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向共和3: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
userphoto

2022.06.05 江苏

关注

通过前面两讲我们知道了,罗马自从进入了共和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成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阶级对立。而对立的焦点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贵族把着手上权利不肯放,而老百姓要求分享,这就打起来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也就成了贯穿整个罗马共和时代的主线。

但是尽管双方明争暗斗,这么多年谁也奈何不了谁,直到公元前390年凯尔特人入侵。

这一年对罗马人而言可谓刻骨铭心:一向彪悍的罗马人居然被一群屌丝一样的凯尔特人打得差点领盒饭,最后不得不交了巨额赎城费才算翻篇。如此奇耻大辱一巴掌狠狠抽在了自命不凡的罗马贵族脸上, 也总算让这帮老爷们醒过神来:以前他们认为正确的东西,可能是错的。

在这之前,贵族和平民之间虽然在斗,但整体上来看贵族处于绝对强势的地位。因为资源权利都掌握在这帮人手里,而随着罗马一天天的发展壮大,这帮人养成了一种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的臭毛病:他们觉得,罗马能有今天,全是靠他们这帮贵族的英明神武、勤奋睿智换来的。老百姓你们要懂得服从与感恩,不要一天到晚要这要那的。可现在这帮屁民非但不听话,居然还想从我们手里分权,还想和我们一样当官做老爷,撒泡尿照照,就你们这副土鳖模样,再看看我们这些人,英俊潇洒,魅力无穷,想和我们平起平坐,你丫配吗?

这大概就是当时罗马贵族的心理吧。

在如此傲慢的心理作用下,罗马的贵族牢牢把持着权力不肯松手。对于平民阶层最想要的参与政权的要求,贵族阶层更是抓得死死的。然而到了公元前390年,凯尔特人入侵就像一盆洗脚水当头浇得这帮老爷们一个透心凉:老百姓不能得罪!

所以公元前390年的这次奇耻大辱,总算让罗马人下定决心去改变一些事情,由此,罗马掀开了共和时代的大改革。

一、老百姓从此站起来了

其实,自从公元前509年罗马确立了共和政体,一直到公元前390年罗马被凯尔特人攻陷,中间这100来年,罗马的平民通过斗争,也取得过一些成果。比如:在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了婚姻歧视,允许平民与贵族阶层通婚,这规定出台有利于平民的阶层跨越,因为在罗马,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不允许平民与贵族通婚,也就变相的阻断了平民阶层改变命运的可能性,现在通婚放开了,等于给了平民阶层一条上升的道路;又比如,罗马人迫使元老院设置了一个重要的官职,保民官(Tribunus Plebis)。顾名思义这个官职就是用来保护平民阶级利益的,它可以否决元老院的决议,一旦保民官认为某一项法律有损平民利益,那么即使元老院通过了,保民官照样可以否决,法律不能实施,除非修改到保民官满意为止。

这些斗争的成果,确实为平民阶级争取到了一些利益。但是这些都只是小打小闹,因为这些成就说穿了,不过是罗马贵族阶层象征性的让出了一点利益而已,并没有触及到根本,罗马核心权力还是贵族说了算。

所以要解决问题,要从体系上下手。

也就是说,要在国家层面上说清楚:平民和贵族到底是什么关系,各自拥有怎样的权力和义务,他们之间如何配合,如何合作,如何相互制约,这些都要形成制度,有法可依。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双方斗一斗就妥协一下,搞一个补丁一样的东西出来应付大家,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

在这个背景下,《李锡尼法》应运而生。

公元前367年,也就是罗马遭受凯尔特人入侵之后差不多20年,此时的罗马城逐渐恢复元气,经济开始复苏,罗马城的重建也有了一定的规模,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斗争、协商、妥协也有了阶段性的成果,所以在这一年,罗马城一个叫做李锡尼的平民老百姓,向罗马元老院提交了一份法律,后世人们就以这个人的名字来命名这部法律,这就是名垂青史的《李锡尼法》。《李锡尼法》的核心内容特别简单,总结下来就一句话:从今天起,罗马所有的公共权力对平民放开。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老百姓也能当官了。

而就这么简单的法律,对罗马城的意义却非同小可。罗马的统治阶级总算意识到什么才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产,不是权力,不是金钱,而是人。

