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酒家*散文】盖世无双西湖美
userphoto

2022.06.10 上海

关注
“西湖”这两个字,并不是只有杭州的西湖才能叫得的,而且,天下间也不只有杭州的这一个西湖。除了杭州以外,颍州、福州、惠州、沈阳、潮州、桂林等地也都有湖名曰“西湖”,因此,便有了“天下西湖三十六”的说法。然而,天下西湖那么多,可是人们提起“西湖”来,却总是首先想起了杭州的西湖。那么,为什么,世人会对杭州西湖如此情有独钟呢?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方,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所以,杭州的西湖也因为其秀丽的湖光山色,众多的名胜古迹,凄美的民间传说而享誉天下。
   远观西湖,水色澄碧,鸢飞鱼跃;近观西湖,莲荷叠翠,荷花满塘。画舫穿行在湖上,岸边是杨柳绿荫。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各种亭台楼阁点缀其间,水榭长廊,错落有致。远望群山,连绵不绝,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远山近水和晴空白云融为一体,秀丽风景,让人如同置身在画中。
   春天里,西湖上薰风吹拂,柳丝轻摇,微波荡漾;夏日里,西湖上荷花盛开,荷叶团团,嫣红点缀;秋风中,西湖上芦花飞舞,水鸟翱翔,百舸争流;冬天里,西湖上银装素裹,分外妖娆,风光独好。
  
   据说,西湖,并不是一开始就叫这个名字的,东汉班固的《汉书》记载:“武林山,武林水所到之处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也就是是,在很久以前的时候,西湖的名字叫“武林水”。
   西湖也叫西子湖,我总觉得,“西子湖”这个名字更好听,因为,很容易就能让人联想起那旷世红颜“西施”,用美女西施的名字,来给这秀丽的湖命名,岂不是妙不可言吗?就好像苏轼说的那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盛名,与苏轼恐怕是分不开的。其实,西湖名噪天下,有两个人功不可没,很幸运的是,这两个人,都是诗人。
   其中一个是白居易。长庆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他在任期间,兴修水利,疏浚西湖,在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建造了一个名为白公堤的堤坝。当时,他还专门撰写了《钱塘湖闸记》刻于石碑,这是一篇关于如何使用堤坝蓄水、放水和保护堤坝的使用说明书,可见,白居易先生不仅仅是一个著名的诗人,对于水利方面,也是相当在行的啊。
   如今,白居易当年所修建的白公堤已经漫漶无存了,但是,杭州人为了纪念白居易的功绩,便将西湖上的另外一座堤坝“白沙堤”改称白堤,用来纪念白居易的水利大业。
   白堤全长一千多米,东起断桥,经锦带桥而止于平湖秋月。它好像一道白虹横亘湖上,把西湖划分为外湖和里湖,并将孤山和北山连接在一起。
   堤上垂柳碧桃,相映成趣。每年到了三四月份的时候,碧绿的垂柳飘飘荡荡地垂进湖面,满天飘扬的都是飞舞的柳絮,微风轻轻吹拂过来的时候,柳枝迎风婆娑起舞,好像一个蛮腰的女子,正在舞动腰肢,翩翩起舞。旁边的桃花也不想独自寂寞,它们盛开了绚丽多彩的花朵。从远处望去,堤上桃树成行,柳树婀娜,芳草如茵,百花繁茂。回头望去,群山含翠,湖水碧绿,怎能不让人生出“如在画中游”的念头呢。
   大概是因为这条堤坝实在是太过绚烂了,所以,在明朝的时候,这条堤坝也叫“十锦塘”。
   明代王稚登的《十锦塘》诗,就将堤坝上的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湖边绿树映红阑,日日寻芳碧水湾。春满好怀游意懒,莺撩吟兴客情闲。波中画舫樽中酒,堤上行人岸上山。无限风怀拼一醉,醉看舞蝶绕花间。”
   但是,我觉得他描写得太过详细,便失去了几分朦胧的韵味,所以,我还是更喜欢白居易的句子,他在任杭州刺史时是这样描写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或许,正是因为这句诗,让人们知道了白居易对于白沙堤的情有独钟,所以,后来,人们才会将白沙堤改称白堤,以安慰这位为西湖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刺史大人吧。
   除了白居易以外,另一个西湖的功臣,自然就是刚才提到的苏轼了。要知道,从五代至北宋,这期间西湖长年不治,湖面被水草覆盖,西湖几乎不保。为此,苏轼专门撰写了《乞开杭州西湖状》,称:“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于是,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西湖治理工程。
   他动员民夫疏浚西湖,并用挖出来的污泥,堆筑了一条长堤,自此西湖水分成了东西两部分。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将这条长堤称为“苏堤”。
