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通则痛!头晕头痛,可能是“血不通”,中医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48岁的李女士,因头晕头痛来诊,据李女士所讲,反反复复出现这种情况已经差不多5年了,严重的时候,不能躺下来,需要站起来走动才会觉得好受点。

来诊时,症见头晕,偶尔头痛,神疲乏力,心悸胸闷,口干口苦,健忘,呃逆,尿赤,大便偏干,舌象见舌黯红、舌尖有瘀点,舌苔白腻。中医辨证为血府血瘀,脾胃失和。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认为,出现头晕头痛,可能是身体虚导致的,但事实上,如果长期出现头晕头痛,其实也可能是“血瘀”所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大多数时候,病情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临床上的很多疾病,在最初的时候一般起病缓慢,且多首先发于体表,而随着时间的延长,病因病机会复杂多变,甚至出现“久病入络”,导致病情加重,或变为顽固性疾病。这也是中医常讲的久病成瘀。

乐启生中医团队的李秉杰主任解释道,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或没有正确诊治,长期发展,久病则可能会导致血瘀凝滞,使得脑之络脉血运缓慢迟滞、艰涩不畅,从而导致脑髓得不到充足的血液濡养而发为头晕,而“不通则痛”,故多伴有头痛的表现。

打个比方,把人体比作一棵树木,树木的正常生长以及维持基本的生理功能,既需要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同样也需要依靠树根汲取到的土壤中的水分及养分,这些水分和养分源源不断地通过“微管道”输送到树干树枝及树叶,如果“管道”淤堵了,久而久之,树干树枝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和水分供应,就会慢慢枯萎。

《医家必读》中亦有言:“瘀血停蓄,上冲作逆,亦作眩晕”,就明确指出这也是导致眩晕病的重要病因。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诸如眩晕、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大多与血液循环改变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那么,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如何调理改善呢?

辨证施治,活血化瘀通窍,摆脱头晕头痛困扰!

关于活血化瘀,比较有名的是《医林改错》中所记载的血府逐瘀汤,可能有些多年头晕头痛反复发作的病友用过,但可能效果一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既然针对“血瘀”这一因素进行调理,为什么头晕头痛等症依然难以断根?

实际上,由于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故而直接照搬经方使用并不能帮助我们有效摆脱头晕头痛等病症的困扰,个中的原因在于“血瘀”多为病理产物,通常是疾病的“标”,而在诱发头晕头痛的病因病机中,导致血瘀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常见的有三类。

一为阳气虚损,导致气血鼓动无力,或血寒、气滞,从而致瘀。这种情况常见于老年人,多由于身体脏腑渐衰,阳气减退所致。阳气就好比车的发动机,提供动力推动车行走,阳气不足,则气血运行迟滞,长此以往则可能会形成血瘀。

二为痰湿内蕴所致,多见于素体肥胖,或者嗜食肥甘厚味的人群。由于痰浊本身就具有粘滞特性,必然会影响体内气机的正常运行,久而久之,则容易导致血流不畅而痰瘀互结。由于痰瘀可遍及脏腑、经络,无处不到,所以痰瘀互结的病证常涉及多个系统,在脑则眩晕、头痛,在肺则为咳、为喘。

三为头部外伤等原因导致脑之络脉损伤,使得离经之血停留局部,不能及时消散,从而形成血瘀。

由此可见,针对血瘀所导致的疾病的调理,需要针对产生血瘀的根源,治病求本。

比如上面的案例中,李女士的病症为血府血瘀,脾胃失和所引起。故治以活血化瘀,健脾和胃,化痰利湿。

拟方: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柴胡,桔梗,枳壳,牛膝,当归,生地黄,法半夏,厚朴,杏仁,豆蔻,滑石,竹叶,秦艽,甘草,合欢皮,薏苡仁,玫瑰花,焦三仙,黄连,白芷。14剂,每日1剂。后经二诊,三诊,均以上方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李女士自述药后诸症均除。

这个方子实际上为血府逐瘀汤和三仁汤化裁而来,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三仁汤合用,能宣上、畅中、渗下,具有清利湿热、宣畅三焦气机之功,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临床上,不少疾病同样也是如此,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多变,往往需要究其根源,既针对表症,同时针对里症,辨证施治,才能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正如上述案例,“瘀”并非疾病之本,而为病之标。因此,针对这些病症的调理,必须辨明病因再行调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头晕、头痛?关键在于血不通!中医活血化瘀方!巧治脑袋晕
心脑血管疾病仅仅活血化瘀就够了吗?
中医阻击冠心病四法
气不通则麻,血不通则痛,教你个中成药,温通筋脉,赶走麻木疼痛
痰瘀互结,怎么办?中医教你一个方子化痰活血,祛瘀生新
为什么要做刺络排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