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见缝插针的忙碌,代表高效?组织冷静一下

这是盖雅学院第162篇原创文章
与愿意思考的HR一同成长

8月24日,拉勾网对外发布《互联网人如厕报告》,数据显示:51%的人会在如厕时工作。工作中,经常听到“我快忙疯了”这种话、总能在飞机上或高铁上看见“奋笔疾书”的人、总要在周末匀出半天或一天时间来处理未完成的工作……或许你也这样。

这些见缝插针的忙碌,总让我们下意识地认为时间不够用,于是市面上时间管理法越来越多,可是却没有人问「为何要这么疯狂」?

平行世界里,当我们试图抓紧一切的时候,一家公司却倡导「冷静」文化,并把保护员工的时间和注意力视作最重要的责任。他们明确反对这些让人每天感到忙碌、混乱、焦虑,且让人疲惫不堪的工作方式,以牺牲“组织效能”为代价来提升“组织效率”。


我们每天都有24小时,但无论是投资还是生活,“忙碌”让我们走不了多远。你不会因为忙碌而富有,而专注却可以给我们带来了80%的成果。

——巴菲特
01/

忙碌背后,思考力正在被稀释

面对工作时间被无故的切割,或一些不健康的执念,管理者或员工中的大多数,似乎都从未觉得有什么不对。

是环境让我们深陷「忙碌」的陷阱,无法自救?还是组织需要利用「忙碌」来掌控员工的时间?或是我们自己沉浸于「忙碌」带来的踏实感,无法面对“虚度”的焦虑?

这些可能是相互交织的网,而我们在网中。

敏捷意味着敏锐感知、反应迅速,而不仅是快速行动。

面临快速变化的环境,“VUCA”和“敏捷组织”的概念正在被无限营销。组织需要时刻保持敏锐的嗅觉,察觉到行业内的每一次风吹草动。

但敏捷强调的不单纯是快速行动,更不是见缝插针的忙碌,而是「敏锐感知」和「反应迅速」,其背后对应的是思考力。见缝插针的忙碌会让员工没办法专注,反而会弱化他们的思考力,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掩饰管理者对环境变化和模糊不清的焦虑

有效沟通≠即时回应。

在手机、互联网和各种沟通技术构成的现代社会中,看似沟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容易,越来越多的沟通同时发生在各个地方,每一场都需要我们密切关注,似乎都等着“立马应答”。

“群体智慧”告诉我们建立有效的沟通是好事,但冗余的、伪紧急性的群体沟通也会扼杀员工独立思考的时间,限制他们个人发挥全部的潜力

我上司见不得我有一丁点空闲,根源在于组织信任。

 “我上司就不能看我有一丁点空闲,一旦有就好像他损失很大”,我听过这样的抱怨,逐渐也没有了抱怨,只剩对「忙死了」的描述;疫情期间,工作群发出的消息,5分钟之后必须回复……

这些见缝插针的“抓紧时间”,背后的驱动因素不是「损失感」,而是组织和员工之间的「信任缺失」。当组织对员工自我管理和驱动力缺乏信任时,通常会用员工忙碌的表象来抓住员工的时间。但信任缺失下的忙碌,只会让员工开始在“应付”这件事上花精力,“全身心的投入”的时间会随之减少。

忙碌带来的可能是麻木的踏实。

忙碌并不是组织所独有的问题,员工个体也在以相同的方式消耗着自己。存在一部分员工群体,他们会以忙碌来应对“无聊”的焦虑感,只有在忙碌中才觉得时间没有被虚掷,才能感受到踏实超长的工作时间、过度的忙碌及缺乏睡眠,也会成为他们引以为傲的勋章。

或许在激励、好胜心或攀比心的驱使之下,他们会强行制定出“更高目标”,不歇气地追求它们,欣慰“快忙疯了”的状态得到了赞扬。

然而没有人知道在他们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遇见了什么情形,哪些应该被留意、反馈和思考。这些都会都因为“忙碌”而错失 。

