的恩威并举、巡视河工以固堤防,还有了解地方上的吏治民情。

乾隆南巡自1751年开始,至1784年结束,其中前有四次带了皇太后、皇后和众多妃嫔,兴师动众,随同的王公大臣、章京待卫官员等达两千五百多人,巡游的船队有一千多艘,首尾相接,连旗招展。每次南巡前,都有详细而周密的计划,派出的官员勘察沿途道路,修桥铺路,修缮行宫。

众所周知,乾隆曾六次南巡,留下诸多传说,大多是风花雪月、游山玩水之事。其实,贵为大清帝君,乾隆离京南巡,绝非一时兴起,这六次南巡的时间,从乾隆十六年开始,至乾隆四十九年止,正值乾隆年富力强之时,乾隆本就好大喜功,他一心想的是是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把清帝国在自己手里推向一个全盛的时代,而且康熙也曾六次南下,乾隆则是“循其旧例”。他的真正意图,正是因为江浙等南方诸省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全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他建立起强盛的帝国至关重要。乾隆南巡,也确实收到了推动满汉融合,促进经济的发展的客观效果。01首次下江南

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月,乾隆以督察河务海防、考察官方政务、了解民间疾苦以及陪母游览为由,决定首巡江浙。

经过两年多的准备工作,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月十三日,乾隆皇帝开始了第一次南巡,同行的王公大臣、侍卫官员、兵丁仆役等就达到了两千多人,动用了一千多艘船只,从京师出发,经直隶、山东到江苏,沿运河南下,经扬州、镇江、丹阳、常州、苏州抵浙江,再经嘉兴、石门到达杭州。返程时,沿运河北上,在顺河集登岸,由陆路经泰安,五月初四回到北京,历时约四个月。

皇帝出行,那是一件大事,况且这是乾隆的第一次离京南巡,为了表示天恩浩荡,乾隆对所要巡视的地区,诏令将直隶、山东、江苏、浙江所过州县当年应征额赋减免免3/10,其中受灾歉收地区减免5/10;巡行时驻跸之地江宁、苏州、杭州及附近诸县当年应征的地丁银全部免除。

乾隆还增加了江苏、浙江、安徽三个省的学额,由学政代为选拔推荐有才学之人,授以功名或予以录用。

二月份,乾隆一行到达江苏的清口(今清江市)后,渡过黄河,检查了天妃闸和高家堰。渡黄河的时候,乾隆看到汹涌的黄河水时,不停地询问随从官员和专家历年治理黄河的情况,他还不断地提出自己治理黄河的意见。

经过淮安时看到城北一带都是水,只建有土堤,乾隆便下令改建成石堤以增强抗洪能力。

归途中,在天然坝、蒋家坝阅视堤工,乾隆指示在洪泽湖原有三座坝的基础上,再兴建两座,以缓解和减少湖水的流速、流量,以保证下游河道的安全,减少下游居民的受灾程度。

乾隆到了苏州、杭州,看到这里人文荟萃,亲身体会到了儒学文化的浓厚传统,便命内阁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加以录用,表现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和对汉文化的浓厚兴趣。

到南京时,乾隆以隆重的仪式拜谒了明太祖陵,意在笼络人心,树立威信。四月,乾隆在回程经山东时,到泰山的岱庙焚香,于五月初四回到北京圆明园,圆满结束了自己的第一次南巡。02第二次南巡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月十日开始,乾隆开始了第二次南巡。

这次的行程与第一次南巡相同,行前照例免除江、浙、皖三省民欠及经过直隶、山东、江南等地方额赋的3/10。

在路上,乾隆特别留意了各地驻防军队的情况,他大力提倡整饬军纪、强化军队战斗力,每到一处,都告诫官兵们要像当年满洲八旗兵那样,培育尚武精神,力戒武备松弛。

当看到有的军官外出乘轿子,乾隆就下令军官外出不许坐轿,只能骑马,否则予以治罪。

在杭州乾隆还检阅了水师操练,看到接驾的汉族绿营兵有演奏乐器的,大约就相当于现在的军乐团吧,乾隆看了很不爽,他说士兵应以骑射勇力为主,这种吹吹打打演奏乐器的行为以后要禁止。

在苏州,乾隆和皇太后亲临织造机房了解生产情况。

在回程中乾隆视察了徐州的河务情况,在徐州的一段黄河,河身狭窄,一遇涨水便有溃堤之患,乾隆亲自勘察后,指示对北面护城的石堤“应加帮以培其势”,没有石堤的地方“应接筑以重其防”。

乾隆经徐州附近桃源、宿迁等州县时,见灾民很多,下令地方官给以赈济,并提出让这些灾民去修坝筑堤,以工代赈,既解决了河工所需劳动力,又解决了灾民的衣食问题。

乾隆沿陆路到山东曲阜祭奠孔林,然后于四月二十六日回到圆明园。03第三次南巡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正月十二日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南巡。

从京师出发到达江苏清江后,乾隆坐船巡视河堤,详细察看了上次南巡时下令修建的洪泽湖一带的堤坝情况。

过长江后,乾隆在焦山再次检阅水师操练。三月到苏州后,他先到文庙行礼,之后会见了前来接驾的数学家梅珏成及江浙著名文人沈德潜、钱陈群等人,这个钱陈群,据说就是乾隆生母的哥哥。乾隆兴起,挥毫写诗赠给这些名士,以示慰勉。

