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文选运用防风通圣丸治疗杂病经验


 “防风通圣散出自刘完素(刘河间)的《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以往医家多认为寒温致病纯粹,而刘完素认为有表寒内热这种复杂病机的存在,由此创立这一首防风通圣散,外散风寒并內清火热,表里双解。”

   在温病学以前,以陆懋修、祝味菊等代表医家强烈抨击叶桂、吴瑭的四时温病学说,主张以《伤寒论》六经辨治温病,坚决反对辛凉轻清疏透法,极力推崇刘完素的防风通圣散、双解散等方剂,认为麻黄配石膏,辛温配辛寒并举为温病表热之不二法门,今天我就随着张老先生来看看他对本方的看法。

    防风通圣散的证:河间原治证:从刘完素所论的“风热病”来看,治疗范围十分广泛。本方荆、防、薄、麻发越透散,这四味药与泻火通腑之膏、芩、栀、翘、硝、黄;养血活血之归、芎、芍;去湿利尿之术、滑、草相合,可形成发散郁火,松动六腑郁结,活血透发血分热毒的特殊功效,能够治疗风、火、湿、食之毒郁结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大便不通,斑疹不能透发,五官诸窍不利等病证

    防风通圣散用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解表,使风邪从汗而解;大黄、芒硝泻热通便,配伍山栀、滑石泻火利尿,使里热从二便而解;桔梗、石膏、黄芩、连翘清解肺胃气分之热;当归、白芍、川芎和血祛风;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缓急。全方不但解表通里、疏风清热,而且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具有疏风解表、泻热通便等重要功效。

    本方虽有麻黄、防风、荆芥辛温发汗药,但辛温药与石膏、黄芩、山栀、连翘甘寒苦寒药配伍,不仅没有辛温发汗之弊,而且会产生辛凉解热、发散郁火的作用,故可以治疗杂病郁火心烦、口渴、失眠等证;另外,麻黄、防风、荆芥、薄荷辛味发表药,与大黄、芒硝配伍,硝、黄泻下作用减弱,而且产生了通行表里、通彻上下的新功效,可以治疗郁火便秘、口舌生疮等证;与滑石、甘草配伍,疏表利尿,疏通膀胱,能够治疗郁火小便不利、淋涩疼痛等证;防风、荆芥、麻黄、薄荷与当归、白芍、川芎配伍,具有养血和血,透散血分热毒外出 的功效,这是该方能够治疗疮疡疥癣的机理所在。

    汪昂《医方集解》总结该方的特点为:“上下分消,表里交治,而能散泻之中,犹寓温养之意,所以汗不伤表,下不伤里也。”正是由于该方的特殊功效,吴谦等人在编著《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时,为弥补伤寒诸法之未备,专列《伤寒附法》其中防风通圣散注说:此方治一切风火之邪,郁于三焦表里经络,气血不得宣通。初感发热头痛,肤疹传经,斑黄抽摘,烦渴不眠,便秘尿涩,皆可服之功效甚奇,用之自知其妙也。”

唇 风

    张某某,女,45岁。2005年3月10日初诊。患者因工作压力过大,持续紧张繁忙,郁火由生,加之最近多吃四川辛辣火锅,胃肠积热,遂出现口唇肿胀、红赤、疼痛,继之起泡、脱皮、干燥难以进食。伴有口渴欲饮,饮不解渴,心烦急躁,易发脾气恶风。舌红赤,苔薄黄,脉弦数。辨为郁火生风,风火上壅之防风通圣散证。处方:防风6g,荆6g,炙麻黄6g,连翘12g,薄荷6g(后下),生石膏50g(先煎),知母10g,山栀子10g,黄芩 10g,川芎 6g,当归8g,白芍10g,生大黄10g,芒硝6g(分冲),桔梗6g,滑石15g,生甘草6g,生姜3g.服1剂,恶风口渴消失,口唇红肿、疼痛大减,3剂告愈。


    

         患者表现多因五志过极,饮食失节等原因导致郁火内生,发为心烦急躁,口渴欲饮,口舌生疮,口唇红肿疼痛、起泡、起皮,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症时,患者多有恶风、怕冷或恶寒的感觉,而且郁火愈甚,恶风愈明显。凡遇到这一组特殊的证,用刘完素的辛温寒凉表里双解的代表方防风通圣散有立竿见影之效


    本方证辨证要点:心烦急躁,便秘尿阻,口舌生疮,皮肤斑疹。杂病临床上常见的急、慢性肾炎,尿毒症,肝炎,变态反应性疾病,内分泌性疾病,五官科疾病,以及中医所谓的火郁病多见有防风通圣散证,可用本方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防风通圣丸(汤)的功效与作用,方歌方解,临床运用医案
防风通圣散、三黄石膏汤
(11)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
神奇的防风通圣散
活用六经理论,分类时方举隅
防风通圣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