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贷款中介,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如果你常常收到叫你贷款的短信或者是电话,不要急着去退订,对方可能不是银行,而是贷款中介。

贷款中介冒充银行工作人员

平时大家或多或少会收到一些陌生来电,或是座机来电,或是手机来电,因现在贷款、推销的信息实在太多,用户们早已厌烦此类信息宣传,遇到座机来电,大概率不会接听,而手机来电接听率则会高许多。

有心之人便会采用手机拨打的方式来电咨询你“我这边是XX银行,请问您需要贷款吗?额度30万(或50万不等)。”

或是带银行logo,采用“捕鱼”的方式给你发授信短信,不管你是真有意还是不管兴趣,哪怕你回复TD,只要回复了就会被精准锁定为优质客户,受到更猛烈的骚扰。

因为这些短信根本就不是银行发的,而是做贷款的中介通过软件发出去的,所谓的授信授额都是假的,获取你的信息才是最终目的。

为获利制造一个又一个“坑”

去年11月25日,银保监会为规范银行服务市场调节管理,就《关于规范银行服务市场调节管理的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

政策一出,助贷平台首当其冲被限制,首先影响的就是助贷的价格。

新规要求银行及时终止与服务收费质价不符机构的合作,要求合作机构不得以银行名义向客户收取任何费用。

今年10月14日,银保监会再次发布“关于警惕贷款中介不法行为侵害的风险提示”,给出了几点风险预警:

(1)黑中介冒充银行名义发布办理贷款的广告信息

(2)黑中介骗取高额手续费

(3)黑中介提供名不副实的中介服务

(4)黑中介涉及“AB贷”骗局,让身边人无辜背债警方出手整顿AB贷,多家公司已被抓,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5)洗白征信背后往往是高额收费、贷款骗局

据了解,贷款中介的主要来源就是为银行导流,介绍客户从中获取佣金,银行的客户虽多,但奖金却不高,贷款中介想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只能另辟蹊径。

虽政策禁锢,但部分贷款中介还是会踩线过河,以提供服务为由收取费用,这些费用是不透明的,有多有少,全看中介平台自身。

贷款中介之所以能在金融贷款行业有一席之地,主要原因就是拥有自己的数据网,包括但不限于社交平台广告投放、发传单、贴小广告、社交私聊、买通社区物业获取业主信息、购买同行二手数据。

有免费渠道也有付费渠道,一些用户信息,仅5毛就被卖了!高成本的也有,就看用户信息价值了。

信息获取之后,贷款中介就会通过自己的合作渠道,群发信息,号码都是采用虚拟号,因此大家收到的短信发件人都是一长串数字,没法拦截也没法屏蔽。

违规买卖个人信息

成也数据,败也数据。

数据显示:整个线上消费金融领域坏账中有超一半的比例是由骗贷中介造成的。

大数据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但大数据下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也是待解的难题。

因为银行有需求,贷款中介有需要,助长有人通过网络爬虫等科技手段来非法获取数据,并快速区分长尾用户,实现贷款用户精准定位,催生贷款存量。

现在疫情之下,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受到冲击,拥有好征信的用户自然是最优质的的用户,但是身有贷款,并且需要以贷养贷的用户才是最有价值的用户,贷款中介正是利用数据获取及购买拿到这部分客户的信息,向其准备推荐贷款产品。

还以帮助改善资质,伪造材料,提高银行审核通过率等将用户牢牢拽在手里。如果最后还没有开发出来也没有关系,新旧信息一手打包卖给同行,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这也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来是贷款中介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获客难,获客成本高,需要通过黑灰色产业链获取用户个人信息来完成业绩,赚取收益;二来是现在对于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违法行为打击尚需加强,各平台对于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不够,才让不法分子得逞,目前银行信贷需求大,贷款中介想要承接业务,还得合规合法才行。

除此之外相关部门也应该提醒有借贷需求的消费者,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理性借贷,从正规机构、正规渠道办理贷款业务。

HISTORY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个贷业务量逐年下滑 低息时代用户去哪了?
方以涵:如何做个对白领有意义的好服务?
征信花了也能下卡,谁能抓住银行的BUG和放水期谁就能下卡
平安银行零售核心团队再出发,大数金融专做大额长周期个人信贷
贷款行业获客有什么渠道呢?你可以先这样,再这样,最后再这样。
APP查征信风险巨大,后患无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