                                          

02/

除了忙碌,

冷静是另一种可能

问题是这种见缝插针的忙碌,真的代表着高效吗?组织对高效的定义又是什么?或许需要冷静一下。「见缝插针的忙碌」可能正在使员工的时间和注意力失去保护、思考力被稀释。

除了忙碌,存在另一种可能——组织不需要这种见缝插针的忙碌,也能抵达组织目标的彼岸。

作为一家长期赢利的科技公司(Basecamp)的创始人,贾森·弗里德和戴维·海涅迈尔·汉森明确反对这些让人每天感到忙碌、混乱、焦虑,且让人疲惫不堪的工作方式,以牺牲“组织效能”为代价来提升“组织效率”。

注:自从2003年起,贾森(Jason)和戴维(David)两人一起经营Basecamp。贾森是CEO(首席执行官),戴维是CTO(首席技术官),整个公司仅有的两个“首席”。

Basecamp既是公司名,也是他们的产品名。Basecamp软件是一款App(应用程序),帮助公司在同一个平台上管理所有的工作项目与内部沟通。

Basecamp有意识地维持较小规模,致力做一家小而美、小而敏捷的公司。总共拥有54个员工(分布在30个不同的城市)。

Basecamp在公司愿景、工作时间、公司文化、工作流程、业务管理等方面的理念,都展现出了组织的另一种可能 ——「冷静」文化。

谈到公司的保护主义,我们通常会想到的是:用商标和诉讼来保护自己的品牌;用法规、政策和保密协议来保护数据和商业机密;用预算、首席财务官和投资来保护金钱。

Basecamp却把保护员工的时间注意力视作最重要的责任。两位创始人看来,没有组织的倡导,依赖于员工的自我管理,员工的时间和注意力很难得到持续的保护。

针对员工时间和注意力的保护, Basecamp在组织管理过程中都有自己独有的一些主张和方式。

保护员工的时间

3个小时的旅途中可以完成的方案,工作中为什么却要花上3天,甚至更久。主要原因就是工作时间被大量的沟通切割和占有,例如会议会把时间切割成“会前”和“会后”、即时消息的催促会把注意力切断,需要再想办法连接断断续续的思考。

为了帮助员工有整块且连续的时间能专注自己的工作,Basecamp会特别注意保护员工“独立的”工作时间,不轻易地被他人侵占。

 

——即时消息,3小时后回复,没关系

工作中,你发出去的消息,是否期待着对方立即响应?同时,看到手机上电脑上即时消息的提醒,是否也有一种立即回复的压力?即使你没有,对方也会用「紧急」来暗示你——可能先是发了封邮件,如果几分钟内没有收到回复,他们就会给你发条消息、打电话,并把上述过程向你重复一遍。

这意味着工作的时间都会被无故抢走,而往往经历这个过程的事情并非十万火急。

Basecamp也曾陷入过“即时回复”陷阱。几年前,公司审视了自己对客户邮件的响应时间,并制定了一个目标:1小时内回复客户。而且不要自动应答,只要真人客服。

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增添了员工。但这不是终点,最终他们做到了2分钟内响应客户。

但结果却是团队开始变得疲惫不堪。甚至出现了这种情况:由于平均响应时间只有2分钟,有些同事万一哪次花了3分钟,就开始内疚自责。这才让两位创始人意识到他们是在追求了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一个不健康的执念。

现在,面对一个“立即沟通”的时代,Basecamp努力创造出「非即时回应」的文化。如果一个问题没有火烧眉毛,3小时后再回复也无妨。并且鼓励员工:不要经常检查电子邮件、聊天工具或即时短信,给自己留出足够长的、不受打扰的时段。

“对即时回复的期待是毫无道理的,犹如一根导火索影响着员工的注意力”,贾森和戴维说道。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实时沟通工具侵入日常工作——尤其是即时信息系统和群聊工具——对即时回复的期待已经成了常态。这些正在使员工的时间和注意力失去保护。

