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礼物投寄|成为朋友这么久,需要请举手

第四季度开始,我们也进入了年度期刊的筹划期。

筹划前,我们回顾和盘点了过往我们制作期刊,哪些是亟待刷新的,其中之一就是《激活》——盖雅学苑成立后的首本经典内容精选集,目前也是唯一从内容的甄选和设计的打磨,它基本满足了大家对杂志的期待。

过去一年,有读者反复来催更,但也有新朋友还没来得及看见经典。

因此,筹划更新的之际,我们想带大家重新认识这本文集《激活》,也将100本《激活》作为福利送给盖雅学苑的伙伴们,感恩遇见,感谢陪伴。

它将带你再看一看文化的微妙与辽阔、组织的古典与前卫、领导者的坚毅与脆弱、员工激励的变与不变……




412篇原创内容中,甄选28篇给你

把这本杂志命名为《激活》,是因为我们从内心深处向往一种被激发的系统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是心流的,组织是熵减的,边界是开放的,过程是敏捷的。

秉承这种状态,从过去412篇原创内容中,我们甄选了28篇呈现于你(本文介绍了其中16篇)

前三章,我们分别从文化、组织和个体三个层面来探讨激活的丰富多采。第四章专门探讨领导力,领导力是整个系统前进的牵引力量,我们尚无法想像一种完全的自组织系统。

因此,这本期刊不仅是为HR从业者准备的,更是为管理者和愿意思考的你准备的,期待相遇。

扫码领取《激活》期刊

先到先得哦

文化的微妙与广阔

为什么“家文化”很难走远

“家文化”体系内模糊不清的边界,模糊了企业清晰的契约关系、异化了企业和 员工的关系。它的隐形台词是,没把员工当作平等独立的“成年人”,把领导员工变成了讨好或操控。

从企业的长期发展考虑,家文化很难走远。因为员工对“保健因素”的边际满意度递减,而且家文化对员工的“情感负债”,“家文化”的企业,承担了善待员工一生,或是对员工高度负责的“情感负债”,这种“情感负债”也让企业背上了沉重的管理负担。从组织角度,“家文化”更是阻碍了活力和创新。

公司首先是个社群,成长型企业如何建设“社群”

社群有两个核心要素:

  • 一是连接(Connect),也就是“社”的本义。社群首先是要有连 接存在,会员与会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大家 通过连接构成了一种网络关系。

  • 二是共识(Consensus),也就是“群”的本义。单纯的连接可能构成了“社交”,但如果缺乏“共识”,依然不够成一个社群。社群的核心其实在于“群”,只有一群人聚在一起达成共识,聚焦共同的方向,才能称之为社 群。

理解了这两个特征,我们再来看,为什么公司首先是个社群。

公司是一群人的组合,大家聚在一起工作,工作中又必然存在协作和连接的关系。所以公司首先存在“连接”。其次公司是有目的的组织,大家为了某个共同的方向而努力,拥有共同的价值 观和业务目标,这就代表公司需要“共识”。

一个有“连接”和“共识”需求的公司在组织层面,就可以比喻成是一个“社群”。

敏捷文化究竟是什么?

著名的管理大师拉姆·查兰2018年说过一句话:“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变化如此之快,转型升级已不再是选择,而是必需。

在这个飞快向前的时代,每个人、每个组织只有超越外部变化的速度,才有可能在这个时代制胜未来。”我们究竟该如何打造敏捷的企业文化?作者一共提出了六个方面,共18个小点。

你的员工喜欢沉默吗?

“组织冷漠”虽不至病态,但也是“亚健康”。需要通过强有力的活动,提升组织活力。员工也应该是充满活力,而不是“沉默”。

当一个组织内的大多数是“沉默”的,无论这种沉默是“不表达”还是“不参与”,不管它是“组织沉默”还是“组织冷漠”,都是种危机信号。

“组织沉默”已经病在腠里,不治恐深。所以如果组织存在严重的“沉默”现象,我们必须治疗。

治病思路有两方面:一是从人出发,即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二是从根深蒂固的理念出发,即从机制着手。

