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苑★散文】李广难封
userphoto

2022.06.10 上海

关注
飞将军李广的大名,家喻户晓,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据说,李广身材高大,手臂修长,擅长骑射,打仗的时候,行踪飘忽不定,敏捷迅猛,令得匈奴闻风而逃,抱头鼠窜。因此上,他的大名便被载入了史册,并被世人所熟记,作为骁勇善战的代表。
   只可惜,李广虽然战功赫赫,但是,遗憾的是,他直到自己死,也没有能够封侯拜相,成就自己的功名,所以,他也常常被人认为是命运坎坷的代表。就好像唐朝的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的那样:“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不过,世人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往往是带有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的,或许,人们都觉得,像李广这样一个勇猛天下无双的人,却不能得到朝廷的重用,是极为遗憾的,因此,便将极大的同情心赋予了李广。
   不过话说回来,李广这个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其实,李广的确是勇猛善战的,这一点,不仅后世之人对其赞誉有加,就算是当世之人,也是对其赞不绝口,钦佩无比的。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在孝文帝十四年的时候,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从军击退胡人,由于他非常善于骑射之术,所以,杀死敌寇的数量非常多,因此被封为汉中郎。汉文帝看见他格杀猛兽的样子,惊叹道:“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由此可见,就算是当时的皇帝,对于李广的才能,也是颇为赞赏的。可是,汉朝的皇帝虽然对于李广的才能十分看重,却依然没有加封李广,造成了李广难封的结果,这也的确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不可否认的是,李广的武艺的确是超群的,他尤其擅长骑射,这样的本领,在千军万马的阵中,是尤为重要的。他不仅善于射箭,而且胆量无穷,据说,他射箭的方法是一定要等到敌人逼近之后再射,如果敌人不在其十步之内,估摸不能一发即中,他便绝不射箭。只要利剑离弦而出,敌人就会立刻应声倒地。能够这样射箭的人,必须具备两种特质,其一,便是精于射箭之术,要能够百步穿杨,例不虚发,不逊于后羿、养由基等古代高手才行;其二,便是要有极大的胆量,要能够沉得住气,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两点,缺一不可。由此可见,论个人的武功,李广的确是可圈可点的,《水浒》里头,有一个善于射箭的花荣,他的绰号便是小李广,由此可见,李广善射这一点,早就深入人心了。
   只可惜,要带领军队的话,可不是仅仅凭借个人的勇猛就可以的,事实上,作为一个军队的总指挥,武艺的高低,并不是最重要的,熟悉兵法,懂得排兵布阵,智慧过人,这才是更重要的事情。想当年,孙膑和庞涓对阵,想那孙膑乃是刑余之人,根本就连站都站不起来,要让他操戈跨马杀敌,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他却能将庞涓逼得走投无路,靠的就是对兵法的透彻研究。再看《三国演义》里描写的诸葛亮,守着一座空城,派两个年老的兵卒在城门口扫地,带着两个童子在城楼上抚琴,却能够使得司马懿百万之师,无功而返,虽然说,这可能是小说家的夸大之词,但是,这个故事却正好说明了兵法的最高境界,不是好勇斗狠,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东晋时候,苻坚亲自率领大军南下,苻坚兵强马壮,投鞭断流,大有不灭东晋誓不回的气势,但是,谢安和侄子谢玄定下妙计,在淝水趁着前秦的军队渡河的时候发起进攻,谢玄的北府兵势不可挡,杀得苻坚的军队望风鼠窜,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演绎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
   由此可见,作为一军的主帅,兵法和谋略才是最重要的。再看看李广呢?有一次,李广以郎中令的身份率领四千骑兵出征匈奴。行军大约有几百里路的时候,匈奴的左贤王率领四万骑兵包围了李广,这时候,李广命令自己的儿子李敢骑着马往匈奴的军队中奔驰,李敢有乃父的风范,也是一个不怕死的猛将,于是,便带着几十名的骑兵飞奔进入匈奴的阵中,然后,又从左右两翼突出。不知道是因为匈奴没见过这么不怕死的,所以一时反应不过来,还是因为他们另有后招,不想打草惊蛇,所以,李敢和他的轻骑兵顺利地返回了。回来之后,李敢就向李广报告:“匈奴的敌兵很容易对付啊。”李广并没有真正分析敌情,既没有撤退,也没有等待援兵,而是立刻发起了进攻,他让士兵列成圆形的阵势,面向外,对抗匈奴。谁知道,匈奴大兵袭来,却不是真的那么容易对付,一阵之后,汉兵死亡过半,箭也快用光了。李广是个有倔脾气的人,这种情况之下,还不肯退兵,神态自若地整顿军队,亲自用弩弓射杀匈奴的副将,使得匈奴军队暂时散开。幸运的是,援兵赶到,匈奴这才退去,李广的残兵幸免于难,但是,却几乎已经全军覆没了,这一阵,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封赏。
