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后的蜂蜜猎人”:为了养家活儿,他们每天游走在生与死的边缘

蜂蜜,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食物。除了那难以抗拒的甜美外,其丰富的营养也是受青睐的原因。当然,蜂蜜和诸如燕窝等也是分很多种等级,越高的等级,意味着各方面更优越,也意味着得到的过程,也更艰难。

在尼泊尔,有一个被称为“蜂蜜猎人”的职业,顾名思义这个职业就是以蜂蜜为收入来源。只不过,他们是用生命来换取这与别不同的蜂蜜。

这一片片月牙状,悬挂在墙壁上的,正是那美味蜂蜜的源地,蜂巢。只不过采集这样的蜂蜜,要面对几样挑战,每一个挑战随时都可能夺取鲜活的生命。

第一个就是守护着这些蜂蜜的蜜蜂,喜马拉雅巨蜂。这种蜜蜂在体型上比其他蜜蜂更大,有着世界最大型蜜蜂之一的称号。

不但如此,蜂针针刺的同时蜜蜂会从中注射一种液体,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对于被针蜇的生物会产生局部或全身反应,巨峰的针刺带来的痛楚和反应也更剧烈。

(喜马拉雅巨峰和其他蜂的对比)

第二个挑战,就是喜马拉雅巨峰的蜂巢所在位置。为了躲避外在威胁的因素,同时得到更长时间日光的照射,蜂巢所在的位置都在人迹罕至,高耸且险峻的悬崖上,平均高度高达100英尺(30米)。

所以要到达这样的高度并非容易之事,尤其是在这样的深山里,面对这样原生态的险峻之地。只是要前往目的地就需要攀山越岭,湍急的河流也只能使用在树林里砍下来的厚实的竹作为临时搭建的桥梁通过。

怎么样到达几十米的高空?在缺乏各种现代化设备的这些村庄里,可以运用的,就是在周围生长的各种植物。

“蜂蜜猎人”的一次作业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多人团队多年来紧密合作的成果。每一次的采集蜂蜜从道具的准备到进行都必须严谨。

为了到达蜂巢所在地方,只能使用经由竹等各种植物制作而成的绳梯从蜂巢所在的悬崖顶部往地面放下,然后多人在顶端进行固定和确保绳梯的安全。

(重达数十斤的绳梯)

在采集蜂蜜之前,有两个步骤是一定要做的。第一个就是祭祀,祈求这一趟采集之旅能够顺利,安全。

(祭祀的画面)

第二个就是将收拾回来的麦秆,杂草,树叶等捆绑在一起点燃产生浓烟。有时候在地面上的人也会点燃这些东西,令整个环境充满浓烟。

其一是“蜂蜜猎人”用以驱赶围绕着蜂巢的蜜蜂,让采集的过程更顺利。其二是在浓烟的掩护下,能够让蜜蜂混淆,减少蜜蜂为守护蜂巢而进攻自己的次数。即使如此,每一次的采集,被巨蜂针刺的次数平均高达20至40次。

“蜂蜜猎人”通过绳梯攀爬到蜂巢同等的高度,然后使用两种特制的工具进行蜂蜜的收集。第一个是顶端带有切割道具的长竹竿,用于切割蜂巢。

第二个是捆绑着的竹篓,并且有一条绳索由顶部的成员牵引着,用以放置割下来的蜂巢。

没有任何的安全措施,“蜂蜜猎人”只能依靠自己的身体紧紧地抓着绳梯,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忍受巨蜂针刺的痛感,浓烟,维持作业的精准度,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从绳梯上掉下去。而一趟采集,往往维持几个小时的时间。

(从高空往下望的视角)

这些年来已经不少人因为这一职业而丢了生命,因此这里的蜂蜜,是用生命换取而来的。而驱使这一切的,是金钱,是生活。

由于这里地势的原因,因此很多庄稼都难以耕种,加上地处偏僻,因此诸如盐,油等很多人日常生活里轻松得到的东西,在这里都难以获取。

他们只能通过这比外面市价更高,也更为抢手的蜂蜜得到更高的收入,维持家庭支出。

不过现在“蜂蜜猎人”已经面临着没落,第一个原因是随着网络的发达,新一辈的孩子已经开始接触网络世界,他们通过将这一切分享到世界各地,发生在自己身边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却是我们不敢想象的。

他们发现通过网络能够见识到外面的世界,能够通过更好更快的途径赚钱,而不是将自己悬挂在几十米的高空,随时一命呜呼。

第二个原因是,“蜂蜜猎人”自身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继承这个职业。正如一直居住在库隆村的毛利,从15岁跟着父亲辅助了一次蜂蜜采集之后,他也跟随父亲走上了同样的道路。

(毛利在采集蜂蜜)

下面是几十甚至上百米的高度,难以看清的土地,上面是疯狂攻击的蜜蜂,毛利所处的位置,则是一家大小的顶梁柱。

处于这个位置的风景,非常美丽,简直犹如人间仙境。但当中的苦,只有毛利或者其他“蜂蜜猎人”才能够体会。

但是,毛利已经老了。“我累了,我不想再这样做了。我仍然这样做的唯一原因是因为我很穷,没有其他人会这样做。”毛利浑浊而充血的眼睛露出了一个疲惫不堪的男人的灵魂。

年轻的一辈已经不再重视这种文化,毛利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跟自己走上同一条路。因为他们现在有机会读书,走出这座大山,改善自己的生活。

毛利看着这种传承了多年的文化一点点地在自己眼前消失,心里难免有一种失落感,就像自己坚守了这么多年所做的一切,过眼云烟:“我们的文化,正在消失。”

(毛利)

至于第三个原因,是外来因素的影响。因为随着通讯手段的发展,“蜂蜜猎人”成为了很多纪录片的焦点角色,越来越多关于他们的采访出现在更多人的视线里,一些由此延伸出来的观光路线更是围绕着他们的村庄,围绕着他们工作的地点而开辟。

这导致的影响是,一部分别有用心的外来人利用更高效更便捷的手段采集悬挂在悬崖上的蜂蜜,致使他们愈发地失去竞争力,失去生活的基础。

“The Last Honey Hunter”,这是现今属于他们的称呼,也是现今他们所面临的局面。

虽然如今在多个团体的协助下,成立了相关的组织保护当地的“蜂蜜猎人”,以保持其可持续的收获技术。组织还希望找到一种有效的方式来调节收成,方法是只向拥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发放许可证,限制收成的蜂巢数量,并实施罚款和处罚制度。

其总体目标是帮助当地社区从本地资源中获得经济收益,同时保护蜂种,从而确保长期的农作物授粉和植物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不过,由于该工作的危险性还有各种因素的影响,或许,这个已经不再神秘的群体,会在不远的将来再次变得神秘。

那是因为,“蜂蜜猎人”早已经看过不少自己的亲人在采集蜂蜜的道路上一去不返。他们,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接触这样的工作。他们更愿意做的,是用剩下的生命,为子女换来口中那甜蜜的食物,然后看着孩子,走出大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隆族蜂蜜猎手:世上最伟大传统的传承
采蜜人攀援凌空绳梯冒着生命危险采集蜂蜜蜂蜡
尼泊尔古隆族人“蜂蜜猎人”采蜜的艰辛
采蜜 崖壁上与蜂共舞 亲历喜馬拉雅山脉原始
探秘喜马拉雅峭壁冒死采蜜人
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 一万年来他们将生命挂于悬崖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