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普的权力方程式:信任指数决定一切

摘要

淳化元年,赵普因病罢相,七月十四日病死,终年71岁。

赵普的沉沉浮浮的宦海生涯,就此结束。

历史地位都是自己书写的,赵普作为开国勋臣,三度拜相,奠基大宋,却不能跻身名臣贤相之列,也是可悲可叹了。

赵普像

01

狂风起于青萍,英雄出自民间。

大宋帝国的开国功勋、历两朝而三次拜相的赵普,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换句话说,赵普其实也是一个草根人物,从社会底层混上来的。

但大家对赵普的观感却并非如此,大概是因为他留下了所谓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佳话。

其实这段所谓的佳话不过是后人捏造出来的罢了,即使赵普真的说过这话,也纯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子,信口胡说的——

赵普出生于922年,那时正是五代末期,战乱纷纷,他出生的地方幽州蓟县,更是各路军阀的必争之地,普通人家的孩子,在乱世之中,哪有读书的可能,936年,契丹入侵幽州,为避战乱,年仅14岁的赵普便随家人迁往常山,结果没几年驻常山的节度使安重荣又造反了,赵普一家又迁往洛阳,这才最终定居下来。

赵普成年后开始从事吏治,吏与官不同,主要是为官办具体事的,从事这一职业,基本要求是眼光敏锐、头脑灵活、办事伶俐。

苦孩子出身的赵普,早早就混社会,虽没读过什么书,但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学到的可都是安身立命的真东西。

没几年赵普就进入了藩镇幕府,做起幕僚工作了,956年,他终于由吏而官,被后周朝廷任命为滁州军事判官,正式踏上仕途,此时赵普35岁,之后这才与赵匡胤产生了交集,成了后周大将军赵匡胤集团的一员得力干将。

赵普的成长历程,决定了他其实是没什么机会读书的,所以史书上也称他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那这“半部论语治天下”又是怎么回事呢?

宋初重文抑武,赵匡胤成了宋太祖,深知赵普根底的赵匡胤也常常劝赵普要多读些书,于是赵普每天下班后就装模作样地读读论语,但读了多少年,也只读了语语二十篇而已,因此朝中大臣多讽刺他只会读论语,等到了宋太宗时,赵普第二次入相,宋太宗就问起赵普读书这事儿,赵普答道“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这纯粹就是赵普在太宗面前的敷衍之辞,他读论语还是太祖要求他读书时才读的,当时天下已定,哪里说得到“半部论语定天下”呢?

这句话其实还是在宋灭之后,元时期才流传起来的,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元朝废科举,无视儒生知识分子,这些人没地儿发挥作用去,很是郁闷,也只能搞搞文学创作,因此有元一代,杂剧创作达到了一个顶峰,而这句话,大抵是不得志的儒士文人们的一句意淫罢了。

02

赵普作为开国功勋,又三次拜相,为宋初稳定局面、打下稳固统治的四梁八柱可以说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很奇怪的是,在历史上,赵普很少被作为名相对待,历史地位更是不及萧何、魏徵等公认的名相。

这是为何?

其实赵普的功业并不比他们差,甚至超过了他们——

赵匡胤得国,来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黄袍,可就是赵普和赵光义两个人亲手给赵匡胤披上的,这意味着这次政变,赵普是主要策划者;

大宋建立后,又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大家熟知的“杯酒释兵权”,背后的导演就是赵普,而他确定的“先南后北”的战略统一决策,使宋王朝顺利统一了全国。

可以说赵普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就非常大,也对大宋一朝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

立下如此卓越的功勋,但赵普却难称流芳百世,为啥?

只因此公太过眷恋权力,致人品难以恭维。

03

赵普从普通人混到中央顶层,深知权力的重要性,他多年的摔打历练让他总结出一个权力的方程式——

自己的权力=皇帝(皇权)×信任指数

在这一个方程中,皇帝(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是一个桓数,而信任指数则是变化的,信任指数越高,自己的权力就越大,反之自己则很危险。

所以纵观赵普的一生,可以说就是尽心竟力博取皇帝信任的一生。

赵普初取得赵匡胤的信任,走的是“家人路线”。

956年,那时候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是后周的副都指挥使,赵匡胤是大将,这一年赵匡胤父子都随周世宗伐南唐,在进军途中,赵匡胤的老爹却病倒了,只好留在滁州养病,但赵匡胤还得跟着周世宗打仗去啊,他又不放心老爹,就把赵普留下来伺候自己的老爹,那时候赵普是赵匡胤的军事参谋。

赵普本能地抓住这个机会,狠狠地伺候了一把赵匡胤的老爹,端茶送药,昼夜不离左右,这把赵匡胤老爹感动的眼泪哗哗的,事后当着赵匡胤的面,把赵普认作了本宗,还让越匡胤称号赵普为长兄。

从些赵普就牢牢地与赵匡胤捆绑在了一起。

从陈桥兵变到杯酒释兵权再到雪夜问策,宋初几年,赵普几乎取得了赵匡胤百分之百的信任,相应的,赵普也是权势滔天,任相十年。

赵普恋权,恋的一是权力可以使自己建功立业,满足自己的成就欲望,这一点对于出身平民的他太重要了;二是贪恋权力给他带来的好处,好处是啥?无非是钱财、土地、庄园,按说以他的身份地位,本不屑于搞这些以势压人,强占宅第,聚财敛贿的勾当,但他就是这么干了,也是让人难以理解。

