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毅追悼会上,毛主席看到一副挽联,激动道:写得好!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溘然长逝,周恩来总理得知后十分悲痛,由于当时局势的特殊性,周恩来与几位老帅商议后,最终确定陈毅的追治丧程序只比上将、副总参谋长的规格略高一点。

1月10日中午刚过,周恩来正准备前往八宝山组织陈毅追悼会时,他忽然接到了毛主席办公室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他,毛主席临时做出决定,要参加陈毅的追悼会。

太突然了,周恩来反应过来,立刻给中央办公厅打电话,要求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务必出席追悼会,与此同时,他还通知宋庆龄,西哈努克亲王等人,让他们都来参加。

随后,周恩来坐上汽车,一路风驰电掣,赶在了毛主席面前来到了八宝山,见到陈毅的妻子张茜,他激动地说:“毛主席要来参加追悼会。”

张茜听到这句话,当即泪水滚滚,周恩来嘱咐道:“你要镇静些啊。”

很快,毛主席的专车来到了现场,张茜一路疾步跑了过去,她紧紧握着毛主席的手:“主席啊,您怎么来了?”

毛主席凄然泪下,他对张茜说:“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陈毅是个好人,是个好同志。”

张茜:“陈毅不懂事,过去反对过主席。”

听到这句话,毛主席当即打断了张茜:“不能这样说,也不全怪他,他是个好人。”

就这样,张茜搀扶着毛主席走进了追悼会的大厅,这里满目都是花圈和挽联,毛主席边走边看,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他忽然停了下来。

毛主席定睛看着角落的一副挽联,喃喃道:“写得好,写得好,不愧是民国四大公子。”

接着,毛主席转身问张茜:“张伯驹来了吗?”

张茜摇摇头:“没有来,他是陈毅的生前好友,但今天的追悼会却不允许他参加。”

毛主席:“为什么?”

张茜:“他们夫妻被下放到吉林的山区,那里不肯接收他们,老两口只好回北京,户口,住房都现在都没有,处境很困难,主席,您知道的,他为国家捐献过国宝级文物,是有贡献的。”

毛主席点了点头,接着看向了周恩来:“恩来啊,这件事你要过问一下,不要让人家骂我们共产党过河拆桥,要尽快解决。”

周恩来当场表示拥护:“主席放心,我一定尽快办妥此事。”

张伯驹为陈毅写了怎样的挽联?他与陈毅有着怎样的交情呢?

作为我军的十大元帅之一,陈毅具有其他元帅较为出色的一点,那就是他在文学上成就也很高,而正因为如此,他也是唯一一位能和毛主席对诗词的元帅。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在忙于外交工作的同时,也在关注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建设。

1956年,著名的收藏家,古玩专家张伯驹决定将西晋陆机《平复帖》卷、隋展子虔《游春图》、杜牧《赠张好好诗》卷、宋范仲淹《道服赞》卷等全部捐献给故宫博物院,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张伯驹捐赠的东西,都是可称为“国宝”的字画,对于他“爱国”行为,文化部长茅盾决定奖励他20万元,张伯驹摆手表示拒绝,由此,张伯驹的高风亮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是让人感动。

陈毅得知此事,不止一次的夸赞张伯驹,说他是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1957年,陈毅参加了在北海举办的书、画作品展览会,得知这次展览是由张伯驹牵头,与许多部门联合举办时,陈毅很高兴。

参加展会的第二天,陈毅就邀请张伯驹到家里做客。

张伯驹欣然而至,席间,陈毅敬佩地对他说:“你为保护国家文物所做的贡献令人敬佩。北海展览会办得很有意义。”

顿了一下,陈毅继续说道:“你的词很有北宋风味,情采可观,不可多得啊!”

张伯驹笑笑:“陈老总过奖了,其实我也一直很喜欢你的诗,非常羡慕你豪爽,旷达的诗风。”

陈毅风趣地说:“噢,原来我们两个神交已久。”说罢,两人同时哈哈大笑。

遗憾的是,1958年,张伯驹被划分为了“右派”,一时间,张家昔日门庭若市的书斋,变得冷清,一些人还纷纷与张伯驹划清界限,不相往来。

陈毅得知后,非常关心张伯驹的情况,他不止一次的公开表示:乱弹请,张伯驹把那样的珍宝都献给了国家,就是砍了我的脑壳,我也不相信他会反社会主义......”

可尽管如此,在时代的大背景下,陈毅对于张伯驹的情况也毫无办法,直到1960年冬,陈毅见到老朋友,时任吉林省委书记处书记于毅夫时,他才有了主意。

这天,陈毅对于毅夫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叫张伯驹,目前处境不太好,吉林省能不能给安排一下工作?”

于毅夫当场答应下来。

对于陈毅的安排,张伯驹不得而知,直到他拜别陈毅时,才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很是感动陈毅为自己默默做的这一切。

在吉林,张伯驹夫妻过得很不错,在此期间,他又拿出了一些藏品,献给了吉林博物馆。

与此同时,张伯驹也没有和陈毅失去联系,两人互通书信,有时候张伯驹还会寄一些东北特产给陈毅。

两位知心好友,并没有因为距离,而变得生疏,他们的友谊,反而愈加深厚。

特殊时期开始后,这一切都变了。

陈毅在特殊时期里,受到了很大打击,而作为平民百姓的张伯驹夫妻,亦是如此,陈毅此时也想给张伯驹夫妻一些照顾,但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吉林,张伯驹夫妻过得并不是很好,地方不接待他们,无奈之下,夫妻两人只好返回了北京。

而等他们回到北京,张伯驹才发现,自己的家早就被别人占了,只给他们留下了一个10平米的小黑屋。

张伯驹来到了自己人生最黑暗的时刻,在经济上他没有一点收入,只能靠友人接济,而就在这时候,陈毅去世的消息,传到了他的耳中。

陈毅的离世,对张伯驹打击很大,他第一时间就请求去参加陈毅的追悼会,但是由于他的情况特殊,他被婉拒了。

无奈之下,张伯驹只好写了一副挽联,托人带了过去。

毛主席在陈毅追悼会上称赞的挽联,正是张伯驹写的,其内容是:

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
挥戈挽日接尊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原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这副挽联写得好,正好叙述了陈毅的辉煌的一生,毛主席自然是知道张伯驹的。

后来,在毛主席的特批下,周恩来很快安排了张伯驹的工作,在陈毅追悼会结束的第11天,也就是1972年1月21日,张伯驹被聘为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过上了安分生活。

陈毅走了,但是他与张伯驹的情谊并没有消失,张伯驹多次写诗表达自己对陈毅的怀念。

在一篇回忆陈毅的文章中,张伯驹动情地写道:陈帅如冬日可爱,平易近人,言谈爽快直接,全出于诚......

两人的情谊,可见一斑,是非常深厚的,而他们的交往,也成为了文化界与元帅之间的一段佳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伯驹
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角落一副挽联,激动地问:此人来了吗?
陈老总的追悼会上,主席在一挽联前驻足,问道:张伯驹是什么人
1972年陈毅追悼会上,毛主席看到一老人所作挽联:给他安排工作
陈毅追悼会上,毛主席看到一老人所作挽联,主席:他跟陈毅很熟吗
1972年袁世凯表侄向陈毅敬献一副挽联,毛主席看后:给他安排工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