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仁东:让中国天眼“睁开”

2018-12-29 09:06

南仁东在大窝凼施工现场。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提供)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坐落在贵州平塘,是目前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杨清亮 摄)

  本报记者王奇

  500米 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坐落在贵州平塘,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第一次让我国在射电天文学领域占据制高点,为我国天文学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国之重器。

  FAST与南仁东的名字,密不可分。自1994年提出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构想,到2016年9月25日FAST建成启 用,在为FAST奔波忙碌的22年里,南仁东用尽了生命所有的力气。

  2017年9月15日,打开“天眼”的南仁东,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他走后的第10天,是FAST落成启用一周年。

  从300多个洼地中胜出

  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利用这一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人类有望观测脉冲星、中性氢、黑洞等等这些宇宙形成时期的信息,探索宇宙起源。

  南仁东提出要建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科学家们提出,应该在地球的无线电波环境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的射电望远镜,以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代表中国参会的南仁东难掩激动,对身边的同事说:“咱们也建一个吧。”那时,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不到30米。

  回国之后,南仁东就开启了一段长达22年的冒险,再也没有停下来。选址、论证、立项、建设,每一项他都亲力亲为,将这个当时看来不可思议的设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FAST是一个涉及天文学、力学、机械、电子学等诸多领域的大科学工程,没有先例可循。

  为了给FAST选到合适的台址,从1994年开始,南仁东和他的团队便开始了漫长的选址工作。

  由于射电望远镜不能受到无线电波的干扰,南仁东把目光投向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利用喀斯特洼地,建设球面望远镜。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坑洼无数,成了天然的候选目标。

  “有一次下大雨,我说你年纪这么大了别上去了。不行!他说他不放心。”FAST系统总工程师聂跃平曾在采访中谈到选址的艰苦。

  就在南仁东小心翼翼地攀爬时,脚一滑,一下就滚下去了。“全是悬崖峭壁,那时幸好有两棵树把他挡住了,没有树,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这样的险情整整伴随着南仁东12年,他几乎走遍了贵州的所有洼地。终于,2005年,南仁东来到了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在经过3个半小时的徒步之后,一个完美的圆形洼地呈现在他的眼前。

  这是从300多个候选洼地里选出来的。

  FAST是他的生命

  在选址工作完成之后,团队的大多数人都回到了原先的工作岗位,只有南仁东满中国跑,寻求合作单位,因为他知道,选址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的第一步。接下来,中国天眼能否通过立项,这才是梦想成为现实的关键所在。

  那段日子,南仁东就是一名中国天眼FAST的推销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否接到邀请,各类会议、各种论坛、各色人物,南仁东逢人就讲中国天眼FAST。他曾自嘲道:“我开始拍全世界的马屁,让全世界来支持我们。”

  2007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FAST立项。“北筑鸟巢迎圣火,南修窝凼落星辰。”2008年底,FAST奠基石刻上了南仁东亲自拟写的对联。

  2011年3月,他心心念念的中国天眼终于在贵州平塘正式动工建设了。

  然而,台址好不容易定了,却又遭遇了一场近乎灾难性的技术风险。当时购买的十余根钢索进行组网结构疲劳试验时,没有一例能满足FAST的使用要求。

  为了寻找合适的钢索,66岁的南仁东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两年时间里,几十家生产厂家,100多次实验,南仁东始终坚持不懈,最终在他的主导下,科研人员终于完成了技术攻关。钢索的研发成功,促进了12项自主创新专利成果的形成,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网结构在FAST工程上得以成功运用。

  虽然身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但在施工现场,从FAST动工建设,到架设圈梁、到安装索网,南仁东都没落下过。“天眼”现场有6个支撑铁塔。每建好1个,南仁东总会第一个爬上去查验。几十米高的圈梁建好了,他也要第一个走上去看看。在圈梁上奔跑时,他开心得像个孩子。

  同事们都说,FAST是他用生命换来的。22年来,南仁东始终以超强的责任感来应对超负荷的工作量,查出肺癌后依然忍着病痛,奔波在施工现场。手术伤及他的声带,说话常常气喘吁吁。

  在南仁东22年漫长的守护之下,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终于在贵州告成,成为举世瞩目的工程奇迹。

  “看见”54颗脉冲星

  可是,当“天眼”成了名,他却在2016年科技盛典上,毕恭毕敬讲出一句——“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姿态,低到尘埃里。

  “这份沉甸甸的奖励是给一群人的。这22年艰苦的岁月里,贵州4000多万父老乡亲和我们风雨同舟,不离不弃,我再一次借这个机会,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帮助过FAST的人,谢谢,谢谢。”他只说了几句话,在场观众都红了眼眶。

  2017年9月15日,就在“中国天眼”运行将满一年、首批成果即将出炉的时候,南仁东因病去世,享年72岁。

  他走后的第10天,2017年9月25日,也就是天眼FAST一周岁的那一天,中国科学家首次公布一段来自宇宙神秘深处的声音,这是一段探测到的脉冲信号,这是人类和宇宙一次超越千年的唱和。

  经过两年的紧张调试工作,“中国天眼”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已经实现了跟踪、漂移扫描、运动中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数项关键指标超过预期。“天眼”目前已发现了54颗脉冲星、数十颗优质候选体。

  对于观测范围可达已知宇宙边缘的“天眼”来说,发现脉冲星只是使命之一。未来,它还将在中性氢观测、谱线观测、寻找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等方面进行探索发现。

  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于1998年9月25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

  同日,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创作捐赠的“时代楷模”南仁东塑像在贵州平塘落成。

  从星空和地面两个维度,这位“中国天眼”的发起者和奠基人,将永远聚焦这个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仁东助手:做“中国天眼”最后10年 他放弃了所有的爱好
厉害了,我的“锅”!
昨晚,中国天眼向“南仁东”星,送了一个神秘礼物……
贵州有只“天眼”,将被用来寻找地外文明...
中国天眼向“南仁东星”,送出一个神秘礼物……
对话李菂:“我们希望能让FAST更强大,能为全世界天文学家所用” | 科学追梦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