有一次,宋太祖赵普家串门(二人关系亲密,作为一个皇帝,赵匡胤真的经常去赵普家串门看茶),看到走廊里堆着十个坛子,就随口问是什么东西,赵普说是吴越王钱俶送的“海货”,打开一看,里面居然全是小颗粒的瓜子黄金。

赵普作为一个臣子,居然敢于吴越王私下来往,而且收受重大礼金,更重要的是,完全不避诲皇帝。

正所谓利令智昏,赵普此时相信“信任指数”是恒常不变的,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己的权力是不会变的。

但他错了,君就是君,臣就是臣。

经过此事,赵匡胤已对赵普起了防范之心,当时他只是告诉赵普“受之无妨”,而且还笑着说了一句:“钱俶大概认为,国家大事都是由你来决定的吧。”

这话你细品,越品越不是滋味,但赵普没品出来。

赵普继续以权营利,违反禁令私运木材、扩建府邸等,这还不算,他还让自己的儿子娶了掌军权的枢密使李崇矩的女儿,这是坏规矩的大事,赵匡胤最烦的就是文官勾结武将。

在赵匡胤眼里,赵普已走在了权臣的路上了。

但赵普竟不自知,他居然还插手了赵匡胤赵匡义兄弟之间的政治斗争,他极力向赵匡胤建议,要限制当时的晋王、开封府尹赵匡义的权力。

这也真是没拿自己当外人看。

赵普也成功地把自己的信任指数降低,而信任指数的降低,意味着他的权力收缩了。

开宝六年,即公元974年,任相十年的赵普被免,扫地出门,离开京都汴梁,任河阳三城节度使。

04

976年,正值壮年的太祖赵匡胤驾崩,在斧声烛影中,赵匡义继位,成了宋太宗。

憋屈了几年的赵普,眼看着赵匡义上位,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之前自己排挤赵匡义,眼下人家上位了,自己就死了再翻身的心吧。

但赵普不是一般人,他懂得如何权力方程式中的信任指数再度上升。

如何提升自己在赵匡义这里的信任指数呢?

当然是为赵匡义解决难题了。谁都有难题,你帮了他,他自然信任你。

赵匡义虽然当了皇帝,但也有难题,而且很明显,一是他的继位的合法性问题;二是自己的兄弟赵廷美的问题。

这都是关系到赵匡义这个皇位是否稳定的大问题。

这个问题赵匡义自己解决不了,别人也解决不了,但赵普能。

赵普为什么能?因为他有自己特殊的身份。

他利用自己和赵家亲如一家,又是开国勋臣的身份,很聪明地为赵匡义献出了一个“金匮之盟”的解决方案。

赵普以见证人的身份,向天下证明了赵母与赵氏兄弟早有盟约,赵匡胤必须传位于赵匡义。

先不说这个“金匮之盟”的诸多疑点,单就赵普拿出的这个时机来说,那是在赵匡义继位之后才拿出来的,如果早有此定案,赵普不说,赵匡义也早就昭告天下了。

所以,这个“金匮之盟”,无非就是赵普重获赵匡义信任的一个手段而已——我为你解决皇位合法的问题,你再重新信任我,信任我,就必然起用我,给我权力。

这赤裸裸地交易而已。

果然,赵普很快被任命为司徒兼侍中,其实就是宰相了。

或许是经过了之前失去赵匡胤信任的教训,赵普觉得这个信任指数虽然上来了,但还不牢固,于是他再接再厉,还得为太宗解决身后继承人的问题。

当时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徳昭和赵德芳,一个自杀,一个梦中暴毙。但赵氏兄弟还有一个赵廷美。

你可以继承哥哥的皇位,那按此推算,自己也应该传位给弟弟啊。

赵匡义当然不愿意。

于是赵普开始解决这个问题。

赵普先是指使手下告发秦王赵廷美意欲谋反,于是罢免了赵廷美开封府尹的职务,然后赵普亲自上阵,又诬陷赵廷美和另一名宰相卢多逊勾结谋反,卢多逊本就是赵普的政敌,在赵匡胤时期二人就多有不和,赵普这是搂草打兔子,结果,卢多逊全族被流放崖州,并严令逢赦不赦。秦王赵廷美则被勒归私第,秦王府幕僚被处斩六人。

赵廷美不久忧愤而死,年仅38岁。

这个问题完美解决。

赵普以为自己可以稳居权力中心了。

但他没想到的是,这次他面对的是赵匡义,二人本没有他与赵匡胤兄弟般的感情基础,赵匡义只是在利用赵普罢了。

解决了问题,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利用价值,仅过一年,赵匡义便罢了赵普的相位,以“使相”侍中衔出为武胜军节度使,后移山南东道节度使。

05

赵普的宦海生涯也基本上到头了,虽然他后来在端拱元年,再度拜为宰相,但已不是独相,而是与吕蒙正同为相。

这基本上是对一个老同志的安慰了。

淳化元年,赵普因病罢相,七月十四日病死,终年71岁。

赵普的沉沉浮浮的宦海生涯,就此结束。

历史地位都是自己书写的,赵普作为开国勋臣,三度拜相,奠基大宋,却不能跻身名臣贤相之列,也是可悲可叹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啥宋初名相赵普会失去铁哥儿们​赵匡胤​的信任?
宋朝进行时(0101)最后一根稻草
从残唐五代的藩镇制度,分析宋太祖“黄袍加身”的历史渊源
原来,宋太祖是这样一步步“助力”弟弟继承大统的!
北宋第一宰相-赵普
宋朝首位宰相一句话引发的灾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