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考点梳理
第一节  天气与气候(课本P67~70)
1.天气与气候
定义
时间
特征
描述的时间词语
天气
某个地区短时段内的大气状况
多变
日、天、夜等来描述
气候
某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比较稳定
月、年、春、夏、秋、冬等来描述
2.判断天气与气候
描述语句
判断类型
风和日丽
天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天气
昆明四季如春
气候
清明时节雨纷纷
天气
1. 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云雨区白色越浓雨越大。
2.常见的天气符号:
(1)气候的要素通常只有气温和降水,天气还包括雾、风等。
(2)描述一定规律的通常表示气候。
3.风向与风力符号
(1)风向:风向指风的来向,风向标包括风杆和风尾,风尾在风向标的哪个方向,就表示吹哪个方向的风。
(2)风力:一道风尾表示风力2级,二道风尾表示风力4级,三道风尾表示风力6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8 级。8 级以上用其他符号表示。
4.城市天气预报
(1)个别城市有两种天气符号的从左到右读作“xx转xx”,如
读作:小雨转阴。
(2)气温的两个数字分别表示当日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如 26℃~37℃,最低气温26℃,最高气温 37℃。
5.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如下表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I)
0~50
二级(Ⅱ)
51~100
三级
III1
101~150
轻微污染
III2
151~200
轻度污染
四级
IV1
201~250
中度污染
IV2
251~300
中度重污染
五级
300以上
重污染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课本P71~77)
1.气温的测定
(1)含义和表示方法: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C)表示。
(2)气温的测定:气温的观测一般在百叶箱中进行,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放在离地面1.5米的阴影处或百叶箱中进行测量。
(3)平均气温的计算:①日平均温:将一天中结果时候测量的气温相加除以次数。
② 月平均气温:将一个月中每天的平均气温加起来,除以该月的天数。
③年平均气温:将一年中各月的平均气温加起来,除以12。
2.气温的变化
(1)气温日变化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时间
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时间
14时左右
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一天中最低气温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2)气温的年变化
海陆分布
北半球
南半球
气温最高月
气温最低月
气温最高月
气温最低月
陆地
7月
1月
1月
7月
海洋
8月
2月
2月
8月
1.等温线的相关特征
(1)等温线密集,说明气温的变化大,等温线稀疏,说明气温的变化小。
(2)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温度高,线外温度低,说明该地是盆地地形;线内温度低,线外温度高,说明是山地地形。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1)纬度规律: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气温逐渐降低。
(2)海陆规律: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低。
(3)地形地势规律:同纬度线,气温随着地势的增高而降低。
南北半球气温曲线形状:北半球呈 “
”型;南半球呈
型。
利用等温线判断南、北半球和季节
1.判断半球
因为南北半球的季节变化相反
①等温线数值向北递减,也就是向高纬度递减,由此判断为北半球,如图一
②等温线数值向南递减,也就是向高纬度递减,由此判断为南半球,如图二
2.根据同纬度两地的气温高低,判断海陆或季节
甲处气温低于同纬度的乙处,假如已知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是冬季,南半球的冬季是7月;假如已知此时是1月,南半球的1月是夏季,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那么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类型:①对流雨 ②地形雨③锋面雨
对流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和中纬度地区夏季的午后。
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锋面雨: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我国常见的降水为锋面雨。
3.降水量的测量:①工具:雨量器与量杯②单位:毫米(mm)
1.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2.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很不均衡。
 
1.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将气候资料用表格、坐标图和等值线图等直观的方式加以表示。
2.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犬图中,横坐标轴表示的是月份,左边的纵坐标轴表示的是气温,右边的纵坐标轴表示的是降水。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本P78~98)
纬度与太阳高度、获得光热的多少以及气温高低的关系
纬度
太阳高度
获得太阳光热多少
气温高低
1.地球自转:改变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强度,昼夜交替,天气在不断变化。
2.地球公转
(1)特征: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
(2)产生四季现象的原因: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公转的轨道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的夹角,而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来回移动。太阳的直射点有规律移动,引起了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导致各地获得太阳光热多少的差异,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3.四季的划分(二分二至日)
日期
节气
阳光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3月21日前后
春分
赤道
昼夜等长
6月22日前后
夏至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9月23日前后
秋分
赤道
昼夜等长
12月22日前后
冬至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4.五带的划分
(1)五个温度带:热带(23.5°N~23.5°S);北温带(23.5°N~66.5°N)南温带(23.5°S~66.5°S)北寒带(66.5°N~90°N)南寒带(66.5°S~90°S)。
(2)五带的名称与特征、范围
温度带
范围
阳光直射现象
极昼极夜现象
