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读群书治要》第37集:愧之,可使小人为君子


敬请在WiFi下观看

《余莉开讲》第三十七集

尊敬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继续学习《群书治要》,今天我们学习《愧之,可使小人为君子》。在《孔子家语》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在做鲁国大司寇的时候,有父子两人因为争讼来告状,结果孔子把他们两个人,关进了同一间监牢,三个月也没有进行判决。后来这个父亲就提出了撤诉,孔老夫子就把他们给释放了。没有再进行任何的追究。路过的大夫季孙听了这件事,就很不高兴,他说:我曾经听您说过,孝是治国的根本。现在杀一个不孝之人,就可以警戒全国的百姓都行孝。但是您不把他杀掉,反而把他给放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孔子回答了一段话,他说:上失其道,而杀其下,非理也。在上位者,没有教导人走正道,行孝悌,结果下属都犯了罪,平民百姓也犯了罪。这个时候就把他们给杀掉,这是不符合情理的。“不教以孝,而听其欲,是杀不辜也”。你不教导民众要培养起孝心,而用这个孝来审判官司,这是杀无辜之人。那么后面他还做了一个比喻,说“三军大败,不可斩也,狱犴不治,不可刑也”。如果全军溃败了,那不能斩杀士卒,司法混乱,就不可以惩罚百姓,为什么呢?“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上面的教化不施行,上面的人没有起到“君亲师”的作用,没有推行重视道德教育,这个罪责不在人民百姓的身上。“夫慢令谨诛,贼也”,如果法令非常的不严谨,但是诛杀的却非常地严厉,这是残害百姓。“征敛无时,暴也”,横征暴敛,没有一定的时节,不适时,这个叫暴政。“不诫则成,虐也”,没有事先警戒教育,就苛求他们做到,这叫虐政。“政无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如果我们的政事,杜绝了前面所说的三个方面,这个时候才可以用刑。

所以要怎么样教导人们,给人们以道德的教化呢?这个都是有步骤的。那么孔老夫子说:“既陈道德以先服之”,首先要给人们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理,让人们顺服。人们知道了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那就不会轻易地去作恶了。

那我们现在的社会,好像看似很重视道德教育,但是实际上人们并没有,是非善恶美丑的统一标准。所以说没有给大家宣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理,让大家家喻户晓,有一个统一的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这样才不会出现《墨子》上所说的: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的情况。什么意思呢?当社会上有一个人的时候,有一种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有两个人就有两种,有三个人就有三种。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说:只要我高兴,有什么不可以呢?那么这样就会出现,道德混乱的情况,因为人们都是把我愿意,我高兴,我觉得什么什么是对的,作为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这样就会出现了道德混乱了。那么宣讲了道德之后,还是不行,还要怎么办呢?“则尚贤以劝之”。那就是要崇尚尊敬那些有德行的人,劝勉百姓向他们学习,有善心。“又不可,则废不能以惮之”。还是起不到效果,那怎么办呢?就把那些不能遵守这些道德规范的人,给废弃,给黜退,让人们有畏惧之心。“若是百姓正矣”,如果这些全都做到了,那么百姓就知道应该崇尚什么,应该畏惧什么,他的行为就自然而然地端正了。后面讲:“其有邪民不从化者,然后待之以刑,则民咸知罪矣”,那么结果这样的教育,惩罚劝勉,还有一些极端的邪恶之徒顽固不化,这个时候才给他们以刑罚的制裁。这样民众就能够明理而知耻,羞于犯罪了。“是以威历而不诫,刑措而不用也”,那么这样做的结果呢?就是不需要用很严厉苛责的政令。那么老百姓都愿意去做善事。这个时候这个刑法就可以搁置不用了。

所以中国古人的这个学问,被称为心性之学,什么叫心性之学呢?看我们通过礼乐的教化,让我们的心柔软,仁慈,而且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所以你看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文化称为礼乐文化。就是通过这个礼,通过这个乐,逐渐地把人的这种心性来得以提升。像孟子就说:“君子远庖厨”,君子为什么要远离厨房呢?所以全无恻隐之心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自己的仁慈之心、恻隐之心、同情之心,还有和众生,包括和动物一体的心。