   南宋以来,“苏堤春晓”一直位居“西湖十景”的榜首,由此可见,大家对于苏堤是如何喜欢了。这条卧波的长堤,南起南屏山下,北到栖霞岭下,连接了南山和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桥上还有六座石拱桥,都被冠以好听的名字。
   和白堤一样,苏堤上也种植了各种美丽的植物,其中,杨柳和桃花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朝霞映红了天空的时候,晨曦初露,湖面一静如镜,小鸟啁啾,桃花灼灼,杨柳吐翠,云淡风轻之中,置身堤上,但见柳丝舒卷,飘忽不定;桃花粉面,笑脸相迎,让人顿时觉得勾魂蚀魄,真是好一派人间仙境啊。
   苏堤不仅是自然风光引人入胜,更兼以繁华的市井文化,在南宋的时候,这里附近形成了一大片的集市。《武林旧事》中曾经记载,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时候,“苏堤一带,桃柳浓阴,红翠间错,走索,骠骑,飞钱,抛球,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斤斗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又有买卖赶集,香茶细果,酒中所需。而彩妆傀儡,莲船战马,饧笙和鼓,琐碎戏具,以诱悦童曹者,在在成市。”由此可见,苏堤,早就成了当时杭州人游玩的好去处。
   所以,苏东坡是完全有理由自豪和骄傲的,他的这项大型的水利工程,真的是功在千秋啊,所以,他曾经自豪的说:“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或许,正是因为西湖的开发和两位伟大的诗人分不开,所以,西湖自古以来,便颇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
   就拿白居易和苏东坡来说吧,这二位就为西湖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
   白居易在杭州任职期满,即将要回京复命的时候,他看着自己曾经奋斗过的西湖,怅然若失,他真的不想离开这个自己亲手打造起来的人间天堂。正是因为他的不懈努力,才使得西湖,从原来那个蓬头垢面的村妇,摇身一变,成了绝代佳人。
   于是,他写下了《西湖留别》的诗篇,“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这首诗歌,反映了白居易对西湖的那种恋恋不舍的情怀。可惜任职的期限只有“三年”,或许,如果皇帝开恩,肯让他自己选择留在杭州的时限的话,我相信,他一定会选择“一万年”。白居易忘不了,忘不了绿荫丛中的歌舞,忘不了荷花池中的画舫,当然,他更忘不了的应该是他亲自为西湖梳妆打扮的那每个日日夜夜。所以,如今要离开,自然是舍不得了,于是,诗人发出了“就中难别是湖边”这样的感慨。
   这样的感伤和遗憾,一直缠绕着白居易,以至于他在《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的诗歌中也说道:“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是的,从连绵不断的白公堤,到西湖岸边的怪石;从歌台舞榭的美酒,到江边画舫的红烛,这一切的事物,都是他心中永远都不会忘怀的美好回忆。
   一直很奇怪,西湖美景如此秀丽,可是俗人却好像总是对它视而不见,直到这位心怀灵犀的天才诗人白居易到来,才首先发现西湖的风光之美。
   和他一样独具慧眼的,当然就是那位大学士苏东坡了。他对于西湖也是情有独钟的,除了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外,还留下了不少的旷世奇作。
   比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便是其中之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一般人描写西湖的时候,总是喜欢写那旖旎的风光,秀美的风景,可是苏轼偏偏不要,他写的是暴雨突然来临时候的情景。
   这份豪迈,恐怕不是喜欢惺惺作态、吟弄风月的小儿女所能具有的吧,只有他这样的苏堤建造者,才能有此般的豪情,此种大手笔。
   在这首诗中,苏东坡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另类的西湖。暴雨突然袭来,没有任何征兆,但是,一阵大风吹来,将乌云突然吹散,于是,苏东坡向远处望去,只见天连着水,水连着天,西湖上一片浩淼。这种别有韵味的风景,不是寻常人等、寻常气量者,可以欣赏得了的啊。
   自从有了白居易和苏东坡这两位大家做了先锋带头作用,于是,一大批的文人蜂拥而来,争先恐后地用手中的笔墨,尽情地描绘着西湖的美景。其中也不乏有很多佳作,比如,同样是宋朝人的杨万里,他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是的,提起西湖,就不能不说这西湖中满池的碧波仙子。它们给美丽的西湖,增添了别样的情趣。