   从上面的这个小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李广的个人素质的确是很高,在箭如飞蝗的战场,依然能够冷静地射杀敌人,而且,军士伤亡惨重之时,仍旧神情自若,给了手下兵士一定的信心。但是,他过分高估了自己的力量,没有准确地判断当时双方的势力,草率用兵,视自己手下兵卒为草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他性格鲁莽,不善将兵的弱点。
   的确,军队打仗,比不得擂台比武,讲究的是集体作战,相比展现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作为一个军人,更重要的是服从命令听指挥,发挥团体的力量。在这方面,李广的确是做得很差,当他和卫青一起出征的时候,由于一些排兵布阵方面的问题,和卫青闹了别扭,竟然不辞而别,独自带着军队离开了。由于军队没有向导,李广这个带兵之人,又是一个路盲,结果,大军迷失在荒原之中,白白错过了诛杀单于的好机会。退一万步讲,就算是卫青的部署真的有误,作为一个军人,也不应该自说自话,毫无组织纪律性,自己带着人走吧,如此看来,李广难封,也不光只是时运不佳,他自己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李广难封,除了因为李广太过于逞强,不善用兵,缺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之外,他的坏脾气,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说实话,李广对待自己手下的兵士,的确是非常好的,他非常清廉,得到了一些赏赐,从来不独自享用,总是分给自己的部下。据说,当他带兵之时,如果遇到了缺粮断水的情况,总是和士兵同甘共苦,如果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吃完饭,他自己是一口都不会喝,不会吃的。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吧,虽然李广在带兵打仗方面,的确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但是,手下的士兵却都丝毫没有怨言,颇有一些“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感觉。由此可见,李广这个人,对待自己的部下,还是颇讲义气的,有侠义之风。
   不过,或许正是应了韩非的那句话吧,“侠以武犯禁”,有侠义之风的李广,作为一个朝廷的将官,其实是个对律法颇不重视的人。在李广因为作战失利,被贬为庶民之后,在家中闲居了一段时间,他经常和已故的颍阴侯灌婴的孙子灌强一起去蓝田南山中打猎。有一天夜里,李广带着一名骑马的随从出门,和别人在田野中喝酒,喝得兴高采烈的,等回去的时候,路过了霸陵亭,事有凑巧,霸陵尉也喝醉了,于是,就大声呵斥他,不让李广通过。随从的人便说:“这是前任的李将军。”那霸陵尉便说:“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没有办法,李广只能留在了霸陵亭。
   如果是一般人,这事情过去,也就过去了,可偏偏李广是个心胸狭隘,非常记仇的人。没过多久,匈奴入侵,杀死了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安国将军,这时候,天子想起了李广来,便将李广召回,任命他为右北平太守,这时,李广便请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了军中就把他给杀了。
   就算霸陵尉在当值的时候不该喝酒,可是,深夜之时不能通行的规定,想来也应该是确实存在的,他阻止李广前行,也算是遵照国家的法令行事。虽然说霸陵尉没认出李广来,怠慢了这位前将军,让李广感到难堪了,可是,即使是如此,也罪不至死吧,李广这次做得的确是有些过分,可以说是利用职权,滥杀无辜了。
   这个故事,让人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张翼德怒鞭督邮”,当时,督邮来到刘备所在的县城,刘备出郭迎接,见督邮施礼。可是那督邮的态度却十分傲慢,用马鞭指着刘备说话,这可是对刘备的极大侮辱啊。回到县中,那督邮又是作威作福,并且暗示索要贿赂,刘备拒绝之后,他便逼勒县吏,欲害刘公。张飞见状,义愤填膺,睁圆环眼,咬碎钢牙,冲入了馆驿,见督邮正将县吏绑倒在地,更是怒不可遏,便将督邮痛打了一顿。
   如果对比一下张飞和李广的故事,我们就可以看到两人在为人处世的态度上,还是有着截然不同的。督邮对刘备,无礼在先,索要贿赂不成,便施毒计想要陷害,而且还迁怒无辜的县吏,如此恶徒,使得人人愤然,五六十个老百姓,聚在门口痛哭,为之抱不平,张飞怒打督邮,那督邮,的确是个人见人怒的该打之人。而霸陵尉呢,他对于李广虽然言语上有所不屑,但是,也是依法办事,并无特别不妥之处。再者,虽然张飞是个火爆脾气,可他怒打督邮,乃是出于义愤,当刘备劝阻张飞的时候,他还是停手了,并没有真的要了督邮的性命。而李广呢,他虽然当时隐忍不发,看上去是比张飞有涵养,可是,却处心积虑,在事情过去很久之后,又翻出了旧账,而且,霸陵尉怎么说也算是秉公执法吧,就算言语不慎,也罪不至死,他却擅用职权,要了人家的性命,如此可见,李广之事和张飞之事不能相提并论,他们在人性上,迥然不同。
