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牧之解密 中国古代玻璃(二)
作者:牧之 文章来源:中国琉璃网  更新时间:2011-5-27 11:37:10




二、中国玻璃的起源
 
    中国古代手工造作,如瓷器、冶金(青铜铸造)、本草炼丹、纺织丝绸等,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但玻璃却是个例外。中国的玻璃起源时间也不算晚,按现今的考古发现是在先周时期,但发展始终落后于西方,这是为什么呢?要了解这段古代历史,大家必须先对中国的历史朝代年表有一定了解,便于理解其传承的时间性。

 
  
    大众对玻璃的一般认知是有一定硬度的透明固化物。专业人士按其成分、工艺、用途有不同的分类,非常复杂,比如按其成分就可分为硅酸盐玻璃、硼酸盐玻璃、磷酸盐玻璃,硫系玻璃、卤化物玻璃等,这类太学术性的问题暂不讨论。但中国早期的古代玻璃并不完全符合这种现代规定,尤其是在启蒙阶段。我们有时候会把某些具有玻璃特点的古物也归类于琉璃,如费昂斯之类,之后会详细提到。

 
    关于中国琉璃的起源,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商代的冶金、炼丹、原始瓷工艺是我国玻璃制造业的三个重要萌芽条件。高温溶结的釉滴可形成最早的玻璃体,利用制陶工艺与冶金化学的经验,以石英砂为原料,塑形后经高温烧制,即可制成表面光亮的原始玻璃管珠。但因为当时烧制温度不够,砂粒无法全部熔融,也无法制造更大的器物,因此可以把商代看作中国玻璃的萌芽期。

 
  
    自20世纪30年代起,在陕西周原、山东曲阜(鲁国墓)、河南淅川(楚墓)、江苏苏州(吴国王室窖藏)、山西曲沃(晋侯墓地)等西周前后期的墓地,考古学家发掘出大量人工合成的半透明珠管。这些蓝色、绿色的玻璃状珠管,质地疏松含颗粒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玻璃,而是被烧结的石英砂结构,即釉砂或玻砂,是原始的玻璃形态。西方考古学家在距今5000年前的古埃及墓中,也发现了大量类似的器物,这种原始玻璃材质在全世界的考古界被统一称为费昂斯(Faience)。

 

(陕西扶风县,先周、西周墓地考古出土的原始玻璃管珠)

 

(香港关善明先生收藏的费昂斯管珠)

 

(从外表破损的费昂斯管珠,可见其胎体中密布的气泡)

 

(放大图,清晰可见早期的琉璃管珠并未能完全烧熔,而是呈现疏松的玻砂状态)


    春秋中期,楚国冶铜竖炉的烧炼温度可达到摄氏1200度,技术的提升为制造真正的玻璃提供了必要条件。依据各地的考古报告看,最晚至春秋中后期已经制作出真正的玻璃,并开始在全国普及。汉书记载的“随侯以药作珠,精要如真”,从随国曾侯乙墓出土的100多颗蜻蜓眼玻璃珠印证了史实。而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的这些精美玻璃珠,也将全面替代西周的原始玻璃管珠生产。

 

(春秋,越王勾践剑上镶嵌有蓝色玻璃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牧之解密中国古代玻璃(二)
牧之解密?中国古代玻璃
中国玻璃起源新论
陕西寻古 | 揭开文明密码的陶器
战汉时期中国古玻璃艳影<五>
讲述一个中国琉璃复兴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