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苑★散文】情寄永州柳宗元
userphoto

2022.06.10 上海

关注
柳宗元,乃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他和韩愈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人们总是喜欢将他和韩愈并称为“韩柳”,两人都是才华横溢之人,难分伯仲。柳宗元的诗歌以山水诗最为出色,所以,人们还常常将他作为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和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搁在一起,并称为“王孟韦柳”。可是,在我看来,他的山水田园诗虽然写得高妙,却还是没有那些山水游记更为出色。柳宗元既然是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自然是非常善于写散文的,除了那些富有哲学思辨和记叙自己政治理念的文章以外,他的山水游记也是颇为人所称道的,这其中最出名的,便是“永州八记”。
   其实,柳宗元在永州,可并不只是纯粹为了游山玩水,怀着一颗闲适的心情的,正相反,他其实并不想去永州,他所想的,乃是报效朝廷,为国尽忠,在凌烟阁上留下自己的英名。只可惜,事与愿违,他最终还是被贬,成为了永州司马,而且,在那里一呆就是十年。
   开元、天宝之后,宦官当权,藩镇割据也相当严重,已经严重危害到了大唐王朝的生存和发展,于是,一些有识之士便聚集在了一起,商讨要如何应对。永贞元年的时候,唐顺宗即位,任用了王叔文,自此,便开始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运动,这场改革所针对的主要目标,就是那些尸位素餐的宦官。柳宗元和刘禹锡等人,都积极地投身其中,参与到了这次的“永贞革新”之中。只可惜,大唐朝病入骨髓,已经不是寻常的药石能够除去弊病的了,这场革新运动,并没有成功,最后竟然逼得一心励精图治的顺宗退位,而柳宗元和刘禹锡等八人,也遭到了贬谪,分别被派到了蛮荒之地担任司马,史称“八司马”。而柳宗元,则来到了永州,担任司马,从此以后,他便和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试想一下,一个怀着凌云之志的人,一下子被贬谪来到了穷乡僻壤,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啊,现实太残酷,和柳宗元所想象的,那真是完全不一样啊。为了排遣自己心中的郁闷之情,他便只能徜徉在山水之中,用永州的山山水水来打发自己的日子,排解心中的无奈。山水,成了他心中的精神寄托,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吧,他才会写下那许多咏景之诗,其目的就是为了要抒发自己孤寂、愤懑的心情。比如说,他那首脍炙人口的《江雪》,就是其中的典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一个多么苍凉悲壮的场景啊,冰天雪地之中,没有行人,没有飞鸟,只有一个孤独的老翁,默然垂钓,幽静寒冷的景象,跃然纸上。难道那孤独冷清的,就只是那位寂寞的渔夫吗?不,诗人柳宗元的心情,和他那是一模一样的啊,他正是用简简单单的词句,用这个渔夫,来暗喻自己那清高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郁闷和苦恼,即苏轼所说的“发浓纤于简古,寄妙理于毫端”啊。
   作为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除了诗歌之外,他自然也在贬谪永州期间,创作了大量描写风景的文章,这其中最著名的,当然莫过于他的“永州八记”了。柳宗元的政论文,写得笔锋犀利,讽刺辛辣,论说性非常强,可是,他的山水文,就与之有所不同了,大多都是一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之作,不过,可以看得出,柳宗元笔下所写的虽然是眼前的山水之景,可是,却每每有所寄托,他真正抒发的,乃是自己的心中之情。
   据说,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广西交界之处,在当时,那是相当荒僻的,可以说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蛮荒之地。柳宗元并不是自己只身前往的,和他同去的,还有他的老母亲和他的堂弟、表弟,他们到达永州之后,竟然连居住的地方都没有,还是在一个僧人的帮助下,才得以在一所寺庙之中借住,生活的环境,那自然是相当艰苦的,所以,到了永州不到半年的时间,他的母亲就与世长辞了。如果仅仅只是生活环境的艰难,倒还是忍忍就能够挺过来的,最可恨的是,他的政敌们在他到了永州之后,还不放过他,又对他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再加上残酷的政治迫害,使得柳宗元变得形销骨立,身体也大不如前了,竟然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地步。
   然而,这一切的不幸,都不足以将柳宗元彻底地打倒,他开始撰写大量的文章,用来抒写自己的抱负,记叙自己的思想,同时,他也寄情于山水之中,用描写山水,来抒发自己胸中的愤懑之情,这样才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一共有八篇,都是描写永州城郊的景物的文章。《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居住在永州东山法华寺时所写的文章,东山的对面,就是西山,只隔着一条河,柳宗元在过河之后,写了这篇游记。
