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效课堂教育学(代序)

  老师们,说到课改实在不是该不该改的问题。我只问,现在的课堂快乐吗?学生的生命是由无数个45分钟组成的,如果12年都不快乐,请问,谁敢保证他走上社会会快乐?传统课堂,让孩子几乎失去了除了知识之外的大部分东西,什么创新、创造、思维、实践、动手、合作,甚至是说话的能力、生活的能力,我们原本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一个个弓腰塌背、未老先衰、目光痴呆,眼睁睁就变成了失去水分和生命光鲜的木乃伊模样。我真的不明白,有什么样的知识比孩子们的生命更加重要?!有什么样的借口可以公然去荼毒生灵?!难道我们不再在乎孩子,而他们也不再是希望和未来了?

    教育的底线是对身体、生命负责,否则那就不能称其为教育!有人说,我们传统的教育就是六个字:老师讲,学生记,这是美国的朱棣文总结的,通过教育看中国,他还很反动地说:无需担心今天中国的崛起,因为他们的教育没有未来。有个日本人也学着说:中国没有未来,满大街的洗头房,独没有书店,一个不看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或许是耸言听闻,别生人家的气,但我们必须警惕一些非教育的东西正在吞嗤浸蚀我们的教育。有一个共识却是:教育不改革,国家没希望

   现在,连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厌学了,把学习当成了负担,因为成了负担才有了减负一说。一旦某件事变成了负担,哪里还有乐趣可言?这不能不说是今天教育的悲哀。我一向认为,减负从来不仅仅是减量,而是想办法增趣。当学生不喜欢学时,哪怕每天只上一节课,一节课只有10分钟,都是负担,但学生愿意学时,他就会废寝忘食、乐在其中、不能自拔。遗憾的是等待观望,乃至批评诅咒改革的人还有那么多!

   有人痛心疾首地说,应试教育已毁了两代人,我们不能继续毁下去了。有则故事说,爷爷每天接送孙子上学放学,路上爷爷告诉孙子说你要好好学,爷爷在你这么大时说是没学上的,孙子停下脚步问那是个什么时代?爷爷说那是万恶的旧社会。孙子说,爷爷,我何时才能回到万恶的旧社会。有老师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学生的作文题目是长大了当贪官,养小蜜,今天的教育已经迷失了理想,扭曲了道德,玷污了信仰,当警惕呀。
  
学生为什么厌学?为什么在网吧却不厌学,网吧的魅力何在?网吧里才有真正的儿童需要的教育,玩什么、学什么,不用接受老师安排,不用听命于某种指令。能不能把网吧的学习法做一个移植?也就是用儿童的方式去学,任其自主选择,与同伴合作。我相信,一旦你真的移植了,任何学校的课堂都可能成为杜郎口。现在我们思考:假如用传统课堂的手段去网吧学习会怎样?我相信网吧也便成了枯燥无聊的教室了,学生恐怕也会逃离网吧。你看,假如像上课一样上网,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倒背着手坐好——开始上网,上网只能按规定的方式玩规定的游戏,玩完还要留作业写篇网后感,那么学生还会对网吧感兴趣吗?再比如,喝酒也用传统课堂教学的那一套,那么什么酒鬼也会讨厌酒的。

    我不说课改,我把课改换个词叫放生,我写过一篇文章课改就是从油锅里捞孩子,捞晚了学生就了,焦了就会跳楼自杀。当然跳楼的原因很复杂,但谁敢说多少厌世不是来自厌学呢?中国要命的教育的确缺了许多东西,但最缺的是教育人的良知和人性。我在想,即便你不是做教育的,你只是个普通人,但看到孩子在课堂上受尽煎熬,度日如年,你仍能无动于衷,稳如泰山,真的是I服了YOU了!很多人总找借口说,着实是想改,但不知道如何改,我觉得这不是理由。没有谁因为自己不是大夫,就拒绝给孩子治病的。

  课改到底如何改?我以为必须走四步路。第一是理念变观念。今天的中国教育实在不需要再去发明什么新理念,新课改理念就很好。理念必须落地,转换成行动,才能鱼游大海。中国的教育专家都应该像袁隆平那样,把教育科研搬到田间地头去,去手把手指导一线教师的教学行为,当然能真正促进学校变革的仍然是一线教育者,教育必须有一线教师来救赎,教育家只能从一线产生。
  第二,
观念变方法。第三方法回到文化上,即方法变文化。第四文化变信仰。因为时间有限,我也多有论述,就不展开了,笼统地阐述一下:
  现在大家都学杜郎口,那么到底学杜郎口的什么?有人说杜郎口的成功是管理的结果,那么,什么样的管理才是好的?管理到底是管制、囚禁还是激励、放手呢?如果说管理,我以为全国就两家单位做得好,一家是杜郎口,另一家是寺庙。你见过哪所寺庙的方丈忙得像校长一样,每天打卡考勤的,为什么?因为寺庙里的每一个员工都把工作把信仰。杜郎口其实改的不是课堂,是文化,甚至不是文化是重塑教育信仰。教育说穿了就是信仰。信仰什么?简单说就是8个字: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教育首先是爱,不热爱教育、不热爱学生、甚至不热爱自己,妄谈什么信仰。  我现在负责教师报的采编部。《中国教师报》16个版,服务于教育课改。有人把《中国教师报》叫中国课改报,我很高兴,这就是媒体的信仰和使命。我觉得每个中国教师报人都有这样的信仰和使命,因而才敢说守住教育的最后一道防线,才敢期望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天降大任,我们必须敢站出来、去承担。我建议大家去关注和研究《中国教师报》,别说我在推销发型,你可以不订;订,一定会有收获。现在几乎课改学校都在追逐我们的现代课堂周刊,因为现代课堂周刊就试图权利影响着中国课改,我们从实用出发,力图办成课改说明书,比如本期的主题是课堂的收和放,下期,是活和实,什么分组、预习、展示、反馈,一期一个主题,有些学校的教科研就是跟着我们这份媒体走的。

