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改革,理念先行

     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命力的。根据时代的特点不断调整我们的思想、发展我们的观念,我们才能成为教育变革的主动者。

    新课程改革的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

    从义乌实施新课程改革试点,到去年我市全面实施新课改,整整走过了五个年头。“十五”期间,我市的教育发展水平名列全省第四,教育发展速度名列全省第二,在全省率先提前完成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普及十五年教育的目标。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已经十全十美了,我们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了,相反,教育改革的任务更重了。改革如何攻坚,如何破冰?什么决定了我们教育改革的成败?首先是教育理念的创新。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明确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教育理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它会影响我们如何看待教育的意义,如何看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处理教育教学的各种矛盾。

    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没有明确而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没有对教育理想的孜孜追求,有没有不断改进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一个平庸的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区别。

    前几周,我从《金华晚报》教育新知版面上看到了一些有关教育的话题,比如金华市教科研共同体关于教师科研话题的讨论,一些老师家长围绕一个老师布置抄写作业的讨论……大家讨论得很热烈,可谓见仁见智。这其实说明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只要有教育行为发生,就一定有相应的教育理念在起作用,只不过有些人比较明确,有些人比较模糊。如何引导教师、家长、学校、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发展的眼光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改革中,将对我市的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科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教育创新成为新时代的价值追求。我们有必要对当前的教育理念进行一番梳理和思考。不少教师在目前考试成绩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下,最为关心的仍然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他们习惯于按自己的思想塑造学生的思想,对于我们的课堂科学不科学,和谐不和谐则不甚关心。时代呼唤教育家,有思想、有见解、有风格的教育家来源于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在成长中,常面临着琐细的事务,磨蚀着他们成为教育家的理想。然而,浮躁的社会风气,也妨碍了教育家的诞生,不少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表现出很强的功利性,往往是为了评职称的需要撰写论文、制作课件、参评优质课等。在功利主义思想指导下,我们的教育教学理论的长久适应性受到了质疑。教育教学理论绝不是教条,也绝不是与实践相脱节的枯燥的理论,只有每一位教师都切实认识到它的重要地位,才能担负起文化传承的重任,引领学生养成人格、发展心智。

    要将我们的教育改革进行到底,靠的是什么?教育理念的创新。理念的创新又要求我们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出发,向优秀教师学习,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更重要的是向书本学习。人类在长久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璀璨的教育思想,我们需要的是静下心来,从这些教育思想中汲取精华,这里当然也有一个反思的过程。然后再用这些科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把正确的办学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所以,在提倡“教育家办学”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成长应该是一个“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提高的过程。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几年我市教育系统科研之风日盛,在全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审中跃居全省第一,科研强校不断涌现。

    “解放小学生,松绑初中生,规范高中生”,这是我在一次会议上针对现今我市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实际发出的一声呐喊。教育是牵动社会的敏感神经,而抓住这根神经对公众产生直接而广泛影响的首推媒体。我希望《教育周刊》为教育的经验交流、智慧交锋搭建平台,发出公益的呼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家离我们还有多远(4)
做“思想者”,更做“实践者”――读钱理群《我的精神自传》的感悟(三)
【教学探索】 教育的继承与发展(参赛论文)
好校长就要眼观六路
教育家型教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教育家型教师应该是什么样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