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钧官窑的工艺成就(二)

《中国钧瓷》|来源
阎夫立|作者
    赵蕊 王鑫淼|编辑

科学的烧造工艺

在钧台窑遗址的堆积层中发现有不少素烧过的碗、盘、碟、花盆及出戟尊的半成品残片,由此可以证明,这里的钧瓷产品是由两次烧成的,即分为素烧(也称为坯烧,就是将成型后未上釉的坯体进行焙烧,以增强坯体强度,提高施釉后的釉面质量)和釉烧两道工序。

素烧

素烧温度一般较低,然后经过浸釉(底足多为刷釉),再经过人窑高温烧成。

素烧后的坯体强度增大,利于施釉、装窑及转运操作,可减少破损。钧釉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艺术釉,是经过多次分层挂釉形成的,因此较一般瓷釉为厚。

如果坯胎不经过素烧,在坯胎强度不够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在不合格的坯胎上挂厚釉,在烧造过程中容易报废。

釉烧

“官钧”釉厚且成于高温,因此,钧釉要求胎体的强度较高,经过素烧,坯胎增加强度,从而达到提高产品的数量与质量的目的;坯体内的有机物被氧化,釉烧时可避免釉面出现鬃眼、釉泡等缺陷;素烧后的坯体气孔增加,吸水率增强,提高了吸釉能力,施釉时易于达到所要求的釉层厚度,并能保证施釉的工艺质量要求;经过素烧,可以在施釉前剔除不合格的坯胎,(有些缺陷在素烧以后才比较明显,如隐裂纹、崩尘、鬃眼等)进一步提高钧瓷釉烧成品率。

钧官窑瓷器的两次烧成工艺是陶瓷技术的一个飞跃性发展,它的成本虽然提高了,但它的质量更好,这是陶瓷技术进步的表现,也是钧官窑只求质量不计成本的一个特点。

钧官窑的烧造工艺是非常科学的。发掘资料证明,钧官窑的窑炉,有“单火膛半倒焰窑”与“双火膛窑”两种。两窑容积都比较小,结构也较简单,由窑门、火膛、窑室与烟囱四大部分构成。窑门均向北。
这种窑是在平地上深挖下去的土质窑,与北方在平地上所砌的砖窑有较大区别。整个窑位于地面1m以下。这种地下土质密,不仅保温性能强,而且十分严密,是烧强还原焰比较理想的窑炉。
火膛内不设窑箅,可知烧窑用的燃料是木柴而不是煤炭,这也是与北方瓷窑的不同之处。就烧还原焰所用燃料而言,柴比煤的优越性大,因为柴比煤的火力软,而火焰长,在烧制过程中窑室内充满着火焰,不仅能够充分排除室内残存的空气,而且使外界空气没有进入的余地,致使窑内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受任何氧化。
从传世的这类钧瓷标本来看,还原都比较充分,釉色艳丽,器物的通体色泽变化自然、整齐、统一,这是与该窑炉的性能和所用的燃料分不开的。
以“双火膛窑”烧造钧瓷为例,这种窑只有宋钧官窑用,其结构为:火膛共有两个,呈双乳状,一个开口兼做窑门,一个全封闭,不留进柴孔,两个火膛都对着长方形的窑室,在有添柴孔的火膛上有一烟囱,窑室后壁有三个烟囱。
装窑时,先通过兼做窑门的火膛,在另一个火膛中填满木柴,再按照装窑的要求在长方形窑室的窑台上摆好装满釉坏的匣钵。
把火膛糊好即可点火。点火时,火膛上面的烟囱冒烟,当火膛烧热后,靠近火膛的匣钵温度逐渐升高,这时,烟逐渐从离火膛最近的烟囱冒出,盖住火膛上面的烟囱,烟火就全部从窑室后壁的烟囱冒出。
在加柴升温的过程中,可用堵盖烟道口的方法调整窑室内烟火的流动,以使各部位升温均匀,待窑温升到一定程度,储蓄在另一火膛的木柴,由于缺乏氧气,逐渐变成木炭。待烧到“攻火”阶段,这些木炭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加强窑内还原气氛。
当温度达到1200℃时,可适当打开该火膛的进气孔,使火膛中已达到高温的木炭立即氧化燃烧,使窑内温度迅速达到烧成温度,即可保温平烧,住火开窑。
“双火膛窑”由于还原气氛易于形成,高温阶段易于升温,所以这种窑炉烧成的器物易于呈色,“窑变”效果好,比较好地解决了高温阶段还原火不易升温的问题,现传世宋钧官窑器物多为这种方法烧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钧瓷的烧成为什么要分两次
宋元钧窑系瓷器之工艺特点
《长物志》里充满智慧的南宋官窑
钧窑传统工艺篇
唐代陶瓷赏珍
畅谈唐三彩-瓷器在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