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奠】沉痛悼念花鼓戏老艺人杨青松老师
  杨青松,1933年9月生,2023年12月31日10点08分与世长辞,享年90岁!杨青松出生于梨园世家,汉川人。1956年进入沔阳县花鼓剧团,工小生,生角。7岁从父业,闯荡江湖登台献艺。后拜张守山为师学艺。其代表作有《绣荷包》《花魁醉酒》《游春》《商琳归天》等。深受观众好评!
  在一次演出中,国民党保安队长赵怜美带队,鸣枪示威将演员绳捆索绑,不准卸妆,在仙桃镇游街示众。在大街小巷张贴禁令,禁止演花鼓戏。多数艺人无奈,为求温饱,只能改唱汉剧和楚剧。
  1954年沔阳淹大水,杨青松组织灾民成立了应城剧团,俗称“灾民剧团”。那时,沔阳县联合剧团解散,留下来的演员和应城剧团搭班合演,水灾后,应城剧团解散,杨青松被选进沔阳县联合楚剧团。
  1955年,剧种归宗,1956年5月,联合楚剧团正式更名为沔阳县花鼓剧团,1960年剧团迁入仙桃镇。1958年,杨青松被剧团推荐到省里进修,在理论上深刻领会了戏曲的奥秘。回剧团后,成为剧团当家小生。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很多剧团建制被撤销,花鼓戏演出基本销声匿迹。杨青松进入“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演唱现代京剧过程中,学到了不少本领。
  沔阳县花鼓剧团学员班由于师资的缺乏,杨青松被调入沙嘴教学班任教,培养了一批花鼓戏后备人才。先后有朱忠静、严爱军、李忠善、高红、王军等优秀学员。
  杨青松的唱腔设计脍炙人口,韵味十足,广为流传,业内外均好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90年代初,花鼓戏得到蓬勃发展。杨青松的演艺生涯开始走向辉煌,塑造了许多鲜明的舞台艺术形象。
  《秦雪梅》是根据传统本修改演出的,后由欧栋汉、杨青松重新改定为“腊梅进宫”、“雪梅观画”、“楼台寄书”、“陶府迎亲”、“雪梅吊孝”、“天宫会”等场。唱高腔、悲腔、还魂腔等。
  花鼓戏剧失杨翁,悲音切切;汉水滔滔颂青松,祭语绵绵。杨青松老师的一生平凡而又伟大,他自幼酷爱戏曲,一生心血全部倾注在戏曲事业上,为沔阳县花鼓剧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让我们共同缅怀杨青松老师!愿他老人家风范长存、一路走好!
  二0二四年元月一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随笔||沔阳花鼓戏【征文】
襄阳花鼓戏:《长山壮歌》
《花鼓戏曲牌吹打》宁乡市花鼓剧团
花鼓戏《卖妙郎》赫山区花鼓剧团演出。赵辉摄像制作上传 2016年7月
永州花鼓戏
近代宣城戏曲与移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