比如说我们削水果的时候,一不小心割刀了自己的手指,我们什么感受啊,我们是痛得头皮发麻,甚至都跳了起来。那么我们被伤害一点手指,出一点血,都有这样的痛彻心扉的感受。那我们想一想,这些动物被宰杀,被烹饪的时候,它的那种感受又是如何呢?所以一个真正有仁慈之心的人,他确实不忍心吃这些动物的肉。所以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这个人民都是我的同胞兄弟,而万物,包括动物都是我的伙伴。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心来对待伙伴,对待包括自然环境呢?你看你有了这种心,你自然知道保护环境,自然不会过度地开发利用资源,更不会涸泽而渔了。

所以培养人的心性,是中国古人最看重的。那么培养心性的过程,可不是听了一两天的课程,就能够提升的。所以古人说要始从胎教,到慎终追远。特别重视孩子童蒙养正的功夫。为什么这么重视呢?就是从小培养出他的这种仁慈博爱的意识。这个叫“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所以从这里我们看到,孔老夫子他告诉我们,先要给民众教化,如果人民没有接受道德教育,就做了邪曲不正的事,那是应该给以宽恕的。但是宽恕之后,一定要再给他以伦理道德的教育,让他知道,做人的本分。

所以在《汉书》上也说,“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务德教而省刑罚,今废先王之德教,独用执法之吏治民,而欲德化被四海故难成也”,他说古圣先王都是承顺天道来办政治的,那么天道有什么特点呢?我们说天道都是好生恶杀,有仁爱之心。所以圣王一定要把道德教育作为首要任务,而把刑罚作为次要的。

所以你看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之谓道”,那么对于治国而言也是如此,一定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两者不能偏废,但是二者也是有本有末,有轻有重,有主有次的。如果废弃了先王的道德教育,简简单单地用执法之吏来制裁人民,你还想让你的道德教育化被四海,这是很难成就的。

说有一个酷吏叫颜延年,他身材短小,精明强悍,办事灵活快捷。即使在历史上以精通政务而著称的,子贡冉有也未必能胜过他。但是颜延年他却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他痛恨坏人、坏事太过分了,所以被他伤害的人有很多。而且他还有一个擅长之处,就是特别擅长写狱词,以及官府的文书。他想要诛杀的人,他就亲自手写奏折,因为要处死的人太多了,一时血流数里。所以这个郡里的人,都把他称为“屠伯”。结果有一次,这个颜延年的母亲,从东海来看望他,本来是想和他一起行祭礼的,但是她到洛阳的时候,正好碰上颜延年在处决犯人。结果她一看这个情景很震惊,因为这个血流了好几里地。于是,她就觉定住在了道旁的亭舍,不肯再进入郡府去住了。颜延年他就出到亭舍去拜见母亲,但是母亲却关门不见。颜延年在门外脱帽叩头,过了好一会,这个母亲才愿意见他。见了他的面,母亲就斥责说:你有幸当了一郡的太守,治理方圆千里的地方。但是没有听说你以仁爱之心教化百姓,保全百姓,让他们平安。反而怎么样呢?反而利用刑罚大肆杀人,以此来建立威信,难道身为百姓的父母官,就应该这样行事吗?颜延年就赶忙向母亲认错,重重地叩头谢罪。而且还亲自为母亲驾车,把母亲带回到郡府去住。

那么他的母亲和他祭祀完毕之后,就对颜延年说:苍天在上,明察秋毫,哪有乱杀人而不遭报应的道理呢?想不到我人老了,还要看着我壮年的儿子身受邢戮。

你看这个母亲,在这个时候,其实已经预测到,她的儿子以后的结果一定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天理,违背了天道。好仁恶杀之心。所以她就说:我走了,离开你回到东边的老家,去为你准备好葬身之地。果然不出母亲所料,过来一年多,颜延年就出了事。那么这个时候,大家想起他的母亲的这个预言,没有不称颂他母亲贤明智慧的。

那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在古代凡是深明大义的人,都知道“上天有好生之德”。那么我们办理政事要顺应天道,要以仁恕之心来对待百姓。不能够过于苛刻。为什么呢?古人把这个领导者称为百姓的父母官,所谓是“民之父母”。本应以爱民如子的心来对待百姓,哪有父母官对儿女大开屠戮的呢?