  有人问我,李老师,课改太复杂了,你能否简单概括什么是课改?我就说三句话。
  第一句:
让学习发生在学习身上,就是课改。形象地说,如果一个不认识字的老太太想学习麻将,按照一般的学校建议,往往是需要先认字,那么认字需要学拼音,而且还要补学繁体字,数学老师教一加一,校长还要开设财会课,最后还得请专家作麻将技法20讲?如果这样,一搞就是四年,本科,老太太没毕业,死了。其实,想学会打麻将有更快捷、实用、见效的办法,只要一个下午,给老太太找三个老头嘛——陪着她打,会了。其实学习原本很简单,简单到让打麻将发生在老太太身上。我要强调的是发生
   第二句,遵从学生的方式就是课改。坚决反对用成人的方式替代儿童的认知。成人的认知一般是从经验出发处理事情,而儿童必须有经历才有经验。这就意味着被剥夺经历就扼杀了经验。因此,必须把经历权还给学生。举例说:学习就像打篮球练投篮,第一次没投进去失败了,别怕,失败是成功之母。再投一次,又失败了,那么基于两次失败,从中就会总结、反馈、矫正。第三次再投,就进了,这叫成功是成功之父。失败,反馈,矫正就是学习的规律。一切的成功其实都源自于失败。我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儿童和发展儿童,而前提是先要研究儿童,研究儿童才能认识儿童,什么课题离开了对学生的研究和认识都没有意义。研究什么?找四个字,杜威的兴趣中心。天冷了,毛衣就是兴趣中心;肚子饿了,面包就是兴趣中心;女孩子的兴趣中心是逛街;男人们的兴趣中心是喝酒。研究儿童还包括,认识儿童的天性,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六个字:好奇心、展示欲。满足好奇心就有学习,满足展示欲就有学习动力!学习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天性。今天的课堂,成了和孩子的天性作对的地方,没有对儿童的研究,脱离了儿童的方式,岂有真正的教育?
 
关于课堂。咬文嚼字,,言果也,言的是;堂这个字好玩,上是学字头,离开了学,谈什么堂。课堂两个字反复告诉我们的是:表达。每一个汉字都富有深味。宇宙是混沌的,分为:清者上升,浊者下沉,是为,二是天、地;,天、地、人;能把天地人通起来的就是;王一点头就是两头一对接就成了零。,就是能通达天地人三才并说出来的行为,你看一万年前的人都懂得新课改理念了。今天的新课改是符合的,让学生动起来——说。

  第三句,动就是课改的前端是,活动,一活就动,因动更活。同学们,静一静!你要那么静干什么!须知,当相生时,那么常常相伴。高效课堂要求让学生不开小差、不打瞌睡,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走两步,没有谁边走边睡觉的。但仅仅有身动还不够,还有要有心动神动。动中解决了素质的要求。别以为你搞什么书法比赛就叫素质教育,20人练书法,3000人当观众。你看人家杜郎口,一动解决了所有素质的问题:每节课都动,这岂不是体育课?每节课都说,是演讲课;每节课都写,是书法课,每节课都在合作,是交际课、德育课。课堂必须,别怕纪律乱!只要在学,你管他跪着还是趴着干吗?只要不学,哪怕坐得像墓碑一样直。
  有人开始质疑了,那你放手让学生学,老师还有什么用?别急,教师有用,而且有大作用,关键是用在哪里、什么时候。我现在来解答这个疑问。