   不过,西湖,四季都是美不胜收的,除了夏日里红艳醉人的荷花以外,其他的三个季节,也各自有各自的美好之处,春天里那满堤的柳桃莺啼,秋风中那闪着月光的三潭印月,冬雪后那疏影横斜的数枝红梅。无论什么季节,西湖都会用它那独具风韵的姿态,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
   所以,还是柳永在《望海潮》词中说得好啊,“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没错,杭州城,自古就是豪奢之地,更兼“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于是,这样的绝世美景,陶醉了多少游人啊。
   到了南宋的时候,杭州奢华之风更甚,这也怪不得那个叫林升的诗人,会生出担忧之心来啊,“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游人们如果流连忘返,那就会耽误了正事,旅人耽误了行程,商人耽误了生意,学子耽误了学业,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耽误了,也就耽误了吧,这原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啊,谁让西湖太迷人了呢,可是,如果当权之人也如此,那就会耽误了国家大事啊,难怪南宋一直到最后都没法收复自己的失地,最终只能落得一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唉,可叹啊,世上的美女常被人称为是红颜祸水,说成是败坏朝纲的源泉,不是就有人将吴国覆灭的原因,都归因于西施身上了吗,可是,没想到,与西子有着同样名字的西子湖,似乎也成了南宋亡国的根源了。对此,西湖无语,西湖何罪之有,错的,是那些将杭州错当成了汴州的当权者们。
   还是不要去管这些了吧,古往今来,西湖还是以其特有的美景和灵秀,吸引了无数的文人雅士来此居住。比如,留下了那首著名的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林逋,便是居住在西湖的孤山。或许,他那别具一格的诗风和他那高风亮节的人品,也是与居住在西湖这样的人间仙境分不开的吧。
   西湖的自然风光生来便是明媚秀丽的,白居易、苏东坡和千千万万的诗人们则是用他们诗的语言将西湖再次美化,甚至神话。加上诗意的美之后,西湖就显得更加秀丽,更加明媚了。
   如果说,西湖的自然之美,是大自然的造化之功,那么的诗意,则完全是诗人们的功劳。这些万千诗人吟诵过的西湖,是诗人们用自己的情感、想象和精神,美化装饰了的完美的西湖。
  
   除了那些诗人以外,普通的劳动人民也用自己的方式,为西湖增添着美丽。首先,虽然建造堤坝和修整西湖的主意,是白居易和苏轼想出来的,他们功不可没,可是,不要忘记了,挖污泥、修堤坝的,可是那千千万万没有留下姓名的民工。劳动人民没有用笔墨,而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造着西湖,美化着西湖。
   普通的劳动者们不会写诗歌,不会撰美文,但是没有关系,这丝毫不能妨碍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抒发着对于西湖的热爱。于是,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便在口耳相传中流传了开来,一代代地传了下去。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那《白蛇传》的传说了。人们用无比的同情和爱怜,诉说了一个书生许仙和蛇妖白娘子的千古传奇,更兼有善解人意的小青穿针引线,于是,游湖借伞、盗取仙草、水漫金山等一段段感人肺腑的传奇故事,就这样流传开来了。
   天性善良的劳动人民,不忍心看着这一对天造地设的情侣并硬生生地拆开,于是,这个故事越来越丰满、越来越精彩,在白娘子被法海所收,最终被压在了雷峰塔下之后,更添加了若干年后,许仙和白娘子的儿子得中状元,于是前来祭塔,最终得见母亲的段落。
   这个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所以,它的流传范围之广,绝不仅仅限于杭州城一个地方,在五湖四海,大江南北,到处都流传着白蛇和许仙的故事。就连皇城根底下的北京城,也不例外。在相声中,有一段太平歌词,唱的就是《白蛇传》的故事,头一句说的就是:“那杭州美景盖世无双,西湖岸奇花异草四季清香”。看来,真的是因为有了西湖这样的好风景,才会由此诞生出《白蛇传》这样流传千古的好故事啊。
   西湖,它本来就是天生丽质,再加上了如白居易、苏东坡这般懂美之人真心爱护,杭州百姓齐心协力加以改建,才使得它拥有更加卓越的风采。更添上文人墨客用诗歌加以美化,人民群众用传说加以修饰,才成就了西湖这样一位绝代佳人。所以,西湖这天上没有、人间独有的美景,能够名扬四海,绝对不是偶然的啊。天下西湖三十六,却只有杭州西湖独占其美名,因为它当之无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知道吗 | 西湖上的白堤、苏堤,“白”和“苏”分别指什么?
你知道白公堤、范公堤、苏公堤的来历吗?
苏堤和白堤——美名传千秋
杭州西湖“白堤”“苏堤”的来历
走在西湖边上
春天,从苏堤到白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