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带走2个观察员,这进行了94年的实验,至今无人能亲眼目睹滴落的瞬间

相信各位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做过一些小实验,譬如物理的汞实验,化学的酸碱中和反应,生物的解剖实验等。

当然,这些实验都带有一定的趣味和吸引性。但有那么一个实验,完全可以用无聊来描述,但同时在整个实验持续的93年时间里,发生的事情却又可以说是相当“有毒”,因为总是在见证那个实验目的的瞬间,出现各种的“意外”。这个实验就是“沥青滴漏实验”。

沥青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呈液态,同时是应用广泛的防水材料和防腐材料。

(托马斯·帕内尔教授)

1927年,时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托马斯·帕内尔教授为了向学生证明一些看上去是固体,但其实是粘滞性很高的流体,即从外观上容易混淆两者的物体存在,因此托马斯着手准备了这个“沥青滴漏实验”。

(室温下看似固体的沥青)

他把一些加热后的沥青放进一个封了口的漏斗内,然后在室温的环境下放置了3年的时间让沥青完全冷却。1930年,漏斗封口被剪开,“沥青滴漏实验”正式开始。

不过呢,这过程甚是折磨人啊!第一滴的沥青从漏斗到滴落到下方的烧杯中就足足花费了8年的时间。1938年12月,空荡荡的烧杯里终于有了第一滴沥青。

这个实验吸引人的地方,从一开始证明所谓的固体流体逐渐走歪了方向。越来越多人对这个实验感兴趣,是为了希望亲眼目睹沥青滴落到烧杯的那个瞬间。

但是啊,沥青这种物质是非常复杂的混合物,因此它的性质难以被精确预测,也就是说,即使那看似准备摇摇欲坠的水滴状沥青,可不会马上就往下滴落,也有可能在临界点之前提前低落,根本就无法进行预判。要不然实验的第一滴,就不会用了足足8年时间。

另外一个影响的因素是,这个实验当初设立的时候就没有将其置于特别严谨的环境下进行。托马斯教授也只是在实验外套上一个玻璃罩,放置在木架上,因此周围的环境会影响沥青的参数。

第二滴在1947年2月滴落,用时8年3个月,第三滴滴落在1954年4月,用时7年2个月等等,这些不同的数据都在显示“沥青滴漏实验”在周遭环境诸如温度,湿度的改变下参数的改变。

从这一张记录“沥青滴漏实验”滴落的时间表可以看出,从第七滴开始,下一滴滴落的时间已经超过10年,这是因为在那个时候,实验展示间安装了空调,因此降低了周围环境的温度。

不过这都不是实验最有趣的地方。正如前面所言,因为这个实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是如此之多和难以确定,因此人们希望看到沥青滴落的瞬间。

正因为如此,围绕这个实验出现的各种事情更是让这个实验引人入胜。因为“沥青滴漏实验”持续的时间如此之长,因此监管实验进行的负责人也在更替。

托马斯教授在1948年9月1日逝世后,实验移交给了约翰·梅史东教授负责。当然,托马斯教授到死的那一刻也没能亲眼看到沥青的滴落。

(约翰教授在滴漏实验前)

在约翰监管实验的过程里,发生了很多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如果要说,那就是约翰的运气有那么一点背啊!在1979年第六滴沥青正准备要滴落的时候,刚好假日,约翰也没在实验室里,他就这么错过了第六滴沥青滴落的瞬间。

1988年,当时约翰将整个装置搬到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打算将这个实验展示。结果,就在他在准备好后打算休息一下去喝杯咖啡之时,第七滴沥青就这么滴下了。

好吧,退一步来说,不能亲眼目睹沥青滴落的瞬间,那装上摄像机来监视整个过程总可以了吧!基于这个想法,后来实验室里还真的装上了摄像机全程监控这个实验。

2000年11月28日,第八滴沥青正准备要滴落的时候,摄像机系统出现故障,结果还真的没有将那个瞬间拍下来。

(约翰教授和昆士兰大学的学生)

2013年,约翰教授去世,由此至终都没有看到沥青滴落的瞬间。(不得不说这结果颇令人悲哀啊!)

(年老的约翰教授在实验前)

实验从约翰教授换成了第三代监管人,安德鲁·怀特教授。在摄像机的拍摄下,要记录沥青滴落的瞬间已经不难了,但这里发生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

(安德鲁·怀特教授)

摄像机记录下的第九滴沥青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往下坠,但是这一滴沥青的底部已经触碰到烧杯里第八滴沥青,然而上面漏斗口处还没有断掉。

于是安德鲁教授决定更换烧杯,结果就在更换的过程中,放置实验装置的木制底座被碰了一下,第九滴沥青就这样断掉了。

(更换烧杯)

虽然第九滴沥青掉落到烧杯里,但这在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算是自然滴落的结果。因此,所有满怀希望的人再一次错过了目睹沥青自然滴落的瞬间。

唯一有被记录到的沥青自然滴落瞬间,反而是位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在1944年所做的同一个“沥青滴漏实验”。

在2013年7月11日的时候,通过摄像机的捕捉,人们终于看到沥青自然滴落的画面,而这个瞬间足足用了69年的时间。不过严格意义来说,这也只是摄像机记录的画面,也并非是人们不借助设备,亲眼目睹的滴落瞬间。

那么回到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沥青滴漏实验”,人们正在等待着第十滴沥青的滴落,预计这一滴可能需要花费至少10年的时间,也就是2024年。

为了记录下这个瞬间,昆士兰大学还特意设置了一个网站,全程直播这个实验。(这可真是睡不着的朋友的福音啊....)

(昆士兰大学设计的实时记录页面)

当然,这样的实验看似无聊且滑稽,但并不是没有任何用途的。人们从这些整理的数据里分析出沥青的黏度大约是水的2300亿倍,这是相当难以置信的一个数值。

同时这个实验也被列入幽默诺贝尔奖,一个对诺贝尔奖有趣模仿的大奖,也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为全球持续时间最长的实验。

根据推测,漏斗里剩余的沥青还可以将实验维持接近一百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在这过程中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亲眼目睹沥青滴下来的瞬间。

加上现在已经设置了摄像机实时拍摄实验的过程,谁又知道,可能自己就是那个幸运儿,能够目睹那个历史性的时刻呢?正是这样的未知性,吸引着人们为这个实验而痴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块沥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2名教授,实验到底想证明什么?
沥青滴落:这漫长的实验究竟碰到过多少倒霉事儿?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沥青滴落实验已持续86年—新闻—科学网
一块沥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两位教授,实验到底想证明什么
历时最久的实验:沥青滴落
经历三代人,时间过去近百年,沥青实验才滴下9滴,目的为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