你有权有势又怎么样,如果老百姓不再鸟你,你的权势啥都不是。因为你的权势是建立在人民愿意服从和跟随你的基础上的,如果这样的根基都没了,你的财富权力根本守不住。凯尔特人入侵的时候很明显:你贵族不是不愿意分享权力吗?你不是把罗马看成自己的吗?没问题,当大难临头的时候,你就自己一个人去扛好了,你扛得住你牛逼,扛不住大不了我们换个老板日子照样过。指望我们替你出力,一边歇着去。

罗马就是这么丢掉的。

而现在,随着《李锡尼法》的颁布,游戏逻辑就变了:罗马不再是贵族一家的了,而是全体罗马人的。平民也可以参政议政,也可以进入国家高层,也可以参与国家大事,那这就意味着如果罗马越来越好,发展的红利将不再是贵族一家独享,而是全体罗马人共享。这样一来,罗马的平民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有了这种动力,平民愿意去当兵、务农、纳税,愿意为了国家牺牲自己的眼前利益,因为他们知道,保罗马就是在保自己。而对于贵族来说,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也让他们做事多了一分顾忌:你要是惹毛了老百姓,没人给你干活,没人替你卖命,那你早晚会成为光杆司令,而你把在手上不肯放的这些权利和财富,也早晚会被别人夺了去。

《李锡尼法》对于罗马的意义是深远的:这部法律颁布的第2年,罗马就选举产生了历史上第1个平民出身的执政官。而这个头一开,平民出身的法务官,财务官、检察官、大祭司甚至是独裁官(这些官职以后会陆续登场),一个个都涌现了出来。罗马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权力的平衡算是基本稳定了下来,而以此为基础,罗马的共和制度才算真正树立了起来,罗马共和国终于有了一点他该有的样子。

不过故事到这里还远没有结束,因为《李锡尼法》只是从制度层面解决了矛盾,但是任何好的制度要落地,必须要有执行方案去配套,所以罗马人接下来,就是围绕共和制度,设计出了一整套游戏规则,来确保《李锡尼法》和共和制度的有效运行。

而这一套执行方案也成为了西方政治制度上的经典。

二、走自己的路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上一篇提到《十二铜表法》开始说起。(走向共和2:罗马的主要矛盾

前面我们提到罗马进入共和时代之后,觉得自己比较土鳖,于是他们就想向当时他们眼中最先进的“灯塔国”希腊学习。为此罗马人还专门组成了一个叫做“十人委员”会的项目小组,罗马人从元老院中精挑细选了10位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人,组成一个委员会,通过向希腊考察学习,制定罗马自己的法律。

话说这10人委员会成立之后,他们在里面挑选了三位组成了一个考察团,前往希腊各个城邦考察。这3个人可是兢兢业业,足足在希腊待了一年。在这一年期间,他们几乎是走访了整个希腊世界,其中主要的城邦,比如雅典、斯巴达、底比斯、墨伽拉、科林斯、阿尔戈斯更是他们的重点考察对象。考察的时候,他们也不是开个会、找几个样板参观参观,问几个不痛不痒的问题就算了,而是做了大量的寻访笔记,和各行各业的人交谈,几乎是把整个希腊的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民情摸了个透之后才回国的。

一年以后,这3个人回国,和其他的委员会成员制定了罗马人自己的法律,便是《十二铜表法》。

也就是说,《十二铜表法》制定的时候,罗马人是对当时地中海第一强国、众人心目中的“灯塔”希腊有着深刻、直观的了解之后制定出来的。

而结果大家也知道了,罗马人并没有全盘照搬希腊人的制度,只是有所选择地吸收了一些希腊人的做法,《十二铜表法》大多数的内容还是罗马人之前形成的法律和风俗。

所以也就不难想象,当罗马老百姓看到这部法律的时候,脑子就俩字:

就这?

不是向先进地区学习吗,学下来的成果,就这?

你们在希腊公款吃喝一年,搞出来的东西,就这?

对,就这。

《十二铜表法》内容被人批评过于保守,这是它的局限,但另外一方面,我们从中还可以看到一些进步的东西:罗马的精英层已经意识到,罗马人和希腊人是不同的,所谓的先进地区的先进做法,可能并不适合罗马,如果生搬硬套希腊的制度,对罗马可能是一场灾难。

通过这一年的考察,罗马人发现,不管是斯巴达的寡头制还是雅典的民主制,在烈火烹油的表面之下,其实隐藏着巨大的隐患。比如雅典看似民主,但是人民极有可能被愚弄,极容易产生“多数人的暴政”,而且“一人一票”的制度下,办事效率极其低下,因为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有分歧,人越多分歧越多,如果一个国家人人都可以发表意见,那么这个国家哪怕修个厕所都能大吵一场,内耗巨大。而斯巴达虽然效率很高,但是体制僵化,一切以军事为首,牺牲了人民个性和社会活力,整个国家死气沉沉,毫无前途可言。

这样的国家是你想要的吗?