   要是再和淮阴侯韩信比较一下,就更加能够看出李广心胸狭隘了。韩信当年寄人篱下,亭长的妻子讨厌他,不给他做饭,韩信得知了之后,毅然离去,由此可见,这韩信也是一个有性子的人。后来,有淮阴屠中少年侮辱韩信,说:“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不仅如此,还要让韩信受胯下之辱,说是“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韩信真的从那人的胯下钻出去了。
   这事情,要是搁在李广的身上,恐怕当即就会拔出剑来,和人家拼命了吧,即使不这样,他也会等待机会报仇雪恨的。可是,韩信却没有这样,当韩信封侯拜相之后,他找到了当年招待过自己的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然后,又找到了那个当年羞辱自己的少年,封他为楚中尉。别人都不理解他的行为,韩信告诉别人说:“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和李广不一样,韩信非但没有报复当年羞辱自己之人,而且还各有报答。对亭长,只赐百钱,以偿饭钱,并没有厚报,那是因为对方乃是德薄之人。可是,对于那个少年,却委以重任,是因为那少年当年虽然羞辱了他,但是也使得他受到了启发,领悟到了人生的真理,为人,只有真的弯下腰去,才能够知道直起腰杆的感觉,只有真正卑微过的人,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高尚。韩信认为,对于这样的一个曾经启迪了自己的人,杀之无名。
   我相信,那少年当年也只是一时冲动,好勇斗狠,或许,多年之后,他已经深深为当初所做的一切而后悔,韩信今日非但不杀他,反而还委以重任,他一定从此对韩信投桃报李,死而后已。韩信因为有着大丈夫的胸怀,所以能够以德报怨,但是,李广却做不到,他斤斤计较于一些小事情,睚眦必报,锱铢必较,由此可见,韩信可以被封为淮阴侯,而李广却做不到,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李广难封的原因,其实很复杂,不过归根结蒂,更主要的,还是他自身的人格缺陷。当然,话虽如此,作为一个戎马一生的英雄好汉,李广的悲情结局,多多少少还是令得后人为之嗟叹的啊。世人说起李广的时候,其实还是同情的多,诗人们在写到李广的时候,也对其寄予了无限的深情。
   除了王勃曾经在《滕王阁序》中感叹“李广难封”以外,唐代的七绝圣手王昌龄,也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出塞》,提到了李广。“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龙城飞将”,“龙城”,乃是指奇袭匈奴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自然是说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了。王昌龄用这首诗歌来抒发了边疆士卒保家卫国的壮志,他认为,只要有卫青、李广这样的一代名将在,敌人的兵马,就再也渡不过阴山。他的言下之意很明显,就是表示朝廷用人不当,使得将帅不得其人,所以才会造成边疆烽火不断,征人长征未还的情景。这首诗歌写得悲壮而不凄凉,实在是边塞诗中的极品。诗中对于李广,自然是大加赞扬的,诗人心目中李广的形象,是那个单枪匹马,在匈奴军中左突右穿,如入无人之境的李广;是那个令得匈奴畏服,多年不敢来犯的李广;是那个疆场驰骋,铁血丹心的理想化的李广。
   其实,在历史上,像李广这样的悲情英雄并不在少数,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提到的另一个人,冯唐,也是其中的代表,冯唐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但是,却一直都得不到重用,汉武帝求贤的时候,有人推荐冯唐,可是,他这时候已经九十多岁高龄了,再也难以做官。时也,运也,人的一生,总是会有些坎坷的,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样的事情,也不在少数,很多有才之士,因为种种的原因,明珠暗投,难以成就自己的事业。
   话虽如此,却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的,姜太公在渭水边钓鱼,等到了周文王的时候,也已经年老了,他却依然老骥伏枥,怀着千里之志;冯驩初遇孟尝君的时候,也没有得到重任,他弹剑而歌,并且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孟尝君解决了大难题,终于让他得知了自己的才华,得以脱颖而出。如此可见,造成李广难封的现象,虽然有一定的外在原因,但是,个人自身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或许,如果李广能够收敛心性,沉着冷静,宽于待人,并且研习兵法,扩展见识,那么,不管生在哪个时代,都不会有“难封”这样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说“李广难封”,看了这些你就知道了
李广和韩信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性真实的一面
“李广难封”的深层原因剖析
李广难封
同情不能代替理智判断:李广为何难封?
《了凡四训》纵横谈59 | 为何“李广难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