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建精神文明,构建和谐校园
人类生存的空间,有着各种各样的环境。有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有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组织环境等等,但不论是什么样的环境均对人们思想的形成、发展和人类精神境界的提高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大学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组织环境。
大学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承担着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它培养人的素质高低、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兴衰。所以我们要重视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而建设“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中的一部分。而要建设好一个校园关键是它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人说:了解大学应该从了解大学的历史开始,从中感受它的独特的精神文化和人文气息。我觉得这话非常对。如北京大学之所以为国内一流大学,为人所敬仰,并不是它的规模有多大、建筑有多漂亮和雄伟,(当然我不是说这些不重要)而是它的积淀了百年的精神文化。
我校组建3年来,在校区建设方面以取得了令人举目的成就:规模之大,环境之美,建筑之雄伟。但作为一个大学,光只有这些是不够的。校领导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就举办了“湖北经济学院首届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这一活动。我作为湖北经济学院的一员,应该为湖北经济学院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虽然这贡献很小,但也应该竭尽全力。为此,我就对“校园文明建设”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 依法治校,建设稳定、法治、公平、有序、和谐的校园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后,我国就朝着建设“法治社会”的目标前进,这一政策提出以后,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我校要建设精神文明,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制度和法律来保障:要贯彻落实好党的方针和政策,依此制定出适合我校的制度;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做好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完善党代会、教代会制度;坚持发展学生联合会等好的措施。只有一个好的制度和环境,学校才能朝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
二 加强校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作风建设
校领导是学校发展的决策者,其思想政治作风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好坏。虽然我校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校离一流大学的差距还是蛮大的。因此校领导要“居安思危,保持戒骄戒躁的作风”,通过政治理论和研讨,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提高驾奴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意识,恪尽职守、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充分发扬党的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依此带动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 抓好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梅贻奇曾说过:“所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诚然,一个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也离不开每一个老师的作用。老师的品德高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的声誉。老师要“学为人师,行为示范”,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如果老师“言行不一”,“上课说的是另一套,而下课做的是另一套”,那这个老师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是非常优秀的。因此学校要注重师德教育,注重师德的督察和考核;引导教师以德修身、以德育人,培养全校教职工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
四 改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教育任务而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是构建校园文明的坚实基础。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办好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者,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互动关系”,在坦诚的对话与情感交流之中,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使师生成为“朋友”关系。
五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提高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形成一种良好的学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人缺乏之一就是精神文化的匮乏,浮躁的生活和快节奏的忙乱使我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失落了精神生活,而完全沦为生活的奴隶,更让人可悲的是,作为教育精英的大学生居然也失落了理想:颓废和放纵在今日校园中并不鲜见,上课的少了,去图书馆的少了,相反泡网吧的多了,沉溺于谈恋爱中多了``````
虽然新校区拥有一流的图书观,拥有雄伟的建筑和完善的硬件设施,拥有美丽的花草树木,但缺乏一种人文精神,在学生之间没有一种良好的学风。由于我们学校地理位置偏僻,学生每天只有在宿舍——教室——图书馆——食堂四点中反反复复地来回奔走。有时候,觉的大学生活很枯燥,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仿佛回到了高中时期,每天都在忙碌。因此,学校应该放一些“思想上积极、富有启发性、人文性”“弘扬爱国主义”的电影,多组织“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讲座”。一来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二来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视野,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
2、组织开展健康的文化、体育、艺术活动。
大学培养的是体、智、美全方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一味只读书的“书呆子”。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艺术活动,既可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缺乏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的精神生活常常感到空虚,会产生浮躁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
3、树立良好的校风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也必须围绕着教学活动来进行,培养教师和学生一种严谨的治学风气和学习态度。实践证明:一个学习风气、校风很好的学校,学生的理想、道德状况也明显地较好,其教师和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显而易见地也就相对教育。
一所大学要想有好的风气,其老师必须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阵对近些年来新闻报道:教授剽窃他人学术作品、教授和学生搞“色情交易”、老师忙着“走穴、挣钱”,忽视了教学质量等等。市场经济条件下,虽充满着金钱诱惑,但老师担负着培养国家栋梁的责任,其要抵住各种诱惑,潜心地研究自己的学术内容,培养一种“治学精神”。我曾看过一篇文章是岩峰的<感觉 治学>,我从中深受启发,下面是摘取其中一段:治学需要有精神、境界、品格。热衷于名利,不足以治学;沉迷于逸乐,不足以治学;醉心于钻营,不足以治学;倾情于机巧,不足以治学;习惯于标榜,不足以治学;甘愿于逢迎,不足以治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心胸褊狭,不可能有广阔的学术视野;个性矫情,不可能有公允的学术立论;格调低俗,不可能有高雅的学术志趣;品行猥亵,不可能有端庄的学术风范。治学应该并且需要有“高举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辨的理性,体会真切的情感,执着专注的意志,洒脱通达的境界”。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教风,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课堂文化的渗透实现育人的目标。要将各种活动和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抵制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的结合。
六、鼓励创新发展
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上,国家提出要“自主创新”的口号。自主创新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同样对一所学校来讲,也是学校的灵魂,学校发展的动力。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因此我校应该怎样发展,该建设怎样的精神文明,成为我校当今首要任务。我校应该借鉴优秀大学学校建设的经验,但不能照搬,要根据我校的实际。一句话就是要做到“和而不同”。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由于本人知识有限,难免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过程,并不是一会儿靠几个人、几年的时间可以完成的。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起,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下走,扎扎实实加以推进。而不能急功心利,好高骛远;坚持不攀比,不脱离实际的口号。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而构建和谐的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要以教育公平改革的主题,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内容,以人才培养为新的生长点,以维护安全稳定为硬指标,构建一个“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平安校园。
我校建设还刚起步,任务还任重而道远,但我们要坚定信心,以“忍辱负重、不屈不挠”的精神来开阔我们的校园,最后我借以陈建功的一首诗来结束这篇文章:
只要天空还有星星在闪烁,我们就不必害怕生活的坎坷。
让别人去做生活的骄子吧,我们的使命是永远开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育论在创建市级文明校园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晓兰希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典型案例
让校园文化成为亮丽风景
“一校一品”特色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校园环境美化与人文和谐统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