组织的古典与前卫

企业的问题,一半是业务,一半是组织

企业是构成社会的重要组织单元。股东们出钱成立企业,通过一定的业务模式经营,赚取利差,为组织内部的人员带来收益,也为外部社会带来发展⸺这种亚当·斯密式的社会设置如果完美运作,确实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问题是不一定所有的企业都能按照斯密的蓝本理性运作,大量的企业会在运转的过程产生各种问题、负效应和交易成本。作者把企业的问题归结为两方面:

一半是业务,业务是指企业经营的逻辑,包括产品、运营、销售、 质量、服务、售后等环节,业务的核心是“事”。

另一半就是组织,一个企业就构成了一个组织,它有自己的目标、使命、规则、资源、边界和运作逻辑。组织问题的核心是因为人的聚合。

扁平化组织藏了多少坑?

在日益VUCA的环境下,扁平化的组织形态是大势所趋。它最大优势是对外可以敏捷应对,对内可以快速决策,加速信息传递,从而提升组织的效能。

理想的扁平化结构中,行政层级较少,上级能快速做出决定,下级也能快速执行。员工在工作中,应该可以享受到更加明确清晰的业务目标、更加精简敏捷的管理流程、更快速有效的反馈。所以,员工能够更聚焦专注于目标和结果,也更有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但扁平化在实际运用中却是“冷暖自知”,容易带来一定程度的混乱,容易掉入坑中。

如何从科层制到扁平化,如何更好的过渡?文中写了我们的答案——精力充沛的领导者、专业分工和高度协作、基层的自我驱动。

矩阵式组织,美好现实里的残酷现实

矩阵式组织是个美好的概念,背后却有着残酷的现实:不自洽的逻辑设计背后,必然需要更多的管理工具和理念的支撑。而组织再造能否获得成功,则路漫漫其修远兮。

文中具体介绍了矩阵式组织中常见的弊病,以及矩阵式组织完善的三个要点——谦逊领导力、业务与职能的协作、组织系统负责人。

打造无边界组织的10种方法

无边界是GE前首席执行官韦尔奇提出的概念:

当我们谈到组织的横向、纵向、外部、地理的边界时,不再像之前受到各种既定的结构限制,而是更加弹性和灵活。

基于无边界组织的基本导向,文中呈现了打造无边界组织的10种方法,例如,当责与One More Ounce、GE独创的“群策群力”、实践社区……

扫码领取

《激活》期刊

领导者的坚毅与脆弱

你敢批评下属吗?

很多管理者一需要批评员工时,就变得很“怂”:或隐忍不发,或轻描淡写,或用经典的“三明治法”。管理者的初衷或许是“善良”,不忍伤害员工的自尊心。

但长期面对如此闪烁其词的反馈,下属会对自己的问题毫无认知、甚至以为自己很得老板满意。在不得不面对突如其来的年末考评或人事调动时,变得错愕甚至恼羞成怒。

如何正确的批评?如何防止批评滑向不尊重?如何尊重地批评?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沟通模型,围绕这个模型将解答这些问题。

领导者的正确打开方式,共享脆弱

哈佛大学商学院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杰夫·波尔泽教授指出:在团队搭建过程中,有两个影响团队氛围的关键时刻,第一次共享脆弱和第一次出现分歧。

作为领导者,在这两种小时刻出现时展现的不同态度,将会影响团队成员朝不同路径:是要表现出自己的强大还是要共同探索。管理者该如何营造共享脆弱的团队氛围呢?

未来需要什么样的领导者

现实组织内的掌控及命令式领导风格最常见。早在1937年,美国管理学家卢瑟·哈尔西·古利克提出 的“管理七职能”框架中,就把管理者的七大主要职能制定为:Planning(计划)、Organising(组织)、 Staffing(人事)、Directing(指挥)、Coordinating(协调)、Reporting(报告)、Budgeting(预算)。

传统的领导力,都是基于古利克的管理框架下的风格,深受传统科层制组织架构的影响。传统领导者的角色,就是去掌控权威、有效控制、协调指挥。但这个时代已经要过去了。

未来需要什么样的领导者呢?一是教练式/启发式的领导者,二是变革式的领导者。当然,可能也会存在一种组织,或许没有领导者也能玩得转。

新晋管理者70%力不从心

哈佛商学院琳达·希尔在《上任第一年》中,提出新晋管理者必须要能够:从专家和实干者转变为通才和日常设定者;从个体参与者转变为人际网络构建者。

这是个巨大而惊险的跳跃。有的人经过摸索能开悟,成为优秀的管理者;有的人长期不得道,做得郁郁不得志;也有人没跳好直接掉坑里,管理不成还无法回到专业岗位。70%的新晋管理者往往都会在这4个维度上掉进陷阱。