如果不是,那么对于他们宣传的“先进制度”就要保持清醒,不能被忽悠。

如果不想被忽悠,就得立足于自身,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罗马人一开始就想明白了这里面的逻辑,所以当他们需要对罗马的体制进行大规模改革的时候,他们创造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制度,请大家一定记住这套制度的名字:混合政体。

什么叫做混合政体?简单来说:既然没有哪一项制度是完美的,那么我可不可以取长补短?可不可以博采众长,用各种制度的优点来弥补彼此的缺点?如果可以,那我干嘛非死脑筋要盯着一种制度一条道走到黑呢?

于是,聪明的罗马人发明了混合政体:也就是专制、贵族、民主三种制度的结合体。

在这套玩儿法中,罗马人设立的执政官,其实就是国王的变体,代表着专制的一面,执政官有助于将权力集中到一起,使权力能够高效运营,这一块在军队指挥上特别重要;同时罗马人也强化了元老院的职权,这是典型的贵族政治,这些贵族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团体,而由于这帮人都是社会各个阶层的精英,这些人拥有的资源、人脉以及自身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和治国理政经验,都能对执政官形成有效助攻,同时也可以对执政官形成监督和制约,防止他一家独大;最后,罗马人的公民大会和希腊人的公民大会一样,都属于民主范畴,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进来讨论国事,但是不管全体老百姓做什么决定,都需要经过元老院审核通过才能够正式实施,这样一来,公民大会就能够监督元老院,防止他们形成团团伙伙,损害广大群众的利益,而反过来元老院也可以防止老百姓被野心家煽动挑拨,成为希腊城邦的那种乌合之众,用不切实际的狂热来绑架国家的正常理性的运作与决策。

罗马人发明的这套政治玩儿法,怎么看都和君主制,贵族制或者民主制挨不上,但是运行起来你会发现,三个制度的特点在这套规则里都能发挥作用,而且能够互相影响、互相牵制,形成了十分精巧的权力平衡。

这一套机制并不是罗马人生搬硬套希腊人的结果,而是在批判吸收希腊人的教训之后,自己摸索出来的。这条道路只属于罗马,并且适用于罗马。

罗马人选择了这样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后面的事实表明,这个决定相当英明。在后面的三次布匿战争中,我们能够看到,在这套制度运行下的罗马生命力有多顽强。特别是第三次布匿战争后,大历史学家波里比阿就针对罗马的这套制度做了专门的分析,还写进了他的传世巨著《历史》中,之后影响了中世纪的马基亚维利,然后传到了法国现代学者孟德斯鸠这里,则演变成为今天美国的立国之本:三权分立。

正是因为罗马人开创了如此全新的制度,影响了后世这么多人,这才让英国大历史学家、号称“历史学界的爱因斯坦“的阿诺德汤因比忍不住点赞,他评价罗马的这套制度的时候说到:“这是人类政治建筑艺术的杰作”。

罗马人当得起。

三、当大哥就要有大哥的腔调

做完了上面这些,罗马人的内部治理算是初见成效,但是还算不上告一段落,因为还有一块工作必须同步完成。

这就是外交。

当时罗马需要解决的外交问题,通俗点说就是,他这个带头大哥与自己一帮小弟的关系出了问题。

自从罗穆路斯建城以来,罗马通过东征西讨外加民族融合的方式当起了霸主。那自然作为老大的罗马手下就聚集了一批小弟,所以罗马人也就顺势打造了一个同盟,叫做拉丁同盟,一帮说拉丁语的小弟团结在大哥罗马周围,形成联盟。

通过凯尔特人入侵的惨痛教训,罗马人发现,这个联盟的玩法有问题。

乍一看你会觉得,这套玩法不是挺正常的吗?别说在当时的罗马,就是到了今天,世界上的很多国家搞联盟不是都这么玩吗,能有什么问题?

