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爱玲临终前:留4个奇怪遗嘱,不让人看遗体,她预感到了什么?
userphoto

2023.06.21 山东

关注

文案:大川

责任编辑:科普观ScienceView

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在张爱玲离世后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他家的大门都会敞开。

关于他为什么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有人曾问过他。

他是这样回答的:

“我不想重蹈姐姐的覆辙……”

张子静

那么,这个“覆辙”指的是什么?张爱玲生前究竟经历过什么?她临终前还曾留下4个奇怪遗嘱,分别又是什么呢?

张爱玲的悲惨童年

张爱玲的一生,绝对配得上跌宕起伏这四个字。

时间回到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在上海一幢没落的贵族府邸。

张爱玲的父亲、母亲虽然没什么名气,但往上看她的祖父、祖母却是声名显赫。

她的祖父名叫张佩纶,是清末左副都御史,也是著名诗人学者,学识渊博。

就他的学问造诣来说,后人的评价是与“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并驾齐驱的。

张佩纶

她的祖母李菊藕来头则更大,竟是名臣李鸿章的女儿。

仅从这里就不难看出,张爱玲的家世到底有多显赫……

李菊藕

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按理说,张爱玲的童年应该是要比普通人幸福快乐的。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因为她的父亲的缘故,整个家都被弄得鸡犬不宁,她从小就是在父母的吵架声中度过的。

在张爱玲四岁的时候,母亲更是一气之下离家去了欧洲,直到八岁那年,母亲才从欧洲回来。

然而,这种团聚没有维持多久,母亲就与父亲离了婚。

张爱玲父亲(左二)、母亲(右二)、姑姑(右一)

父母离婚后,张爱玲与弟弟就跟了父亲,父亲很快则给他们找了一个后妈。

后妈的出现,让张爱玲的童年生活变得更加压抑,因为后妈并不喜欢她,而且还时不时对她进行打骂,这直接给张爱玲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一颗孤僻的种子……

一代才女的诞生

缺少父爱,缺乏母爱,张爱玲从小最大的心灵寄托全部在书本上。

她从很小就开始识字认字,等到7岁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尝试自己写一些散文和小说。

等到12岁的时候,她已经能够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这不仅是校刊和杂志对她作品的肯定,更是给她看不见光的人生,指明了一条道路……

童年时期的张爱玲、张子静

时间来到1939年,19岁的张爱玲进入了香港大学文学系。

也正是从迈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张爱玲才算是正式步入文坛,并成为了文坛一颗璀璨的新星。

张爱玲年轻旧照

她的处女作《天才梦》也正是在读大学期间发表的。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这是《天才梦》中的一句经典比喻,暗喻人生看似美丽,实则充满了烦恼。

很难想象,这样大胆而又耐人寻味的比喻,竟然出自一位19岁少女笔下。

当然了,这句经典比喻,对于步入晚年的张爱玲来说,也不失为一语成谶,但这都是后话了……

《天才梦》

继《天才梦》之后,张爱玲又在1943年发表了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

也正是这部小说的发表,才真正让张爱玲崭露头角,并让她在那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在中国文坛占据了一席之地。

张爱玲年轻旧照

从那之后,张爱玲的创作灵感迎来了井喷。

她又陆续创作出了《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以及《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

后来,因小说《封锁》她还认识了胡兰成,两人并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胡兰成(汉奸)

尽管这段婚姻不仅没有结果,还给她惹了一身的麻烦。

但却也促成了她《花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多部经典之作,一度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坛的重要地位……

跌宕起伏的一生

在胡兰成之后,张爱玲又爱上了一位名叫桑弧电影导演,但桑弧最终却没娶她。

桑弧

至于原因,张爱玲自己心里是最清楚的,她的身体出了问题(子宫颈折断无法再怀孕)

1955年,经历过两次爱情的挫败,张爱玲已经心如死灰,她只有选择离开这片伤心地,才能重新振作起来。

当时美国的移民政策相对宽松,张爱玲以中国专才难民的身份,坐邮轮抵达美国,落地当日就拿到了绿卡。

就这样,张爱玲来到了美国……

张爱玲的绿卡

去到美国,张爱玲虽然很快就将过往的种种不愉快抛在了脑后,但这却是建立在新的不愉快的基础之上的。

在国内的时候,张爱玲拥有一批忠实的读者粉丝,自己的书永远都不愁卖,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经济上的压力。

但到了美国,一切却都变了。

张爱玲年轻旧照

张爱玲在美国很快就出版了第一部英文小说《秧歌》本以为这部小说的出版,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帮自己在美国文坛打开一扇门。