   在游览西山几天之后,他又写了《钴鉧潭记》,钴鉧潭位于永州愚溪西北,古代的时候,称熨斗为“钴鉧”,由于钴鉧潭的形状很像一个古代的熨斗,所以才得名。
   几天后,柳宗元又撰写了《钴鉧潭西小丘记》,那只是一个愚溪旁的小山丘,或许,寻常人根本就不会看上眼,可是,柳宗元却怀着极大的兴趣,为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山丘写了一篇文章,使得这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山丘,从此名垂千古。
   在这以后,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小石潭记》了,这篇文章的全名应该叫《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石潭,它“全石以为底”,还有着清莹澄沏的清澈潭水。
   然后,柳宗元就走得略微远一些了,出永州南门,有一处沙洲,洲旁有奇形怪状的石岛,这便是柳宗元所说的袁家渴,他为此专门写了一篇《袁家渴记》。
   从袁家渴沿潇水而上,有一条小溪,在那里,柳宗元又撰写了《石渠记》,如果沿着潇水向下的话,就可以看到一个石涧,柳宗元写了《石涧记》。“永州八记”的最后一记,乃是《小石城山记》,这小石城山位于永州愚溪之北,到此为止,柳宗元在永州的览胜便告一段落了,留给我们的,乃是八篇精致而又耐人寻味的古文。
   说实话,柳宗元所去的地方,都不远,都是永州的近郊,他笔下所描绘的景致,也算不上是什么旷世奇景,比起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笔下那“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的景致,恐怕要差得远了,和谢朓所说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那般的奇幻景象,更是不能比。可是,柳宗元却大笔挥洒,将那原本平平淡淡的永州山水,描写得具有高旷之美,使得原本显得寂寥冷落的永州山水,在瞬时间给人一种气势磅礴之感。刘熙载曾经赞之曰:“柳州记山水,状人物,论文章,无不形容尽致;其自命为'牢笼百态’,固宜。”
   或许,这就叫化腐朽为神奇吧,其实,以当时柳宗元的身体情况和生活境况来说,也不允许他走到更远的地方去,欣赏那更为幽丽的景致,所以,一切全靠柳宗元在诗文方面的才华,才能够笔下如有神。山水,乃是寻常山水,可是,柳宗元虽遭永贞革新失败的挫折,壮志未酬,可是却未改心中的壮志豪情,所以,他心中所充满的正气,却不是普通寻常的感情,于是,他便借山水之题,发胸中之气,将自己和山水融合在了一起,名为写山水,实际上写的乃是自己胸中的愤懑之情。
   在柳宗元的笔下,永州的一切,都透露出一种幽深宁静之美,“永州八记”所描写的,都不是什么大山大河,它们甚至都带着一个“小”字,比如小丘、小石潭、小石涧、小石城山等等,可是,就是这些眼前寻常的小景,所抒发的,却是柳宗元那一颗不平凡的心,所谓的以小见大,恐怕就是指的这个吧。
   我们先来看看柳宗元所描写的景致,以《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为例,柳宗元描写了小石潭附近那种空旷寂寥之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枪幽邃”,寥寥数语,一种空山无人语的感觉,便跃然纸上,这样的场景,恐怕已经不能单单只是用一个“静”字来形容了,“静”到了极致,便是“寂”,而这寂静无声的,又绝不仅仅只是指小石潭这个地方,恐怕还指代了柳宗元自己的内心世界吧。如果内心深处不感到寂寥冷落的话,又如何能够体会到这种沉寂之景呢。一时间,我们所感受到的,不仅仅只是空旷而宁静的山林,还有柳宗元那颗孤独而寂寞的心。
   使得自己的笔下之景,和自己的心中之情能够高度统一,明为写景,实为写心,这便是柳宗元最高人一等,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了。
   我们再来看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这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题目中的“始得”这两个字,暗含奥妙。光从字面上来解释的话,“始”有开始的意思,“得”有获得的意思,也就是说,作者首次发现了西山的美,于是,便开始了自己寻访永州山水的旅程。可实际上,西山却并不是柳宗元到永州之后第一个游览的地方,在西山之前,他还曾去过八华寺等地,所以说,在这里的“始得”二字,并非只是表示柳宗元始游永州,而是说,他觉得自己是在游览了西山之后,第一次体会到了永州山水的绝妙之处,所以,他才会将这篇文章,作为“永州八记”的开篇之作。
   这篇游记,并没有在一开始的地方就直接描写西山之景,而是先写了一番自己在游览西山之前的游历。在这一部分,柳宗元抒发了自己的郁闷和悲愤之情,在遭受贬谪的生涯中,他的游历自然也和那些附庸风雅的士大夫完全不同,他是想在游览中排解自己的忧愤,想在山水中找到自己的寄托啊。“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慢慢而游。”这是一种何等落寞的心情啊,所以说,从文章的一开头,柳宗元就告诉我们,他刚开始这“西山宴游”的时候,其实并不乐。