魔鬼在细节里。

拉丁同盟确实在法理上和事实上确定了罗马的老大地位,但是问题是,在现实操作中,罗马老大对下面的这帮小弟的控制力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牛逼。拉丁同盟不是大家想象当中的那种“老大一声吼,小弟跟着走”的局面,在很多情况下,罗马小弟们根本不鸟老大的命令。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拉丁同盟在游戏规则的设计上出现了漏洞。

当时的拉丁同盟规定十分简单粗暴:只要你们认罗马当老大,其他的事情,罗马不管。

而就是这个不管,要了亲命。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比如现在罗马有两个小弟,张三和李四。按照拉丁同盟的规定,张三和李四都把罗马当成老大拱了起来,罗马也确实和张三、李四都签了同盟协定。但是罗马对张三和李四的权利义务也就到此为止了,至于接下来这两个小弟会干什么罗马不想管,也管不着。这就容易出问题:既然你罗马管不着,张三和李四极有可能互相勾兑,联合起来形成了小圈子,而这种小圈子一旦时间久了,发展壮大,就会在大联盟里面成立小联盟,也就是俗称的团团伙伙,山头主义。

这种山头主义的危害,在凯尔特人入侵的时候就完全体现了出来。

为什么堂堂牛逼了200多年的罗马在凯尔特人面前不堪一击,一方面确实凯尔特人彪悍耐操,但是另外一方面是因为罗马缺少外援。而作为拉丁同盟的带头大哥,罗马居然缺少外援,你不觉得奇怪吗?

这里原因就在于:拉丁同盟的这帮小弟都在观望,而小弟们之所以能观望,是因为他们不是一个人在观望,而是一坨人在观望。而之所以这一坨人集体选择观望,是因为这坨人形成了攻守同盟,大家说好了,要暴走一起暴走,要装死就一起装死,而罗马人对这帮货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有句话说的好“双拳难敌四手,好虎架不住群狼”,罗马面对这帮小弟联起手来搞团团伙伙的时候,他能怎样,难道还真的当叶问不成?

说到这里,你也应该看出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在原来的制度设计下,罗马确实是外交联盟中心,但是作为中心的罗马,说话不一定管用。因为小弟们可以搞串联。

所以在经过了公元前390年的奇耻大辱之后,罗马开始整顿联盟体系,核心就一条:增强罗马对同盟的控制力。

要实现这个目的,便是通过明确的规则,禁止小弟们再搞串联。为此罗马人对游戏规则进行了重大修订:从此以后,在拉丁同盟里面,盟友关系仅存在于大哥罗马和小弟之间的1对1的单点关系。这句话挺拗口,翻译过来说就是:罗马和张三是盟友,罗马和李四也是盟友,但是张三和李四之间不能成为盟友。

与之相配套的是罗马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以后罗马的盟友关系以法律形式书面确认,而签约的双方,其中一方一定是罗马,另一方是罗马的某个小弟,如果是两个小弟之间是没有资格签订任何协议的,如果签了的话,那就是非法的,罗马人非但不认,而且还要雷霆镇压。

如此一来,拉丁同盟的玩儿法就变了:从此以后,拉丁同盟里所有的盟友关系一定有罗马的身影存在,这就断绝了小弟之间搞串联的可能性。由于在这种1对1的关系中,罗马永远是个头大、拳头粗的那个,也就是说罗马对每一个盟友的话语权、影响力和控制力都是绝对碾压。当这种关系扩散到整个联盟,也就相当于罗马大大增强了自己在整个联盟中的实力地位,

经过这么一番整顿,整个拉丁同盟的控制权,这一次就真正落到了罗马手里。罗马这个核心就真的有点核心的样子了,说话一言九鼎,小弟毕恭毕敬,当年那个带头大哥的派头,现在终于找了回来。

书说至此,我们可以总结下:罗马人从公元前390年的耻辱中醒了过来,不再抱着以前的那一套不放,而是从内到外进行了一整套制度重建和改革创新,缓解了罗马社会的矛盾,补上了制度、法律、外交上的一个个大坑,为下一步的发展做好了准备。可以说,罗马人是完美践行了“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精神,这样的民族,注定不会平凡。

所以,爬起来的罗马人拍拍身上的图,开始甩开膀子朝前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马共和国面临危机,凯尔特人洗劫罗马
罗马非一日建成—统一意大利
帝国史系列:罗马帝国(下)——帝国往往是小邦构建的
三次萨谟奈战争:古罗马陷重围,轭门下受辱
罗马内战:平民派崛起与前后“三巨头”乱斗,从贵族共治迈向帝制
《古罗马千年史》罗马共和国之后三头同盟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