特点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获得的太阳热量多,终年炎热
温带
北温带
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
获得的太阳光热居热带与寒带之间,一年四季变化明显
南温带
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
寒带
北寒带
北极圈以内
获得的太阳光热少,终年寒冷
南寒带
南极圈以内
(3)热带范围内各地一年内有两次阳光直射,而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内只有一次阳光直射。
1.      纬度相同的地方,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
海陆位置
气温
夏季
冬季
陆地
海洋
2.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分布
①近海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如:亚洲的东部、欧洲的西部地区等。
②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少。如:亚欧大陆内部等。
③近海但不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少。如:阿拉伯半岛沿海地区等。(风从陆地吹往海洋)
陆地受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受热慢,放热也慢,因此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相反。
不同地区,影响气候的主导因素不一样,纬度位置是影响低纬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气候的主导因素。海陆位置是影响中纬度地区气候的主导因素。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随着地势的增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C。由此导致某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非洲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雪终年不化,被称为“赤道雪峰””。(地形地势因素)
1.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
(1)原因: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
(2)危害:旱涝等灾害频繁,冰川融化,淹爸没陆地和岛屿,全球生态恶化等。
(3)措施: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用新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等。
2.臭氧层破坏
(1)原因: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大量排放氯氟化合物。
(2)危害: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3)措施:用新的制冷材料,替代传统的制冷材料。
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课本P87~98)
1.气候类型的划分:科学家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
2.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分布规律
温度带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自然景观名称
气候示意图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非洲中南部、巴西高原
热带草原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点季雨林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及西岸地区
撒哈拉沙漠地区、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热带沙漠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C以上,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亚热带的大陆东岸地区
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澳大利亚等的东部沿海地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周边地区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大致以0°C等高线为界,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的东北、华北地区,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大部分和附近的岛屿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海洋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
中纬度的大陆西岸
欧洲西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少集中在夏季
中纬度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
温带森林、温带森林草原、温带草原、温带半荒漠、温带荒漠、针叶林
温度带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
自然景观
苔原气候
长冬无夏,只有短暂的暖季,降水少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
苔藓和地衣,间或有一些低矮耐寒的灌木丛
冰原气候
终年寒冷,降水稀少
格陵兰岛和北极地区的其他一些岛屿,南极洲
几乎没有什么之植物
高山高原
高山高原气候
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候要素垂直变化明显
中低纬度地区的山地高原
植被垂直变化明显
1.气候类型的判读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可以概括如下:
2.部分气候类型的典型分布地区
(1)热带雨林气候在南美洲分布最广。
(2)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在非洲分布最广。
(3)季风气候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分布最典型。
(4)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西部分布最广。
(5)地中海气候在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最典型。
(6)温带大陆性气候在亚欧大陆中纬度内陆地区分布最广。
3.练习
如下图:甲乙两地位于南半球,甲地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甲地分布在山脉的迎风坡,乙地位于背风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理知识精讲——天气与气候
2020-2021年中考地理一轮基础过关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初中地理会考必考知识点汇总
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题(三)参考答案
地球和地图
干货!高中区域地理之世界各大洲特点、等温线知识点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