——坚决不让员工互瞟日程表

随着沟通平台的发展,每个人的日程表可以轻易地被查看,是的,它方便我们更快速地组织一场沟通。

但在Basecamp,要想看到别人的日程表,必须有理有据,要与本人直接协商,公司把这个「唾手可得」的便利,转变成了「漫长的谈判过程」。

这意味着员工没法直接找到某人的日程表,找到一个空档,然后标记,并发出一个会议邀请,避免工作时间被切割得七零八碎。贾森和戴维认为:如果企业允许一个人轻轻松松地就能召集到另外5个人开会(软件会自动找到每个人的空白时段),那么会议的数量和规模必将增加。

Basecamp既不提倡会议过多,更不提倡会议的参与人数过多。正如两位创始人所言,“我们极少开会,万一要开,桌子旁边也极少超过3个人。电话会议和视频通话也是一样。如果没有软件帮助,员工就会懒得去安排会议,干脆就不折腾了。这也恰恰说明这个会议压根就没那么重要。”

护员工的注意力

没有哪条法律能规定“何时才算够”、“什么叫足够”,所以大多数组织中,业务总是越多越好、执行越快越好,工作永远会处于疯狂状态。

但无论经营模式选择,还是项目管理和新创意开发,Basecamp采取的方式,都是希望员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能先专注思考,他们认为「又多又快」往往意味着员工注意力没办法集中进行思考。

——对待新创意,不做膝跳反射

绝大多数公司,员工介绍新创意的方法是预订一间会议室,邀请一群人召开会议进行演示,演示结束要求参与者当场做出反应,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立场。好的情况是,发言时没人打断他们,但常见的情况是,主讲人刚说了两分钟,就有人跳出来岔开了话题。

这就是问题。

怎么能这样对待脆弱的新创意呢?

在两位创始人看来,“针对一个新创意,主讲人通常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仔细考虑,把想法组织起来形成的方案,但其他人却被要求当场做出反应——没有吸收消化的时间,没有认真思考的时间,必须立即反应,就像膝跳反射。”

在Basecamp,员工介绍新创意时,基本上都要先写下来。用一份精心准备的长达数页的文档,把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可能再配上插图,把它贴到Basecamp项目平台上,让每一个相关人都知道:这里有一个完整的新创意正等着大家思考。

针对脆弱的新创意,Basecamp希望静默与深思能让员工感到从容自然。他们不要立即反应和第一印象,也不要膝跳反射,他们想要反馈者也像提出新创意的员工一样,收集并组织自己的想法,经过深思熟虑的反馈意见——从头到尾读一遍,再读一遍,甚至第三遍。枕着它睡觉,慢慢来。

——不让员工无限探索,从容迎接deadline

工作中时不时会有激动人心的新想法冒出来,比如“如果……那么……”以及“我们还可以……”。总有新方法可以尝试,总有地方可以改进,一个项目可能无限膨胀。

可是,如果真想往前走,就必须学会聚焦。在Basecamp,项目经过最初的验证,完成项目所需的工作和时间应该越来越少,而不是越来越多。

Basecamp,当计划投入6周时间开始一个项目时,最初两周会用来澄清未知,验证假设。这个阶段,概念和现实碰撞。这意味着,项目团队会在前两周内尽快做出产品原型,往往一两天之内就能见到真东西,搞明白头脑里的想法究竟可不可行。

经历过这个阶段之后,项目团队开始逐渐聚焦,收窄视野。这一点似乎有违“不断探索”的精神。通常是鼓励员工不断追求更好的想法,再多一次头脑风暴,思维再发散一点儿,往外多拓展一点儿,多拉几个人来协作……

但在Basecamp却不行。探索期过去后的每一天都应该离“完成”的目标更近一步,而不是更远,不要员工再提出“伟大的新想法”。到了第4周,项目该收尾了,待办的事项应该越来越少。