但殊不知,《秧歌》的出版却是石沉大海,虽然美国文坛对此给予了广大好评,但也仅此而已,美国读者根本不买账,张爱玲也开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

《秧歌》

《秧歌》带来的挫败感虽然很大,但却并没有让张爱玲就此心灰意冷,放弃创作,这反而坚定了她要创作出更好的作品的决心。

就这样,在创作过程中曾一度累得她眼睛流血的《粉泪》,终于大功告成。

张爱玲怀着巨大的信心,将《粉泪》寄给了美国出版公司,可当她收到出版公司回信的那一刻,她整个人都瘫在了原地。

这是一封退稿信,并且信中还附上了极为难听的话:

“你的小说里,所有人物都令人反感且肮脏(squalid)!”

张爱玲年轻旧照

经此,张爱玲彻底心灰意冷,她开始向生活妥协,成了一副落魄的模样,凡事都很难再有顺的时候,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她去世。

张爱玲临终前:留4个奇怪遗嘱

晚年的张爱玲在美国四处漂泊居无定所,除了经济上的原因外,更大的原因是她所谓的“虫子”

张爱玲曾在与好友夏志清来往的信件中提到过:

“先些时我又因为逃虫患搬家,本来新房子没蟑螂,已有了就在三年内泛滥,杀虫人全都无效。最近又发现租信箱处有蚂蚁……接连闹跳蚤蟑螂蚂蚁,又不是住在非洲,实在可笑。”

有人曾统计过,张爱玲因“虫子”问题,曾在三年间至少搬家180多次……

张爱玲曾在三年间至少搬家180多次

这些“虫子”一直折磨张爱玲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原因是她因此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病(或许并不全是因为虫子,而是她在美国水土不服,染上了皮肤敏感的疾病)

等到后来,她甚至只能靠每天长达13个小时的日光灯照射,来缓解皮肤病带来的折磨。

张爱玲年轻旧照

1994年秋,台湾《中国时报》授予了张爱玲“特别成就奖”,张爱玲因此特意拍下了一张照片,寄给《中国时报》发表。

殊不知,这已经是她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她手上的报纸标题或许暗含隐喻,她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

张爱玲的最后一张照片

张爱玲在拍下这张照片不久后,便写下了一封遗书。

遗书中有4个遗嘱,最令人感到奇怪:

“死后马上火葬,不能让人看到遗体;不举行任何葬礼仪式;骨灰撒向空旷无人处;遗物留给宋淇先生。”

1995年9月,洛杉矶西木区的一个寓所内,张爱玲的遗体被房东发现。

被发现时,她已经去世一周,身边的日光灯还一直亮着……

晚年的张爱玲

有人推测,张爱玲立下的奇怪遗嘱,是预感到了自己会死得非常难看(皮肤病把她折磨地不成人形),死得非常孤独。

为了不给世人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为了维护自己最后的尊严,她才选择立下这样的遗嘱

不让人看到遗体,不举行葬礼仪式,将骨灰撒向空旷无人处。

但是,至于她的遗物(包括270万遗产在内)为什么留给了朋友,而不是自己的亲弟弟张子静,却始终没人能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解读……

写在最后

张子静在张爱玲去世后,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一天到晚,家里的大门会一直开着。

他曾表示,这样做是不想重蹈姐姐张爱玲的覆辙。

这里的覆辙,或许是张爱玲去世多日都未被发现,张子静不想自己临终也落得这样的下场。

但如果结合张爱玲的一生,张子静口中的覆辙,或许另有深意

张爱玲

他与张爱玲的命运起点相同,但这一路走来,整个命运却截然不同。

张爱玲虽然很成功,但却也很失败,成功的是她在文坛的造诣,失败的是她的整个人生,从选择爱错了第一个男人胡兰成开始,她的人生轨迹就已经偏航。

张子静恨姐姐被胡兰成毁了,恨姐姐去美国一去不返,这些“覆辙”都为张爱玲最后悲凉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张爱玲与张子静

当然了,大川认为,最大的一处伏笔,可能早在张爱玲步入文坛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埋下

还记得大川前面提到的,张爱玲处女作《天才梦》里那句话吗?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这句话,似乎在冥冥中,已经隐喻出了她在美国遭遇“虫子”,并最终死于皮肤病的结局。

或许,这就是命运。

一切,冥冥中早有定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爱玲在美国去世,遗书上仅写了4句遗嘱,为何不让任何人看遗体,财产还留给无血缘关系的人?
张爱玲去世前:留4个奇怪遗嘱,不让人看遗体,她预感到了什么?
【9月8日】张爱玲,在美国的日子,还好吗?
中国文坛著名的“小三”们
张爱玲与上海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