所以他把人民,放在了自己的对立面,能够逮捕多少人,杀戮多少人,作为自己的功绩去称颂。毫无怜悯之心。这个与天道是不相符合的。所以结果也一定不是很好。

那么古人他明白这个道理,因为他熟读圣贤书。所以他看到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就能够预测到他的兴衰成败了。那么相反,一个人即使身为执掌刑罚的司法官员,但是他有仁爱之心,即使他给人判罪,人民也都爱戴他。

在《孔子家语》上还记载着另一个故事,说孔老夫子的弟子季高,在魏国当司法的狱官,他亲自判处了一个人刑罚,并且怎么样呢,因为当时的刑罚很严厉,要给他实施了断足之刑,古人叫刖足。就是把他的双脚都给砍掉了。后来魏国发生了动乱,这个季高就逃跑,结果怎么样呢?恰巧遇到了被他砍掉双足的人在守护城门,结果怎么样呢?这个人就对季高说,“墙上有一个缺口”,意思是说,你可以通过这个缺口跳墙逃走,但是季高却说:“君子不跳墙”。那他又对季高说:“里边有一个洞”。这个季高说:“君子不钻洞”。这个人又说:这里边有一间房屋可以藏身。那么季高就藏了进去。当这些追他的人都走了,季高要离开的时候,就对这一个被实施了刖足之刑的人说:他说因为我不能够亏损君主的法律,所以亲自把你的双足给砍掉了。现在我遇到了危难,这正是你抱怨的时候。但是你没有抱怨,反而却帮助我逃跑,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人怎么回答的呢?他说被砍断双足,是因为我犯下了罪过,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以前,我看到您要用法律惩治我罪行的时候,是先判了别人的罪,然后才判我的罪,这是希望我能够得到减免,这一点我看出来了。而在我被判定了罪行,要行刑的时候,您不是很高兴,而是面带愁容。有一种伤痛之心见于颜色。就是脸上很忧愁,这一点我也观察到了。您这样做,不是对我有什么偏袒,而是像您这样有仁慈之心的君子,自自然然地会有这种表现。他看到人们犯罪,是一种哀怜之心,他会怎么想呢?他说,你看这个人因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结果今天被处以刖足之刑,这多可怜,多值得人同情啊。这就是我之所以爱戴您,帮助您的原因了。

那么这一件事,后来被孔老夫子听到了,孔老夫子怎么评价呢?他说:善哉为吏,其用法一也,思仁恕,则树德,加严暴则树怨,公以行 ,其子羔乎。孔老夫子这样称叹子羔,说他做官吏真是做得不错,虽然都是依法办事,但是他心存仁恕之心,这样树立起来的就是德行。如果太过严厉苛刻,那么树立起来的就是怨气。既能够公正,又有德行,还有这种关爱百姓的心,子羔全都做到了。