在苏州和杭州,乾隆又命内阁对善写诗文之人进行考试,考中者赐给举人,予以录用。

四月,乾隆一行来到浙江的海宁,在这里他着手进行了海塘工程的划和决策。乾隆考虑再三,决定改进、修筑柴塘以顾及目前,同时每年接涨沙坚,稳固塘根,再改长石塘,以图长远。

四月,南巡队伍分成两路、开始返程。庄亲王允禄陪皇太后行水路,乾隆本人行陆路。他再次到徐州,巡查前次部署河防工程完成情况,又针对黄河淤沙堆积经常暴涨,而坝闸控制不当使下游受淹的情况,命各督办定水位标志,严格按水涨落情况,开放或堵塞堤坝。

进山东境内后,乾隆巡视了峄山湖、去邹县孟庙拜谒,到曲阜孔庙行礼,五月初四回到北京。04第四次南巡

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十六日,乾隆第四次南巡。

出发前,乾隆宣布江、浙、皖三省因灾而积欠的额赋银两“加恩悉行蠲免”。

在这次南巡中,皇帝对江苏省内周代的泰伯,吴国的季扎,宋代的宗泽、范仲淹,清代已故大学土张玉书,江宁府境内晋代的卞壶,宋代的曹彬,明代的李文忠、徐达,清代的于成龙和浙江省境内的海神庙、禹陵等,皆派官员前往焚香或读文致祭,以示对历史名人的崇敬与纪念。

当乾隆来到海宁的时候,提出海塘工程应将绕城的塘全部筑成三层挡水,使城塘受到有效保护。他还要求严格施工,注意质量。

视察海塘后,乾隆一行抵达杭州,又一次对进献诗文者进行考试。

回程时绕道江宁,进行了阅兵活动并临视了织造机房。

四月,到达德州驻跸数日,命简亲王丰讷享奉皇太后由水路回返,乾隆由陆路于四月二十一日返回北京。05第五次南巡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十五日,乾隆开始他的第五次南巡。

乾隆渡过黄河到清口阅视堤工,在浙江乘船到海宁观潮后,来到海门石塘。当他看到经多年潮汐冲刷的石塘,活土浮沙場塌、底柱腐烂、裂缝显露的情况,決定以两浙商人为修筑河工捐纳的60万两白银,将老盐仓一带四千二百余丈的石塘改建为鱼鳞石塘,以固永久。同时提出对原有的柴塘要严加维修、保护。

他还指示对江浙等省除罪行较大的重犯不予宽大处理之外,其余军流遣犯都可以一体缓减,或改为杖一百徒三年,或改为杖一百;已经到配所的徒犯可即行释放;中途逃跑的免于缉拿;应脸上刺字的免于刺字等。

乾隆一行到杭州、江宁又举行了阅兵和祭明太祖陵等活动。北上渡黄河后,到武家墩阅视高家堰堤工,之后乘船至徳州,从陆路于五月初九回到北京。06第六次南巡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正月十一日,乾隆开始六下江南。

此次南巡再次論令除对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犯人继续予以减刑发落外,减刑地区又增加了直隶、山东两省。

二月乾隆一行抵达山东泰安,到岱庙行礼、谒少昊陵,在曲阜到孔庙瞻礼,释奠孔子。

三月,渡黄河后沿运河南下至浙江,提出海塘工程在旧有柴塘基础上,一体添筑石塘,将沟槽填实并遍植树,又为此拨银五百万两,限三年内完工。

到杭州后又一次检阅了福州水师,回程时在江宁祭奠了明太祖陵之后,沿运河北上至德州登陆,于四月二十三日回到北京圆明园。

这就是乾隆六下江南的大概状况,六次南巡基本上达到了乾隆最初的设想,在政治上加强了满汉的联合,固了封建统治;在经济上推动了对河工、海塘工程的治理;在南巡的过程中,他大力提倡“奖励农桑”、“重务本”思想,还亲临织造机房,也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在文化上提倡汉学并选用了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文人学者。

当然,六次南巡也带来了副效果,那就是每次都兴师动众,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每次随同的有王公大臣、侍卫弁从二三千余人,花费帑银数百万两,修建历次驻跸行宫三四十处。

在整个南巡过程中,铺张浪费也是惊人的。乾隆虽谕令各级官员南巡时要“力戒纷饰增华”,但其随从和地方官为逢迎皇帝,讨皇帝欢心,仍是极尽奢华,而乾隆皇帝对此也未加以严禁,致使南巡铺张奢靡之势有增无减,且愈演愈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康熙和乾隆为何6巡江南?到底巡什么呢?揭秘祖孙二人的南巡之旅
中国历代帝王877:乾隆下江南[2P]
乾隆为何还要六次下江南
乾隆六次南巡花费无数 这六次南巡乾隆巡到了啥
乾隆为何要六下下江南?不仅仅是为了吃喝玩乐
为什么乾隆六下江南,四次都住在了海宁陈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