   更何况,西山之路,可是艰难重重啊,“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游历之路,并不容易走啊,虽然说并不是“难于上青天”,可是,这其中还是颇为艰险的。
   然而,当他终于亲眼看见西山之“怪特”的时候,他的心情就完全不同了,柳宗元并没有正面描写西山之奇,而是通过描写西山以外的群山,来反衬出西山之“怪特”。无论是初登西山时看到的“数州之土壤,衽席之下”,还是在登高远望时所看到的“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的浩茫大自然,都令他眼前一亮。
   于是,他的心情也和平常不一样了,都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虽然说,西山没有五岳那样雄奇,可是,却一样能够让柳宗元感受到一种“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的感觉,这种感觉,和庄子笔下的逍遥游,是何等接近啊。
   或许,也只有在登临西山峰顶,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时候,才能让柳宗元暂时忘却现实生活中的不幸,产生一种莫名的喜悦之感。
   不过,如果仅仅只是这么写的话,人人都能够做到,算不上是人景合一,也显不出柳宗元的大家风范。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想说的,可绝不仅仅只是西山之怪特啊。事实上,一句“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已经明明白白地道出了柳宗元心中所想。
   从表面上看,他赞的是西山,可实际上呢,他却是用西山来比喻自己。特立的西山,和“培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自己呢,他的特立独行,正好和西山是如此一致,而那些奸佞小人,就好比是培塿一般,柳宗元将西山人格化,用它来比喻自己那颗卓尔不凡,绝世独立之心。
   如此一来,这山便不是普通的山了,而柳宗元,他既不是一个置身于山林之外,寻常观山景的游客;也不是一个内心消极颓废,隐遁在山林之中的隐士;他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和大自然合二为一。
  
   眼前之景和心中之境融为一体,这才造就了柳宗元那独具风格的“永州八记”。柳宗元曾经说:“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的确是如此,虽然遭到了永贞革新的失败,但是,却并未使得柳宗元彻底颓废,他在山林之中陶冶着自己的性情,纵使眼前所见,只是寻常的小溪、小山,由于内心高洁,故能使得他非但没有沉沦下去,反而还“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有人说柳宗元“精裁密致,璨若珠贝”,的确是这样,从他的“永州八记”就可以看出。八篇游记,构思精巧,一气呵成,从西山之奇特开始说起,围绕着西山和周围的景物,做详细的刻画,然后,又到了袁家渴附近,描写了山水小景,到最后的小石城山止步。从一开始的“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发笔,每篇文章的开首处,都用只言片语,将它和上一篇文章联系起来,如首篇写了西山,第二篇就写“钴鉧潭在西山西”,如此自然衔接,丝毫都看不出斧凿的痕迹,一直到最后向天发出“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的质问结束,所有的八篇文章,都是连贯在一起的,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整体。
   这“永州八记”,每一篇的篇幅都不长,可以说是短小精悍,以短文写小景,一处连一处,一景接一景,让人有一种目不暇接之感,而这短小的文字背后,所承载的内涵,却又是意味深远,耐人寻味啊。
   中国古代独立的山水游记,并不常见,直到两晋年间,才出现一些山水散文,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只可惜,《桃花源记》所写的,乃是一个虚构的理想中的山水,而并非真山真水。到了唐朝,山水之文也屡有人写,可是,真正写得好的,却是屈指可数,大多只是详细地记述了景色,论述了掌故,很少有人写到了游览之时的感觉,或许,也只有在柳宗元的笔下,才有了如此情景交融的山水散文佳作。
   柳宗元不仅精雕细琢,将自然山水之美再现于笔下,而且还借景抒情,凸显了自己高洁的人格之美,给短小的山水之文,赋予了人生哲理的思辨,真可谓是独树一帜啊。
   政治上的失意,使得柳宗元被贬永州,可是,永州在柳宗元的心中,却绝不只是穷乡僻壤,正相反,他情寄永州,在永州的山水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坚定自己的意志,这才有了流传千古的“永州八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论丨王启鹏:抒幽愤成就山水散文之绝品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永州八记》中柳宗元的自我投射
柳宗元笔下的钴鉧潭再探秘
柳宗元 永州八记
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思想和艺术
中华文化—不可不读的百篇诗作《唐代篇》(1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