有一个故事题目叫《母亲的借据》,就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道理。母亲在中学教政治,特别爱教训人,爱板着脸给大家讲大道理。不仅学生都怕他念紧箍咒,就是连家长都怵她。十五年前的一天,我和母亲从家乡亲戚那里,借了一些钱要回家,为了省下坐车的钱,我们选择走小路。我们急匆匆地走着,谁都不说一句话。在过一个小桥的时候,我右脚的鞋子掉了下来,借着穿鞋的功夫,我看了看四周,发现天已全黑,耳边再次响起亲戚叮咛的话,年底治安乱,今晚别赶回去了。但是母亲谢绝了亲戚的好意。借到钱,我们很高兴地从亲戚家里出来,母亲还笑着说:想吃巧克力了吗?我明天给你们姐俩称半斤。结果那件事发生的时候,离我们到家的时候,还有半个小时。一声凶巴巴的“站住,别动”。结果两个男人像山一样,堵住了我们的路。我哆哆嗦嗦地拽着母亲的手,母亲捏捏我的手心,轻轻地说:“不怕,有妈妈。”那是两个男人,每个人手里拿着一根很粗很粗的棍子。在夜色中,我们看不清他们的表情。我想,他们脸上肯定是杀气腾腾。我知道我们该跑,可我清楚,一大一小的两个女人,无论如何也跑不过,两个身强力壮的男人。我急得要命,母亲却低头望了望我。她神色平静,面色从容。你看这个母亲,她确实修养得很好,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仍然不失冷静。在可怕的沉默之后,右边的男人说话了,我只想要钱,他似乎并不比我们轻松,因为我捕捉到,他话音里有颤抖的样子。母亲没有吭声,男人继续说道:我们真不想伤害你们,我们也没办法,辛辛苦苦打工一年,老板带着钱跑了。我们必须拿钱回家过年。你们城里人好歹也比我们容易些。说话的人,语气倒是老实,可他的棍子,凶神恶煞般地戳在那里,我很清楚,此时稍有不慎,我们就会受到伤害。对峙片刻,母亲忽然叹着气,从口袋里拿出蓝色手绢,手绢里包裹的,是刚刚借来的二百元钱。我记得,那是四张崭新的票子。每一张面额五十元。男人看到钱,自然地伸出他空着的手。慢,母亲把钱往怀里一缩,他说:这钱不能让你们抢走,那人的手停在半空,母亲说:如果今天你们抢了我的钱,不管数额多少,你们都是犯了罪的。我知道,你们有难言之隐,可法律不管那么多。不光法律判你们的罪,即使你们自己内心深处,一辈子也不会原谅自己的罪。到了这个时候,母亲竟然讲起课来,这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但是她仍然不慌不忙地说:我现在写一张借条,不管你们多久还钱,五年也好,十年二十年也好,甚至你们没钱还也好,只要记住,今天你们没有抢,你们是借我的钱,我希望以后,你们也不要去抢别人的钱。说完话,母亲居然从口袋里摸出了纸笔,在黑暗中,凭着感觉写了一张借据,她把钱和借据一起,放到了那个人的手里,说:“上面有我的名字和地址,至于你们的名字,你们回去自己填写吧。”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歹徒大概出来没有遇到过。他们愣了片刻,互相看了一看,什么也没说,就拿上钱和借据跑了。在余下来的路程,我一句话都没说,因为我失望极了,母亲居然向两个手拿棍棒的劫匪,写下了世间最愚蠢的借据。那个春节,尽管母亲还是给我们买了巧克力,但是我心里很难过,关于那张愚蠢的借据,我始终无法释怀。我想,这绝不是母亲平日里所说的勇敢。结果怎么样呢?

在两年后的一天,母亲从学校里下班回家,他手里拿着一张汇款单,上面的数额是一千块钱,汇款人的名字却是陌生的。附言栏上这样写着:谢谢您,没让我们走错路,曾被我认为“非常愚蠢”的那张母亲写下的借据,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就是因为他们听了母亲的劝告,虽然在窘迫之下,拿走了母亲的钱,但是也引起了他们的忏悔心。最后有钱的时候,还是加倍地偿还了。

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说:“人之初,性本善”。要相信人的本性都是本善的。那么后天的不善都是因为环境的影响,没有接受到好的教育。尽管他的习气很严重,但是仍有本性本善的心。仍然是通过教育,让他生起惭愧心,能够回归到本有的良心。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说:“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什么意思呢?你生起他的惭愧心,感动他,即使是一个小人,你看本来都要抢劫的盗贼,他也能够知道悔改,生起羞耻心。最后还加倍地偿还。他变成了什么呢,变成了君子。

所以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说:“公门好积德”。作为一个平凡的母亲,她都能够这样地感化盗贼。那么作为官员,能够有仁慈之心,真正做到爱民如子,视民如伤。那么人民又怎么会去跟你对立呢?那我们相信,也有很多人,都会被感化,回头。那么只有个别的,顽固不化的人,那确实是在少数。那么这个就是告诉我们,作为官员确实要培养起,对老百姓的仁爱之心,不要把他们作为对立面,去应付他们,去对付他们。这样做就错了。

那我们今天就学习到这里,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母亲的借据
孟子启示录002:是个人就没有办法回避义与利的权衡
大戴礼记
大戴礼记-汉-戴德
德然养生: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仁恕树德的历史典范丨《群书治要·礼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