  • 管自己的陷阱:我是团队中最厉害的

  • 管人的陷阱:解决人的问题浪费时间

  • 管业务的陷阱:把事情百分之百执行就对了

  • 管团队的陷阱:他们都会听我的

如何理解这4个陷阱,以及如何跳出陷阱?

员工激励的变与不变

员工效能提升之旅的7大因素

高效工作是能够让雇主和雇员达到共赢的平衡点。效能从哪来?最直白的描述是“员工的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和创造性”,我们基于此提出“员工效能模型”。
在员工效能提升之旅程的起点,能力、精力和动力三大因素是引擎。能力是我们所说的胜任力、精力是可以 投入的精神和体力、动力是我们常说的工作动因, 这三者与速度或效率呈正向关系。
在这场旅程的过程,有正向的激励因素,它们能为这场旅程加速。也有负向的消耗因素,它们会牵扯住员工的前行速度。
高效能旅程的终点,是清晰的目标和工作意义。员工越能看清工作的目标,越能够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行动速度才会越快。

员工加薪自己说了算,这家公司怎么做的?

英国伦敦的Smarkets,在2016年创立出一套突破性的薪资体系,包括高管在内的所有员工的工资都是透明的——员工还可以决定自己赚多少钱、要不要加薪?员工只要在工资表上,填上自己想要的薪水金额,以及为什么能拿这么多钱;再通过民主审议就可以了。
Smarkets全新薪酬体系如何执行?以及实行的难点有哪些?

如何判断OKR适合不适合你的公司

我们在推崇某种工具时,思维惯性会将“成功的工具”与“成功的企业”关联起来,OKR的风靡也与此相关。
但成功企业有诸多因素作为前提和背景,OKR 这种工具才能更加顺畅、有效地运作,在其他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的企业里,它很有可能会水土不服、无疾而终。
如何判断OKR适不适合你家公司?我们从4个方面给OKR“泼泼冷水”。
  • OKR不是绩效考评,只能促进绩 效发展
  • OKR不能解放HR,反而会让HR 更累
  • OKR是公开和透明的
  • OKR的前提是员工高度自驱

被奖赏伤害的“985废物”

徐峥曾在《十三邀》中说:中国人包括很多世界冠军、清北学霸,都特别擅长在一种隐忍中找到驱动力。但这种驱动力不是源于内在动机,他们获得认可,但是却感受不到自身价值感和重要感。
“如果你做到了,我就会奖励你”是教育中常见的激励套路,在工作中也不例外。跟随着一路的奖赏,我们很难觉得学习、工作或生活意义十足。真正的激励行为需要调动人们的内在动机,通过自主、胜任和认可三种模式来达成。

*本文只呈现了《激活》中16篇内容,更多内容详见期刊,移步文末扫码领取。




下一本,等你来描绘

“与愿意思考的你一同成长”是盖雅学苑的愿景。
我们不仅想要分享有价值的内容,更希望能为愿意思考的人力资源领域从业者,提供分享智慧、交流经验、IP打造的舞台。
「知识合伙人计划」即是我们平台的一个部分,它是盖雅学苑的创作团队。
在「知识合伙人计划」运行的两年中,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探讨和碰撞,有幸遇见了很多有趣的灵魂、有价值的思想、愿意思考的HR。
他们热爱学习、持续思考;开放交流、拥抱变化;对人性敏感、对事务坚韧;在组织内他们兼治天下,有度己达人的胸怀,组织之外,盖雅学苑也为他们提供了另一方天地。
期待下一本文集能聚集更多创作者的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角兽企业指数型增长基因的5个方面
我的“职场修炼”之道:且以智慧过一生
快时光中的混沌绩效,是怪兽也是神明
以意义来领导
穿越管理的旷野
破解管理难题!打造向心力强、企业内部高效沟通秘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