  传统教育的过失是,给老师的角色定位搞错了。记住二传手这个词,教师就是哥二传手,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经由教师去传递。可学校的产品是课堂,教师之间也有差异呀,就像五指有长短一样,请问,不会传的二传手如何传?即便是每个人都是二传的高手,可不想又会怎么样?你思考过吗,因为传统课堂完全是依赖于教师的传,因此导致离开了,学生将不会有,我们培养的就是一批批完全依赖于教、不会学的学生。新课改最关键的关键是拨乱反正——转变教师的角色。也就是防守发动学生一传——让学生和知识直接对话,取消老师的二传,实现教师真正的解放。在新课改理念下,请大家记住两句话:教师是学生的同学,是课堂上的第51名同学;课堂的第一资源是学生。
  我这个人喜欢穷究追问,那么,既然知道了教师的角色,接下来该研究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我形象地说是为李大娘报仇。如何解读?比方说打仗,前方是日本鬼子,架起了机枪;学生是土八路,大刀长茅。这个时候李大爷的作用就要发挥了,他会走上前去,对着战士们控诉敌人的罪恶,什么烧了房子、杀了李大娘等等,一片群情激昂之时,指挥员只需要拔出手枪高喊一声为李大娘报仇,战士们一定会如潮水一般冲出去……
  为李大娘报仇就涵括了教师最大的作用:点燃!还可以形象地概括为把湿柴禾弄干。如果你不注重这个,上来就讲,讲完就跑,柴是湿的讲有什么用?教师要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形成干柴烈火,因而教师的作用就是
点燃、激励、唤醒。所谓课堂的导入实在不应从知识上、进度上,而应从情感上、情绪上,教师的作用就是主导,主导即主要在引导主导发挥在四个方面:学案主导,学习主动,问题主线,活动主轴。我不展开细说了。
  如果单纯从知识教学的角色,我以为课堂的任务就是学会不会的,前提是首先让学生找到不会的,得先定向,有了目标再出发呀,我不该盲人瞎马,然后自主解决。你要懂得自学这个概念,自学不是一个人,是自主学,即独学,对学,群学合称自学。我曾经在一所学校试验过,课堂有五个学习指标,第一班,教师45分钟讲授完成不了,我在另一班,我在教室里准备十个篮球,告诉学生谁学会谁去打篮球,结果15分钟后,教室空无一人了。教学是多么简单的事啊!一旦教师越俎代庖,就变得复杂了。
  编制导学案,围绕三个学,坚持三个原则。备学生,备学情,备学法。三个原则:必须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必须变教法研究为学法指导,必须变单纯知识利益与能力利益。需知道比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
应用是掌握知识的最好手段。而应用就是动手、经历,这有多少重要!好比知识是一张纸,如果讲授,它仍是一张纸,而让学生动手呢,这张纸就变化了,比如叠成小鸟、飞机,纸就变成了艺术品,假如再受到赏识,纸就变成了情感作品,价值无量。告诉的、听来的,和学生动手获得的,是两码事。

  现场校长问,搞课改如何应试?
  李:我的建议是利用前十名,实施兵教兵。除此外,要找到一套模式,有人讲岂不是教无定法吗?这样狭隘的理解是错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不要断章取义。教书也有三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都是有套路的,甚至不是套路,是规定,是规范教学行为,防止胡搞。再其次,要坚决以学评教,
变教为学

   现场又有人问,李老师,你如何评价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李:什么样的是好教练?在篮球场上,能让学生会投篮就是好教练,光会自己投,学生不会投不是好教练。遗憾的是现在的某些所谓的优质课,特别是小学语文课,简直让人不忍卒读,什么课堂艺术,我看就是抽疯!群魔乱舞!当我这样说时,一定有人指责我偏激。或许是吧,但我是在维护新课改理念,新课改理念概括为最基本的8个字: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请问在这样的表演课上有学生主体吗?大纲规定,学生的地位是什么?学生是主人啊!老师是什么?老师是仆人!英雄所见略同,杜威也是这么认为的。小语的现状呢?仆人占据着主人的舞台、指着主人的鼻子大吼。这是乾坤倒置啊!有老师写书,称教师不该跪着教书,可谁有权力让学生跪着学习啊!如果说,一个让学生跪着学习的民族是没有出息的,那么,一个剥夺学生学习的教师是卑劣无耻的。别替那些表演大师们辩护了,他们口口声声学生是主体,却是事实上的口是心非,不仅犯了课堂作风错误,同时也是不伦理、不道德的。主体地位必回到课堂上、回到学生的学上。学会——会学——体会学习的快乐——创造学习,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创造学习的快乐。教师必须敢于超越低级、原始的教学经验,超越艺术的小我,从的发展的高度服务于学、设计学、成就学,通过发展学生,从而成就自己,要敢于从高端做,你会体会出升学只是副产品,这不奇怪,对刘翔来说,走路是自然而然的技能。(主持人以添水的方法提醒时间快到了,李自嘲,哪就再一分钟)。
  最后,我用一分钟教会如何课改
  教书,和开汽车一个道理。第一步把钥匙放在孔里——点火!这与课堂上为李大爷报仇的点燃何其相似;第二步踩着离合挂档——按照模式和流程操作课堂;第三,握紧方向盘,不要乱扭——按照导学案预先的设计去完成;第四,遇到危险及时刹车——做好达标测评。
  总之:1、点火;2、流程;3、学案;3、测评。

    谢谢大家,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在第七届中国名校长峰会上的讲座
心得体会
李炳亭在第七届中国名校长高峰论坛会上的讲话实录
逐步靠近“真学”——《为“真学”而教》读书分享稿
吴老师心中的好课
通过网吧看课堂,课改才会有希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