贾森和戴维说,“下定决心把任务完成,之后肯定有机会折返——但前提是要先把这个想法先实现。员工应当从容地迎接项目deadline的到来,而不是面对无限肿胀的项目,越来越多的工作量,对deadline胆战心惊。”

——不总以客户为中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时间管理的秘诀,高效能生活的秘诀,提高睡眠质量的秘诀,高效率工作的秘诀……我们企图在一天中挤出更多时间。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调整自己每天的行为模式,以便把更多时间留给工作。真正的问题在于,有太多事要做。想要完成更多事?唯一的办法就是少干点。

管理学者彼得·德鲁克早在几十年前就道破真相:最徒劳的莫过于高效地做完全没必要做的事。Basecamp已经学会冷酷无情地对待那些没必要做的事或不想做的工作。

几年前,针对客户的支付方式,Basecamp既接受信用卡,也接受支票付款。信用卡支付完全是自动的,所以不需要花时间处理。但支票是客户邮寄过来的,这就意味着需要有人接收、处理,万一数额不对还得纠错,退还到付款账户之类的。

对于此,有些公司可能会说:“那行吧,客户第一,再雇个人来做这项工作;有些公司会说:“投入些时间、资金和技术,把这个过程变得更加自动化一点。”

Basecamp的选择却是:不再接受支票付款,拒绝那些只能用支票付款的客户。在两位创始人看来,“这实际上拒绝的仅仅是一个交易方式,而不是客户。

往往就是这种没有让客户多一事,却让员工多一事的情况总在企业中发生,且不能说不。最终的结果是让企业的管理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繁琐。




阿图·葛文德(Atul Gawande),一位写出了4部畅销书的外科医生,他也将自己25%的时间预留给那些计划之外却十分重要的事情,免得被电子邮件和会议淹没

从管理学发展起始,管理学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效率的研究。直至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提出: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对企业而言,不可缺少的是效能,而非效率。

如果组织以自认为「正确的方式」进行着见缝插针的忙碌,尽管可能会提升组织的效率,但这种效率的提升可能是以牺牲“组织效能”为代价的——失去更多时间和注意力思考「什么是正确的事」。

Basecamp关于保护员工时间和注意力的方式和实践,或许并不适用于很多组织。那些冷静的想法能够落地,某种程度上依赖于组织独有的条件,如组织规模、组织战略目标、业务形态、组织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度等。

但「冷静」文化却值得我们思考,在现有的组织环境中,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让组织不深陷“见缝插针的忙碌”,冷静地进行选择。「冷静」意味着员工的时间与注意力需要得到适度保护,让更多的员工加入思考「做正确的事」这个行列。


本文为盖雅学院原创文章;
文章转载、投稿交流、加入HR成长社群,请联系:
盖小雅(微信号:GXY20191118)

猜你想看:
什么时候,奋斗变成槽点了?

矩阵式组织,美好概念里的残酷现实

管理者太多,是向员工需求妥协的结果

疫情下,中西“零工经济”境遇冰火两重天

两个案例,看如何用数据分析技能诊断组织

丁当带女团委屈哭。新晋管理者70%力不从心

公司首先是个社群:成长性企业社群建设方法

那些书面表达能力强的人,都拥有金字塔结构思维

领导者必须无所不能?偶尔共享脆弱,团队更高效

“员工如果愿意,可以签到80岁”,高龄劳动力正被重视

OD、TD、LD实用知识图谱:70个超全的模型和工具,值得收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快公司时代,慢下来
《重来3:跳出疯狂的忙碌》:不加班不熬夜,小而美的公司也可以活的很好
如何在工作中得到休息?
大佬们的工作日都做了哪些事情?| 快问快答
领悟8位世界级管理大师的思想精髓,新一年的突破从此刻开始!
这家高薪且0加班的公司把我羡慕哭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